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无前例!关于中文播客市场的眼前与远方,都在这50页PPT里

探索中文播客的 播客一下 2022-04-2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一份中国播客圈等了很久的调研数据,至少我个人期盼已久。过去在向那些对播客感兴趣的朋友介绍这个市场的状况时,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到一些笼统的描述性话语,但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这次调研或许可以部分解决这样的问题。


「播客一下」总结了《PodFest China 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的五大要点与新发现,更多细节还请您查阅完整报告。


PodFest China 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

新闻稿:https://podfestchina.com/survey/2020完整报告:https://podfestchina.com/assets/podfest_china_survey_zh_2020.pdf




1

中文播客听众的用户画像


在中国,喜欢听播客的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这次的调研,用数据给了明确的答案。

在2020年初,这群人是——年龄在22-35岁之间,主要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及其他新一线城市的高学历单身人士


中文播客听众的男女比例1.3:1,男性听众较女性听众多近15个百分点; 
接近一半的中文播客听众月收入处于5000-15000元这一区间;
他们中有63.4%的人用苹果手机iPhone收听播客。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调研是通过在国内10家头部播客机构和节目的听众群投放问卷收集样本,且有效样本在过去六个月内听过播客,意味着被调查者对“播客”有着基本的认知,也可以被视作中文播客的核心听众




2

中文播客真的是一个

正在扩大中的消费市场


这次调研的受访者中,有 56.7% 是在过去三年内成为播客听众的,其中有23.9%听播客不到一年。这个数据正说明,中文播客的消费市场正在扩大中

有一半(50.5%)的听众每天都会听播客,另有接近四成(38.7%)每周都会收听。结合每周收听播客的时长和长期收听的播客数量两个数据,「播客一下」做了粗略的估算:中文播客听众每周收听播客的总时长大约为3小时54分钟,长期收听的播客数量为5.5个

类似的数据,在美国市场上,2020年周活跃听众收听播客的平均时长为6小时39分钟;而中国听众今年的消费时长接近于美国2016年的水平(4小时10分钟)。美国听众每周收听播客的平均数量,2020年的统计为6个。


以上两组与成熟市场的对比都可以明显看出,中文播客消费市场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




3

场景,场景,场景


搭乘公共交通(53.9%)、休息与无事闲暇时(51.8%)、做家务时(48.8%)是中文播客听众最常收听播客的场景。


拥有具想象力的场景才会让“听”这件事变得有想象力。排名前三的场景刚好“各有千秋”。

公交通勤的场景体现了播客的竞争力面对图文(微博、微信公众号、网文)、视频(优爱腾、抖音、B站),以及其他音频内容(音乐、有声书、付费课程)的激烈竞争,播客仍拥有一席之地。而且公交通勤也和播客的基本用户画像相一致,这个主流听众群暂时还没有买车(开车/自驾听播客的比例为27.2%),但他们“年轻”。受众的年轻或许也是播客区别于其他音频产品(有声书、付费课程、相声评书录音)的一大优势

做家务则反映了“听”有别于视觉产品(图文、视频)的特点“听”支持“多线程操作”。你可以很自然地一边做事,一边听。在这里,“听”有着“看”完全不能取代的功能,他们也分属于不同的“战场”。在这个场景下,播客的竞品只是那些同样是“听”的产品。这类只属于“听”的场景在这次播客调研中还涉及到的有:步行/骑自行车(37.5%)、户外活动(散步、跑步、遛狗等)(30.8%)、做室内运动(健身等)(25.1%)、学习/工作(21.6%)

不过让我有点意外的还是“休息与无事闲暇时”要知道,通常大家会觉得这个场景天然地属于抖音和B站——这些可以一直刷、打发时间的内容。播客能在这样的场景里拥有一席之地,的确让人“惊喜”。

我倒想从播客的用户画像出发,提供一种解释:播客的核心听众是一群22-35岁、生活在北上广深杭、高学历、有着同龄人中相对体面收入的人。看上去,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有着更多打发无聊时间的选择,但事实上是这样吗?当每一家平台都为了日活“保底”过亿而拼命“下沉”时,这些人的内容消费需求真的能和下沉市场“同处一室”吗?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反而变成了一群“弃儿”?也许他们是在不断地寻找更新、更小众、更能满足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称的内容呢?播客或许正填补了这群人的这些需求

