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笔谈】杨俊宴 | “尺度”与“精度”——城市空间规划与管控的一体化 | 2022年第3期

杨俊宴 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
2024-09-09

编者按

新冠疫情自2020 年初全面爆发,直至2022 年的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城市生活和城市运行,暴露出大到区域资源配置,小到城乡社区空间管控的太多深层问题,着实给城乡规划学科上了一课。城乡规划学者责无旁贷地需要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将此议题与学科发展关联并积极进行创新思考及探索,以促进城乡规划学科持续发展。为此,本刊编辑部以“新冠疫情给规划学科补了一堂什么课?”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尺度”与“精度”——城市空间规划与管控的一体化

杨俊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已经进入第三年,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与经济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持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空间的使用方式。城市随时可能面临着疫情局部或多点散发的冲击,核酸检测点、医学观察点、集中隔离点等应对举措与设施需要城市空间具有更大兼容性与弹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等动态变化又需要动态地调整与物资供给;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也提出大城市要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这些无疑对城市空间的规划与管控提出了更加精准的要求,而城市发生疫情的程度不同,其所采取的管控方式也有所不同,存在着空间“尺度”与管控“精度”之间的对应与匹配关系。


这其中蕴含着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阻断传播途径,即对城市流动性的限制;另一个是控制传染源,即集中隔离救治设施的投入。


在城市尺度下,需要对疫情状态的精准研判与城市防疫策略的精准制定。现在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已经能够实现精准定位密接者、次密接者、时空伴随者等相关人群,进而构建完整传播链,并绘制疫情地图,对城市疫情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由此,将决定对城市流动性的限制等级,关闭对外道路、封闭对外交通枢纽、城市特定区域封控等,并将决定投入相关医疗设施和人员的程度。这其中也涉及城市空间的弹性问题。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防控政策,城市的流动性都是需要保证的,这是城市物资供应和医疗维持所必需的,也是一个城市整体空间系统调整与管控需求的互馈优化问题。


在街道(社区) 尺度下,需要解决具体防控范围和等级的精准划定。在具体的防控管理中,城市空间往往是以街道(社区)为单元进行分割的。在确定阳性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人群的具体地址后,会对区域内部的空间进行更加具体的细分,采用隔离、限制、开放等不同措施。居民也因所在位置风险程度的不同,活动范围被限制为居家、小区、街道等。这就需要在“生活圈”的基础上叠合“防疫圈”,充分保障核酸检测、医疗转运、生活物资等资源的供应,而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在规划层面进行调整,完善公服配套设施及标准,并与街道(社区) 的范围相协调。此外,在这一尺度下,因人的状态不断发生改变,空间边界与管理措施都是不断调整的,是一种动态交互的变化过程,因此对人和空间的界定与识别需要更加精准。


更进一步细分的尺度是建筑尺度,这是人群集聚密度最高、共用设施最密集的尺度,需要精准定位疫情可能的传播途径与方式,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建筑内部的传播是快速且隐蔽的,通风系统、电梯、开关、扶手、管道等都会成为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建筑设计,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重视通风、污水系统和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具体的管控过程中,需要结合病毒的变异发展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传播途径、方式、范围等变化,精准施策,确保不在建筑内部发生大规模集中感染。


在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中,要做到高精度的定位与研判,离不开数字技术与智能算法的支撑,如城市尺度下的LBS、POI等数据解析、街道尺度下的智能服务设施、建筑尺度下的感应监测等一系列技术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技术方法的智能预警系统等。如果能将这些技术方法集成为统一的管控平台,将能打通各个尺度之间的衔接屏障,形成空间与管控一体化的精准防控机制,大大降低疫情突发造成的城市系统紊乱和物资供应紧张等问题,提升疫情的防控效率。


本文引用格式: 段进, 张京祥, 柴彦威, 翟国方, 李志刚, 谭纵波, 杨东援, 杨俊宴, 袁媛, 刘宛, 黄怡, 卓健, 王兰. “新冠疫情给规划学科补了一堂什么课?”学术笔谈[J]. 城市规划学刊, 2022(03):1-10.

(DUAN Jin, ZHANG Jinɡxianɡ, CHAI Yanwei, ZHAI Guofanɡ, LI Zhiɡanɡ, TAN Zonɡbo, YANG Donɡyuan, YANG Junyan, YUAN Yuan, LIU Wan, HUANG Yi, ZHUO Jian, WANG Lan. Symposium:What Lessons Can the Planning Discipline Draw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22(03): 1-10.)


相关阅读:

【学术笔谈】段进 | 空间规划体系防御单元中加强食物安全的思考 | 2022年第3期

【学术笔谈】张京祥 | 面向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城市规划思考 | 2022年第3期

【学术笔谈】柴彦威 | 新冠疫情影响下城市生活空间的重构 | 2022年第3期

【学术笔谈】翟国方 |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学科在降险减灾中的作用 | 2022年第3期

【学术笔谈】李志刚 | 加快建设“人民城市”,提升城市空间韧性 | 2022年第3期

【学术笔谈】谭纵波 | 规划学科的坚守与变革 | 2022年第3期

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1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