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启兵|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在于师生关系

黄启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08-28

作者简介:黄启兵,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当前,教育部狠抓本科教学,特别强调要以本为本,强调“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提出本科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强调要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并且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制定高校专业建设的国家标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加强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等。各大学也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增加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各种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常规教学检查制度等),加大本科教育的国际化,等等。这些举措对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或有所帮助,但一流本科教育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于高校的师生关系。没有高校师生关系的根本改善,难以实现真正的一流本科教育。

一、为何师生关系是一流本科的根本

从教育的本真含义来看,师生关系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雅斯贝尔斯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林语堂认为:“教育二字应解做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不应当解做一种人与书的关系。一个没学问的人因为得与有学问的人天天的接触,耳濡目染,受了他的切磋砥砺,传染着他好学的兴味,学习他治学的方法,明白他对事理的见解——这是我所谓教育。”教育的本真含义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中尤其体现为师生关系。因此,一流本科教育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就要回归到一流的师生关系。加拿大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在1922年《我见之牛津》谈到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他说牛津的“方法是陈旧的,它轻视科学。它的讲课很糟。它有从不教课的教授和从不听课的学生。它没有秩序,没有安排,没有制度”。“然而,它成功了。无论我们喜欢与否,牛津给了学生某种东西,一种生活和一种思想方式……”规范的制度有时不仅不能促进师生关系,反而起干扰作用。菲利普斯·德·格利维亚无不伤感地说:“过去,当每一位教师独立教学的时候,当大学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知的时候,那时候有更多的讲座和辩论,人们对于学术事务有更多的兴趣。然而,到现在,当你走进大学的时候,讲座和辩论越来越少;每一件事情都是仓促地完成,需要用来学习的时间被浪费在开会和讨论中,几乎学不到什么知识。当那些长者在会议上争论和制定规定的时候,年轻人则正在策划阴谋和计划夜间的袭击。”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流的本科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牛津大学人才辈出,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斯蒂芬·利考克说:“这个秘诀的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学生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导师那里,或者不如说是和导师一起学到的。对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弗莱克斯纳曾指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本科生和导师之间确立的人际关系,尽管可能存在种种个人的局限性,却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学关系。课堂教学的稀少,师生间每周的面谈,有时延伸到漫长假期的非正式的关系,促使学生独立自主,也使他直接受到师生的影响。”梅贻琦作为清华大学校长,尤其重视师生关系。他说:“教育上的紧要途径,还是在师生的关系。古人谓‘教学相长’,现在的教育事业,仍可看作师生共同工作,期达一个共同的目的。”冯友兰回忆长沙临时大学的文学院,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他觉得:“在这个短时期,中国的大学教育,有了最高底表现。那个文学院的学术空气,我敢说比三校的任何时期都浓厚。教授学生,真是打成一片。有个北大同学说,在南岳一个月所学底比在北平一个学期还多。我现在还想,那一段的生活,是又严肃,又快活。”

然而,一流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需要前提的。

二、高校一流师生关系的前提

其一,学生要有求学的心向。奥苏伯尔告诉我们,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学习的心向。这种学习的心向或者是学生的主动需求,学生本来就充满求知欲与对真理的追求;或是源于外界的引导甚至是制度的逼迫。如果学生主动学习,那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心向需要引导。蔡元培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北大的就职演讲中就对学生特别强调:“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如果引导也不奏效,只好通过制度的逼迫:考试是否合格,学分是否达标,上课是否迟到。而一旦通过制度的威逼来强迫学生学习,一流的师生关系就难以形成。因为这样,学校就成了监狱,师生就成了敌人。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制度规定的任务而已,“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游戏,考试玩猫腻”,师生之间难以有心灵的沟通、智慧的碰撞。也就无所谓一流的本科教育。

