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线性资本王淮:当年狂热的技术男,现今满世界找“对世界不满的人” | L-innovation

2016-10-28 苏琦 邱恒明 线性资本


Mr L

“干嘛要听父母亲的”,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后,温州人王淮执意留学美国,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研。之后又到斯坦福大学读管理工程硕士。


毕业不久后,他加入一家创始人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年轻公司Facebook,而不是留在鼎鼎大名的雅虎,也拒绝了谷歌橄榄枝。他说:“牛不牛逼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那帮人和大公司的人不一样。我对又疯狂又聪明的人很有好感”。


回国做投资,知名VC机构想挖他加盟,他说:“干嘛一定要加入机构,投个案子还要符合他们的条条框框?”于是他自己创造了一个机构,叫线性资本。他在公众号里这样写:迷恋星战、Marvel和三体,我们无限期待着未来。


那个当年狂热的技术男,同学、同事、朋友总预想着他会不会受点挫折从而有所醒悟、有所收敛。怎料他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迅速融入美国社会、成为Facebook第二位华人工程师、首位研发经理,30岁实现了财务自由。


做投资后的成绩如何?


那个地平线机器人公司,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拉上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成员杨铭等人创立的公司,王淮是投资方之一;2016年,毕马威中国首次发布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50强榜单,其中点融网、PING++(简米科技)、同盾科技三家入榜企业,王淮与前京东、阿里高管张川创建的线性资本,在天使(或天使+阶段)就投资它们。Rokid、神策数据、亿航、特赞Tezign等,也都是线性所投的项目。


傲娇技术控?非典型创业者?神经质极客?科技预言家?这是线性资本微信公众号对订阅用户群体特点的预判,也正是王淮无意间对自己的概括。如今,这位中国知名天使投资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正在满世界寻找“对世界不满的人”。


我们只想问:“王淮,你这么年轻,就把改变世界的使命让与其他人,你确定吗?”

叛逆青年,勇于做少数派

在国内,由80后主导的主流早期投资基金并不多见,1981年生的王淮之所以能做到,与他在Facebook积攒下的能力、财力、名气密切相关,与他的主动积极进取甚至说冒险密不可分。


2007年之际,当谷歌和Facebook两份工作摆在面前时,多数人会选择谷歌,它的全球最牛互联网科技公司title金光闪闪。乃至后来王淮加入Facebook,推荐同学、朋友进入Facebook时,多数人都仍然抵抗不了谷歌的诱惑。


当时,Facebook初创不久。


没有多少人能想到大学生社交能引发起一场革命,能想到Facebook会成为挑战谷歌霸业的另一极。经过两个月的考虑,王淮选择了Facebook。一直想着自主创业的王淮后来总结说:当时选择去Facebook不去谷歌,是因为谷歌和雅虎类似,都是大公司。


“我如果想要自己创业,需要大概知道大公司怎么run。去Facebook这种小公司,假设能做大的话,就能经历从小到大的过程。两方面的经验都有了,自己创业时心里会更有底。”


加入Facebook,让王淮成为了世界范围的少数派,从2007至2011年,见证及助力世界级公司Facebook的诞生。早期即加入能影响世界的公司,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在硅谷也是十年一遇。王淮从起初的后台工程师到数据到前台工程师,从做技术到做产品、做管理。


加入Facebook看来是一次大运,但勇于做少数派,却是王淮较为显性的特征。


从小到大,王淮都在摆脱外部对他的设计和影响,从要不要出国、在美国时换学校、接不接受谷歌的offer,从雅虎跳槽到Facebook等,包括较早结婚。很多人对他每个阶段的选择都不怎么理解,许多时候他的选择也是违背父母意愿的。“父母都是事后知道,我习惯了自己说了算。”他说。


王淮的父亲是地道的温州人,那个年代倒卖过钢管和粮食。现今,王淮在创投圈的朋友都难以将生意人的背景和眼前的这位技术极客联系在一起。《快公司》杂志主编柯志雄是温州洞头人,王淮刚回国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这个小伙子。“因为很少温州人在技术公司里面做过那么多事情的。”柯志雄说。


