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绥靖的恶果

先知书店 千字文华 2020-08-19


绥靖的恶果

策划:先知书店
文:愈嘉   编:先知书店店长柏果

考试时,将反义词当作近义词,是要丢分的。决策时,却是要出大问题的,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商业和政治领域。
 
比如,把固执当作坚持,将抄袭说成借鉴,把迷信当作信仰,将放纵标榜为自由......
 
好在上面这几组还比较好辨别,但有一组词,迄今仍被混为一谈,并成为很多灾难的直接原因,那就是妥协与绥靖。
  
▍绥靖与妥协是一对反义词 

2015年,美伊签署伊朗核协议,时任总统奥巴马称,这是美国为了和平做出的必要妥协,但是,2018年,特朗普总统却退出了伊朗核协议,称这一纸协议是绥靖政策的产物。
 
2018年,特朗普宣布愿与朝鲜达成妥协,并停止美韩军演。然而,时任美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却怒斥美国外交政策走上了绥靖主义的不归路。

2020年,美国与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美国现任国务卿称:这份协议是“一次真正的考验”,是一次艰难的妥协,但是,外媒却一致认为,这不过是绥靖政策的重演。

从表象来看,“绥靖与妥协”不过是一组近义词,只不过被政客的文字游戏玩坏了而已。然而,二者在本质上却完全不同,是一对“反义词”。
 
“绥靖与妥协”都含有让步、协商的意思,但是,向谁让步,却大有不同。
 
“绥靖”指向暂时比自己弱小,但发展势头迅猛的极端邪恶势力让步
 
例如,二战前,英法向新崛起的纳粹德国让步。1936年,希特勒密令3个营的德军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并指示,如遭遇法军反击,立刻撤回,但是100个师的法军竟然一枪未放,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法国的应对,显然是绥靖。


如果双方实力相当,或者相差悬殊,那就不会出现绥靖,只会走向投降,或者对抗。

比如,二战开始,法国与德国实力相差悬殊,一个月内便亡国,并向纳粹德国投降;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势均力敌,于是“冷战”持续长达半个世纪,等等。
 
与绥靖不同,妥协一般是指以让步的方式,避免与自己实力相当,但没有原则性对抗的另一方,发生直接的冲突与争执
 
例如,1787年的美国宪法,就是多元利益的代表者,为了完成从独立到建国,互相妥协的结果,与此相应的美国政治制度,也是一个讲究妥协的机制。
 
▍绥靖引发灾难,妥协带来文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第一性原理”: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力求看透事物本质,要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找到事物的价值锚点,从源头解决问题。
 
当我们用第一性原理拆解“绥靖与妥协”时,不难发现,同样是让步,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价值锚点,是否坚持自身的原则和底线
 
显然,绥靖放弃底线、原则与道德,是向邪恶势力的让步。例如,二战前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议》。
 
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崛起,为雪“一战”战败之耻,不断向文明世界发起挑战。1936年,德军攻占莱茵兰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协议》,1938年吞并奥地利,此后又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对此,1938年9月28日,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通过几轮秘密磋商,英法默认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慕尼黑协议》被签署。而捷克政府的代表一直被排除在磋商过程之外,直到协议达成,才被告知“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从此归属德国。”


英法两国毫无底线的拙劣表演,既违背了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各国主权不可侵犯;也违背了两国一直宣扬的自由民主理念——向邪恶的法西斯主义国家让步。
 
从此,“绥靖政策”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它成为纵容邪恶,姑息养奸的代名词。
 
妥协则完全不同——在坚守价值观的基础之上,与对方交换利益,避免冲突,达成协议的智慧
 
美国制宪会议,可谓妥协这一政治艺术的最佳注脚。
 
1783年,美国独立。然而,短短四年内,松散的邦联制显得难以为继,各种利益纠葛,势同水火,由于没有一个中央政府,对外贸易、国家外交也是困难重重。分裂或内战一触即发。
 
对此,后来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著名的保守主义思想家约翰·亚当斯说:打倒全欧所有的炮船部队容易,把我们自己管好却难上加难。
 
为避免内战,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
 
目标的达成需要互相妥协,而有些理念绝不能妥协,只有原则与妥协的交织,才能诞生伟大的制度。
 
尽管参会的各州代表因利益纠葛争吵不休——大州与小州、穷人与富人、工商业集团与农业集团,等等,但是始终坚持着最根本的原则——
 
理想:自治传统和“山巅之城”的目标;

现实:会议不能破裂,北美不能陷入内战。
 
经过几个月的激烈辩论,制宪会议最终达成了三大妥协:
 
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
 
◎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
 
◎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

 
有人说,现代世界的诞生有两大标志: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美国宪法》的通过,前者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体系,而后者用“妥协”的智慧,创造了一种新的政体。

▍牺牲原则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
 
20世纪思想家哈耶克说:“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同样,以牺牲原则的绥靖来换取和平或者利益者,既得不到和平,也得不到利益——英法两国对纳粹德国的绥靖,很快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

《慕尼黑协议》签署后,英法两国欢欣鼓舞。在法国,人们高呼“和平”,来迎接“凯旋”归来的总理达拉第;在英国,首相张伯伦像英雄一般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激动不已的他,挥舞着希特勒的承诺书说:“这是德国最后的领土要求,从今以后,整整—代的和平有了保障。现在我请你们回去,在你们的床上安心睡觉吧!”
 
