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绝密资源:中二所上岸秘籍(24h删)

不会骗你的 中科院物理所 2022-05-17

让小编康康有多少人是被标题“骗”进来的



全文完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愚人节,时间为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



在先前有关愚人节的研究中[1],我们利用博弈论卷积神经网络以及理论力学以及探究了“为什么总会有恶作剧发生”“为什么我们总会被恶搞”“怎样该避免恶作剧”等问题。得到了“恶作剧可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你以为并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等重要结论。


今天我们继续举起理性的火把,一起来看看“捉弄”与“被捉弄”的背后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秘密……



1

心理学告诉你,你为什么这么容易被“骗”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外来的信息。无论是我们从手机上看到的资讯,还是从朋友亦或是陌生人那里听来的消息,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愿意相信这些信息的。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防骗意识很强,不会轻易相信一些来源不明的信息。但当骗局真的落在你头上时,骗子会利用一些手段,打破你的心理防线,让你乖乖地相信他的话语。



心理学家蒂姆·莱文(Timothy R. Levine)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他提出了一种理论叫默认真话理论(Truth-default theory),指的是当有人给你传达信息的时候,不管内容是什么,你总是默认他说的是真话。即使他的神色或是表情让你心生怀疑,你也会先试图帮他找到理由解释,只有当疑点实在太多,暴露得太明显时,你才会果断地认为他在骗你。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准确性,后续有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实验设计,其中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


受试者被邀请到一个屋子里做一套测试题,同时会被安排一个“搭档”与你一起商量做题,如果能得到高分会有现金奖励。但是题目相对偏门也有一定难度,所以想拿到现金奖励并不容易。



这时候好戏来了,监考老师会在开考不久后就接到一个电话,就出考场接电话了。此时那个“搭档”就会怂恿受试者说:你看讲台上有个信封,或许是题目的答案,咱去看看吧。


其实这个信封里确实是答案,刚才监考老师和这个“搭档”的举动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流程。有的受试者为了拿奖金,就听从了“搭档”的怂恿,去拆了信封看了答案。


做题结束后,受试者会被安排到另一间屋子被询问刚才是否作弊,如果受试者回答没有,研究人员就会说后面会向“搭档”求证。此时有的受试者镇定自若(可能本身没有说谎或是伪装得很到位),而有的就很慌张



此次实验受试者共44人,最终结果是22人说了谎,22人没说谎。当实验团队邀请当地的警察法官等来观看询问录像判断受试者是否说谎时,他们发现这些职业的从业者判断的准确率也非常得低,对于那些伪装得很好的受试者,从视频里几乎看不出其在说谎。



这个实验就很好得说明了,我们平时在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时,如果他人的举动、表情没有过于异常的现象,我们一般都会选择相信他



其实有的时候适当地开个小玩笑是无伤大雅的,反而还能增进两个人的感情,我们也没有必要时时刻刻像防贼一样地怀疑他人说的话。把握好玩笑的度,愚人节里即使成了“愚人”也会很开心。


2

你这研究是认真的吗?


不仅是我们平时喜欢“整蛊”,科学家有时候做研究也能“整”出花样。


2020年,一篇刊登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的论文“鸟屎掺杂石墨烯提升其电催化性能”爆红网络,从文章的标题就能看出满满的嘲讽:啥破玩意都能提升石墨烯电催化性能?



虽然看似是一篇很无厘头的研究,但研究者非常“严谨”地分析了为何选用“鸟屎”作为掺杂物质,并且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线性扫描伏安法等表征手段,“有力”地证明了鸟屎对石墨烯的电催化性能确实有了改性,并且展望了未来国家之间不要因为争夺鸟屎而引发战争……



先前对石墨烯的改性,换一个元素做掺杂就能水一篇文章,所以这篇文章的本意就是想讽刺石墨烯学术圈浮夸的灌水现象,好比喂鸟吃不同的食物,鸟会拉出不同成分的屎,就能产出一篇“鸟屎”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后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点赞。



近期,一篇名为“Love might be a second-order phase transition”(爱情可能是一种二级相变)的文章出现在了arXiv preprint上。



刚看到这篇文章标题时,小编也是震惊了,还真有人把爱情和物理学联系在了一起,并且还发表了正规论文



点开文章正文后,小编更是被深深地震撼,这全文都在散发着理性地光辉啊!从二级相变的概念出发建立了相关模型,从一见钟情爱与喜欢两个叫角度,分别引入相关案例进行数学和物理上的分析。


图源:参考资料[5]


唉,作为一个物理人的惭愧啊,小编表示非常想结识一下这位作者然后让他来执笔明年情人节的专栏


图源:参考资料[5]


所以说,科学家也会“整蛊”,只不过他们是披着“整蛊”的外衣做着正经的研究而已。


3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心理学分析,明白了我们为何那么容易上当,并且观赏了科研界大佬的“整蛊”文章,感受到了科研圈其实也爱“整活”


对了,最后提醒一下大家,今天是愚人节,你可能会被通知明天(周六)要继续上班,千万别被骗了哦



参考资料

[1] 我们从不骗你,除非……你不懂物理

[2] April Fools' Day - Wikipedia

[3] Levine T R. Duped: Truth-default the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 of lying and deception[M]. University Alabama Press, 2019.

[4] Wang L, Sofer Z, Pumera M. Will any crap we put into graphene increase its electrocatalytic effect?[J]. ACS nano, 2020, 14(1): 21-25.

[5] Solnyshkov D, Malpuech G. Love might be a second-order phase transition[J]. arXiv preprint arXiv:2203.13246, 2022.


编辑:Eric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为什么跑步常常是逆时针跑?| No.294

2. 听说你也喜欢看冰壶?

3. 为什么电磁炉做的饭总是不如煤气灶做的好吃?| No.296

4. 围住一只猫猫需要几步?【多猫预警】

5. 有的墩墩还在路上,有的墩墩已经变黄……如何拯救「焦糖」墩墩?

6. 人类试图教AI如何造小太阳,结果是——

7. 1900:物理学界的大灾难

8. 不靠人海靠技术,冬奥开幕式的每个画面都隐藏着硬科技

9.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但人类是狗的好朋友吗?

10. 牛顿在世,丘比特附身,《自然脱单的数学原理》震撼发布!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