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孩子:那些热爱读书的人,大多都是语文考试的赢家

2017-03-16 汤成慧 星教师



去年高考,语文老师汤成慧的学生中有9位考入海南省语文前四十名,其中一位更是海南省理科语文第二名。

这位学生心目中“漂亮”“感性”“温暖”“爱生活”“文艺范”的“教育女神”说:

“那些语文素养较高的孩子,那些热爱读书的孩子,大多都是语文考试的赢家。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即便是在应试的话语系统里,依然看见语文素养的获胜。如果语文考试让那些投机取巧的学生胜出,只能说狠狠地扇了这个颠倒是非的社会一巴掌!”

下面,这位老师想谈谈培养语文素养中的关键环节:从阅读这个“输入”,到写作这个“输出”,这两者之间的跨越是如何实现的。


文|汤成慧

编辑|张丹丹

图片|花瓣网


阅读与写作的理论都懂,为什么还是写不好文章呢


做了中学语文老师,最发愁的莫过于孩子们的作文。因为作文写作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语言的积累。而语言积累又极其缓慢,且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我也是个典型的万花筒语文老师,孩子们没少被我折腾。共读一本书、共写一篇文、每日一言、每周故事、摘抄、读名著写心得、征文评选、参演故事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让孩子们积极在活动中去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更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有没有效,高考语文分数有一定的体现。但最关键的发言权,是孩子们自己的心,是孩子们的辨别力和自觉力。


1

冯源(海南华侨中学2016届高三1班):

当时我读莫言的《酒国》,读到关于丁钩儿初见红烧婴儿的场面描写。当时我就在想,在描写一个场景时,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嗅觉、视觉、听觉、人物心理、神情,这样描绘出的场景才可能震撼读者。

在日常生活中,要发动自己的感官,敏锐地去“捕捉”一些气味、声音等等。在写文章时,用文字把它们向读者呈现。

记得高二时读到“硬汉”高仓健写给过世母亲的一封信。信的名字叫“母亲,我期待着你的夸奖”。那时就觉得短短一封信,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有朴素的、淡淡的深情,仿佛母亲仍在自己面前,自己小心翼翼地对母亲叙说自己的故事。所以我认为,写东西要有情,唯深情才动人。

小汤实话实说:

冯源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男孩,敏感精锐。哪怕是最平淡的一句话,但因为阅读的心蕾打开,于朴素中见奇观,就是他独有的能力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在阅读中打开全部的感官去悦纳,然后在悦纳后去练习倾吐,吸收与倾吐便能一气呵成实现。


2


王兆信(海南华侨中学2016届高三3班):

对于我而言,虽然作文写的不好,但是至少很少跑题;我想这多少得益于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源自阅读那些话语结构完整、情节合情合理的文学作品。

除却家庭、学校的熏陶,情与理的理解能力还是需要从阅读中培养,当然更厉害的同学于阅读中积累素材、学习写法,但我个人能力不足,只能从三观正、情理通、言语顺的小说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但我也蛮知足。

假设一位同学,尚未拥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却只顾读一些比较深奥或者说相对飘在空中的作品,比如顾城、北岛的朦胧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东西是好东西,读来至少能感受到一种美的意境,但实际上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对于理解今天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无大意义。

就像汤老师曾经对那几个语文弱生的教学方法——鼓励多看故事会,也就是为了帮助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同学打牢不跑题的基础。

但私以为,与其看故事会,不如读一些能给予更多文化熏陶且情节更加出彩、人物更加非凡的作品,比如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读它们,既可了解历史、文化(金庸小说大多以真实历史为基础,且其中琴棋书画多有之),又能感受不同人物的非凡之处,譬如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家国担当,段誉的风流倜傥,萧峰的豪情侠骨,忠孝情义。


小汤实话实说:

王兆信给我提供了一扇门,对呀,那些总是读不进去文本的孩子,那些总是一提笔就不知如何是好的孩子,武侠小说就是最好的启蒙仙丹呀!

我一定会用来试试的,谁知道谁的语文素养是从哪里吸收呢?或许,先培养把字看进去的习惯与兴趣,才是首要!


3


梁诗蕾(海南华侨中学2016届高三3班):

少年时不知天高地厚,只知一味阅读毫无营养的言情小说,翻出当年的文字,扁平而又浅薄,枯燥而又无味。

经历了青春文学的狂轰乱炸,在玄幻武侠的世界里左冲右突,面对地摊上的盗版书籍如饥似渴。我既渴望吸收,也有无数哀愁和激动需要释放。

很多人写日记,写诗,写小说,很多人看杜拉斯,看加缪,也看韩寒、郭敬明。后来才知读书也分深浅,品味也分高低。于是也渐渐找到了阅读兴趣与格调所在。

高三有篇作文,话题为“漫步人生风雨中”,我便想到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中,写到了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母女的生活,她们在文革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依然保持生活情趣,修剪花草并赠与他人,“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当真就是漫步人生风雨中的最好例证。

但阅读之于写作,不仅在于能够旁征博引,更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喜欢席慕蓉和林清玄时,文章风格清新浪漫;喜欢余秋雨和巴金时,文章除了华美,也有了自我的思索与追问……这才明白,你的写作里,藏着你曾读过的书。


小汤实话实说:

梁诗蕾将读书和应用结合得挺好,就是太中学生写作文气了。

读到什么好东西,都想引到自己的作文里,都想变成自己的作文素材,以及名人名言。这其实也是一种品位的腐败化。我希望孩子们离开了中学校园,应该尽快脱离这种“低级趣味”。


