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班额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汪映雪 星教师 2021-12-23


作者 | 汪映雪 (成都市成华区教坛新秀)
编辑 | 阿加



在大班额班级管理中,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非易事。教育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班主任们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甚至可以刻意制造教育契机,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用课本剧制造契机

初一上学期的某个晚自习课间,小雨蹑手蹑脚地走进办公室,用几乎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叫了声“汪老师”。我抬头一看,眼前这个黄瘦的女生泪眼婆娑。我心里一惊,想着是否又有哪个“不知好歹”的淘气包欺负了这个柔弱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孩,由于父母疏于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管理,她从开学之初便被各科老师视为“爱莫能助”的“学困生”:不光课堂上打盹、作业完不成,就连老师在课堂上最简单的提问,她也无法用正常音量回答。她自己也因此越发孤僻:没有同学愿意和一个成绩不好看起来又营养不良并且不善言辞的人交朋友。

面对哭泣的小雨,我顿生心疼。她告诉我哭泣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今天又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心中五味杂陈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谈话间,我了解到女孩心中的懊恼来自于本身的不自信,导致其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我想,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来帮助小雨这样的“学困生”重拾学习兴趣,才是助她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门。

面对性格内向的小雨,我想让她主动向老师同学提问,难度是比较大的。于是我先帮助小雨制定了一个完成作业时间表,并请同桌进行学习督导:如果小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作业,则督导便在时间表上打钩。

过了一周,小雨面带喜色地跑来告诉我,自己做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面对时间表的一个个红勾,她大受鼓舞。我知道,至此,她迈出了重塑自信的第一步。

但仅仅靠时间表的督促,难免会有怠惰之时,于是,我想一定要“趁热打铁”,帮助小雨巩固信心。恰好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中有《皇帝的新装》一课,我便策划了课本剧的表演。果不其然,初一的孩子们对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纷纷向组长上报自己心仪参演的角色,小雨也不例外,可“人际关系”并不好的她最后意料之中地被分配到了没有一句台词的“路人甲”角色。

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先找到组长,询问他为什么不安排小雨扮演“有台词”的角色。组长告诉我,因为小雨平时不善言辞,并且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怕到时候影响戏剧效果。然后,我又找到小雨,把组长的顾虑告诉她,并且鼓励她向组长毛遂自荐出演文末那位“说真话的小孩”的角色,台词不多,但又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

渐渐地我发现,小雨对于自己之前“并不擅长”的词语记忆和单词记忆有了明显的提高,单词听写的错误率越来越低。小雨后来告诉我,初一上期的这次课本剧表演对她触动很大,她说她永远都将记得,当自己喊出台词,并听到同学们鼓励的掌声的那一刻,她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是这次课本剧的表演帮她找到失落已久的自信。

在之后的时间里,小雨都是过关词语和背诵课文最积极的同学之一。有次课间,她还问我什么时候还能再进行一次这样的表演,她很享受站在台中央被掌声包围的感觉。

 

用班会课制造契机

近来时常有家长向我抱怨:“青春期的孩子真不好管。” “说也说不得,骂也骂不得,一提到学习就发火。” “我家孩子,以前成绩挺不错的,怎么初中以后下滑这么严重。说他也不听,还嫌我们唠叨。”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亲子交流出现了障碍,究其原因,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太过焦虑。这种焦虑蔓延到孩子身上,使得孩子不知所措,孩子渐渐关上与家长沟通的心门,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我深知,学生在剑拔弩张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是没有办法静心治学的,因此,一堂名为“亲情测试”的班会课应运而生。

首先,我请同学们在白纸上写下自己最爱的五个亲人的名字。然后请同学们划去其中一个名字。此时,同学左右为难,很难下笔。契机已经来到,我趁势请三位同学来谈谈选择时的感受。在同学的发言中,我发现,即使是对忙于工作、疏于陪伴的亲人,孩子们也很难爽快地将其名字划去。

我总结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指出,血浓于水,家长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也会有过抱怨,但是我们的内心是深爱着所有亲人的。紧接着我“乘势追击”,要求同学们必须依次划去纸上所有的名字。

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启发大家回忆与亲人的过往,体会当下的感受,渐渐地,有的同学埋下了头,甚至低声抽泣起来。

时间过半,同学们纷纷站起来讲述自己与父母长辈相伴的点点滴滴。有个腼腆的女孩说道:“我父亲平时对我很严厉,很少鼓励我。因此我现在很少和他沟通交流……但当我将他的名字划去之时,我好难过……”下面的同学也为之动容,这一刻,我知道,我的目的快要达到了。

这节课后,我请同学们将课堂上的所思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我的心里酝酿着下一步计划:在家长会上,我要让家长们读懂孩子们的内心。

时值半期家长会,我将同学的发言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在座的家长进行了展示,并用胡萍老师《善解童贞》一书中的例子,结合本班学生青春期的种种表现,为家长进行了青春期育儿及亲子沟通交流的技巧培训。

制造契机,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这比说教更加有效。

 



用座次表制造契机

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教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好方法呢。在探索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同桌和座位是比较在意的,因此,半期考试前,利用座次表的安排,我又制造了一次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的契机。

我班共48名同学,按每6人一组正好可以分成8个学习小组。若是由我强行进行人员分配,那么肯定会有同学因“被动接受”而心怀不满,从而破坏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将班主任的座位安排权“下放”给每组的小组长——每学期第一次月考在班级前八名的同学。他们将按照名次“蛇形”钦点各自心仪的组员。组长一旦选定组员,将不容更改,并按照本班班规进行全组操行分评定。

那些成绩好、习惯好的同学往往成为小组长们争抢的对象,那些成绩和纪律欠佳的同学常常被遗留在最后而等待“被动分配”。班上的同学们为了争取“组长”的“选择权”,或是“优先被选择权”,他们往往会高度重视学习检测,学习由“他律”变成了“自律”,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在确定组长换座位的前夕,我预先召开了考前动员的班会,不仅指导学生从心态和技术上更好地应考,还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座位权。因为同学们对座位的调换极为重视,所以班会的效果比较好,课后学生还制定了复习计划表,确立了考试目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契机无处不在,班主任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更应有一颗慧心,学会制造教育契机。以静待花开之心对每一位学生温柔以待,终有一日,陌上花渐开,希望次第来。


名师点评
读罢此文,我深受启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善于以机遇育人的人。”教育也讲“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要有一个适当的契机。倘若为人师表者善于抓住这个教育机会,那么在教书育人中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应该给每个人创造合适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成功。 ——曾令思 (石室中学初三备课组长、赵清芳名师工作室成员)

来源:“清芳语文”微信公号


xingjiaoshi@dett.cn



☟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