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度阅读系列:《课堂转型》

星教师 2024-03-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蒲公英书房 Author 蒲公英书房

课堂艺术修炼,是一位优秀教师晋级之路上的关键一环。蒲公英书房本期推荐的优秀教师深度阅读系列为钟启泉的《课堂转型》。





当今世界课堂教学的潮流是关注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的培育。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今日的学校必须为明日的社会造就拥有“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而不是“记忆者”。


那么,如何才能承担起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这一使命?本书给出一个新观点:透过探究的课堂,展开能动的学习。

 

《课堂转型》包括四个部分:


第1编 课堂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课堂转型的国际经验、本土实践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能力观的框架和对“核心素养”的界定。

第2编 学科素养与能动学习:从学科教学出发考察“学科素养”,特别探讨了“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教学范式的分野与转换,进而提出了“能动学习”的概念与“学业评价”的思考。


第3编 课例研究与教学创造:提出通过课程编制、教学组织与单元设计,使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与教学中去,从而打造多生对话的课堂世界,促成教师基于草根改革的专业成长。


附录 教学的方法论研究及其课题:系统梳理了十二个与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涉及认知模式、教学范式、单元设计、学科教学、评价等方面,不仅是对正文内容的极大补充,也是学校涉及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

 

关于作者

钟启泉,当代教育名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著有《教育的挑战》《课程的逻辑》等。

 


1

理想的课堂教学的特质

本书开篇,作者钟启泉就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指向真实性学力。这种真实性学力涵盖了三个要素:其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其二,旨在解决问题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的能力培育;其三,主动学习的态度,即所谓的“内在学习动机”的培育。


以往的教学课堂重视的是“双基”,即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这种学力目标只需要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就能实现。然而,当今世界课堂教学的潮流是关注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的培育。而左右这种学习过程充实程度的关键,就在于教学中的“交互作用”与“活动反思”。


简单说来,在知识灌输的课堂中重视的是“学生学习了什么”,而在能动学习的课堂中关注的是“学生怎样学习”


  • 课堂不是墓地


课堂不是墓地,不是牧师面对一片静寂无声的墓碑做祷告的世界。在书中第12章,作者阐释了课堂转型的基本条件和多声对话的课堂准则。

 

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无论教师抑或是学生都苦于学习的异化,这源于三种丧失:学习对象的丧失、学习伙伴的丧失、学习意义的丧失。


作者比较认同佐藤学所提倡的“对话学习的三位一体论”:真正的优质教学应当是知识的建构,是教师引导学生同教科书对话,同他者对话,同内心对话,是合乎学科本质,基于相互倾听关系而展开挑战性学习的活动。

 

  • 课堂转型意味着多声对话的课堂创造


课堂转型意味着多声对话的课堂创造。教师面对的所有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兴趣、阅历、知识与经验。因此,常常有教师倾向于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视为“偏差”。


所谓“差异”应该指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的多样性,深化对话的一个契机就是与不同思路、不同见解的相遇。教师上课的本质恰恰在于如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发现不同的思路,激活认知冲突,展开集体思维。

 

  • 课堂教学五准则


多声对话的课堂旨在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提升教学的品质。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书中揭示了在展开课堂教学之际必须践行的五个准则:


   

1.  保障参与,即保障学生对学习活动“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的强度与素质。


2.  保障对话,即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关系。


3.  保障分享,即拥有源于相互学习关系的共同理解的一体感,以共同的话语系统,协同建构学习,随时随地分享知识。


4.  保障多样,即在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之间的差异的琢磨,以及源于差异的探究。


5.  保障探究


  • 保障教学品味三步骤


寻求划一的教学模式是不切实际的。然而,基于不同情境的特点,寻求不同要素的互动及其达致优质教学的动态过程,却是可能的。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书中建议需要把握不断保障教学品位的三个步骤:


   

1.  多元交响,即多声对话与思维可视化。教师在协同学习中组织面向不同学生的教学,并且动用书面语言与图表等各种方式,把各自的思维外显化。


2.  相互应答,即聚焦重点的课题与琢磨差异的来由。教师必须通过梳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归纳出应当探讨的课题,聚焦重要的论题。


3.  深化理解,即以单元为单位的自我反思与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在选择学习课题的同事还要求教师讲究提问的方略。

 

2

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学方法没有教师素质重要


正确的教学方法并无固定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而前提是教师要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

 

课堂绝不是单向传递的场所,它是一种沟通的组织,是师生之间借助交互作用,相互传递,彼此交流,从而获得创见、变革自我的一种沟通。

 

教学过程从“独白式”变为“对话式”,从来是教育史上革新的主张,也是今日课堂改革的焦点。从设定开放性课题到得出开放性结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对话的提问,等待学生的表达。

 

  • 在未来的课堂里,教师会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的存在,不再是传统课堂上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答案的唯一。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的存在不是“品头论足、指手画脚”,而是“耐心倾听、答疑解惑”。


让一线教师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的“优生”,是教室里的“第51名学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3

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让教学不再任性


在讨论教学的时候,总有两个核心问题要讨论,即教什么与怎么教。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作者主张课堂应当成为“探究的共同体“。课堂中学习过程的模型应当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唯有探究的课堂,才称得上是充满智慧能量的、高格调的课堂。

 

