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特级教师的反思:虚假≠虚拟,谎言≠创编,教学应从真实出发

星教师 2021-12-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当代教育家传媒 Author 张宏伟

作者︱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全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陈薇排版︱刘双



2006年暑假,我送教下乡,课上的还不错,连窗户外面也挤满了听课的老师。临下课时,在带队校长的提醒下,我才发现上课伊始我就把30÷15的商写成了3。我迅速想到了一个补救方案——激励学生:“你能从老师的板书中发现问题吗?说什么都不要紧,老师最欣赏敢说真话的学生”。终于,一个孩子站了起来,怯声说到:“老师,30÷15,你算错了!”。


刹那,其实早就发现错误的听课老师和学生们都注视着我,等待我的反应……我是这样应对的:“好孩子,你真棒!其实,这是老师特意设计的一个‘小陷阱’。我一直在期待敢于指出老师错误的同学,都盼了一节课了,终于有你勇敢地站了出来!”


然后,我又面向全体学生说:“你们知道吗?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圣人孔子也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当仁,不让于师!’。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象这位同学一样,不惟师,不惟书,坚持真理,勇于指出任何人的错误!让我们一起来为同学喝彩!”——听课师生同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后,我就此写一篇教育叙事《失误也能精彩》,2007.04.16,发表于《现代教育导报》。泰安的董华英老师,看了我这篇文章后,写了一篇读后感《功夫在诗外》,也发表在《现代教育导报》上,其中一段摘录如下: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是张老师事先设好的一个环节,竟没人认为这是一个偶然的失误。张宏伟老师的教育机智,让失误使课上得更加精彩!……要想做一个好教师,上一堂好课,不仅要备好这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平时的博文多识,功夫在诗外。只有平时多学习,多积累,上起课来才会胸有成竹,不论遇到什么意外的情况或者失误,都会凭自己广博的知识,化失误为精彩!


那年,我曾一度为课上的应对、文章的发表、同行的赞美,沾沾自喜。但是,2007年暑假,我再次到该校送课下乡,在接待室里聊天时,该校校长一句:“去年,张老师那个失误处理的真精彩,当时,连我都被你骗过去了,还以为是你故意抖的包袱呢”。


一个“骗”字宛若惊雷震击!我自己呆呆愣了半晌,满脑子是那几十个农村孩子天真、无邪、淳朴、而又怯怯脸孔,刹那间,胸中充满着懊悔、遗憾、自责和羞愧——我是在用谎言掩盖和粉饰我的失误!


在发现失误的那一刻,我最先想到的是怎么保住课的精彩、维护自己的颜面,而不是给学生实事求是、坦诚错误的以身示范!即便是最后刻意制造的“不惟师,不惟书”的精神教育也是建立在谎言和欺骗的基础上的,这让我汗颜!


因为,真实和诚信,是做人的底线,也是教育的底线。一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引领孩子朝向的是真理,那么,我们“给”孩子带来的教育元素就都应该的客观的、真实的、规律的、实事求是的。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生活和现实中,真实地学习,探究真理,学做真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不在,教育的意义便不在了;“真”不在,生活中很多所谓的意义和美便也不在了。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那节课,我绝对不会说“这是老师特意设计的一个‘小陷阱’……”而是该真诚地向孩子致歉和说明:“对不起,老师一时疏忽,算错了一个结果,你能指出老师错在哪里吗?”  



自此以后,每遇到失误,我便会想起那节课、那篇文章、那几十个孩子,内心就会被狠狠揪一下。《失误也能精彩》真的不是精彩,而是我教育教学中的一份遗憾、一块戒碑!它时刻警示我要践行“真实的教育”。


教学中,我会尽最大努力引导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真实的数学。我不会再用谎言编造虚假的情境教学(虚假≠虚拟,谎言≠创编)。教学前或者教学后,我会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事实,这是模拟,这是创编的情境和故事,这是事实+创编……此外,我和孩子的交往也变了。


以前,我总以“让孩子喜欢我、喜欢数学”为指针,无论孩子做什么,哪怕是很严重的违约规行为,我也会强压怒气和反感,挤出笑容,伪装和善,“和颜悦色”地与他沟通和交谈。但,自那以后,我不再这样,我会真实客观地表达我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了解我对他违规行为的克制、反感、失望、甚至气愤等真实的反应和情绪。同时,也鼓励同学们遇到侵犯自己和他人的违规行为,在学会克制、理性处理的前提下,真实地表达自己想法和情绪。


