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笔会】张东海| 破“唯论文”应以贡献作为学术评价的取向

张东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08-28

EDUCATION

破“唯论文”应以贡献作为学术评价的取向

张东海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此后,“破五唯”成为各类学术评价改革的共同取向,不管是教育部开展的破五唯专项清理行动,还是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抑或是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体现出的基本导向,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的具体措施和纠正过往学术评价不良导向的实施方案。

在高等教育领域“破五唯”的各项具体措施中,“五唯”所指的对象各有不同。据罗燕考察,作为学术评价负面清单的“破唯”始于2016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列出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三项,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针对各级教育提出“五唯”,教育部关于清理五唯专项行动通知中的表述又有所不同,“破唯”的队伍继续扩大,仅高等教育领域就包括了学历、资历、帽子、论文、项目、奖项、职称等七项,这些都是高校学术评价中司空见惯的评价依据或评价对象,在评价实践中相互交叉,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举凡高校研究基地评审,硕博导评选,研究生培养指标的分配,针对教师的各类考核、评奖与评优,人才的录用与引进等,帽子、论文、项目、奖项、职称等往往成为主要参考依据。在高校林林总总的各类学术评价中,以学术论著为代表的学术产出是评价的基石,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学术评价中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评价中,唯论文是“五唯”的核心病灶所在,“破五唯”的成功落实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唯论文倾向的纠正。当然,“唯论文”是一种表达上的修辞,其所指不局限于学术论文这一种形式,而是指对学术论文、发文期刊影响因子或层级、论文引用次数和引用率、学术著作及其出版社等级、发明专利和产品等一系列学术作品外在特征进行计量,并据此做出评价结果的一种学术评价方式。

我国高校以学术论著作为学术评价主要依据的历史并不久远,在引入论著评价之前,高校学术评价长期存在着标准不清晰、程序不透明的弊病。以高校教师最为关切的职称评定为例,在论著评价尚未普及的20世纪80至90年代,评审委员会的合议是职称评定的主要方式,在缺乏其他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的情况下,教师的年资往往成为评价的重要参考。在这种制度设计中,职称评定往往沦为部分学术权威把持下以论资排辈为主要工具,辅之以对教学科研业绩定性考察的学术资源分配制度,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烙印,也存在大量寻租空间。这既不利于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学术活力与科研潜力。1990年,南京大学首先将学术论著尤其是SCI论文引入高校学术评价,此举在当时被视为破除学术评价中论资排辈与平均主义弊病的创举,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科研活力,肇始者南京大学的SCI发文数量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然而以学术论著作为学术评价主要参照物的做法风靡一时并最终成为众矢之的,却并非出自政府的倡导。罗燕认为以大学排行榜为代表的第三方独立评估是“唯论文”的主要推手,固然能够部分解释其产生的社会机制,但也很难说明高校主动采用论著评价以及政府部门默认这一做法的内部动力。这可能与部分高校的示范效应和学术论著本身所具备的特征有关:一方面,论文数量、发表期刊的层级等指标具有客观性与刚性的特点,在具有淘汰赛性质的各类学术评价中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通过“点数字”的方式很容易区分高下;另一方面,数量与层级是一种外在于评价者的客观标准,以论文数量与期刊层级进行评价可以降低评价过程的主观性以及人为操作空间,在历史上也曾充当了搅局者角色,破除当时以年资和圈子关系为基础结成的牢固网络,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学术环境。然而量化评价有其固有缺陷,它在形式上以客观和可比较的数字化形式把学术评价简化成了一种点数字游戏,几乎可以脱离论著的内容本身来实施评价,本质上沦为高校科层制的管理工具,而非基于论文实际学术贡献的学术评价,因此很难识别论文真正的学术贡献。

“唯论文”倾向在高校学术评价中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除在职称和人才称号评定、教师绩效分配、年终评优评奖等传统学术评价领域之外,论文作为一个好用的评价工具与计量指标已扩散至几乎所有评价活动,如研究生培养指标的分配,研究生的毕业条件、评优评奖、出国入党资格的评定等,其学术硬通货的角色愈发突出。其二是在各类具体的学术评价中,即使制定了多元评价指标,论文在其中仍然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典型的如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对论著总量、发表论文的期刊层级及其对应数量、不同层级期刊论文的数量换算比例等均有细致规定,而对教学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等,往往只进行数量的底线约束或描述性规定,在评价过程中论著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三是当论文作为评价工具时,往往以论文数量、发表期刊层次等外在形式作为评价标准,而忽视对论著内容本身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水平与研究贡献做出判断,体现出强烈的量化评价取向。以层级高低、数量多寡取代研究水平与贡献评价是“唯论文”倾向的底层逻辑。

