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量化袁隆平

顾意 观人随笔 2021-07-26

感谢一位工作在袁老隔壁的友人供图


去年,和某人聊天,我就说,国内目前有几个老人,如果他们有一天去世了,肯定会在网络和现实掀起巨浪。这当中,袁隆平就是一个。

果不其然,袁老走了,我们看到了恐怕是近二十年来少有的、针对一个人的举国志哀。而且,期间还发生了具体离开时间的反转,以及一众明星甚至官方机构写出的“国土无双”。

大事件中往往会有小插曲,这是自古以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定律。

袁老走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心情都是悲痛的,绝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哀悼,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果没有网上铺天盖地的悼念,那我反而要怀疑人性了,或者怀疑是不是断网了。

当然,在悼念声中,也夹杂着很少的较为另类的声音。比如有一篇2018年的旧文就被悄悄转了出来。那篇文章,我依稀记得之前就看过。

先说一个大前提:任何东西、任何人都可以被质疑,这没问题;如果有一些人或事物是没法质疑的,那才是大问题。

但是有没有必要,在一个老人刚去世的时候,就拿出来游走呢?我觉得这在形式上就不够体面。

这就好比村里有一个老人去世了,他的家人在围着他哭,亲朋好友在张罗丧事,然后你溜达到他家门口,把手插进袖口对围观的人说:

“你知道吗?这老头啊,哪有那么好,他在咱村办的那家面粉厂,不止他一个人的功劳……他以前还干过……我觉得不好,过誉了,不真实……”

站在2018年的时间线来看,先不说那篇文章的论据客观与否、论证中肯与否,它的出发点都是自由的,是可以探讨的。但万事有个“时”的问题。

所以,那篇文章随后在微博被围攻,有些人还以为其2021年5月22日写的,让人苦笑。作者和那些论述,未免也有些冤了。

除了罪大恶极之人,绝大多数人离去时,都会获得很体面的悼词。亲朋邻人在讨论他的时候,都会尽量讲述他的优良品质和美好事迹,而且还会使用一些漂亮的、乃至夸张的言词。

这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尤其是在一些欧美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逝者,讲述的他的感人故事和美好。

昨晚今晨,还有一篇知乎的科普介绍并评价袁老功绩的文章,也有不少人转,我个人觉得较为客观。袁老身上有被神话的成分,也有一些抹黑的涂料。所谓“不吹不黑”,才是我们对袁老最好的致敬。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好人没有没有那么好,坏人没有那么坏,尤其是大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品质,通常都会被放大。这几乎是一种客观规律。在这种规律下,我们既要避免神话一个人,也要避免去量化一个人。

神话作为动词,相信很多人能理解,那么什么叫量化呢?

我觉得就是打分制,就是加加减减,把一个人一生做的365891件事情(随机打的)全部列出来,然后再以优良中差对这些事件分别划以等级,最后给出一个综合性的精确分数。

我们可以这样衡量一台机器的性能,但是不能这么去量化一个人。太理性,以至于都没有人情味了。

或许,时至今日,袁隆平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至少引领人们要相信科学,要崇敬科学家,对于亿万普通人来说,这就够了。

武圣关羽的武力值真有那么高吗?文圣孔子真的是道德完人吗?唐玄奘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咋就成了孙悟空的师傅、封了旃檀功德佛?

我们要传承的是关羽的义,是孔子的仁,是玄奘的善,这就够了。你还真要继承杂交水稻的衣钵啊?没那个实力和必要。

继续阅读:
困在系统的白岩松
又开始扒莫言了?
悲哀,这颗大瓜无人问津
霍尊发声49中被骂,你们都没妈吗
央视怒撕浙卫,然后看不懂了

观人随笔

读书写字  文史哲思

商务合作:13161688176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