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中复习连环计,怎样从教师精彩到学生出彩?

沈磊 星教师 2021-12-23

作者 | 沈磊
编辑 | 阿加


复习并非通过重复来强化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它是在知识重组与信息加工后的运用提升。如果一味进行机械化的操练,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能使复习工作变得有效并且精彩呢?
 
星宝推荐南京致远初级中学副校长沈磊的一篇文章,文中细致地讲述了如何将考试放到学习的整个系统中去思考,可以发现,在考前、考中和考后,我们都有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可做。



在考试前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各自的角色和分工是什么?班级多学科综合发展与班主任自身学科专项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平衡学生的自主复习和教师的指导复习?怎样激励学生,促进其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这些都是我们遇到的问题。


有效干预,搭建学习脚手架


在考前的复习中,教师可以搭建三类脚手架:知识支持架、心理支持架、氛围支持架。

知识支持架

复习阶段的知识学习不同于新授课阶段,教师可以分学科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制作复习清单,根据学科特点以框架式或条目式呈现所学知识。这样的导向式复习单,能将复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能级要求明确的提供给学生。
 
学生结合清单进行梳理,结合复习单,查漏补缺,分析自己在知识上的强和弱,针对弱项制定具体的补缺措施,做到复习工作有的放矢。复习单也为学生自主复习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内容参考,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复习进度和内容,分时段制定计划,确定每晚和周末复习的具体安排。
 
教师的课堂复习与课后巩固,也应该围绕复习单展开,分层落实,发挥学生间的互动与督促。如果时间充裕,教师可提前邀请部分学生参与复习清单的制作,让学生表达各章节他们的难点在哪里,寻找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素材和资源。

 

心理支持架

复习往往也是一场心理战,学优生目标高、压力大;中等生刷题多、变通少;学困生基础弱、提效慢。平时学习上积累的问题,在复习期间会更集中性地暴露出来,学生容易心烦气躁,此时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
 
班主任应积极建立“主动、会动、能动”的复习机制。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在学习上的安全感和自尊感,特别是对学习上有放弃念头的那部分学生,尽可能激发起他们的自尊,引导学生只跟自己比,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补缺。
 

氛围支持架

复习氛围的营造也是良好班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个体,观察他们是否积极、主动、投入地参与复习。同时,重视学习小组的打造,出台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激活团队复习的活力。
 
激发团队活力的方式多样,每个班都会有很多创意的做法:打造学生师徒,培养金牌小组,开展时间管理分享会,成立班级“智囊团”,编印目标达成卡,制作复习自评激励条等。

 


师生PK,谁略胜一筹?


复习期间还应该尽可能发挥学生榜样的辐射作用,利用班会课的平台,让学生交流分享经验。可以围绕个人的复习计划、笔记和错题的整理、小组合作复习的实践等展开交流。


计划

笔记

错题

团队复习

小组分享


期待效应,成就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相信学生会按照教师所表达的方向和水平来重新塑造自我形象,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从而产生教育的效果。不管是在紧张的复习期间,还是紧凑的两天考试中,老师们都将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关心、信任和爱诠释为一种期待。
 
身心陪伴
复习期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每日一早进班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从容的微笑,观察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面部表情,有意识地询问睡眠状况。这些都能有效帮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情况,把握复习节奏。
 
考试当天,更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早一点到班级,问问学生的早饭情况,观察一下有没有因为紧张而闹肚子的同学。提醒学生带上水杯,考试中适当喝点水,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临场指导
临进场前,就不要谈知识啦,提醒学生检查一下该带的文具,强调一下规范答题和书写要求。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骄傲型、马虎型、不自信型等)做出具体的临场指导,以提升他们的应考技能。
 
对个别学生,不妨走到身边,悄悄耳语或拍拍肩膀,师生间的会心一笑,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全局意识
各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有考试的全局意识,不要在学生考完自己学科后过分追问考试题目和答题情况,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紧张或失落。期末考试对于学生的学科均衡和各科发挥都有较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平稳的让学生考一门,暂放一门,稍作休息后准备下一场考试。
 
当学生表达出有几道题做错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整体试卷的难度和个别题目的设计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你难人也难”、“不过分纠结已经发生的事情”、“关注自己可以把握的部分”等,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内心状态。
 
期待有多种具体的表达方式,眼神、对话、表情、策略,总有一种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期待,从而内化为对自己的期待与动力,激发内驱力。


以专业的视角指导学生
自主反思、主动调整

科学总结

考试结束后,面对分数和数据,其背后的原因和生成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盒式图、贡献率、学生个体浮动情况,学科失分点的分析……都是老师和学生“谈成绩”的重要资源。
 
对这些内容地科学分析,远比关注分数本身有意义的多,它也是指导师生发现问题,调整方法的重要依据。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也是考后分析的重要工作。
 
一般来说,学生考得好的时候,往往向内归因,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而没考好的时候,往往向外归因,认为是试卷难度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失利。此时教师不宜随口评价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而是应该客观、全面地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肯定优势,明确不足,一起寻找提升点。
 
在具体措施的制定中,教师不妨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形式,鼓励学生同质和异质交流,促进认同感,鼓励相互借鉴。在措施中还应明确地让学生提出需要家长和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
 

三方合力

肯定了优势、找出了不足、制定了措施,接下来就要开始新一轮的学习了。新的学习过程必然需要多方合作,才能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分层满足,落实需要层次理论;
因材施教,抓住个体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获得尊重感和信任感;
开展家校合作,通过家长群开设“线上家长课堂”;
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自我追问,打破班级现有平衡感;
完善制度,建立教师、家长支持系统;
巧设积分,评价师徒结对和学习小组,促发鲶鱼效应;
召开班级表彰会,经验分享,激发榜样作用......
 
任何一种有意思的尝试,都能让班级通过考试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对考试的分析,我们希望学生能相信自己拥有可以变得更好的能力;能够掌握具体的自我提升的方法并执行;能够在行动中寻求帮助,并逐步主动帮助他人。这样的考试便有了更多育人的意义。
 
复习迎考、考场发挥、考后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当我们将考试放到学习的整个系统中去思考,它的作用和功能才会被真正定义。
 
有了这样的复习连环计,学习效果还不翻倍吗?

来源:“ 沈磊的班主任手记”微信公号


xingjiaoshi@dett.cn



☟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