王淮在浙江大学上学时,是计算机系里成绩最好的一个男生,排名前5的都是女生。后来留学美国,一呆就是9年,觉得美国不好玩了,就回国换一套完全不同的生活。


与老一派的留学生相比,王淮一直有意识地让自己做一些转变,逃离自己的舒适区。引用《星际穿越》中的一句形容:“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先跟随,后引领;先跟投,后领投

职场历程中,王淮先到雅虎学习,再到Facebook坚实地踏出每个脚印,先做好本职工作,先成为跟随者。时机成熟,志存高远的人,定会成为引领者。


五年全身心的投入有了全方位的回报:世界级高科技公司的技术经验、管理经验、高科技人才的人脉圈、知名度,最后当然是钱,很多的钱。Facebook的股票让王淮在不到30岁即实现了财务自由。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有影响力的中国投资人,也先要从跟随开始,从跟投开始。在自身不懈地努力和幸运之中,王淮又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2011年9月底,王淮离开Facebook决定做天使投资时,他到硅谷考察了一番,拜访了许多创投界的全球大拿:拉里·佩奇、罗恩·康韦、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等。


找牛人,求导师是迅速成长的一大秘诀,回到国内,王淮找到了李开复、薛蛮子,并得到他们的认可,二者都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


“年轻人看起来蛮和气,不像其他的一些工程师那么nerdy(呆呆的样子)。几个月来,数次与王淮交流合作,也都非常愉快。”李开复这样评价王淮。通过朋友的介绍,王淮也认识了薛蛮子。两人第一次见面便相聊甚欢。


通过薛蛮子,王淮结识了现在的合伙人:张川。


张川是原京东副总裁、天猫高管。2012年底,张川、薛蛮子、王淮合伙创立了致景投资公司,主要采用跟投方式。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里,三个人一起投了很多领域:游游领域的驴妈妈、在教育领域的决胜网、电商领域投过起伏很大的社区001。


2014年9月,张川和王淮决定“升级一下这个游戏”,就联合成立了线性资本:希望做中国最好的应用性数据智能基金,专投希望改变世界的科技大牛。


Ping++的创始人金亦冶是王淮在斯坦福大学的学弟,两人接触上之后发现,金亦冶想做的支付跟王淮以前在Facebook做的事情比较像,共同语言自然增多。后来,红杉资本决定要投资该项目,金亦冶选择了跟技术派学长走到了一起。PING++也成为了红杉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天使轮合投案例。


类似的案例是同盾科技,公司创始人蒋韬在阿里巴巴的工作和王淮在Facebook负责的事相近,都是支付安全。




一支做跟投的基金会是一流基金吗?说要打造出中国最牛的跟投基金,逻辑上能说得通吗?这一疑虑一直在王淮心头,很快,他不能满足于跟投了。


投资特赞Tezign,他第一次逼着自己要做领投,“因为不朝领投发展,我觉得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决断力,别人会认为你跟投没有意义,又不是你来做这个核心判断的。”


特赞Tezign创始人范凌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在中央美院跟伯克利都教过书。范凌搭建了一个平台对接设计师和用户,这一产品的调性吸引了王淮。


在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中,IDG介入了。“私下里两家基金关系不错,合作过很多案子。这是我们唯一一个跟IDG认真抢的案子。”王淮回忆说,“自己必须要做一次尝试和转变了,不然永远跳不出跟投的角色,范凌就成了第一个‘实验品’。”


结果是,线性资本领投了特赞100多万美元的天使轮。


现今,线性资本要投原则上都是领投了,“4年前我们绝对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也还没有这个能力。”

极客投资方法论

王淮喜欢用概数来回答问题:“投资有时也会不理性,你问任何一个投资人,百分之一百都会有感性投资的一面。”


“是不是在几年尝试下来,找准了人工智能这一专业领域,算锁定了一个相对确定的领域了?”


