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造就Talk | 余凯:十年后,AI Inside无处不在

2016-05-27 造就 造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02cbuorm&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余凯
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 我是余凯,过去有一段时间在百度工作,创立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曾发起百度的无人驾驶项目。
去年7月开始,我和一群小伙伴耐不住寂寞,一起创业了。现在是创业公司地平线机器人的创始人和CEO。
今晚的演讲主题叫做“无处不在的AI Inside”。我认为在未来,我们用的所有产品,可能都是AI Inside(智能的内在)。 
Robot?机器人?傻傻分不清楚

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叫“人工智能的革命”,或者叫“机器人的革命”。
回顾人类历史,有过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时代带来的产业革命,第二次是电气时代,第三次是信息时代。
这一次人工智能的革命,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感到激动不已。
在我看来,前面三次的革命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延展人的体力和脑力。它让人可以跑得更快,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人工智能的革命体现则非常不一样。我们看VR、AR,感受到的是一个虚实融合或者虚跟实没有明确界线的世界。

现在坐在我对面,跟我下棋PK、可以自主做决策的是AlphaGo。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自主开车、自主飞行,甚至自主地跟你讲故事。



它已不仅仅是以你的体力和脑力为延伸,它可以自主做决策。这样一个尤其鲜明的特征,实际上就定义了在新的世界里,有一个可与人类共存的物种。


说到这个物种,“Robot”在中文语境中被翻译成“机器人”,我认为这是有一定偏差的。这种偏差可能会让我们在创业、制订课题、投一个项目的时候,产生误解。
《剑桥字典》对“Robot”的解释是:Robot是一个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可以自主去完成一定任务的机器。它实际没有人的概念,Robot是智能的机器。

这里不得不说“安卓”这个词,英文里叫“Android”,它不只是一个品牌,它有具体的意义——长得像人的Robot,所以Android实际上是机器人。

未来的世界里,还会有很多很多Robot,有一部分是Android,但绝大部分Robot不一定长着人的形状,却有着智能的内在能力,就是AI Inside。

这个白色机器人叫Pepper,由孙正义的日本软银集团和法国Aldebaran Robotics研发。它是一个有自主反应的机器,而且长得像人形。所以它是一个Android,当然更是一个Robot。

日本大阪大学的石黑浩教授,专注于制造人形机器人。他每年都会来到中国,展示他的一些机器人作品,像这样长得非常漂亮、惟妙惟肖的美女机器人。
对背景知识稍有些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实际在舞台后面某个小房间里,有个小女孩坐在电脑前控制着这个机器人,控制着所有的人机交互。你与机器人对话,回应的都是那个小女孩所做的理解,并非机器本身。
所以这个东西我能叫它“机器人”吗?它其实跟木偶没什么差别。 

谷歌发布的Google Home,亚马逊的Echo,Misa展示的他的桌面机器人Rokid,它们能够自主跟人交互,甚至帮助你完成一些任务,它们都是Robot,但长得不像人,所以它们不是Android。 
未来无处不智能

现阶段应用领域,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都不是Robot。比如汽车,基于我的操控,它可快可慢,可左可右,但它自己不会自主地做任何事情。

如果,我们在汽车或这类产品上装上传感器,装上处理器,结合智能的算法,未来它就能自主决策。它们都会变成Robot。



今天的无人机已经具有自主定位、导航、避障等功能;Nest Labs公司的这款学习型恒温器,可以自动控制暖气、通风及空气调节设备,让室内温度恒定在你设定的温度。
它们都具有这种AI Inside的特性。
所以我们的未来,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Robot,无处不在的AI Inside。
讲到智能,讲到Robot,通常我们会有两条路线:一个路线是,我们去造这样的Robot,它具有非常敏捷的机械能力,并且长得像人的样子;
另一条路线是,不断地提高它的智能水平和能力,以及它对知识处理的能力。

以人类和人类的近亲为例,猩猩的骨骼比人类更强大,肌肉也更发达,甚至更加的灵活,但它现在只能生活在丛林,找香蕉果腹。而人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境界,已经在征服宇宙、太空。
这里面的差别在于什么呢?相较于猩猩强健的骨骼、灵活的躯体,人类拥有非凡的大脑。