其二,教师要有教学的心向。再高水平的教师,如果不愿意教学、不用心教学,就难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难以有一流的本科教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大学教师要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要求“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但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则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仅仅通过职务晋升中的本科教学考评一票否决制,还不足以引导教师具有教学的心向。要引导教师具有教学的心向,真正重视本科生教学,至少需要两种方式:一是高校教师的选拔,不再唯科研论,而是将教学纳入考察之中,将那些热爱教学、喜欢教学的教师选拔进高校教师队伍;二是对在职高校教师的引导。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科研导向的评价制度,防止唯科研论;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教学制度,增加教师的自主权,减少对教师教学无谓的干扰;从根本上改变表格管理、审查管理;需要从根本上鼓励、支持那些爱教学、教学好的教师。

其三,要有师生交往的条件。学生有学习的心向,教师有教学的心向,还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有师生交往的条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往的机会,要求较高的师生比,师生之间才有可能增加交往的机会。如果师生比太低,则教师无法与学生一一沟通,难以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有学者甚至认为小班研讨课是实行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二是交往的时间,需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尤其是科研负担。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在各种排名的刺激下,各高校拼命压榨教师的科研潜力,使得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去指导学生,与学生相处。一流的本科教育,除了给学生合理增负外,还要给教师合理减负;除了让学生不虚度光阴外,还要给教师以适当的闲暇;除了要学生刻苦外,还要让教师快乐。一个有水平、有闲暇、有教学心向的快乐教师,遇见一个刻苦的、有学习心向的学生,一流本科教育的水到渠成自不待言。

三、一流师生关系的体现

一是情感上的和谐共融。师生关系情感上的和谐共融要求:一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这里师生关系追求的不是平等,而是尊重与爱护。弗洛姆认为:“老师与学生利益是相一致的,如果老师教育有方,学生取得了进步,老师便满意了,如果没能达到目的,失败的不但是老师,也是学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师“充满了爱、敬佩和感激”。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爱生如子。例如梅贻琦常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子弟;我的子弟,也就是我的学生。”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共融的关系,才可能有道德上的影响、理性上的培育、学术上的熏陶。

二是道德上的示范熏陶。要使学生道德上诚信、人格上健全,不是要让学生签订学术诚信合同,而是要把学生放在一个身正为范的教师身边。通过教师道德上的示范熏陶,点燃学生学术诚信的火焰。罗香林在回忆梅贻琦时指出:“师长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课堂上的讲授外,还有两种作用很大的促进方法。一种是经常对学生耳提面命,使学生知道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而特别感到师长对他的亲切,而不能不努力向上,这是一种‘有言’的方法。另外一种就是经常以和悦的态度与学生接触,使学生感到亲近师长就好像坐在‘光风霁月’照临的草地上,非常舒服,虽然没有得到什么说得出的东西,但也觉得非常满足,慢慢地就把品性提高了,这是一种‘无言’的方法。”

三是学术上的濡染平等。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受教师的濡染。林语堂认为:“理想大学中的生活,必使师生在课外有充量的交游与谈学机会。”梅贻琦把师生关系比喻为大鱼小鱼,他说:“古者学子从师授业,谓之从游……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另一方面在于追求真理过程的平等与相互尊重。在真理面前,没有权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追求真理,弄清真相。这要求师生双方都秉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以“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态度,在交往中共同追求真理。

一流的本科教育有赖于一流的师生关系。这种一流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要有求学的心向,教师要有教学的心向,师生要有交往的条件。体现为师生之间情感上的和谐共融、道德上的示范熏陶、学术上的濡染平等。然而一流的师生关系如同海平面以下部分的冰山,看不见,难衡量。只有师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正如林语堂所说:“最重要的教育乃注册部无法子记分数的教育,真正的学问乃注册部无法升级留级的学问。” 


本文出自笔会“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重建”,笔会全文约31000字,刊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4期。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笔   会文 章 一 览   

(点击蓝字可进入阅读)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胡建华

一流本科教育的四重内涵…王洪才 

本科教育模式的共性要素思考…马陆亭 

“以本为本”的三重含义…刘振天 

从学生课程学习经历看本科教学质量…陆根书

一流本科教育应高度重视学业考核制度建设…郑若玲 

推进教育评价变革,振兴一流本科教育…余小波 

一流研究型大学如何建设一流本科…余秀兰 

当本科遇见“一流”…董云川 

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在于师生关系…黄启兵


苏州大学学报|中国第一本大学学报

微信ID:sdxb1906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