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欢锋:唯有回归经典之教,才能让百年语文教育不再彷徨

教研室 道中书院 2022-05-22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唯有回归经典之教

才能让百年语文教育不再彷徨        

        ——读《汉语文教材概论》《语文八论》有感




前言



人生百年立于小学,小学之基在于语文。语文乃一切学科的基础,甚至可说是为学与为人根基之所在。语文教育的成败关乎着整个教育工程的成败,更是关乎着文脉兴衰,领导人常讲:文脉兴,则国运兴。

然而近百年来语文教育,却时常令人感到忧心。百年来语文教育似乎总是在不停改革,但却始终未解语文教育之真谛。如何才能破解百年语文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困局呢?吾人认为最简易的办法莫过汲取古人的智慧、让经典回归我们的课堂。

自2016年道中书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经典诵读进课堂”集中宣讲和师资培训以来,全国不少学校在课堂融入经典诵读,经过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当然,不少教师甚至资深教师仍心存疑虑。

他们没有系统研读过读经教育理论,或者因为没有读过很多经典,纵使看过理论,吸收有限。如何才打消他们的疑虑,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吾人认为,研读刘占泉先生《汉语文教材概论》与郭开平先生的《语文八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现集中分享研吾人近期研读两位先生著作心得如下。望有心者能找来两位先生著作细细研读,或可解百年语文教育之困惑与彷徨。(道中书院王欢锋)





  读刘占泉先生

《汉语文教材概论》心得:




   全书以百年来中国近现代语文教材沿革为基本线索,以古代传统语文教育宝贵经验为参照,广泛讨论现代语文教育中:语文性质、语文教育中教材编制、教学开展、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文言文教学,其中诸多观念都在向古代传统语文教育借鉴宝贵经验。关于语文本质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三种说法:工具说、人文说、工具人文合一说。百年来三种观念可以说互相激荡,但工具说之论始终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实关于语文学科的主体性到底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只要回归传统教育,看看古人的说法自可一目了然。

古人常说:文以载道,道德文章。也有说:言由心生。《易经》的贲卦中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凡此种种,皆说明语文本质是人文性无疑。正如领导人所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立德主要靠什么?当然是读书啦,准确说是读圣贤书。语文教育恰恰承担这重要责任,若是认识不到这一点,仅仅把语文教育当成工具性学科来看待,必然会导致百年来道德文化教养普遍缺失,纵观百年来之社会风气,人心向背,难道还不能充分说明我们百年来的语文教育在本质上就没有清醒定位吗?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刘著中另一个非常打动人心观念就是关于语文教育中识字教学讨论。他系统阐述了汉语和外语语言差异,以及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差异。汉语属于孤立形态语言,汉字属于表意表音相结合的文字,音义形三者统一,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智慧文字,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不绝,可以说汉语、汉字功不可没。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导致我们自信不足,一概否定传统,这值得我们今天痛彻的反省。

关于识字教学中,古人的集中识字与今人的分散识字哪个更科学,更符合汉语文特性?刘先生引述了日本著名教育家石井勋博士在1953年日本小学生语文教学实验改革经验成果。

石井勋博士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了汉字识字教学存在以下七个规律:一、汉字比日本的假名容易记忆、比西方拉丁拼音文字也容易记忆;二、年龄越小的孩子语言以及学习汉字的实际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三、小学生识汉字的能力随着学年递增而逐渐减弱;四、汉字识字教学要分清难易,最重要是识字,写字要分开。识字要早,写字速度不能太快;第五、笔画多,字形复杂的汉字更容易记、容易读;第六、汉字没有必要进行读解指导,反复熟读即可辨认,若不如此不管读解指导搞得多么花样都是画蛇添足,徒劳无功;第七、汉字的作用大于语文,学习汉字能提高儿童的智力。石井勋的七条识字规律可以说每一条都暗合古代传统语文教育,更暗合了读经教育中的识字教育,其实也就是暗合了教育之道。

另外关于语文教学中文言教学方式,刘先生提到改革方向也无一不在指向读经教育,且刘先生提到了一些疑难和困惑,其实,季谦先生早就清晰明白地说清楚了。

研读刘著,使我对体制内百年语文教育理论形成有了更清晰明确认识,同时也了解体制内大量专业语言,增进了对体制内语文教育从课程编制到教材,到教学的认识,这一切矛盾焦点就集中在我们这百年来语文教育指导理论过于西化,抛却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数千年经验,脱离汉语、汉字教学实际,所以导致教学效果少慢差,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回归读经教育,让我们课堂书声琅琅。

