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杭州餐厅,获米其林一星
今天(5月30日),首版杭州米其林指南公布。
米其林一星餐厅(6 家)
AmbréCiel 珀·餐厅
桂语山房高级餐厅
解香楼
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金沙厅
龙井草堂
新荣记(西溪湿地店)
必比登推介
↓↓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
↓↓
《2023年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算是站在“专业评审”的角度,为杭州美食正名。
那么,杭州到底是不是“美食荒漠”?
在杭帮菜大厨们看来,杭州是懂美食的,杭帮菜有悠久的历史,有无数文人骚客留下的美食诗句为证,有一次次美食比赛中载誉而归的肯定,说杭州是美食荒漠,要么没做对,要么没吃对。
之所以产生分歧,问题或许不在“怎么做菜”和“做什么菜”上,这是一个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问题。
米其林加速入杭
继上海、广州、北京与成都后,杭州成为米其林指南在中国内地揭开的第五篇章。《2023年杭州米其林指南》共发布了12家必比登推荐餐厅,33家米其林精选和6家米其林一星餐厅。
从数量到评星都非常克制。
必比登推荐中就包括杭州人非常熟悉的宝中宝食府、方老大、蕙心小吃店等,主打高性价比,讲究物美价廉。
这份米其林指南能为杭州美食正名吗?
刚刚上榜“必比登”推荐餐厅,宝中宝食府老板方跃良正在店里忙碌,跟往常一样准备迎接午餐高峰时段。
“一颗平常心,我们就踏踏实实把菜做好。”他说,能上榜很高兴,但还有很多好吃的餐厅不在榜上,他觉得可惜。
与方跃良一样,不少餐饮从业者对此很平静,在他们看来,从2016年开始米其林中国城市榜单陆续发布,只代表米其林越来越重视中式餐饮,但并不能全面评价当地餐饮水平。
米其林的评价标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满意,但不能否认它在全球餐饮界的影响力。
2022年1月,米其林正式发布首版(2022年)成都米其林指南完整榜单首,其中“三星”轮空,只有一家二星餐厅上榜,它就是玉芝兰。主理人兰桂均在“摘星”后接受采访时,曾坦言:我们接纳米其林,世界才会接纳川菜。
换而言之,杭州的美食魅力或许不需要米其林的证明,但要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杭州不能在米其林评价体系中缺席。
无论如何,米其林入杭,正马不停蹄——一方面是首版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另一方面是已在米其林“摘星”的餐饮品牌正在加速入杭。
“从去年开始接触(玉芝兰),聊了很久。”拱墅区文商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苏丹全程参与了这次品牌引进,坦言其间几度反复,最后能谈下来,一是梅鹤堂的选址与玉芝兰品牌定位很搭,二是看中武林路提升改造后最高日载人流量超过20万人次的高人气。
如今玉芝兰杭州首店正在装修中,预计最快今年9月能试营业。同期进入的,还有其副牌“源兰制”。
梅鹤堂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品牌,但苏丹表示,仅梅鹤堂区域,将进驻的高品质餐饮品牌不会少于5家。
不缺餐馆、也不缺消费力,杭州怎么“荒漠化”了?
高端餐饮入杭,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消费需求有多大,以及能不能打开市场?
杭州肯定不缺消费力。杭州市统计局今年3月底发布的《2022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杭州餐饮收入1171亿元,贡献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
旅游市场快速回温更是直接带动餐饮消费回升。几天前,杭州市统计局公布2023年1-4月杭州经济运行情况,最新数据显示,前4个月杭州餐饮收入达403亿元,同比增长19.9%。
从数据来看,杭州也不缺餐馆。一组被广泛采用的数据是今年3月智能营销机构百炼智能基于全国线下网店、门店、品牌数据库等信息发布的《2022年餐饮行业洞察报告》,其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杭州餐饮门店数量达到10.95万家,仅次于北京、上海。
与之相匹配的是,杭州餐饮消费的平均客单价超过62元,同样仅次于北京、上海。
如果以“好吃”为标准,平均客单价还要更高一些。去年,大众点评曾以“消费者真觉得好吃”为标准,发布2022年“必吃榜”,浙江省内共有五城112家餐厅上榜,平均客单价11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8%。其中,杭州上榜餐厅50家,单城数量排全国第五。
有意思的是,“必吃榜”还给了杭州餐饮一个“开放包容”的评语。因为杭州活跃着各色风味迥异的海内外菜系,上榜餐厅中涵盖了杭帮菜、粤菜、湘菜、西餐等多种菜系和品类。
既不缺供应,也不缺消费需求,在各项餐饮行业榜单上频频露脸的杭州,怎么就被贴上了“美食荒漠”的标签?
