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第一部AI动画电影,因“太接地府”丑出了圈...
wuhu专题
文|山茶茶
说真的,我很少用“丑”这个字评价一部动画。
近些年看过最抽象的画风还是《跟动物交换身体》,但人家是故意做成这样的,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动画还真就是100%还原了原作书中的角色设计,目的是搞生物进化相关的科普。
左为书中插图,右为电影海报
拓展阅读:动画可以冷门,但不能邪门!
但这部动画就不一样了,它是真的“丑”......
虽然宣传里无数次用了“新时代的到来”、“全世界首部AI制作的电影”等字眼,似乎想突出一下作品的实验性质,但AI做成这样好像也没什么好骄傲的了。
这就好像是某淘买了一件衣服,自己美滋滋在评论区晒图,但卖家看到之后都要两眼一黑,颤抖着手发私信说“哥删了呗,我是无所谓的,但是我一个朋友可能有点汗流浃背了”的程度。
不过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这样的片子不仅在院线上映了,居然还得到了在昂西动画节展映的机会......
要知道,昂西动画节创立至今已有64年,是被誉为“动画界奥斯卡”、全球动画产业风向标般的存在。
连梦工场都甘愿冒着被众嘲“压榨员工”败坏名望的风险,让动画师加班加点提前完工,就为了让新片《荒野机器人》能赶上在昂西首映。
而今年总共有3400多部作品投递,怎么就轮上这种“三年动画”了呢?
事情是这样的:
昂西动画节在每年6月份召开,4月末左右就会公布提名名单,咱们的《大雨》还入围了本届的主竞赛单元,即将和山田尚子《你的颜色》、奥斯卡导演亚当·艾略特《蜗牛回忆录》等11部动画电影角逐今年的“昂西水晶最佳动画长片奖”。
而这次的问题出在了竞赛之外的展映环节上。
在“Midnight Specials”展映单元中,来自13个国家的20部影片将相继展出,其中有部日本剧场动画名叫《死が美しいなんて誰が言った》,翻译成中文是《谁说死亡是美丽的》。
来看一下它的预告:
去年10月份,这支预告刚发出来的时候,就在网上引发了一阵讨论,不仅是因为它奇葩的画风,更在于这部动画的宣传重点:全世界首部由AI制作的动画电影。
当时人类艺术家与人工智能的激烈交锋还没太蔓延到动画上,而且由于它让人眼前一黑的画风,官方又没有解释到底哪里用了AI技术,所以大部分观众都觉得这部片子更像是“三年动画系列”,单纯是做的烂,又想博个噱头,才故意这么宣传。
而且它也确实没泛起什么水花,官方X账号现在只有273个粉丝。
直到今年4月份,由于过去几个月里“AI抄袭”、“动画裁员”等相关事件层出不穷,当这部《谁说死亡是美丽的》出现在昂西动画节展映名单上的时候,国外知名动画平台Catsuka带头提出了质疑。
但此时大家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AI制作”,而是它接地府的画风。
“今年足足有3400多部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影片投递到昂西动画节,凭什么这样的片子能够得到展映机会?”
5月17日,在被提出质疑的两天之后,昂西官方在Catsuka的账号下面发表了一则声明,声明下方署名的是他们的艺术总监Marcel Jean。
看看他们是怎么回应的:
我们一直宣称昂西电影节应该提供“全球动画电影概览”。今年,昂西收到了数十份以某种方式使用人工智能的参赛作品,而我们认为选择其中的一些作品是有必要的,这可以使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和辩论集中在具体的、有形的应用上,而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或假设。最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使用这些工具的创作者的存在对讨论的存在至关重要。
像昂西这样的节日不是,也从来不是基于教条主义的方法。45年前,当兹比格涅夫·雷布钦斯基的作品《探戈》赢得大奖赛时,一些专业人士和评论家感到愤怒,声称这不是动画!今天,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动画电影的杰作之一。大约20年后,关于使用3D软件制作影片的争议爆发了。而今天,AI成为了新的麻烦。也许这项技术突破不会像它的前辈那样,但我们需要提出问题,辩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为了进行明智的辩论,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些工作。这就是他们入围的原因。
在这里我们要先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兹比格涅夫·雷布钦斯基的《探戈》”,它曾198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但同时也是动画史上颇具争议的作品,关于它“到底是不是动画”的问题让人们争论不休。
这部短片中,先后有36个真人角色逐一登场,他们都在一个并不算宽敞的房间里完成自己的戏份。当人数逐渐增多,空间显得越发拥挤,但这些角色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却又恰好让他们避开了彼此。
《探戈》从始至终都是单一镜头拍摄,可以说导演完全放弃了实拍所擅长的镜头感,但后期却花费大量精力以人工逐帧抠图+手动合成的形式赋予了画面天马行空的动画视觉效果,其对动画语言的先锋性探索开创了先河。
