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只要校长开始亲近经典,这所学校的经典诵读必能蔚然成风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为了更好引导各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更好全面深入了解“经典诵读进课堂”的基本理念、心法实操、落地与推广,道中书院继第三次教师专场和家长专场直播之后,推出第四次直播课程,由“道中书院·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特约讲师团”进行“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系列宣讲。
以下是第四讲杨宝钧校长和孟金松老师、第五讲李家军校长三位嘉宾讲师分享内容简要,但未经讲师修订,望读者观其大略。
忻州实验中学经典诵读实践与思考
精彩摘要如下
1.第一,回顾忻州实验中学开展经典诵读的历程。第二,向大家汇报,我们做的比较成熟的一些做法。第三,分享我和同事共读经典的一些小故事。第四,校园经典诵读的效果和影响。第五,关于“经典诵读进课堂”我自己的一点反思。
2.2015年上半年王财贵教授的“论语一百”夏令营进入了我的视野。
2016年向传统文化项目组的老师管理层干部每人赠送了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读经二十年》。
3.经典诵读的六种主要形式:
⑴每天下午上课前15分钟的全校性经典诵读。
⑵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间周一节的传统文化德育课。
⑶每周一至六下午活动时间的志愿诵读。
⑷每周一至五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集体诵读。
⑸在线经典诵读课。
⑹年级、班级自主诵读。
目的是用两年的时间读完论语一百。学期结束会对每个年级的诵读遍数进行考核。
4.学校所有大型活动都要求用读《论语》来作为开场,既保障了秩序,又有效地鼓舞了志气。
5.因为有国学专长生,所以学校里面也有一些特殊政策,有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经典诵读课堂。
6.第二批包本背诵的孩子,每次大型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都要大张旗鼓地去表彰,给孩子们颁发奖品。
7.新生入学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寒暑假都有关于经典诵读的安排,
要求孩子在入学前完成《弟子规》的背诵。
8.立体育人——知行养正班。原来学生犯重大错误,有回家反省一周或两周的制度。但通过观察发现回家反省效果并不是很好,回到家里家长也是很无奈,我们在想,究竟怎么做才能够效果更好。关键是想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对他的学习生活,及以后的人生有所帮助。后来由光明书院老师、德育处老师、以及班主任共同组建老师团队,压缩反省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压缩到一天两天三天,剩下的时间到知行养正班学习。每天早晚晨夕拜圣。
9.学校从2009年接触传统文化,我的经典诵读的经历基本上和学校是同步的。虽然前期没有接触经典诵读的理念,是生吞活剥的读移注(《四书》),但至少是没有学偏。2015年2016年接触读经经典诵读的理念,也是先看了王财贵教授的《读经二十年》,从此开始老老实实大量读经典。按照王财贵教授的理念和方法,把之前读过的经典重新拿起来,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确立了学习目标,坚持每天固定时间、固定任务读经典。
10.2016年开始老实大量诵读经典,每天4:30开始读,三四年来只缺过一天课,养成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一件事的习惯。慢慢的由刻意变得自然,也慢慢能够感受到“学而时习之”的悦乐。
11.从小就被贴上老实、软弱的标签,大学时被最好的朋友说不适合做一把手,这样的心态也伴随我四十多年。通过这几年来熟读经典,心态得到了彻底的改善。我才发现自己身上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这些年走得一帆风顺,就是得益于这些“缺点”。读了经典才知道,原来我的缺点是优点,那不是毛病,那是你最大的财富。这些都是圣贤经典的教诲,人性和天命本来就是一体的。从此以后人生一片光明,做人做事也很有底气了。
12.我们用生命实践理想,道就在当下。与经典相伴,其乐无穷。与经典相伴,生命不再彷徨。
13.经典激发了生命中的潜力。因为读经典,家庭的健康得到了保障,家人间也互相的谦和理解,家庭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
14.学校里人文氛围越来越好,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教育教学成绩也在蒸蒸日上,与我们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15.一个家庭,只要一个人开始亲近经典,那么这个家庭一定是大有希望的;一所学校,只要有一个人开始亲近经典,那么这所学校经典诵读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一所学校,只要校长开始亲近经典,这所学校的经典诵读也必能蔚然成风。
16.学校设有传统文化专职教师——孟金松老师。
17.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效果与影响:
一是师生心态有所转变,对学校的认同感明显增强,学生违纪明显减少,学校更加和谐。二是高考中考成绩的显著提升。2019年中考忻州实验中学语文总均分96.9分,全市第1名。优异的成绩既是我们坚定地推广经典诵读的底气,也是诵读经典的重大成果。不能说完全归因于经典诵读,但可以肯定的是经典诵读帮助我们促进了成绩的提升,帮助我们平和了心态,提升了士气和自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发挥了省试验高中、义务教育示范校的示范性和辐射性的示范作用。四是市文明委对忻州实验中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18.市文明办2018年授予“忻州实验中学首批文明校园”,2019年10月省级文明学校验收,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忻州实验中学是他们走过40多所学校中文化氛围最浓的一所学校。”
