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心里比”到“视频评” ——贺《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5周年

张民选 比较教育研究 2022-05-18


《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5周年复刊40周年 

——“我与比较教育研究”笔谈

从“心里比”到“视频评”

——贺《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5周年

作者简介

 ✦ 张民选,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等职。







得悉《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5周年,感恩之情由然升起!是《比较教育研究》一代代办刊人编辑者的慷慨奉献,我们才能够获取五洲四海的教育信息、知晓世界各国的改革经验、领略名师大家的智慧风采、把握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比较教育研究》一代代办刊人编辑者的接纳修编,我们才可能分享学习心得、阐说专业见解、发表研究成果!没有你们的园地与培育,哪来我们的发展与成长?

在祝贺与感恩中,我也透过这份期刊,看到了我国比较教育人的传承与发展,发现了我国比较研究方法的丰富与进步。正如《比较教育研究》前身《外国教育动态》的刊名所示,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比较教育人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各国教育的发展动态,特别是推介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最新理论和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那时候,我们依仗的主要“工具”就是外语,先于不懂外语和无时间阅读外国文献的人,从大量阅读中挑选别国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理论与做法,编译撰写成文,发表广而告之,以资教育政策制定者思考借鉴,服务中国改革发展。

如果深追到这种动态研究的背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在选择研究推介内容的过程中,会有个“心里比”的方法论基础。例如,当我们要服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们首先就会通过“心里比”,选择某些已经或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作对象,再以它们曾经的有效方法与路径作为具体的研究内容,最后再将自认为的其中关键撰写成文,介绍给国内的读者同行。在面向世界的最初二十年,这样的成果文章大量地出现在《外国教育动态》上。我也深受恩惠,《外国教育动态》在1987年刊载了我编译的拙文一篇,激励我投身于比较教育的事业。

我还记得,在读研究生时,曾经向恩师王承绪先生请教:“研究介绍英国教育属于‘外国教育’,但这是不是‘比较教育’呢?”王先生婉转地告诉我:“我们为什么会决定研究这而不研究那,想把A写成文章,而不想写B。其实我们‘心里比’了么!”我琢磨着,“心里比”除了来源于我们急切的向世界学习之需;“心里比”也许还折射出“文革”之后,人们对“中外比较”还心有余悸,而“心里比”加客观介绍的办法就成了相对稳妥的一时之选。

邓小平提出派遣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的政策,也为比较教育带来了新的气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具有出国考察留学经历的比较教育人已有相当数量。他们的研究写作超越了动态报道,明显表现出以“出国考察”“访谈调查”和“一手资料”为基础的特质。王承绪先生出访英法后就撰写了《英法两国比较教育考察报告》。王承绪和朱勃两位先生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和教育部的派遣,曾远赴英法两国38天,考察两国比较教育的发展。王先生在考察报告中写道,考察期间他们运用了“个别访谈、集体座谈、课堂观察、文献阅读和‘走马观花’”等五种方式。他们访谈的学者多达58人,他们马不停蹄地实地考察了英法10所大学、1所中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等8家机构。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两位先生发现了英法比较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诸多特点,并提出“从‘洋为中用’的观点看,英法两国的比较教育经验,有一些是值得‘借鉴’的。”出国考察和访谈调查弥补了文献研究的局限,提高了国别研究的客观性和比较分析的坚实性。

国际交流与实地考察的机会不仅让我们的比较研究走向实证,也不仅使我们的表述更为生动,还向我们提出了“为什么各国会存在不同的教育现象”和“各国教育经验如何学习借鉴”的问题。顾明远先生撰文著书、演讲授课,告诫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和关注各国教育的文化环境差异,对各国教育现象的分析离不开“文化研究”。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回答各国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差异背后的“为什么”,也才能在借鉴过程中不失本土关照、不失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分析。

21世纪呼唤教育公平与卓越,经合组织(OECD)发起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ISA关注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提升程度。PISA每次以60-80个国家60万15岁学生多领域的测试结果,明确地告知各国具有国际参照的教育质量水平(at what level);同时,PISA又以所有参测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所在学校校长的问卷回答,多维度地揭示各国教育质量水平和教育公平程度背后的体制、政策、学校、家庭、甚至文化方面的缘由与影响(why & how)。从2006年起,我们有幸直接参与了这项大型国际教育测评,上海出色的评估结果引来了全球瞩目,提高了上海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方法论上,PISA向各国比较教育工作者表明:在比较教育领域中,也能使用教育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PISA使跨国教育测试和国际问卷调查成为比较研究的新方法新工具。PISA的成功促使经合组织、世界银行、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相继开发了多项国际测评与评估项目,如“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提升教育成效的系统测评”(SABER)和“公民教育测评”(CCES),等等。然而,国际教育测试虽可让学生参与,却难以对教师和决策者施行。而问卷调查虽能反映教师和管理者的个人主观感受,但难以对宏观政策、学校质量和教师水平等作出客观评量。

现代信息技术为比较研究提供了新手段:“视频研究”(Video Study)。2016年,中国从TALIS项目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TALIS“视频研究”的共同研发者。我们同多国专家学者一起开展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视频研究”。英国英格兰、德国、 西班牙马德里、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日本和中国上海等8个国家(原本9国,美国退群)的各85位数学教师参加视频录像,大家都以“一元二次方程”为教学内容,每人授课2课时,所有教学活动都按共同技术标准录制。为了从老师学生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还设计了视频录制前后的师生问卷调查和学生的前测后测。2020年10月,OECD和8个国家将同时公布首批视频研究结果。以后,还会将视频录像编成“教学洞见——TALIS课堂视频”数字资源,供各国有兴趣专家和教师对课堂教学实录自由研究、学习与评说。这项跨国比较研究将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地反映各国教育教师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互动和教学结果,它还将揭示所有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毫无疑问,这项研究将为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进步、也为各国教师教育研究、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评价研究,提供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与方法。

有人说,科学是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我们将能够看到更浩瀚的宇宙、更细微的世界。我们相信,《比较教育研究》一定会为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从而为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而《比较教育研究》自身,也一定会在此过程中再创新的辉煌!成为比较教育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注释:

徐小洲.王承绪教育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4):1-4.

相关链接【征稿启事】“我与比较教育研究”笔谈【以往发稿】良师与益友、伯乐与知音——致敬《比较教育研究》对我的指导与帮助
【以往发稿】我的比较教育研学历程
【以往发稿】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旨趣与坚守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