然而,这一纸协议墨迹未干,希特勒就悍然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两国依旧执迷不悟,继续执行“绥靖政策”,西线英法联军数百万大军躲在马奇诺防线背后,一枪未放,眼睁睁地看着波兰在一个月内亡国。
 
英法两国的如意算盘是:希特勒灭亡波兰后,挥师入侵苏联,让敌人与敌人开战,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绥靖政策是一种愚蠢的恶,它妄想以放弃底线的方式来换取短期利益,甚至换取永久的和平,但是文明对邪恶的纵容,绝不会换取邪恶的收敛,反而会暴露文明的软弱,最终引发巨大的灾难
 
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法国,英法联军在短短20天内崩溃,其残兵败将在敦刻尔克被赶下大海,法国投降。
 
1940年7月,德军发起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伦三岛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下沦为废墟,文明世界陷入至暗时刻。
 
一直抨击张伯伦绥靖政策的保守主义政治家丘吉尔,临危受命,担任英国新首相,开始扭转局势。

后来,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或许因为他的身份太特殊,或许因为他的文笔太惊艳,或许他的反思太深刻,这套书尚未全部写完,就已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纳粹德军已经横扫欧洲,英伦三岛危如累卵,此时,希特勒向丘吉尔伸出橄榄枝——只要英国退出战争,便可保全大英帝国的体面。
 
此时,纳粹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而自由世界,哀鸿遍野。是重蹈绥靖覆辙,还是绝不放弃,考验的不仅是政治家的智慧,更是他的信仰与勇气。
 
面对希特勒的“和平诚意”,丘吉尔发表演说:“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丘吉尔写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策,我是以牺牲大英帝国的代价,来参与二战。
 
如果说绥靖是一种愚蠢的恶,会引发灾难,那么妥协就是一种高超的政治艺术,它会带来文明秩序的扩展
 
在保守主义看来,妥协不是在正义和邪恶之间,画出一个中间地带。妥协是在正义的前提下,寻找一个现实的、最不坏的解决方案。
 
美国宪法的达成,并非是强者(比如大州)胁迫弱者(小州)的结果,而是多方之间平等协商的成果,尽管没有一个代表对它是完全满意的,但它却比任何基于强制力达成的“法律”或协议,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与拓展性。
 
历史证明了美国宪法的成功。从制宪会议到今天两百多年,她依旧坚若磐石,按照宪法创制的一整套制度,让美国从一个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二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秩序的领导者。
 
坚持原则,并用妥协的智慧让这些原则落地,不仅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更是贯穿至今的实践。哈佛大学美国史博士王希老师,在研究从制宪会议到今天的宪法实践,写了一本900多页的《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成为深度理解美国,汲取妥协智慧的必读书。


如今,美国也出现了经济大萧条、贫富悬殊扩大等社会问题,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让美国在各种理念的争论中不停摇摆。

但是,由于在“原则与妥协”的框架内行事,多次避免了犯大错。然而,在移民问题,以及国际事务上,美国很多名为妥协,实为绥靖的决策,恐怕注定要让世界为之埋单。
 
▍在保卫自由时,极端不是恶
   在寻求正义时,中庸不是善

世界归根结底是上帝与魔鬼的较量,芸芸众生只是选择站队而已。这事看起来容易,但仅仅区分上帝与魔鬼,我们就要穷尽一生。区分绥靖与妥协,亦是如此。

绥靖与妥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让步:

绥靖是牺牲原则,换取利益,妥协是坚持原则,交换利益。

绥靖是一种愚蠢的恶,妥协是一种智慧。

绥靖是幼稚政客的拙劣战术,妥协则是卓越政治家的智慧
 
在诸多思潮中,对绥靖深恶痛绝,对原则毫不退让,善用妥协精神的,无疑是保守主义思想。制定美国宪法的多位美国国父、“二战”英雄丘吉尔、“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以及终结冷战的里根总统,都是保守主义政治家。
 
关于绥靖与妥协,保守主义的态度坚定而又清晰:“在保卫自由时,极端不是恶;在寻求正义时,中庸不是善。”
 
灾难横行的20世纪,保守主义思想抵御了激进主义、纳粹主义、乌托邦主义的狂风巨浪,成为文明的维系者和扩展者。
 
保守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智慧,更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在商业领域,也有一大批保守主义的践行者,除了巴菲特、查理·芒格等人外,透过詹姆斯·C·柯林斯《基业长青》一书,不难发现,那些真正做到基业长青的公司,其思想内核,无一不是保守主义。

 
除“妥协与绥靖”之外,保守主义对许多似是而非的概念,都有着深刻的洞见,例如:
 
权威与威权:二者都含有强制的意味。但在保守主义看来,权威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是基于血缘、道德、专业等因素。威权则相反,是基于暴力机器的单向度强制。
 
中庸与保守:二者虽然都含有不走极端的意思。但是中庸力求在善与恶、黑与白、自由与奴役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保守主义语境下的“保守”,是保护,守住自由的意思——能够扩展个人自由的思想、观念、制度,等等。
 
......

保守主义思想是如此重要,但却是诸多思想中,被轻视,被遮蔽、被误读最多的。而且,国内介绍保守主义思想的作品,一直寥寥无几,而仅有的作品中,质量又良莠不齐。
 
为此,先知书店携手译林出版社推出“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这套书是近40年来,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的最全面、最经典的保守主义作品,作者包括柏克、柯克、诺克等保守主义思想大家,由保守主义思想家冯克利老师策划,并领衔翻译。先知书店全网独家发售,您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赞赏小编。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至暗时刻:牺牲自由,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去术存道:应对危机的三个层次
谎言即使重复一万遍,也不应该成为真理
对恐惧的三种错误认识
不要沉溺于“大时代”,要去追求“好时代”
天使与恶魔之间,只差一个“权威”
光与剑:谁是美国国父?
近代几乎所有灾难,都来自欧洲大陆
德意志的两张面孔:用武力拷打世界,用思想考问世界
“日不落帝国”的两种命运:西班牙VS英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