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08期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2024-02-05

全球教育治理研究

为发展中国家发声:金砖国家教育合作的基石与未来

摘要:金砖国家在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不满中诞生,在对西方国家拒斥变革的失望中壮大,为发展中国家发声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基石。金砖国家的合作从金融投资拓展至卫生、科学、文化、反恐、能源安全等30个领域,合作方式从主要依靠现有国际机制转变为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创立国际秩序。在发达国家的世界主导地位受到一定冲击、传统国际组织的公平与效率遭到多方质疑之际,金砖国家赢得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国际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新机遇。金砖国家亟须推进2022年在北京召开的教育部长会议达成的共识,制定和实施“金砖国家教育合作行动方案”,增强共同行动力,推动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团体,从全球教育决策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金砖国家;全球教育治理;教育国际合作;发展中国

作者:丁笑炯,女,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张民选,男,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


扎根式世界主义: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人类学考察

摘要:在解释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内源性能力时,容易受到“中心-边缘”模型干扰,而采用带有人类学意涵的“扎根式世界主义”视角,则有助于消解“中心-边缘”二元对立。基于该视角,可构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三种来源,即个体生命参与世界的日常教育行动、走廊区域中的地方协同模式以及“天下观”视域里的共同体理念。这三种来源均承载着世界主义转向中的人类学关怀,即看到每个群体想象、参与和解释世界的能力。由此,每个地方都能具有“世界性”,而“中心”和“边缘”在世界主义图景里,也成为相对的概念。中国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怀揣“扎根式世界主义”的人类学关怀,能提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而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成为推进世界主义转向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全球教育治理;扎根式世界主义;人类学转向;参与能力

作者:巫锐,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日本培养和输送国际组织人才策略研究

摘要:国际组织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场域之一。“二战”后,日本一直把为国际组织培养和输送人才作为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日本外务省、文部科学省等机构针对国际组织人才聘用标准和流程,开展了大量研究,出台了周密的人才战略。日本高校是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一流高校,特别是入选了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高校,大多选择立足本校优势学科,通过设置特别项目或增加通识课程模块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部分专科院校则设立了专门学院或相关专业。在人才输送方面,日本政府积极利用初级专业人员派遣制度等渠道,强化宣传,优化用人政策,建立“旋转门”,取得了可观成效。

关键词:国际组织人才;日本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

作者:刘敏,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王莹琦,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教育国际化研究

“在地国际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及最新进展

摘要: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形势凸显了“在地国际化”的必要性,研究的推进急需国际视野及前沿坐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在地国际化”的概念内涵及语境差异、价值认知及其与跨境流动的关系、实践的理论与本土探索进展进行了述评。研究发现:对其与跨境流动关系的不同主张引发了学界对“在地国际化”概念内涵的认知分歧,对其价值的认知却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共识;如何使“在地国际化”与跨境流动相辅相成,协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成为研究的落脚点;“在地国际化”实践没有标准的模式,但存在一些基本要素。其中,国际化课程体系、教师的参与尤为关键,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视成为明显特点。“在地国际化”实践探索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但本土理论的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在地国际化;跨境流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作者:房欲飞,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富布赖特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权力博弈机制研究

摘要:自1946年正式启动以来,“富布赖特计划”通过教育、文化和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与杰出学者,成为美国国务院的教育交流旗舰计划。倡议联盟框架对分析“富布赖特计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权力博弈具有创新性及适切性。基于倡议联盟框架对“富布赖特计划”的政策子系统联盟构成和信念体系、以政策为导向的博弈与学习、联盟权力博弈对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信念体系的冲突是引发联盟间权力博弈的根本原因,联盟间的博弈与学习是推动“富布赖特计划”发展的重要机制,作为政策掮客的非营利性组织是联盟间博弈的缓冲器。

关键词:倡议联盟框架;教育国际化;富布赖特计划;权力博弈

作者:安亚伦,男,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段世飞,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新西兰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研究

摘要:新西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经历了教育援助导向、市场利益驱动和国际参与力主导三个发展阶段,为新西兰提升国际竞争力作出了巨大贡献。历经两次转型,新西兰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位为国家战略,构建了跨系统、跨部门高协同的推进体系,建立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化战略规划和评估监测制度,实现了战略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指导性和可监测性。经对新西兰经验的再思考,认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需要实现四大核心要素的系统转变,分别为动因驱使转向自身能力提升、战略选择转向多主体协同推进、模式形态逐渐转向在地国际化、评价标准凸显阶段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援助;市场驱动;国际参与力

作者:俞俏燕,女,杭州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博士。


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

学术职业阶梯中的“她”者 ——对话多伦多大学许美德教授

摘要:促进性别平等和学术公平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学术女性自身的追求与愿景。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和杰出女性学者代表,多伦多大学许美德教授拥有丰富的职业生涯经历。许美德认为,当前的大学学术仍以男性为主导,女性面对着无法平衡家庭责任和学术责任的偏见。研究从个体经验和比较研究的视野出发进行对话,认为学术职业阶梯中的女性要适应学者的角色,并寻求学术界的变革,认识到自己在思维和实践中的优势,现实地看待学术职业现状并作好规划,主动寻求和构建强大的支持网络。女性需要坚守学术界的立场和阵地,同时,政府和大学也需要在促进性别平等的改革中作出相应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学术女性;性别平等