说回来,听觉场景的开拓,核心动力并非内容,而是硬件:是蓝牙耳机、降噪耳机、智能音箱;是苹果、是谷歌、是亚马逊,是华为、是小米。调研的结果似乎印证了“听”的硬件与场景间的关系。你一直戴着的AirPods让你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听”的场景;你家中摆着的智能音箱,让由于手机的普及“安静”了十年的房间重新有了声音。调研显示,目前只有7.7%的听众使用智能音箱收听播客,小米智能音箱、苹果HomePod和天猫精灵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智能音箱还在继续普及中,这里也有着更多地想象空间。




4

中文播客听众究竟在哪听播客


中文播客听众最常使用的5个收听渠道是:Apple Podcasts (49.7%)、喜马拉雅(37.9%)、网易云音乐 (35.0%)、微信公众号内嵌音频 (21.9%) 和Pocket Casts (19.5%) 。


换一个维度来看,  72.6% 的播客听众会使用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播客, 58.4% 的听众使用国内音频平台


这里要说一个播客与其他中国市场熟悉的内容渠道很不一样的生态。

在传统的播客生态中,内容的存储端与消费端通常是分开的两个产品。用于音频文件托管与发布的平台只和内容的生产者有关,内容的消费者是在另外一堆用于收听播客的应用程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一款APP来收听这些播客。这也就是所谓“泛用型客户端”的基本逻辑。这个逻辑对于中国互联网用户来说的确很陌生。一个UP主把视频上传到B站,消费者就用B站的app来收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对于播客,至少在目前并不是这样。

根据播客搜索引擎ListenNotes提供的数据,截止2020年4月30日:

中国大陆播客的数量为10,312个,占全部播客的0.968%;
使用喜马拉雅托管的播客节目有5,678个,占全部播客的0.515%;
中国大陆的播客中有约55%使用喜马拉雅托管。


但在PodFest China的调查中,使用喜马拉雅的APP来收听播客节目的听众比例不到四成

这个比例的差异刚好能够说明播客生态的这一特点。简言之,对于播客听众来说,一档播客托管/上传在哪个平台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平常喜爱用什么应用来听播客才是最重要

你或许会问,这种平台和产品的分离是怎么形成的?这与以苹果公司为主导而形成的播客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播客一下」在2019年底推出的「年终特别回顾」系列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理解了这样的“分离”,你才能理解商业化在中文播客生态中为何缓慢推进。因为它客观上导致了中国市场熟悉的商业模式(广告主与平台)与流量入口(消费者与产品)的联动出现割裂

而在我看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过去几年在变现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正是基于产品功能的革新所带来的流量、内容与广告之间更紧密的联动。这种联动也被市场所认可,甚至导致了市场认知的革新。传统模式的直效广告、品牌广告与品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一些国内企业的市场需求。认知上的鸿沟成为了播客商业化在中国的某种阻力,播客在品效转化上,有时候看起来还停留在上个时代。

这种平台与产品的割裂,事实上也使得播客流量的“力量”无法完整盘活。生产者处在两者中间也显得无所适从。自己该带着流量去哪里,又在哪里“变现”。提供免费节目以外的增值服务?接受忠实听众的打赏?还是将散落各处的听众看作一个整体向广告主展现实力?看似选择众多,但似乎每一个又都“差了一把劲”。

「播客一下」还特别做了一组交叉分析,在过去3年内开始听播客的“新听众”中,使用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和网易云音乐的比例都超过55%,两家国内音频平台还略胜一筹。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过去3年间,音频平台围绕“听”所展开的市场教育确实在利好播客。



但另一方面,《PodFest China 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的数据是在“小宇宙”APP正式对外公测前采集的。“小宇宙”面世之初,一大波“求邀请码”标志着“受众与产品”一端先向前迈了一步。这其实也反映了播客消费者一侧对于这种“割裂”现实的态度。毕竟这些听众都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一份子,他们也同样在多年的市场教育之下,习惯使用更“方便”的产品。特别是这个用来听播客的产品要能够与生活中的其他产品实现联动,并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那么“小宇宙”的出现,未来是会加深“割裂”局面,还是反过来加速生态中不同角色间的“融合”呢?现在做预测,确实为时尚早。