19.毫无疑问,经典诵读是国家的要求,落实国家政策方针是每一所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便捷、最实惠、最好操作、最容易把握、最接地气的一个做法。它不受环境所限,不受师资所限,不受经费所限,任何一位老师,任何一位校长,任何一个学校只要想做就能做到,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20.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意识形态教育的加强,语文、历史、政治三大学科统一使用了部编教材,古文比例空前加大,得语文者得天下,是教育界的共识,能否把握,考验着每一位校长的智慧。
21.经典诵读就是开创语文教育新局面的最好典范,也是应试的必备神器,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语文教育的先机。
22.校长要身体力行,做真正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践行者,要主动参与和推广相关活动,一年至少要保证一次外出学习机会,以不断强化认识,树立信心。全校性的经典诵读也可以说是一项校长工程,校长要常抓不懈,随时往上提。凡是组织老师参加的课程,一定是主要领导参加过的课程。
23.最好有一位专职教师或管理干部领衔和主持这项工作(经典诵读),学校需要设立一个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基地或者专门机构。
24.主要管理干部的认识是重点,教师是推广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争取老师们的认同感非常关键,这也是最艰难的一项工作。面对不理解,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
精彩摘要如下
孟金松《温故知新,乐学善教,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我曾经是一名极力主张学语文一定要背诵积累的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深深得益于背诵积累的基本功,甚至可以说,背诵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很关键的诀窍。
2.小学老师命令面书,幼童在没有教辅机构和补课的情况下,背下了几乎所有的小学语文课本。到今天我都没有办法说明,我们有一项语文作业,叫做解词,这种学习方式迅速的让我们这些纯口语的方言区的孩子们迅速向书面化、文学化、文明化和文化品位迈进。
3.在语言文字学习的最初阶段,单纯的读诵背诵的学习方式,与单一的记忆积累的学习目标实际上大大降低了语言文字学习的难度,使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起来。而且,朗读背诵本身伴随一种熟练掌握运用之后的趣味和快乐在里面,并没有出现所谓的被人们过分夸大的枯燥和乏味,这种说法极有可能是成人世界自身生命力单调枯竭的一个伪命题。
4.个人学习语言文字的经历,得出了一些结论,就是听和读是儿童最初学习语言文字的不二法门。
5.读经教育的所谓读经,是古法读经,所谓古法读经就是书读万遍书读千遍的读;是读它千遍万遍不厌倦,读他的感觉像春天的读;是滚瓜烂熟,沁入骨髓,融入血液,破口而出,张嘴就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玉树临风,一泻千里的读,用读经界所总结的更为精炼的话,就是老实大量纯读经。所谓读经教育的读,就是干净利落,简单明了,直面经典的诵读。我们始终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的学习,听分析和讲解是最低效高耗的学习形式。我备课的时候,裸读,不看教参。读读读读读,读到对语言文字有感觉;读读读读读,对内容有感觉;读读读读读,对作者有感觉;读读读读读,对自己生命有感觉。
6.经典教育、读经教育是德育很好的形式之一。读经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功效,也可以有激情教育的效果,具备挫折教育的作用,读经教育可以产生同频共振,能够凝神聚气,能够开创良好学风。经典诵读并不会干扰和损毁我们学科交流及我们的日常工作,相反会激发人心,将工作做得更好。不是读经影响了教学,而是不读经会影响教学。
7.读经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文化的充电,将它贯穿到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韧性,韧劲和持久力。读经既是可以普及的教育,又是选拔精英的教育,因为它是大浪淘沙,坚持到最后才是精华。读经可以锤炼强劲的精神,强劲的自我。一个学生读了经,他不容易随波逐流。读经可以遇见最美的自己,对宇宙人生的认识,这个孩子这一生再也不能人云亦云。
线上师友留言点赞
建设书香校园,再造书香门第
精彩摘要如下
1.什么是书香?中国古人为了保护书籍,在书橱书柜中放了一种既可以防虫防潮又能发出淡淡芳香的草本植物,这种植物叫芸香草。它可以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香味不断,只要这个香味散掉了,拿到太阳底下一晒,又焕发出香味。那什么样的书才值得用芸香草来保护来珍藏呢?一定是具备永恒价值的书,而不是那些流行书。有永恒价值的书,我们叫经典。那读这样的书我们称之为读经。读经的人,在过去我们称之为读书人,这样一种培养人才的教育,我们称之为读经教育。
2.我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是教育学,有两门必修课,一门是中国教育史,一门是外国教育史。学校是在大二的时候先开外国教育史,课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外国教育流派,认识了很多外国教育家,这些人物先入为主,到了大三再来学《中国教育史》,那些中国的教育家就已经引不起我们的兴趣了。后来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对教育也是一度的迷茫,我自己作为一名老师到底要给孩子什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3. 直到十九年前,2001年我工作于东莞市长安第一小学,开始接触古诗文经典诵读才发现,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那样不行,当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的时候,我越来越发现,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教育在培养人的素质上他是有独到之处的。除了我们常说的文化自信,中国更应该有教育的自信。
