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咨询师是一种什么体验,负能量满满吗?|“咨询师说”第三期
晓南说
下班的点,一位同事捧着咨询记录在档案柜前甜甜地笑,看似爱不释手的样子。
不等晓南问,她在一旁言语:真羡慕这些小鲜肉啊,跟他们做咨询,看到他们聪慧的样子真是可爱,看到他们内在的能量蹭蹭蹭地往外冒,真是让人喜欢。
说完这话,同事神采飞扬,快乐地下班。
以前总有人问,晓南,心理咨询师每天面对那么多倾诉,会不会负能量满满?是不是也会有承受不了的时候?...这和晓南同事反映出的心情截然相反啊!当心理咨询师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听听晓南的同行怎么说。
作者/王璐(心理咨询师)
原标题:这件让我沉浸其中的工作
图/电影《心灵捕手》剧照
每周四晚上做完咨询出来的那一刻,我总会体会到某种别样维度的感受。
跟来访者一起工作,在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他身上的同时,我也能因此“受益”。
这种“受益”有时候是某种程度的解压,有时候是在某个缝隙领悟到一点什么。
有人会不理解,或者很好奇,做心理咨询都是听别人“倒垃圾”,不会负能量爆棚,还会解压?太不可思议了。
是的,一开始做咨询,我也真的有负能量上身的感受。因为在听别人的同时,你就得放下自己。这个过程其实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一点点做到。
在我们通常的惯性中,我们听别人说话的同时,脑袋里面已经有了很多想要去回应的话,想着让别人听到我们的看法,然后让别人接受我们。
对,我们听别人说话的背后更多是想让别人来接受我们的观点,刚开始做咨询也是。
带着想要帮到来访者的心态,其实在想让对方接受我们的“好意”。这种工作状态与其说是跟来访者工作,不如说是两人形成了一种“抗衡”。他在说他的,你想表达你的。
其实并没有站在来访者这边,当然咨询结束,“抗衡”一小时的结果当然也会有些疲惫了。因为我们太“用力”。
02
当我在觉得做咨询会消耗我很大精力,特别是做完一天从早到晚的咨询,回到家躺在床上,我后背酸疼,第二天都有点起不来,到周末就得去美容院放松自己的肩颈,不然总感觉自己身上的负能量一直压着自己。
那个时候,我很难享受咨询。
我觉得咨询并不是一件看上去很“光鲜”的助人工作,咨询也并不是一件听上去跟别人聊一小时的轻松工作,咨询也更不是一个看上去的高收入工作,当你知晓了咨询工作背后,一个咨询师需要投入的个人成本,你就会知道。
我偶尔不经意也会在想,做咨询我到底为了什么?
03
也许没有让我更喜欢的工作和方向,我没有过多考虑做别的工作,哪怕是咨询的“相关”工作,我都几乎不怎么考虑。
因为咨询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喜欢跟人一对一直接探讨他困惑的,难受的,痛苦的经历和感受。
我喜欢这种别人愿意对你敞开心扉的信任。
我也喜欢这种,哪怕有时好像并不能帮到对方,但依然不放弃的坚持。
我也喜欢,能和对方一起面对困难的陪伴,那个时候,困难似乎会被冲淡。
我也喜欢,一个人带着对自己的好奇,对自己的无限渴望来到咨询室,让我陪他一起探索他的世界。
我喜欢,将人性中隐藏的面纱一点点揭开但是还没揭开,快要揭开的那种困惑,迷茫,挣扎,兴奋和等待。
我喜欢,听别人的故事,一起感受他的感受,同时也能感受自己的感受的愉悦和满足,那是一种不孤单。
我也喜欢,就这样在倾听着重复的,相同的故事中,慢慢感觉到,人生不是为了改变什么,而是换一个角度的接受。
我喜欢,在咨询的长期陪伴中,看到一个人的改变,感受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我喜欢,在接触到不同人的不同事情之后,逐渐意识到,人生的不完美无处不在。当我们并不会因此而苦恼的时候,人生就无所谓完美。
04
当我更愿意去理解一个“人”,而不是解决什么“问题”时,我会感觉,在理解来访者的同时自己也被理解了。
当我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他身上呈现出来的各种“症状”以及他被症状缠绕的困境时,我站在外面清楚而温和地告诉他。
而当我走出咨询室,卸下咨询师身份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有时也是这样,站在迷雾中看不清前方,帮助他看到的同时也有一道光照射到了自己身上。
那一刻,突然觉得有种意外的收获。
咨询的魅力在于,永远存在未知,而探索未知,就是最大的冒险与收获。
本文获作者授权发布
原载 @就是心理 (ID:jiushixinli)
拓展阅读
“你对心理咨询有什么的认识、体会或想象?
留言告诉我吧。”
——晓南
栏目介绍
提到心理咨询师,不少同学可能会感到神秘又好奇。作为心灵的关爱者,心理咨询师怎样给予来访者情感的抚慰?咨询师会不会有自己的烦恼,他们如何去应对?一起热门事件、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角色,咨询师会有怎样的解读?
于是有了“咨询师说”栏目。人常说“以文印心”,在该栏目里,我们通过咨询师笔下的文字,走进他们的世界;借助心理咨询师专业的知识背景、丰富的临床经验、真实的情感表露,去看到人、事件、艺术作品等背后的心理真相与真情,或许正好契合晓南一贯推崇的理念:启发心智,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