问题的分歧之一或许在于,当我们讨论“美食荒漠”的时候,究竟是在说当地美食,还是当地可以吃到的美食。
杭州本质上属于江南文化圈,它的“本地化”餐饮原本就带着文化交融的特征,再加上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本地文化、饮食多元化的“挤出效应”,“美食荒漠”的刻板印象就更加深了。
活色生香的“苍蝇馆子”太缺了
“杭州本身不缺美食。”杭帮菜大师傅马坤山,16岁学厨,19岁就是当时杭州饮服公司最年轻的厨师长,厨龄36年。
他是杭州传奇餐馆“好食堂”的创始人,也是北山街69号集艺楼的主理人,还在采荷农贸市场里开了一家“大隐隐于市”的马家鱼圆儿,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算是占全了。
“我学厨拿到的第一本菜谱,就是36道杭州名菜,1956年政府官方认定的。”
马坤山在朋友圈晒出好食堂当天的主打菜
在马坤山看来,杭帮菜主打咸鲜味,微有甜头,讲究“应时而食”,认可杭州美食的人首先得喜欢清清淡淡的江南味。
“大多数人对美食的定义除了要有地方特色,还要符合大众口味,杭州美食要么是功夫菜,要么是时令菜,人均消费也不低,多少有点曲高和寡。”他说,杭州小吃定胜糕、葱包烩,虽然有出处、有故事,但口味清淡,都很难符合大众美食的标准。
“杭州不缺美食,缺的是草根美食,杭州美食要出圈,像赵宝美点心店这样接地气的网红餐饮数量远远不够。”
在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前,大众点评先公布了2023年“必吃榜”入围餐厅名单,杭州入围商户55家,其中扎根街头的“苍蝇馆子”仅有8家。
从数据趋势上看,美食荒漠化问题,困扰的可能不仅仅是杭州。事实上,本地生活餐饮消费力最高的上海、北京,也都是网友口中的“美食荒漠”。
2023年“必吃榜”以好吃、不贵、体验佳为标准,这也恰恰是大众对美食的普遍认知。
然而从这份覆盖61个城市和地区的入围名单组成来看,区域连锁品牌商户占比近60%,商家汰换率高达55%——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在好吃、不贵、体验佳的前提下又保有地方特色非常难;面对市场竞争,商家要保持经营稳定、口碑一致,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餐饮收入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的杭州来说,美食一头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城市记忆,一头撬动着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业态,对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至关重要。
这是杭州商务部门积极走出去,向江西、湖南“取经”的原因,也是出台《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原因。
有一点,无论是杭州地方政府,还是杭帮菜大厨们,官方、民间都有共识——要打造葱包烩、定胜糕、春卷、杭州小笼包等特色小吃强IP,形成杭州特色美食地标。
同时被纳入行动计划的还有预制菜产业,提出以杭帮菜为内核,打造杭州预制菜产业链,率先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预制菜示范企业。
马坤山主理的三家店,虽然有着从人均超500元到人均不足20元的巨大差距,但有着同一道菜——鱼圆,食材一致、做法一致、口感一致。“鱼圆是最接近杭州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菜品,清汤鱼圆也是杭州36道传统名菜之一,我就是要让不同的食客,在不同的场景,都能吃到真正杭州家里人的味道。”
与连锁餐饮相比,千锤百炼的街坊菜、苍蝇馆子,才是城市生活的“活灵魂”。
也总有执着的餐饮人,始终在坚持。
更多新闻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詹丽华 潘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