“我觉得你的说法7、80%是对的”。


“线性并非说尝试了各种各样的领域,之前张川、我,还有薛蛮子一块投资,它是体现了三个人的意志,三个人同意才去投的。我看技术多一些,老薛判断有机会迅速变大的,张川主要看商业模式。三个角度看下去都喜欢的,这个概率并不是很大,如果一个项目80%的成功概率,3个80%,最后核定下来成功概率就比原来的少很多了。”


跟数据打交道多了,王淮不知不觉中都会流露出数据味。


2016年9月,35岁的王淮与合伙人张川领导的线性资本完成了第2支基金的募资(美元和人民币双币基金),线性资本的基金总规模达到1亿美元。专注技术驱动型的创业企业。LP(有限合伙人)阵容包括:亚洲的顶级对冲基金;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大众点评、去哪儿、百姓网、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 43 35635 43 15534 0 0 3169 0 0:00:11 0:00:04 0:00:07 3168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或高管。



 

线性二期基本上专注在数据智能这块,“倒不是非智能、非数据、非技术那块做得不好,而是在这里面我们发现投中的概率会更大”。王淮介绍说。


目前,线性资本两位合伙人“致力于成为最懂闷骚的科技极客的投资人”。


极客给人的感觉是疯狂的,做一些让人不可思议、不合常规的事。但王淮更正了极客给人的印象。他说,要实现一个产品,实现一个框架,那是极度逻辑性的,把疯狂的精神应用到了理性的事情当中,极客是把理性做到极致的人。“所以,极客做投资,如果瞟着理性这个方向来做的话,我觉得反而是一种更好的匹配。”


投资四五年间,王淮逐渐找准了感觉,找到了方法论。


以前做致景,还有线性资本早期,投项目有很多是掺杂了几位合伙人眼中未来的可能领域,比如说旅游、教育、电商等领域的一些看法。“很多时候是情绪化的,我们并没有对这个市场做深度的研究,当然最后我们回归到更有能力的领域,就是现在线性集中的数据智能”。


线性资本投技术驱动型项目,目前已总结出一套方法论做支撑,不管是对人、对事都会有更多深入的探讨,“结构化的东西,可预测性会更强一点,假以时日它所体现出来的系统性的回报率可能会更高,成功率也可能会更高。”


“其实每投一个项目,我们都会写一篇论文,里面方方面面的东西都会有一个系统性的覆盖,这里面对于项目结构、逻辑体系推演,做得都还比较严谨”。


王淮强调说,这种方法论只适合于技术型的创业项目,所以没有去推广这套方法论,也不建议其他人学。“他们要了解我们都OK的,但是不知道我们的背景,照抄这种方法的话,我觉得结果可能会很差。”

硬技术包裹下的温柔心

王淮喜欢跳伞,在世界各地寻找不同高度和风景的跳伞刺激。


王淮喜欢写东西,甚至被称为最会写作的投资人。之前出过一本书,叫《打造Facebook》。



 

王淮运营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回国初期,他在网上发了很多自己写的文字,乐于和人们分享他旅行的乐趣以及他的行业见解。


现在线性资本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更新很频繁,文章风格基本是他定下的调子:科技、科幻、投资、创业与人文,被自然地连接在一起。2016年9月,王淮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CTO》,成为了创投领域的热文之一。


2012年,刚回国不多久的王淮还在杭州运河边上开了一家咖啡馆,名叫Tcoffee。这个曾开玩笑每天要喝4杯不同泡法的咖啡狂热爱好者,当时在微博上写道:“50米远就是原来乾隆下江南的第一站,Tcoffee首先是咖啡,然后才是一个三多的集散地。”


这样一个会舞文弄墨,又在商业沙场奋勇向前的人,却也经历过“生命的无常”,让他内心深处的温柔和宽阔胸襟奔泄而出。


王淮回忆起自己回国的真正原因,仍旧有些伤心。他最好的哥们一直在中国,王淮还是他儿子的干爹。没想到得了癌症,去世前一天接到朋友太太的电话,第二天就直接飞回国,但还是晚了一步。