作者:谢雯,女,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世岳,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英国教育史研究的“空间转向”分析

摘要:21世纪以来,由于受西方空间理论学术思潮的影响,空间成为英国教育史研究的新学术生长点,呈现了“空间转向”现象,涌现出众多深具“空间语境”意识与跨学科特征的学术成果。其研究内容有四大主题,教育史研究“空间转向”的理论引入,赋予生命的学校建筑空间史研究,呈现不同地方教育关系和差异性的中心-边缘教育史研究,学校空间之外的教育空间历史研究。基于英国案例的思考,面向空间的教育历史叙事和诠释关键在于要明确空间的内涵和价值,树立“空间语境”意识,构建教育史研究的空间释读框架,开辟教育史研究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最终呈现教育历史的立体图景。

关键词:英国;教育史研究;空间转向;空间;时间

作者:武翠红,女,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贺拉斯·曼教育历史贡献刍议——从“公共学校之父”隐喻谈起

摘要:贺拉斯·曼在国内外美国教育史书写之中属界碑式人物,被称为“公共学校之父”。“公共学校之父”的隐喻在曼与公共学校公立化、黑人白人教育公平化等事实之间建立了神圣化的关联。不可否认,“公共学校之父”在公共学校运动叙事过程中寄托了后人对教育改革及其领袖的期许。同时,剥离隐喻对事实及其意义的建构,再评价曼的教育历史贡献,有助于呈现曼教育哲学在教育改革运动当中的实然地位。曼的主要贡献是促进地方(学区)和州政府在学区图书馆、校舍、师资培训等方面的钱物运用状况的沟通和欧(外域)美(本土)教育哲学的流通。

关键词:贺拉斯·曼;公共学校运动;学区制

作者:曹春平,女,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张伶,女,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课程与教学研究

英国生涯教育新变革:进程、障碍及其调整策略 

摘要:2011年,英国教育部颁布《2011年教育法》,揭开了新一轮生涯教育变革的序幕,在制定政策、创建机构、服务社会和开展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雇主对生涯教育缺乏主体认同感、学科教师对生涯教育认可度不高、缺少免费和即时的生涯信息渠道、资源投入难以维系生涯教育发展、生涯教育评估与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阻滞了生涯教育的发展。英国政府遂即提出一系列调整策略:确保雇主居于生涯教育主导地位,发挥企业主体的引领作用;提高全体生涯教育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教师的生涯指导能力;提供多种生涯教育数字网络服务,拓宽生涯教育的信息途径;加大对生涯教育的资源投入力度,缓解可能到来的失业危机;逐渐完善生涯教育评估问责机制,保证生涯教育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生涯教育;盖茨比基准;教育改革

作者:潘黎,男,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修南,男,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确保体育的核心地位:英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政策走向探析

摘要:英国作为世界体育强国,不仅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重视基础性的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奠定全民健康的根基。为了确保体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基础科目的核心地位,英国将体育课的设置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教育阶段,保证体育教学时间不被其他科目挤占。在体育课程建设上,强调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育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体魄和技能,而且还强调通过体育养成学生个性品质、合作精神、意志品质和竞技精神,以体育素养引领体育课程与活动。注重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近年来,英国中小学体育政策强调体育课教学质量,通过形成性评价追踪学生的平时表现,采取有效措施让不活跃的学生运动起来。体育政策的制定体现了以学生体育健康水平调查的大数据为依据,注重政府多部门协作的特点。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程;体育素养

作者:王璐,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尤陆颖,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赋能未来生活:埃及基础教育多学科综合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埃及基础教育多学科综合课程诞生于埃及教育体系全面转型的背景下,旨在从公民素养、技能、价值观、学科知识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课程包含了社会问题、生活技能和学科知识三个内容向度,课程设计采用主题单元的组织模式,为阿拉伯语、数学两门基础性学科开设“窗口”时间,同时注重多学科综合课程同整个课程体系的协同互动。课程实施体现了从“存储式教学”到“建构式教学”,从“单一的学习资源”到“丰富的学习资源”,从“基于试卷的评价”到“基于量规的评价”的教育理念转变。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整合;综合课程

作者:王婷钰,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国外场域学习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2002-2020)数据

摘要:场域学习有利于个体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02-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场域学习文献进行高频词、共被引聚类和突现性分析。研究发现,场域学习领域主要包括理论探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三大主题,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的特征。围绕学生发展的育人目标,场域学习领域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实践主题逐渐具体,研究对象日趋多元。地方批判教育学、地方和地方感是理论起源和早期研究的重点;土地教育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知识基础;场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本质是重要的研究前沿。对地方理论的持续讨论、跨学科和素养导向的课程开发、教学案例的实证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场域学习;知识图谱;信息可视化

作者:李海雁,女,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苏小兵,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本文刊登于《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8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

网址:http://bjjy.cbpt.cnki.net





往期文章回顾


✦ 《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07期✦ 《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06期✦ 《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05期比较教育研究

微信公众号-bjjyyj2019

识别右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好文!分享,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08期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