5

中文播客商业化的潜力


中文播客圈可以说是在2019年才开始普遍地试探商业化。尽管商业变现的案例有限,但在这次调研中,针对中文播客听众消费行为的调查,也能够让人们一窥这一人群所释放的商业潜力。

在前面谈论使用场景时,我曾经提到,在不少场景中,播客的对手只是那些与“听”相关的内容。这次调研的数据证明了播客在这种竞争中的实力: 59.2% 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收听播客之后,自己减少了听音乐的时间。这一现象也与美国市场的情况相应和。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与Edison Research去年11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14年时,音频听众中八成听音乐,两成听其他非音乐类内容(包括播客、有声书、广播电台的谈话节目等);然而到2019年,音乐的份额下降到76%,非音乐类内容增长到24%。这意味着五年间,音乐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以语言类为主的非音乐类内容增长了20%。在同样属于“听”的时间中,播客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接近九成的受访者对播客商业化持正面态度,因为听众深知,唯有稳定的变现,能够给自己喜爱的播客“续命”。87.3%的听众曾以不同形式为内容付费。而在播客广告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接近九成的听众对播客中的广告信息表示信任或偏中性的态度。51%的听众表示,播客的内容曾经影响过他们的消费行为。

不过引起我注意的是,广告呈现的方式。最能被听众接纳的广告形式片头片尾录播广告(51.6%)和品牌长期赞助/冠名节目(50.5%)。而目前播客节目和品牌惯常使用的“软植与定制化”内容(31.8%),以及主播在节目中间进行口播(31.5%),则分别只有三成听众表示可以接纳。这表明,对于播客这一形式,听众在欢迎商业化的同时,也希望内容与广告间能够有所区别


这和播客区别于其他媒介的消费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对于视觉内容来说,进入和退出的效率都很高。但对于音频来说,听众需要花时间才能进入内容,并沉浸其中。图文和视频中常用的“神转折”在播客里往往会被听众认为“浪费”自己的时间,并不会博得好感。




最后还有一些这次调研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或值得玩味的数据:

●当处于单身状态时,男女听众的比例相当。但随着男女亲密关系逐渐加深,男性听众的比例也逐渐增多,女性听众则越来越少。我不禁想到了一个经典场景:一个下班的丈夫停好车之后,并不是急着上楼回家,而是“猫”在车里听一会播客。一个职场与家庭缓冲带。


●在10家协助投放问卷的播客中,仅有《故事FM》一档是叙事类/故事讲述类播客。然而听众经常收听的节目类型中,叙事类仍能达到超过三成;再结合经常关注“个人成长故事/生活经验分享”的听众比例也达到52.9%。可以想见,在欧美市场被证明广受欢迎的播客形式“叙事类播客”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在妄言中文播客听众只爱听某某类型的播客,或者中文播客就是什么什么类型的节目之前,或许可以先问问中文播客是否让受众“尝过梨子的滋味”。


●尽管从总体上看,接近三成的听众表示,对节目的长度没有特别要求。但在一组交叉分析中发现,越是“新”听众,反而更希望节目能够控制在1小时以内。美国的数据也能反映出,播客活跃用户收听时长近年基本维持在每周6个半小时左右,每周平均收听播客数6-7个。听众会慢慢学习如何有效利用播客消费时间,而不是“毫无节制”地听节目,对节目的精致化制作会提出要求。结合以上两点,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一些在中文播客世界对于内容升级的需求






参考文章

1.https://www.edisonresearch.com/the-infinite-dial-2020/
2.https://www.nationalpublicmedia.com/insights/reports/the-spoken-word-audio-report/










“PodFest China”官方播客
 苹果播客 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podfest-china/id1501343617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qedOEdYjzKfVts2ds6rCQ
 RSS 
https://justpodmedia.com/rss/podfest-china.xml






作者:杨一

编辑:陈恒一


播客一下公众号

微信号 : justpod

新浪微博:@播客一下

Newsletter:tinyletter.com/JustPod

网站:justpodnews.com

联系我们:contact@justpod.fm

扫码关注我们


帮我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