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造就Talk | 王晓峰:为爱骑行

2016-02-17 造就 造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84uakyhj&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晓峰

创业者


在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之间,缺少数据或者技术的方式来产生联动,所以很多时候会有“潮汐”出现。如果能做到在1-5公里短途出行的情况下,大家在天气晴朗时候,把骑自行车作为第一选择,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的拥堵、雾霾等等问题,让环境变得更友好。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使用技术的方式,以互联网算法,使得上海、北京、中国甚至在欧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里的大城市,布局更多智能自行车网络,而且辅以便捷低价的支付方式,让大家随手可用、随处可还。
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我是王晓峰。
屏幕上的介绍还是我上一任雇主的名字,其实现在我是一名创业者。
我上一份工作与交通相关,我会关心为什么交通会变得越来越拥堵?我们喜欢现在交通出行的环境吗?

如果问每个人的真心想法,至少我自己是希望能够让今天的交通回到七零年代。那个时候开车六公里大概只需十分钟,不会像现在这样每天堵在路上。


▲ 1986年,北京,长安街,那时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城市在人类历史上出现有几千年了,我们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享受着城市发展包括汽车发展带来的好处。
汽车能让我们的出行半径变得越来越广,很容易去到50公里或者是150公里之外的地方,但同时也带来了时间上的浪费和交通的拥堵。

我们考虑交通出行的时候,两个因素比较重要:一个是时间,另外一个是金钱。
换句话说,当每一天都从A点到B点,如果你有钱,你可以自己请一个司机开车,甚至可以坐私人直升飞机;如果你没有钱,希望能够用一两块钱的成本从A点到达B点,就选择公共汽车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这样的话,你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它得绕路。



而在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之间,缺少数据或者技术的方式来产生联动,所以很多时候会有“潮汐”出现即当人们享受互联网公司补贴的时候,很多人会从传统的地铁或者是公共汽车等出行方式,转到出租车或者私家车;这个补贴没有了,他们又回到公共交通,轻轨、地铁或者公共汽车方面。


有没有什么交通方式既能减少交通拥堵,又能对环境更加有利?共享!还有在家办公、公共交通。


我想做的事情是自行车交通




我听到有人在笑,尽管我看不到你们的脸。


我是七零年代生人,今年已经四十几岁。在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小县城,人们主要靠自行车出行,县城里没有很多汽车,那个时候的交通很顺畅,那个时候的天很蓝,没有现在这么多雾霾。

但随着过去二三十年经济的发展,城市里道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车辆越来越多,但是交通越来越堵,雾霾越来越严重,我们花在路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所以我有一个很疯狂的想法,就是怎样让我们从现在回到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那个更少的汽车和更多的自行车的年代。


我知道这个事情很难,相当于是逆潮流而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人们已经慢慢忘掉骑自行车的感觉了。

在座各位现在还有人骑自行车吗?大概不到十位。有多少人五年没有骑自行车了?大概有两成,谢谢。



艺术家Zacharevic在马来西亚槟城创作的涂鸦。


以上海为例,每一天人们出行的总次数,从步行到私家车,每天的出行次数是5550万人次这些交通工具承载了2000万人每一天超过5000万次的出行,正是这些出行次数导致了每一天我们花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5550万人次出行的里面,短途出行的数字大概2000万。短途是指5公里以内,有人上班可能需要15公里,但是40%的出行可能集中在短途
如果我们能让1/4的短途出行,从汽车或者是产生污染的交通工具转化到骑自行车上,相当于减少每天500万人次的拥堵

如果我在这里站着号召大家说,你们要有情怀,你们要热爱祖国,你们要做些对环境有利的事,基本上很难实现说服。

我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改变大家的习惯,把大家从汽车里面拉出来,使得大家重新骑上自行车?如果我只是想去说服我的朋友,我只要天天去对他念经,他就会骑自行车了。但想让上海的500万人重新骑上自行车,可能我得用一些比较疯狂的方法



▲2010年,一辆外观时尚的自行车在上海街头。


3公里的公交车费需要多少钱?两块钱。把你租用自行车的成本降到只有公交车的一半,你会来使用这辆自行车骑行3公里吗?所以又多一些会的声音,谢谢你们的回应。


我们不想去替代传统的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这些交通工具,我们只想做到在1-5公里短途出行的情况下,大家在天气晴朗时候,把骑自行车作为第一选择;当天气不好的时候,人们依然用他习惯的交通工具。

▲为治霾,2014年3 月巴黎为市民提供免费租用自行车。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使用技术的方式,以互联网算法,使得上海、北京、中国甚至在欧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里的大城市,布局更多智能自行车网络,而且辅以便捷低价的支付方式,让大家随手可用、随处可还。
我相信做这些事的结果,和今天这个主题一样,是一个大爱。
这个爱除了给每个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更经济的成本,也会对解决整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雾霾问题有更大的贡献,让环境变得更友好。
所以你们愿意让自行车重新再回到你们的日常生活中,重新去拾起骑行的乐趣吗?





造就 — 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点击标题 阅读更多造就演讲



张强医生:向死而生奥运冠军陶璐娜:凝神一击

邢帅:一个“农村坏孩子”跟你聊教育

胡晏荧:成为真正的自己

林俊廷:重构《富春山居图》

胡依林:从网管到小牛电动车

陈曦:纳米材料重造世界

李一帆:传感器驱动未来

凌绝顶:恰同志少年

王煜全:未来哪三种人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车品绝:无数据不成活

廖伟棠:相爱而不相防,婆娑着相忘

程杰:有了爱情大数据,你再不会选错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