读刘著,能让我们读经人更清晰了解体制内语文教育,面对语文教育专家而不忧不惧,淡定从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读刘著能够让更多体制内真正用心与语文教学老师从中觉醒,看到语文教育希望,在彷徨中获得新生。





  读郭开平先生

《语文八论》有感:




   

   郭开平先生《语文八论》同样对于热心探究百年语文教育得失利弊之人来说是一部久旱逢甘霖大作。初读郭先生著作就被郭先生一针见血的语言风格、缜密推理分析、扎实材料引证所叹服。郭开平先生《语文八论》,顾名思义围绕这语文教育中核心八个问题展开广泛深刻讨论,每论及一个问题务求深入本源,追根究底,探究解决问题根本之道。

全书中颇多观点与读经教育不谋而合,是读经人向体制内语文教育专家宣导的一把利器,也是体制内教师籍此了解读经教育的阶梯。尤其是书中对于语文教育本质讨论,及语文教育理念误区中,语文教育六大规律的讨论,可以说每一篇都探究到了语文教育根本性规律,而这些规律恰恰又都是我们现代语文教育所违逆的,因此导致了现代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少慢差。本书另一个相当精彩部分是对百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最具垄断性讲读模式的辨析,真可谓叫人拍案叫绝。。

关于语文教育中的八大规律:一、死记硬背原理。现代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差一很重要原因就是抛弃了作为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宝贵的一条经验,盲目反对死记硬背。记忆是理解前提,记忆是因,理解是果。百年来语文教育受西方实用主义影响,盲目反对记忆,或者片面以为理解了就一定有助于记忆,割裂儿童生命阶段性特点,分不清记忆和理解规律,导致头脑混乱致使在记忆最黄金年龄段让孩子记下了太多将来没用的东西,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学,白白浪费了孩子黄金记忆力,记忆力没有开发好,到了后期要理解的时候产生困难,凡此种种都是不明人的成长有阶段性规律所导致的结果。二、难易不序原理。现代百年来语文教育普遍遵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奉为圭臬,不可动摇,这也是受西方夸美纽斯等人的影响,殊不知儿童越小的时候,记忆力越无难易之分,语文学习本就属于浸润式,越小越不分难易,因此合乎语文教学规律应当是高度笼罩低度,这点季谦先生读经教育讲的非常清楚,无需多论。三、先用后理原理。四、“八股文”原理。五、不求甚解原理。六、“书面语”发展的原理。此六大规律,不及一一细论,总之,凡用心思考过之人,必会发现这每一条规律都是符合语文教育大道的,也是符合人性的,也都暗合读经教育。

关于百年来语文教学中讲读模式形成,郭先生从清朝末年的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创立以“集体教学”为特征的现代学校开始,学校里形成读经与讲经结合的模式,到后来1920年的“全民白话文运动”的开展,持续延续了这种讲读模式,持续到建国以后中国向苏联学习引入“红领巾”教学法等等一系列历史社会背景分析,让人清晰明白知道,我们现在教学模式根源在哪里,它的得失利弊在哪里,有的放矢,也为未来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限于篇幅原因,不及细论,有意者自可通读全书深入了解)

通过研读郭开平著作,也让我看到了当代有教育良知教师对语文教育深入思考与探讨,同时也让更加深刻认识到读经教育的优越性。





结束语




百年来体制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之所以迷茫,之所以彷徨,之所以苦难,究其根本是抛掉了中华优秀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盲目学习西方教育理论,造成水土不服,营养不良,越来越多有见识的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已认识到这个方向了,我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人民教师会渐渐觉醒,寻找到语文教育真谛,让语文教育不再彷徨。唯有回归传统,回归经典,让经典诵读引领我们课堂,唯有如此,我们教育才能回归人性,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我们这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

祝福我们课堂早日书声琅琅,学校早日经声四起,再次期待诸君共读刘郭二先生大作,以开拨云见日之效,让我们一起为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而奋斗吧!

编辑:王欢锋
审核:守真

延伸阅读:

  1. 王欢锋谈修行之端:读经人的饮食之道和恋爱之道

  2. 馒头非亲口尝过方知真滋味,经典非亲自读过方知真精神:王欢锋本部授课侧记

  3. 王欢锋:坚定新儒家义理方向,方能引领读经教育走向美好的未来

  4. 王欢锋:误以情识为良知指导下的读经实践之路上的自我反省与生命成长

  5. 与读经教育高度契合的郭开平《语文八论》,是六小篇讲师训练的好帮手

  6. 体制教育内有如此见识者,难能可贵——读《汉语文教材概论》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简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