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的孩子:教育不该是适者生存的模式
我们把教育当成了天大的事,没想到却成了枷锁
不被期待,却是中国教育的底色
不被关注,却是中国制造业的主力
他们是:县中的孩子。
这是一部用温度、用行动、用自我经历写就的书。
这是一位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行动者,历时3年,深入6个省份7个县域25所不同层级学校,多角度展现中国县域教育生态的田野调查作品。
考出一个清、北学生,掩盖了县城中学的多少瑕疵!
中国50%以上的学生在全国2000多个县接受教育,他们不被期待,却是中国教育的底色。
北大教育学院林小英处女作——《县中的孩子》。
县中的孩子
作者简介
林小英,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和质性研究方法,当下专注于研究教育改革的合法性塑造、新中国高等教育场域的形成和质性研究中的图像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国家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名家荐语
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县中的孩子》将对教育选拔制度的透视,及时地回落到人的身上,使我们看到统一高考制度和潜藏之下城乡分治、乡村分级的学校制度,正在联合形成一种精巧的制度,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差距的代际传递。林小英博士强调了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探求县域教育改革的解决之道,使得县域学校从整体教育改革中的“他者”转移到应有的主体地位,从而回答了“县中的孩子”同样也是“我们的孩子”的终极问题。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林小英致力于探索“县域教育”,这是关乎中国半数以上孩子的成长却未被足够重视的问题。她以细致缜密的考察与敏锐深入的思考,揭示了县中的教育生态及其复杂脉络。这是一部严谨冷静又饱含深情的人类学研究杰作。
贺雪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阅读林小英老师关于县域教育的论说,感到震撼,也十分感动。她以普通读者也能读懂的文字,描绘了县域教育的复杂生态,分析了县域教育的诸多议题,为理解县域教育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认识视角。
刘云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县域聚集着中国一多半的未来国民,学校塑造着未来中国的性情与品格。林小英在对当下县域教育具体的解析中,关切深远:“县中的孩子”积蓄着越来越多的能量和愿望,这些愿望与能量该在哪里找到释放和实现的途径。——如果他们成功,将是伟大的建设;如果他们失败,将是巨大的破坏。“助少壮求位育,促民族达成年。”潘光旦先生1932年写下的这句话,今天既迫切,又有别样的意涵。
本书目录
编辑|一一二四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阅读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