“破五唯”自上而下的议程设置使高校以执行者的角色出台各自的“破五唯”措施。然而,倘若未能事先明确可行的替代方案,会使高校学术评价面临失去依归的风险。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不仅应明确学术论著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更应为学术论著评价设计评价标准和操作规程。

首先,破“唯论文”倾向并非在学术评价中将学术论著弃置不用,学术论著作为学术场域一般等价物和学术评价核心标的物的地位是科学共同体一致认可的,它不仅是科学发现的发布方式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学术贡献的认可方式和学者个人学术声誉的来源。所谓破五唯,一是要明确学术论著作为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作为一种学术评价标准,学术论著应运用在对学术单位、学术人员的学术业绩与学术水平的评鉴中,将论著评价撤离与学术活动关系不甚密切的诸如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研究生评奖评优、研究生答辩资格审查等领域,使之回归学术贡献与学术水平评价本位,避免将论著评价作为各种甄选的政策工具。二是要纠正学术论著在评价标准中一家独大,乃至成为评价结果唯一影响变量的倾向,例如在学科评估中除学术论著体现的科学研究水平和贡献外,应重视学科在优质人才培养、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在职称评定中要重视教师在实现立德树人这一高校根本任务中的贡献,在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中淡化基础教学量的刚性要求,重点考察教师在人才培养制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革新、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的措施与贡献。三是在学术论著评价中要破除以数量、刊物(出版社)层级等外在形式作为评价依据的KPI主义,抛弃精确定量的评价方式,把论著所体现的贡献和研究水平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通过对论著的内容分析,考察学术论著对于人类知识增长、前沿科技突破、重要技术创新以及其他关乎国计民生、社会治理、文化创新等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的实质性贡献。

要破除论文数量迷局,推行代表作制度不失为一个良好策略。论著代表作在作为评价材料提交评审时,已然经过期刊社(出版社)及其评审人、作者本人以及时间维度上的学术影响力等多重检验,基于代表作的学术评价可以使评审过程更多集中在对论著内容所代表的学术水平与学术贡献进行评价,免于论著发表数目等变量的干扰,因而代表作评价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评价对象的学术水平与学术贡献。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可以使高校教师从论著生产的烦琐考核中解脱出来,精心地选择研究问题和组织研究,力图做出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研究,从而达致引导教师从事高质量研究的目的。尽管实施代表作制度难免导致总产出的降低,但这是提高研究质量与贡献的可承受代价。

落实代表作制度,需要进行相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与绩效激励制度改革。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不宜过频,淡化年度考核的终结性评价性质,允许教师以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描述作为年度考核材料,为教师投入周期较长的高质量研究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教师工资、绩效激励不宜与论著产出数量密切挂钩,应以普惠式的生活保障为主要目的,使教师不致为挣工分而片面追求论著数量。

破除“唯论文”倾向,还应改进评审制度。当前主流的同行评审制度,无论是会议评审、无记名投票的审议制度,还是匿名通信评审制度,其决策过程都颇为隐晦,当事人与旁观者无法判定评审者是基于怎样的考量做出评议决策,也无从监督评审者是否基于论著学术价值做出自己的判断。对此,可否考虑将关涉教师发展核心利益的学术评价(如职称评定)从封闭式会议评审改为开放式评审,借鉴学位论文答辩的某些形式,由评审者和被评审者就论著的具体内容、学术贡献和学术水平进行公开的陈述、辩论与评价。在通信评审环节,有条件的高校或学科,亦可考虑引入国内国外双重通信评审。




本文出自《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创新(笔会)》,该笔会刊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1~26页,共10篇,计4.3万余字。引用格式:陈廷柱,蒋凯,胡钦晓,等.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创新(笔会)[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1-26.“苏州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单篇推出,敬请关注。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

EDUCATION

文章一览

2021年第2期

(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学者正当行使学术权力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至关重要…陈廷柱

高等教育增值评价:一种绿色教育评价方式…蒋 凯

教育评估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胡钦晓

大学评价的“中间道路” …王建华

学习范式视域下的本科教育评价…吴立保

人文科学评价必须坚守人文科学的逻辑…曹永国

学术创新的条件与评价制度改革…沈文钦

学术国际影响力的内涵及其约束条件…文 雯

破“唯论文”应以贡献作为学术评价的取向…张东海

项目制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财政抓手…曹 妍



苏州大学学报|中国第一本大学学报

微信ID:sdxb1906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