尽管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以教定学,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以本为本,教路单一,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过程单一等。


  • 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为了实现基于对话的学习,应当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呢?或者说,应当创造怎样的课堂文化呢?在本书的11章课堂教学的特质与设计中,给出了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识别一个误区。许多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个貌似尖刻的问题:“班级的学生参差不齐,我怎能上好课?”,以为“差异”是有碍教学“效率”的。


这里所谓的教学效率无非是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效率而已。作者指出,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素质教育的课堂归根结底在于保障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不懂得课堂世界的愿景、特质及其设计,“课堂转型”不过是一种奢望。


谁率先使用“教学能力”这一概念并不清楚,不同学者界定的意涵也不一样,“教学能力”概念的模糊性有时会带来某种危险。不过,左右教学能力诊断的一个前提条件恐怕是教师教学观的改造。洞察课堂教学的特质,寻求理想的教学模式——能动学习,则是本书应有之意。


课堂作为教师达成教育目的之手段的体系,是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最直观的表现。然而,教学方法的发现与超越归根结底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基于不断的反思与洞察,求得经验的不断重建和超越的一种指针。


小编建议可以通过《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创新教育模式:让课堂“活”起来》两本书中丰富的案例学习,美国与英国教师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建有价值的经验,从而形成教师的教学实践力的模型。



课堂上如何提问?


课堂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导学案中“习题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是对课改初期教师的严峻挑战。没有任何问题的课,不是一节好课;不能解决问题的课,是一节没有意义的课;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课,是一节没有价值的课。


然而,上课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头疼,为什么学生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本书解决了这个问题。(关于课堂上如何提问,还可参考《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偏理论型,搭配《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实操型


课堂中最有艺术的话语


课堂是拿来助学的,而不是教学的。教师是辅助者而不是教授者。在个性化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把自己也摆进去,与学生交流个人的情感态度。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隐私。


教师应将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情感,知识,价值观以及对生活和周边事物的见解融入教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书中45页,作者强调不应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课堂中的对话与沟通存在着明确的对象,这就是应当以教材的形式引出讨论的对象。


还可参考《跳出教育的盒子》,你一定会明白什么叫:话语霸权,控制课堂而非控制学生。


4

学科教学:把握学科素养的一个视角


素养概念是与时俱进的,不同国家与地区显示出种种不同的构成要素,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读写能力、数学能力、ICT能力等语言、数学、信息方面的“基础培养”。


2.以批判性思维与学习方式的学习为中心的高阶的“认知技能”。


3.社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同他者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其中有关自律性的“社会技能”。具体可参考《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用辞典。


学科教学与能力·素养犹如钱币的两面:学科教学是该时代对学校教育所期许的能力·素养的具体体现,而能力·素养是借助学校的学科教学得以现实化的。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被扭曲、瓦解了,于是旨在扭转这种局面的核心素养,应运而生。


全球化时代期许的核心素养,应当从功能性素养与批判性素养两方面来构想其学科教学的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梳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其次是各门学科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学科教学?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本书第4章可查看。


  课堂转型·系列指导书  



1.中外课堂转型案例观察(理论+案例)

《课堂转型》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关于核心素养的辞典类工具书)

《创新教育模式:让课堂“活”起来》(站在学生角度分析什么才是最合适的课堂,这本英国教师的培训用书,丰富的案例带给你满满的新鲜感)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丰富的美国课堂教学案例,是用来反思教学的靠谱书)



2.课堂转型实操策略(干货)

《从优秀教学到卓越教学》

教学并没有所谓的“完美”公式和操作原则,但优秀的课堂还是有一些共通的特点,本书把它们总结为五要素,即在高效计划与准备之后,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高度参与课堂、拥有高效的思考技能,呈现差异化教学以及实施有效的教学测评。

《跳出教育的盒子》

本书的题目“跳出教育的盒子”,并不只是暗示书中包含许多全新和独特的教学策略,作者希望转变教师关注的焦点,使教师用不同的视角看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学生,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改变学生。从事教书这行之前,作者曾在部队服役9年,在公司干了7年,通过他的讲述,你一定会明白什么叫:控制课堂而非控制学生。

《15秒课堂管理法》

覆盖教学全过程的工具书,第二部分完整演绎了从教师站在教室门口开始,到课堂结束教师走出教室,课堂管理步骤与计划。

《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偏理论型,建议搭配《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实操型。


《卓越教师的200条教学策略》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他们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社会,这部分着重强调将学科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一些方法。这种方法与本书“10分钟教师体验”让整个班级来分担教学的责任(第197页)一起应用效果更好。

《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双语版)》

教师不仅可以用这本书作自我口语表达的联系,在课堂上,还能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TED演讲。你只要决定演讲内容是关于教学科目的,还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3.课堂转型学科实操案例(延伸阅读)

《教学需要打破常规》(职初教师)

《快速破解60个日常教学难题》(职初教师)

《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语文教师如何避免课堂教学雷区)

《片段教学实战训练教程》(小学语文卷)

《种子课》(数学)

《上课的门道》(十分有趣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用书)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往期回顾 

一名优秀教师深度阅读系列: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度阅读系列:课程的力量

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度阅读系列:批判性思维教与学


来源 | 蒲公英书房(ID:pgyshufang)

责编 | 李丹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