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看到了王财贵教授《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读经教育演讲光盘。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学了一年的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将近100个学时。可以说还不如我用两个半小时看这张光盘所带来的收益大。后来我又不断的反复看,反复听,还拷贝到了汽车音响上,开车的时候一上车就打开音响,总共听了超过100遍啊,将近200遍。
5. 读经教育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那是所有老师所有家长的事情,因此在我十九年的实践与推广历程中,始终不离全体教师、始终不离家长的支持,他们是我们亲密的合作者。
6. 十九年一路走来,辛苦但很充实。不仅自己所在学校开展读经教育,而且应邀到各地去推广去讲座。自己当了8年教研员的这么一个特殊的身份,更有利于我的推广,所以前后有数10所学校,把经典诵读引进了课堂。
7. 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传统的儿童读经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5个阶段,我把它称为萌芽时期,发展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回归时期。
8. 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几代中国人已经不知道传统经典是什么,没见过也看不懂。那几十年来学校的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是改了又改,我们几代人都成了教育的实验品。相比较我们中国古人,教材一用就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样一种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
9. 90年代甚至到新世纪初人们发现一个现象,各种蒙学读物还有国学经典的读本,在新华书店悄然出现,包括你现在走进任何一家书店,经典读本那是琳琅满目。这些经典读本逐渐地进入了少部分学校以及少部分家庭,由此看来传统蒙学读物、国学经典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老祖宗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教育传统,确有其长处和优势,不但抹杀不掉反而会重新焕发其生命力。
10. 我们小学毕业班几乎是不用补课的,别人学校在补课,我们几乎不用补课,我们的成绩照样名列前茅,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真正的减负高效。所以我常常说,读经教育是减负的至要法宝。
11. 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读经教育,哪怕是一所乡镇学校或者是农村学校,接受读经教育的孩子,他会表现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谈吐不凡来给你看,让你目瞪口呆,让你叹为观止。
12. 的确,关于经典,我们不能眼睛里只有中国。我们东方有圣人,西方也有啊,西方具有永恒价值的书籍就是他们的经典,美国前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认为,真正的西方教育,等同于学习西方的经典,从来没有读过西方经典,这个人就不能称为受教育的人。这句话也可以说,一个中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中国经典,同样也不能称得上是个受教育的中国人。
13.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他说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的教育,如果我们抛开了中国的传统,那就不可能把握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很多人都可以说出一千个不满,似乎大家都是教育家,但是当前的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大家都把握到了吗?你把握到了吗?我把握到了吗?所以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我们的教育改来改去,我们的几代孩子就成了他们教育改革的牺牲品,这是在折腾教育!
14. 中国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继往就想开来,没有继承就想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所谓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如果抛弃了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光是盲目学习西方,他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15. 那有人会说经典过时了,孔孟学说过时了,其实说这个话的人,他是不懂中国文化的。他不懂得“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不变就是法则,就是经典。那么我们应用经典的法则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
16. 一个人文底子不够深厚,人文底子薄弱的科技工作者,他能有多大机会去创新呢?他又怎么能获得诺贝尔奖呢?读经教育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中国教育的未来,无论回归传统还是继往开来,唯有读经教育。
17. 我们强调“生活国学”,国学就在生活当中,国学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读经就在生活,只要活泼自在不是乱来,我认为你怎么读经都是可以的。哪里都可以读经,甚至在厕所里,在食堂里排队打饭的时间都可以。我们有个孩子参加国学夏令营,他为了包本录像,自己给自己加读经的量,争分夺秒读经典。他连上厕所都拿着书去,甚至排队打饭的时候,手里都是捧着经书在读。所以各位,这哪里是我们要他读经,分明是他自己要读经啊,他自己有这个主动性自觉性,有这个战斗力去读经典。有这样读经的孩子,你何乐而不为呢?