那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在微博上写到:“2003年,我离开中国去美国读书。我们说过,我一定会回来和你一起创业。你说你在杭州等了这么多年, 快等到这个点的时候却要熄灯了。你不甘心。我也不甘心。但这是命运。我将来创业的公司, 我会在董事会上给你留一把空的椅子。”


采访的那天,王淮有问必答,侃侃而谈。他说,自己会把每周三空出来,不想与工作相关的事,“见一些有趣好玩的人,最好不要跟工作直接发生关系”。


在他住的酒店里,桌面简单地杂乱着,除了各样的数据线缠绕在一起之外,只有一张纸、一只笔、一台Macbook和一杯咖啡。他照常极客打扮,T恤、短裤、一脚蹬。不小心他撩了下衣袖,我们看到了他右上臂上纹着“YOLO”——“You only live once.”


“生命不常有,你只活一次”,这样的感悟,王淮或许比很多人都要深。




问答集录

记者:你觉得自己的短板在哪里?

王淮:可能对有些人、有些事的耐心。就是说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花的时间、精力会多,有些东西就不自觉地就忽略掉了。balance是一个弱点。


记者:最喜欢的一本书?

王淮:《三体》。看《三体》的时候,刘慈欣才刚刚出道。打死也没想到4、5年后这本书在创投资圈会那么火。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搞科幻大会的时候,我还支持赞助了一届。当时因为我困在香港没办法到现场,我提了一个要求:赞助没有问题,我要晚上请刘慈欣吃个火锅。他们答应了,我就赞助了。后来没能到达现场,火锅没有吃成。


记者:如果用一个江湖人物或者历史人物来做比较,觉得自己像谁?

王淮:像谁?我觉得都不大像。不管自己像不像,我很希望成为像《飞行员》里面的那种人,莱昂纳多演的莱特兄弟式的人物。莱特兄弟这样的人,真正专注于一件事情,一件除了生活和各种麻烦之外的,唯一想专注的东西。


记者:线性资本的专业性用几句话怎么简单概括?

王淮:首先只投数据智能领域的商业应用,这里面一定要有强数据、大数据的东西。第二,对这个数据有高门槛的处理方法或者系统。第三,它一定要解决一个相对实质的问题。我们有一套导图论来分解当中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分析市场是不是够大、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加起来大概有3、40个问题,最后围绕整个框架写篇论文。


记者:如果创业项目技术不是很牛的话,你就不投了?

王淮:现在不会判断完技术牛就会投,在技术这块,我们通常会有两个要求。第一,解释一下它的整体架构,即产品架构、代码架构,系统架构。第二,当我会挑一套我特别感兴趣的,让他给我讲代码,看下效果。回过头来看,技术能力并不是一家公司成功与否的核心,只是在大方向对的情况下,技术好或许可以比别人跑得更快。


记者:对创业者有哪些告诫?

王淮:1、发挥自己的强项,专注在自己的强项上。2、不要追风口,思考哪个问题值得解决比追逐风口更加重要。3、要做理性分析,是不是只解决了一个自己有兴趣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其实然并卵。我觉得很多搞技术的理科出身的人,在这个方面都会犯一些错误。总结而言,第一点是专注,第二点是专业,第三点是市场和商业。


记者:现在还会想创业吗?听你聊线性资本已非常相像创业的状态了。

王淮:不要过早地对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些框框。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创投梦工厂”



五分钟,你可以掌握一个科学知识。

五分钟,你可以了解一个科技热点。

五分钟,你可以近观一个极客故事。

精确解构科技知识,个性表达投融观点。

欢迎关注线性资本。

Linear Path, Nonlinear Growth。

也许你还想看......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CTO? | L-insights》

《王淮:从什么都投到只投数据智能|麒麟“云计算与区块链”下午茶》

《张川的投资哲学:构建属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模型》

《张首晟:学术品味与独立思考是遴选顶尖人才的重要指标》

《线报:智能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 L-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