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园!“四仙女”,回到了市中心!

闽南日报 2023-08-31


阳光大草坪、地下停车场、

双环健身步道、驳岸观景平台

……

如同朝气蓬勃的少年般

九龙公园在夏阳中

骄傲地向人们展示着近40个月来的蜕变


记者走访获悉,7月1日全新亮相的九龙公园,园区地面景观重新规划布局、新增多个功能区,让市民遛娃有去处、赏景有平台、休憩有服务。


园区地下还新建双层公共停车场,提供1027个停车位,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题,在实现城市功能提质升级的同时,让市民生活更舒适和便捷。



公园的墙,没了



走进装饰一新的九龙公园,最大的发现是,围墙没了。


墙没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入目是一望无际的青翠,西侧新开辟的休闲广场设有彩虹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南侧的阳光大草坪和老人活动区为不同年龄层提供休憩娱乐场地。原有的“霞起桥”旁,新建了“沁芳桥”“凌波桥”两座中式景观桥,“老漳州们”熟悉的“四仙女”雕塑掩映在葱茏草木间。


站在“九龙戏珠”的观景台往远处眺望,只见园内新增建筑均沿用燕尾脊、红陶瓦、白色山墙等元素,辅以红砖点缀,与公园传统建筑遥相呼应。



墙没了,原先的开闭园规定取消,公园将全天候24小时向市民开放。


沈林达

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副主任



取消围墙,是为了让公园景观与城市街面更好融合,拓展公园边界空间的通行、休憩、观赏等功能,市民站在路边就能看到公园里的风景。虽然位处城市繁华中心地带,但我们希望市民能在这里随时感受到郊野大自然般的绿色清新。


墙没了,出入口变多了。


公园主出入口从原先的3个增加为6个,同时新增14个地下至地上人行出入口。此外,新建的环形休闲慢跑道和环湖生态亲水步道在园区内形成“内外双环”,将公园的多个出入口、功能区串联成片,沿途星罗点缀着凉亭小池、景观小品,市民三两成群或慢跑或徐行,动静皆宜。



黄巧玲

九龙公园管理处负责人



在保留原有主园路基础上,我们对园区道路进行重新规划提升,将凌乱的支路串联成双环通路,路旁还增设无障碍厕所、便民服务点等设施,并在每个路口设置指示标识,全方位服务市民游园需求。“变身”后的九龙公园,动线更加科学流畅,景观也更紧凑有序。


公园的湖,通了



逛公园,游湖是“标配”。


“童年的九龙公园,记忆最深的就是夏天相约‘踩船’和赏荷。”老漳州林喜妹告诉记者,当时的湖水被“霞起桥”一分为二,游船“踩”到桥头时由于限高无法过桥,只能掉头往回走,不能尽兴。


如今新建设的园区里,“霞起桥”两侧独立的人工湖体,贯通了。


从游船码头沿湖水往东行

过“凌波桥”后进入“九龙戏珠”水域

环湖至“霞起桥”后可驶回游船码头

不仅实现园区水系的贯通

也让游客拥有了完整的游湖体验


“如今‘踩船’再也不用走回头路,在湖上看着两旁高楼林立,享受眼前鸟语花香,好不惬意。” 林喜妹开心地说。


林文斌

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主任



我们还在湖畔设计了自然生态驳岸,通过缓坡入水替代原有的垂直挡墙驳岸,利用乡土水生、湿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为水生生物创造栖息空间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加湖泊的自净能力。此次改造通过透水地面、植草沟、生态湿塘、下沉式绿地等“微海绵”设施,综合进行自然雨水滞蓄,在发挥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等多功能的同时,实现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公园的草坪,大了



“中心湖区出现了一大片草坪!”不少市民对新园区的这一变化感到惊喜。


是的,新公园的绿地增加了。


作为此次改造的一大亮点,新园区整合了原先零散的边角空地、水域,规划建设出中心区域阳光大草坪,市民可在草坪上放风筝、休憩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建的草坪并不是简单的平地,而是呈中间高四周低分布,起伏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排水防涝,相较一般绿地也显得更有变化和层次。


草坪四周错落分布着木棉、香樟、秋枫、凤凰木、腊肠树、红果冬青等各式植株,栀子花、三角梅、龙船花、变叶木、美人蕉等点缀其间,让人感知季相变化的同时彰显漳州“花城”特色,实现“四时有花、夏有绿荫、秋赏落叶”。


公园的地下,多了1027个停车位



地面景观赏心悦目,地下停车智慧便捷。


记者走入园区新建成的九龙地下停车场,总建筑面积达3.36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设置有1027个车位,分别从位于胜利西路的北门单向出口、位于元光南路的西门单向入口和位于南昌中路的南门双向出入口进行车辆通行。



“我们还配建了210个充电桩停车位和28个无障碍停车位,并在公园北门、西门、南门三处建设约6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沈林达告诉记者。


九龙公园位处老城区中轴要地,周边胜利东路、元光南路、南昌中路、新华东路皆为中心城区重要交通干道,区域内住宅小区、办公楼、商超、学校密布。由于早期停车配建标准不高,导致该区域停车难问题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整体规划布局,利用公园地下空间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新增的1027个停车泊位可有效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下停车场和公园地面衔接处还建设有4座无障碍电梯,并在出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以便轮椅和婴儿车用户进出使用。同时,地下停车场采取智能停车系统和车辆管理系统,通过车牌自动识别,车主可免取卡进入车库,并实现多渠道智能缴费。


2023年7月2日《闽南日报》第2版



往期推荐

漳州学子,打着石膏上北大!
举报有奖!漳州一地发布重要通告!
一顿生蚝两万多!漳州小伙子决定逆袭…

本报记者 蔡柳楠/文 李林/图 

本期编辑:叶祺敏 林颖

值班主任:林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