18. 历代文化名人,没有哪一个不是从小就饱读这些经典教材长大的。其实远的不说,只要我们回顾一下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那些著名学者他们小时候接受教育的状况,就会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著名的学者小时候没有一个是按照当今的学习方式学习的,他们小时候甚至没有专门学过一天的白话文,更没有学过类似于当今的小学语文课文,但长大后,他们的语文水平是现代许多白话文作家都难以忘其项背的。
19. 现在流行的教学比赛,我个人是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教学比赛是比什么?比老师一些教学技巧而已。往往老师在教学比赛中获了奖就成了优秀老师,就是一位“名教师”。各位,比老师算什么?要比就比教出来的学生。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老师跟老师比教学的,你看孔子从来不跟别人比什么教学比赛,但他有弟子3000,国家栋梁72个。
20. 台湾有一个学者叫詹玉娟,她研究清朝末年民国初期34位学者,考察分析之后,她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34位学者都受过非常好的早期教育。这些学者大部分启蒙年龄在6岁以下的占到了61.7%,他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古文经典,学习的方法是反复诵读,直到“背诵”。这是34位学者早期启蒙的特点。由此观之,这些学者这些大师级人物,他们之所以成功,跟他们在恰当的年龄,运用恰当的方法,学习这种恰当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这三个恰当似乎可以为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诸多的启示。
21. 钱穆先生批评新式语文教材,说新式语文教材是“乌龟教材”,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读书识字本来一二年就够了,它本来可以像奔驰宝马一样快,但是你人为的把它搞成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所以我们的孩子就这样慢慢被教笨了。
22. 古人深知,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个符号,一个图形,人学汉字的过程,就是认识图的过程。因此,对儿童来说识汉字是没有难易之分的。甚至,笔画越多越复杂的字,儿童越是容易认识。
23. 通过诵读经典的形式来集中识字,这是我们祖先发明的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利用这样的识字方法,幼儿园大班毕业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在读读背背中便可以轻松地学完小学六年的识字量,所有的儿童都可以在一年级起或者是一年级结束进入轻松阅读的状态。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解决当今汉字难教、汉语难学困境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
24. 我偶尔听到有一些幼教专家说,幼儿园识字的孩子到了小学就不喜欢读书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老早就会了,所以上课不专心听讲,到了二年级三年级成绩就差。这属于无稽之谈。有很多的名人他们都是早期识字,提前阅读,最终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的。所以我认为的理想的识字境界就是要提前识字、大量识字、集中识字。
25. 对众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大学生进行一个统计调查,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中98%以上都是早读者,他们并非因为是天才而早读,而是早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育、智商提高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造成了所谓的“神童”。所以,提高孩子的成绩,越早学会阅读,这是关键。
26. 讲解过多而背诵太少的方法,走的是理科化的路子,它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它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7. 我们的课堂上应该教给儿童什么内容来满足他们成长的精神需求呢?我们不妨学学漯河实验二小阿博老师,他4天就学完语文课文,之后阅读各种经典,是我认为的语文教学的一个理想境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好路可走。唯有大量背诵和阅读各种经典,才能切实解决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才能解决当今儿童阅读难的问题。
28. 为什么读经可以锻炼口才呢?为什么读经可以让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呢?第一,读经典可以锻炼我们孩子的舌头跟嘴唇,不断地读读读读读,那么孩子的舌头以及嘴唇就变得很灵巧,他就从小口齿伶俐,而且我们是用读经典的方式来训练。第二,他所读的是经典,一个孩子诵读经典,他从小就满腹经纶,所以他说起话来是引经据典的,他是能言善辩的。
29. 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远离了生活,远离了现实,人们不得不面对德育时效性不高、学生道德水准下降的现实,而传统教育的德育内容,他大多体现在哪里呢?他都体现在各种经典读本当中。在我们自己抛弃了传统经典读本的时候,我们把古代的德育内容、德育的方法也同时抛弃掉了。
30. 我认为德行教育的一个理想的境界,首先一点要抓住孝亲尊师这个根本,假如当前的儿童教育也像古代教育一样,从孝亲尊师这一根本入手,相信许多德育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31. 真正的书香校园一定是读经典的校园,如果一所学校他不懂经典,哪怕他读再多的书,什么绘本啊故事啊流行书等,哪怕他搞再多的读书活动,在我看来它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书香校园必须要有琅琅的经典诵读声。经典诵读必须进课堂,学校里每个孩子都能有幸来读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这是书香校园的必备条件。