这样的交往反而赢得了孩子更多的理解和认可,以及他们对彼此与规则的顺应与尊重;更重要的是,这种真实的师生、生生交往状态,更接近社会交往的真实,更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有利于未来他们步入社会后面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真实样态。


但是,那节课那个所谓的“精彩”,却成了我一块抹不去的心病,十四年了一直如鲠在喉。我的潜意识里似乎一直在等待和寻觅一个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机会把这个心事、把我的改变、把我对那几十个孩的歉意倾诉出来。


巧的是日前,我在录制疫情公益课程时,直到录制的最后阶段,才发现课件上的算式错了。如果我重新录制,意味着会打乱所有的计划,还要重新布置环境等,而且急着发布,时间也来不及,但是视频中出现了错误,不改是不行的,到底该怎么办?


《失误也精彩》的警钟再次在我心中敲响,这个来不及重录更正的失误,让时隔十四年的我捕到了一个弥补过去的契机和一个如何正视错误、处理失误的真实的案例。


我选择了这样面对和处理:


首先,迅速在视频直接向学生诚实地承认了失误,然后,在视频前加入这一段说明,给孩子讲述了我当时真实的心声。


亲爱的同学:


您好!


制作这节PPT的时候,张老师犯了3个错误,误把6×8=48做成了6×8=54、7×8=56做成了7×8=63,8×8=64做成了8×8=72,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下哟。


张老师是在录制视频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错误。发现这个错误后,张老师为什么没有翻录,而是选择在视频前进行文字说明,你先看视频玩玩乘法口诀,然后再看视频后面,张老师针对这次事件进行的种种思考,说不定你会受到一些启发,收获口诀以外的收获。


视频后,我又加了一段我的反思:


1.有些错误是能重来的,而有些错误是无法重来。能重来的,比如,这个没有发出去的录像,比如你还没有上交的作业,比如你还没有发布的文章……无法重来的,比如:你已经提交的考试试卷,比如骂出口的话,打出去的拳头,不小心打碎的碗,比如你虚度的光阴……


2.你会发现老师也会犯错误,家长也会犯错误,甚至连科学家有时也会犯错误……是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小孩偶尔无意犯了错误,也是难免的,如果错误已经发生,不要惧怕,不要慌乱,更不要掩盖。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诚实地承认错误、直面错误;其次是及时、慎重地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接受教训;然后是想办法更正或者补救它。


3.犯了错误是要改正的。能重新做的,我们就重新做,坚持直到做正确,或者用其他方式进行更正,具体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比如,我的这节微课,我就先找到了这次出错的三个原因:


(1)为了节约时间,复制了9的口诀算式,这样乘号、等号、字体大小颜色我就可以不再输入和设计了,更换一下数,就可以变成8的口诀算式,但是,我把第二个因数9都改成8后,忘记了改结果。


(2)因为赶时间,改变数字后,我没有再从头指着每个算式的每个数和每个符号再次对照检查一遍。而且,我录像时候只发现了一个错误,回看的时候,又发现了另外两个错误,这也说明了,要多对照和检查几遍,才能发现和避免更多的错误。


(3)没有请同事帮我校对、校对,找人帮忙校对或者帮助人家校对,是比自己检查更容易发现错误的一种方式。


4.对于那些不能重来的错误,我们难免会后悔、会懊恼、会遗憾。虽然,这件事不能再重来了,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用别的方式致歉和弥补它,比如,报刊常常在某一期专门设置“更正专栏”,用以向读者致歉,订正已经发行的上一期报刊出现的错误。如果真能做到上述的这些,我想即使我们犯了不小的错误,老师也会谅解你,家长也会谅解你,同伴也会谅解你,你自己也能谅解你自己。


5.这第五点是最最重要的一点!你一定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些错误不仅没法重来,也无法进行弥补!因此,无论能否重来,比改错和弥补更要紧的是我们要恪记教训,警醒自己以后不犯错误。又因此,我们在做各种事情之前,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各种准备,想尽各种办法避免出现错误,力争不犯错误。


总之,努力地不出错最好,出了错误,要积极面对错误,设法找到正确的方法修正错误,弥补错误,千万不要再用错误的方式对待错误!


最后,我希望你能在理解以上五点的基础上,也能理解别人的犯错,理解你自己的犯错,能与错误和解,与别人和解,与自己和解。那将,善莫大焉。


张宏伟老师反思于2020年3月1日夜


另外,在这个出错的微课视频的结尾,我还发布了一个征集启事:


孩子,如果你也有避免失误的好办法,改正错误、弥补失误的经历和故事,就试着写出来吧,如果你愿意发给张老师的话,张老师就给你发表出来,让其他的小朋友从你的办法、你的故事里借鉴,学会避免失误、处理失误。先谢谢你!