而这种艺术形式如今被称为“实拍动画”(live action animation)。
同样的,上文所述的3D动画争议更是不用多说。
我们说回Marcel Jean的这则回应,他也许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选择给这部电影展映机会”,但却有意无意忽略了人们抵制生成式AI的真正原因。
——涉嫌抄袭
而将这种未经原作者同意、没有署名、不提供报酬便“窃取”数据,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工具,与先锋实验性质的实拍动画和3D软件相提并论,就是网友愤怒心情的点火索。
好巧不巧,同样在上个月,《谁说死亡是美丽的》官方针对“AI制作”展开了一波新的宣传,期间多次提到“新世界的到来”等字眼。
在官方视频里,他们表示这部70分钟全CG影片的总预算是1500万日元(约68万人民币),幕后工作人员也只有5位,制作整体耗时约8个月。
制作上,团队结合了Unity Virtual Camera与iPad跟踪系统,使设备在移动时,CG场景里的摄像机也能跟着移动,更便捷地找到最佳镜头角度和设置灯光。
而对AI的使用集中在渲染环节上,据导演透露他们使用了“Stable Diffusion”来给3D画面增加手绘纹理和表情细节。
左为原材料,右为AI处理材料
但这个过程中,制作组只提供了一些AI渲染的demo,具体如何训练AI模型、用到了哪些数据集,则没有详细说明。
众所周知,生成式AI的核心能力就是输入海量训练集,通过大量分类、识别已有图像,再根据关键词匹配并“缝合”,最终生成随机画作。
而早先媒体也已经曝光过,Stable Diffusion的训练数据来自于德国AI非营利机构LAION,他们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从网络上抓取了超过50亿张受著作权保护的图像用于建立该模型。
因此,Stable Diffusion自2022年底推出至今,已经多次因侵权相关事宜被起诉,在艺术家与受众圈子里也“臭名昭著”。
更何况,此时美国动画行业正处于动荡时期,包括迪士尼、梦工场、网飞等大厂都大量裁员并削减原创动画开销,而多数人认为其中也存在AI冲击导致裁员的原因。
又来?!2024开年两个月,国外游戏动画行业就已裁员近万!
另一方面,去年好莱坞大罢工期间组建、拥有近17万成员的“国际戏剧舞台雇员联盟”也将于6月初就“人工智能和工资”方面进行谈判。
这场谈判结束后,动画工会才能以此结果为基础,进一步为动画师们争取福利待遇。
可以说,抛开声明内容不谈,昂西动画节在当下这个火药味十足的大环境下抛出AI这个议题,的确触动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毕竟其讨论结果或许会对之后的谈判有所影响。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感想作何。
我倒是觉得这次辩论在预料之中,毕竟自生成式AI问世起,类似的问题就注定会在一个官方场合被正式引爆。
就像昂西官方说的那样,他们想要开启一场辩论,某种角度上他们已经做到了。
而且AI生成作品获奖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少,比如2022年AI动画《乌鸦》获得了2022戛纳电影短片节最佳短片,这在当时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AI生成的动画获得了世界级大奖?!2022戛纳电影短片节最佳短片!
Runway ML公司在去年年末推出了首届AI电影节,数百部作品里评选出10部入围,以表彰“站在AI电影制作最前沿的艺术与艺术家”。
其有一部Laen Sanches的《Plstc》从去年到现在获得了大大小小16个奖项。
这是数百幅图片的快速剪辑,导演用了Midjourney和Topaz Labs等工具反讽海洋塑料污染。
再比如今年澳洲有名的艺术竞赛——布里斯班肖像奖(Brisbane Portrait Prize)宣布允许人工智能作品参赛也引发了争议。
澳大利亚艺术品经销商菲利普·培根质疑这算是电脑获奖,还是艺术家获奖;
昆士兰画家斯蒂芬·蒂尔南却表示无所谓,因为使用计算机生成工具创作作品仍然需要一个“艺术过程”;
而主办方则声明:“作为一项允许数字参赛和艺术创作的奖项,全面禁止使用人工智能是不切实际的。然而,通过听取反馈意见,我们将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对参赛流程和条款做出两项重大改变“”
完全由AI生成的艺术作品将不再被接受
参赛者必须简要说明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方法,布里斯班肖像奖保留在公布参展作品的同时公布这些信息的权利
布里斯班肖像奖官方声明,来自谷歌翻译
当然,由于AI抄袭概念的模糊不清,绝大部分电影节/艺术竞赛仍然持观望或者反对态度,质疑和指责仍然是大众对于AI作品的主旋律。
但针对《谁说死亡是美丽的》即将在昂西动画节上展映一事,也许一个评论能够代表中立群体的心声:
“那么多AI作品里,肯定有不涉及抄袭的存在吧?”
AI或许可以,但抄袭绝不可以。
END
2024中国青年动画电影周圆满成功!最具投资潜力动画揭晓!
家人们为什么又开始沉迷刷抗日神剧的“沙雕动画版”……
《楚门的世界》竟然还有动画版?荣登280个电影节的短动画让看过和没看过的都沉默了...
谢谢你的在看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