 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力量

与惊动世界的、AlphaGo第一次打败人类最强大围棋手信息发布同期,也是谷歌的新闻,谷歌打算卖掉旗下一个名叫Boston Dynamics的著名子公司,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开发公司。
资源庞大如谷歌,它更愿意去开发像AlphaGo或是Google Home这样具有非凡大脑的科技产品,而不是有强健体格的人形机器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大脑系统是机器人的关键。

大脑的系统里面,具有感知、认知、决策这方面的能力。比如感知,它的本质是算法,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面,不断推动算法进步的实际上是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是从模仿大脑神经系统最简单的单个神经元开始,去构造一个更加复杂的网络结构。通常它们有分层的结构,还有前后时间序列的结构,使得它能够处理复杂的语音识别问题和图像问题,包括AlphaGo下象棋的问题。
数据大爆炸时代,深度学习正逢其时的主要原因是,深度学习与传统算法相比,更加适合大数据。在数据不断增长的时候,效果得到不断地提高。 以AlphaGo为例,它在上一次战胜欧洲冠军的时候,还只是职业二段的水平。经历四个月的自我对决,产生几千万盘的棋局的数据,再通过这些数据训练系统,使得它从二段跨越到远高于九段的水平。

事后媒体披露,就在它跟李世石比赛之前,用最新系统和当时职业二段所用系统来比的话,让四个子,它还能赢。要知道,职业九段如果让四个子,他是根本赢不了职业二段的。
这就是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力量。
今天的深度学习已经从感知进入到决策时代。这个决策的核心框架就是我们所讲的增强学习。增强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样连续做决策,以期优化你的长期收益。 
构建人工智能大脑系统   

过去,我们看到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强大,把所有计算都放到云端。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自动驾驶时,突然前面有一个小孩横穿马路,你该怎么办?把信号传到云端,等待处理以后再做决策,万一网络不行呢?更好的架构是云端与本地相结合。
提及本地实现、云端实现,我们一定会谈到处理器。CPU?通用处理器?我们要说的是人工智能芯片这种特殊的处理器,专门处理感知、认知和决策控制的问题。
为什么大脑芯片不用通用处理器,而需要专用处理器,人类的大脑就是“通用处理器”啊?我们有很多的理由可以告诉你,人类大脑其实是“专用处理器”

过去很多人问我,地平线机器人为什么要做人工智能的处理器?这是一个挺难回答的问题,但是最近看新闻,说谷歌也在做人工智能的处理器(专用的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而且已经做出来了。这还能成为问题吗?
“地平线”希望去构建这种人工智能的大脑系统。基于这个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它会成为一个平台,以便让更多的开发者和公司,在上面开发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理解、对话、决策控制、投资、自动驾驶等。 目前我们思考的产品线主要在两个领域:安徒生平台,是一个通用的平台,主要面向智能家居领域;

雨果平台面向自动驾驶,它对性能的要求更高,而对功耗的要求相对较低。



它像实时的4G一样,能感知整个路面所发生的情况。在一个非常复杂的街区,它能够识别行人、骑摩托车的人,各种各样的车辆。自动驾驶可根据这个判断进行规划和控制。


这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基于单目摄像头,运行在一个芯片上面所实现的较强能力。 
未来属于会做机器人的人

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从上到下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它不光有芯片的应用,还承载了那么多的移动应用。未来会是怎样?
在我们看来,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25年,10年时间,每个人的周遭以及你所使用的工具里,都会具有AI Inside设备。我们即将面对一个无处不在的AI Inside世界。
从体量上来讲,它会是智能手机时代所产生的经济体量的10倍以上。

“地平线”希望能够在成就未来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推动者,成为一个让整个产业升级的平台,一个驱动者。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未来,世界首先一定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的,是人类的。这个世界同时也是机器人的。
归根结底,未来属于会做机器人的人。






单霆 | 为什么无人驾驶会垄断未来

Misa.Z | 是什么撕开了人和机器的边界?

陈霖 | 是什么让我们衰老?

田沁鑫 |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星球大战这样的超级IP?

简里里 | 我们为什么觉得孤独

王健 | 以“我”为中心的世界

马家辉 |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遗忘权利的时代

苑明理 | 用虚拟的星球,反省我们的世界观

点击标题 查看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