32.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一个文件,这个问题是关于做好中小学校内课外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非常重要,就是要求各学校要合理利用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时间段。有时候3:30就放学了,3:00放学也有。那3:30、4:30放学到6点这么一个时间段,我们就开课后读经班,让一部分孩子先把经典读起来,读经一小时受益一辈子。
33. 事实上学校举办读经夏令营冬令营,国家是有文件支持的,可能很多校长不知道,至少有两个文件提到过,一个是中央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他其中提到一句话“积极举办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夏令营”,另一个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也提到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夏令营活动,既然读经夏令营冬令营有文件支持,我们就可大胆放心去实施。这是体制内集中老实大量读经的最佳方式之一,很多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从此爱上读经成为品学兼优的书香少年。
34. 作为家庭我们就要弘扬古人家学的传统,把家庭当作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再造书香门第。
35. 学校的经典教育与家庭的经典教育,两者相结合才是最完美的经典教育。如果学校没有开展经典教育,那家长就必须承担起这个职责,自己来当老师,自己教。
36. 我们也不要说成为名教师才可以教经典,实际上我在推广的过程当中,发现普通老师更容易接受,一些名教师、特级老师他早就被污染了,他有他自己的那一套,很难转过弯来,他不一定明白道理,即使明白他也不做。不过一旦有名教师或者特级老师愿意去推广经典诵读,那他的力量往往很大很大。我认为经典教学几乎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只要不是文盲,只要是认识中国汉字,只要有一个中国心,人人都可以。当然你想要真正成为一明师,明白的人,你必须不断地学习读经理论,最好参加道中书院的一个系统的培训,比如六小篇。
37. 老师们把王教授的《六五文集》全部看完,一定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读经教育虽然开始是零门槛,但不等于你不需要学习,边读经边学习,边学习边读经吧,你一定会比一般的老师更有智慧,甚至比那些名师更有眼光更有情怀,更有使命更有责任去教育好每个孩子。
线上师友留言点赞
书香门庭经典读书会 晓敏
明师宣讲李家军校长微课笔记整理:学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小学、初中我们的孩子要花费2700多个课时来学习我们的母语汉语,但是目前就学习而达成的效果而言,现状是非常令人堪忧的,很多孩子在小学毕业、甚至上了初中还在认生字。语文教学识字难的问题如何破解?目前体制小学毕业识字量大概是2500-3000上下,孩子们要用六年的时间完成,这是目前体制教育用西方科学教育进行语文教学的设计,称为分散识字。我们的古人又是如何进行识字教学的,孩子们集中识字,读蒙书《孝悌三百千》半年时间即可过识字关,然后进一步开始自主阅读,阅读教学就已经开启。现在体制教育阅读起步太晚,对于一些识字量大的同学,完全不够。幼儿园孩子中班或大班读一年的经典,就可以在入小学之前完成2000个字的识字量,即使在幼儿园没机会接触读经,完全可以在小学一年级结束的时候通过识字课诵读经典达到这个目标,直接进入轻松愉快的阅读环节。识字量不够,刚上小学就容易被分化为差生,这对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很大的打击。目前体制教育起点太低,浅白、量少,深刻优美的内容太少,小猫小狗的内容太多,道中书院的冯文举院长曾经说过,翻开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简直就是动物世界,虽然听起来有点诙谐,但是背后深入思索一下,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体制教育学习语文的方法不当,古人学语文就是背诵和感悟,然后老师开讲,现在体制学校把一些很简单的内容搞得讲深讲透,老师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孩子们阅读的时间都没有了,有些学校连图书馆都不经常开放,形同虚设,而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也是非常令人失望。语文教学很多新标签层出不穷,教学搞得五花八门,甚至连电脑都搬进课堂,一到教学观摩,老师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其实展示出来的往往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层层把关、筛选出来的作秀课,根本不是平时学校进行的常态课程。后来遇到很多问题后,又提出一个口号“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让教育重回经典,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正如王财贵教授所言“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教恰当的内容”。
(未完待续)
2020年4月13日
END
编辑:(线上推广部)郑路达
审核:(宣导中心)陈亿挺
相关文章链接
4.得语文得天下,得经典得世界:理想的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
5.河南西平王莹莹老师4月4日·“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系列线上宣讲
6.忻州杨宝钧孟金松4.11和广东李家军4.12·“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系列线上宣讲
7.道中书院薛春黎4月25日“经典诵读进课堂”校长专场线上宣讲公告
8.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只有我们跟经典相遇,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的精彩
9.“经典诵读进课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五一节专场培训(5.1-5.4河南驻马店)
10.【全套系统授课】河南驻马店5月1日—5月5日“六小篇+新四篇”师资研习会公告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简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