4

张渊茂(海南华侨中学2016届高三3班):

阅读就是寻找对象的过程,而写作也就是告白。向每一个读到的精心刻画的人物告白,向每一个读到的令你难以忘怀的画面告白,向每一句读到的真情流露的话告白,向每一个读到的耐心推敲的字告白,向那刚劲有力的一撇一捺告白。

读三国,向曹操告白,“乱世英雄又何妨”。读边城,向碧溪岨白塔倒塔的那一瞬告白。读燕七,向“鲸鱼安慰了大海”告白。读过的每本书,每句话,每个字,读得越多,也就总有那么多想告白的对象,而现在的博爱,只为找到那最长情告白的对象,而Ta,便是你的文风。

小汤实话实说:

张渊茂谈的是一种感性认识,“阅读就是寻找对象的过程,而写作也就是告白。”这句话我很喜欢。懂得用譬喻的方式,去分析及阐释问题,这就是高超逻辑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双重体现。

阅读,寻找对象,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寻觅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特别棒。而写作是告白,也极其精妙。中国式教育体系下的孩子,嘴都不怎么甜。不会说甜言蜜语,心里别扭,难为情,所以笔端自然也内敛闭塞,久而久之也就道貌岸然起来。


5


胡晶(海南华侨中学2014届高三30班):

毕业两年了,似乎从毕业后再也没有写过作文,对高中作文和随笔的记忆也寥寥无几。 

印象深刻的是,我的作文文字算不上优美。有同学对各种美句好词,意象比喻信手拈来,而我每次尝试,总觉得不伦不类。既然优美不行,那只能往思辨性的文字上走。 

写不出优美的句子,也许和我的阅读习惯有关。我偏好议论性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书籍,在写作中也会不自觉地套用、模仿这类文字。有段时间,在看龙应台写的目送,很喜欢里面写的一篇(不) 相信,就常常在作文里写“曾经相信×××,现在不相信×××”。  

开始会有些许生硬,但是用的久了,就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类似的书还有刘瑜《观念的水位》,书中有些观点我也许并不认同,但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维。通过阅读这类书籍,我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思维,并不自觉地应用在作文中,让作文更有深度。


小汤实话实说:

胡晶的留言,几乎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那便是离开了硬性的作文训练后,成年的孩子也许会有更崭新更时髦的观点,但就作文能力而言,有了不少退化。甚至可能退化到,不知写东西为何物的原始状态。故,写作能力的保持,除了阅读的坚持,还有书写的坚持。


读了孩子们的这些留言,想必大家更发蒙。好似我们的孩子所有的阅读与写作的理论都懂,但为什么还是写不好文章呢!


这才是真相,犹如韩寒电影里那句台词,懂得那么多人生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我觉得,只要有那么一个人,从一条理论里走了出来,得到了启发,这条理论就有了意义。



所以,我想说,给中学生的你说



(1)大多数网文、黄腐动漫、地摊军事小报等,别让这些精神鸦片来拉低你的审美水准。

(2)读书在精,不在多。一本好书,多读几遍才是优秀习惯。看情节、看技法、看用词、看花边,如此下来,在一本书里要啥有啥!

(3)不要拒绝模仿,可以先集中读某个作家的书,然后去将他模仿。我们都是普通的写作者,都是积累、模仿、超越、浑然一体的成长史。

(4)写书评是目前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比纯粹的摘抄要有效。占他人知识与观点为己有的天梯。在阅读中输入,在理解消化中加工,最后输出书评,在输出的过程中查漏补缺,重新梳理知识,再用自己的话把书里的内容阐述出来。

(5)读书见到些良言金句,若想化为己用,千万要首先明了文字之间深层次的关系。人读句,读透了这个句子就能以一当十。读不透,这个句子就是所谓的啥玩意。

(6)真正进入阅读世界后,其实都没有想那么多,许多技法、要求,都会像灵光一样,不自觉的飘在你脑子里,有形被无形吞没。但从本质上说,已经内化成就了你的眼光和阅读的水准。

(7)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来说,动笔是比阅读重要。通过多动笔来培养基本的书面表达的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来说,显然,阅读比动笔重要。

(8)华丽的辞藻,终究遮掩不住空洞的本色。被评价为“文采出众”,都要警惕一个事实,内容是否经得住推敲?文字一被巧饰,多数都没有精力去真正“走心”写作。

(9)想要文字精炼,就多读古文。古文不害人,当代许多文章才害人。

(10)来本干货推荐——梁衡《把栏杆拍遍》,对中学生的文笔一定有所帮助。看完了,写好了,再跟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吧!

每个热爱阅读的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写作秘诀。只要他拿起笔,敲起键盘,不停笔,敲击按键声清澈,只要他耐得住性,等得起,才能了得悟!祝君好运!


本文源自“第一教育”,已获授权。

原题《一位语文老师高考后的反思:即便是在应试的话语系统里,依然看见语文素养的获胜》,有删节。

“星教师”微信商务合作|023-67515741

星教师·中语

曹勇军 曹书德 | 吴泓 | 董一菲 | 史建筑

夏昆 | 吴春来 吴积兴 | 樊阳 | 欧阳林

黄玉峰 周鹏 | 王君 | 丁卫军 | 谢华

黄厚江 史金霞 张丽钧 | 张小兵


·END·


/打造让孩子沉醉的数学课堂 /


点击下图,一键报名 ▼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