张老师的微信是19919969114

邮箱zhanghongweijy@163.com 




总结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我逐渐对教学有了以下的28点思考:


1.教育要如其所是,如其所嗜,如其所时,如其所势,如其所适。


2.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应优先捍卫孩子对学习、对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数学教师不仅仅是把数学教好的“经师”,也是把人育好的“人师”。


4.让学生在整片森林中研究一棵树,进而通过研究一棵树窥探整片森林。


5.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看见孩子,看见每一位不同的孩子,看见每一位孩子的需求、个性和潜能……并为之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和课程,实施“如其所是”的教育。


6.每节课都至少要思考“三用”,即学科之用、生活之用和人性之用。


7.数学也是一部浪漫的童话。数学教育应该是“浪漫课程、精确课程、综合课程”三部分连续构成、有机统一,且螺旋进阶、循环上升的。


8.理想的课程是符合儿童节奏的课程,是与四季时令、与生活、与自然相链接、相融合的课程,是符合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是丰富完整的课程,是让孩子成为自己、发展自己的课程,是面向全人、面向未来的课程。


9.让孩子“心觉”世界的同时,最大化地还给孩子用身体“五觉”——眼耳口鼻手全面、完整地感受这个世界的机会和权利!


10.数学教学要走几个来回——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生活到数学,从数学到生活;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从历史到现在,从现在到历史……


11.学习要整体先构,先见“森林”,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世界。


12.作为教师,比“师傅领进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找到“那扇门”。


13.教学如此奇妙,有时候,我们需要离孩子近一点,近一点,再近一点……另一些时候,我们则需要离孩子远一点,远一点,再远一点……


14.我们补充的内容,也许试卷不考它,但是世界会考它。我们不仅要为应对考试而教,更要为学生认识世界而教!


15.数学课表面上看姓“数”、姓“知”、姓“思”……但归根到底是姓“人”。


16.孩子只有敢于出界、善于跨界,才能发现新的世界。


17.学习是从孩子该开始、想开始的地方开始,而不是从课本开始的地方开始;学习是在孩子该结束、想结束的地方结束,而不是在课本结束的地方结束。学生能走多远,我就陪伴多远,想走到哪里,我就陪伴到哪里!


18.教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怎么样,学生便怎么样,学生的学便怎么样……


19.勤奋的家长给孩子补习各种数学知识,智慧的家长给孩子营造各种数学生活。


20.许多数学知识可以像母语一样学习,不需要我们去教,需要的只是生活,只是时间!


21.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是全力研究孩子,真正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人,都应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安全感的人,都应该是永远捍卫孩子对生活、学习、世界的兴趣和信心的人,都应该是每天不断地给孩子希望的人,都应该是先于孩子,拥有大格局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学习能力和公民素养的人,都应该是陪伴和引领孩子终身成长的人……


22.孩子敢于“胡思乱想”,才会产生奇思妙想;敢于“胡说八道”,才会能说会道;敢于“胡作非为”,才能有所作为。


23.课程和教学的设计要同时关照孩子的身体、心理和灵魂!


24.不是在知识技能中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而是在数学历史文化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历史是根,文化是土壤。


25.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开课,只要是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我们的核心“服务”对象永远是学生,为学生“服务”好了,教研活动自然便好了。


26.开更多的窗,播更多的种,留更多的芽,点更多的灯,永远不要轻易给孩子设限,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可能……


27.每个数学符号都是一个值得探访的“无底洞”。


28.小学数学教学要“学用合一”,鼓励学生“未学先用→边用边学→学后续用”,学中用,用中学。


激励孩子表达、激励孩子反思、激励孩子总结,激励对“错误”再认识,也是在激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再理解、再认识。在此,我公开向2006年那个班的每一个孩子郑重致歉,也向曾被我误导老师的致歉,并倡议:让我们一起坚守、呵护和弘扬:教育的真,生活的真、社会的真,世界的真!真实地做教育、真实地待人、真实地生活……


来源︱当代教育家传媒、中国教师报当代教育家传媒(ddjyjcm),原刊于《当代教育家》杂志,《当代教育家》从诞生起旨在推动更多一线老师和校长,从课堂、从校园中、从教育田野里,走向教育家的殿堂。



xingjiaoshi@dett.cn



☟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