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漫谈】Vol.16 || 武汉大学文艺学考研经验,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涛哥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

青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


中文考研课堂(微信“文研青年”:ddxsmax)已经伴随广大文学考研党走过了许多年头,历届学长学姐们都曾在这条难忘的考验路上留下他们的足迹,感谢愿意分享经验的他们!

客服QQ/wechat↓

2275828911欢迎咨询

一年的时光飞驰而过,转眼间就要步入研究生二年级的学习,对于我而言,考研已经成为过去,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早已忘却了当初那个永不言弃的自己。旧事重提,在记忆中填补那些留白,追寻那些逝去,不谈什么大道理,只是简简单单地把我的体验和回味分享给大家,希望你能在我的经验中寻找失败,发现优长,在我的感受中获得安慰,寻求帮助。


“考研很艰苦,胆小者慎入”。起初,我是不相信这句话的,但是越到后来我愈发觉得它有很深的味道,用它来概括我考研的这一段旅程再合适不过了。个中理由,还需各位慢慢体味。至于考研这件事,我没有犹豫,而是毅然决然决定的,因为高考的失利,因为父母的失望,因为自己的未来。一个二本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我很清楚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说实话,我不甘心做一个“小村小学语文老师”,不甘心这一辈子就要如此草草了事了。所以,对于我而言,考研是翻身的最后机会,必须抓住。无论是一年还是两年,我都愿意为之付出。选择加入考研的行列之后,便开始了我长达8个月 “艰苦磨人”的奋斗。


2015年2-4月     考研心情:晴天  

主要任务:买书、买资料、开始看书


俗话说“不知者无畏”,这一阶段,每天都开开心心,乐乐呵呵的,一方面,关于考研,我是很有信心的,也不觉得是什么难事,大学几年,成绩还不错,奖学金也年年有,只要我肯做,肯努力,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另一方面,还有我的好闺蜜陪我一起考武大文学类(当然为了避免相爱相杀,我们报的是不同的专业,不过看的书都是一样的),我们一起买书,一起买资料,刷考研论坛,看贴吧。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集齐了七颗龙珠马上要召唤神龙了。


当然,在买书期间,我们还是进行着看参考书的任务,画画重点,写几个关键字,交流交流读书心得什么的,不过,这一阶段,我的惰性还是挺明显的,每天就只能看4、5个小时的书,然后就忍不住听广播剧,看电视剧了。虽然说,目标很明确,任务也很艰巨,但是总是能找到宽慰自己的理由,然后就去开开心心的玩耍了。


2015年5-6月   考研心情:雷阵雨转暴雨  

主要任务:听经验、找老师、失眠


断断续续地复习了3个月,虽然效率不高,但还是勉强把书过了一遍。这期间,毕业的学姐、学长们给我们开了经验交流会,在他们的讲授中我知道了很多残酷的现实。首先,我们学校往届考过的最好的是安徽大学(211),还是跨专业考哲学的,从来没有学生考过985院校的;其次并不是报的高就调的好,一旦面临调剂,我们这种非211,985只能向非211,985调剂,出来后一样不好找工作,学费还很贵。了解的越深,顾虑也就越多。带着满满的疑问就找了我们的专业老师。老师也很实在,“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即使初试考第一,复试被唰的几率也还是很大,不如换个低一点的学校”。听到建议后,我们俩个都很绝望,到处都是否定的声音,那么还要不要接着复习,要不要换学校,如果放弃的话,就意味着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费了。困恼,纠结,上网搜其他学校的招生计划,都不满意,但又担心老师说的话会成真,痛苦,因而失眠。


2015年7-10月  考研心情:多云转晴   

主要任务:定心,做笔记,全面复习


应该说,这一段时间是我整个考研阶段最重要的阶段。首先,从上一阶段的阴霾中不断走出来,在这种骑虎难下的境况下,好在还有家人和辅导员的鼓励,才让我重拾信心,继续前行。其次,在压力下更有动力,付出全力去对待这次考研,不再边玩边学。也不攀比谁起得早,而是在保证充足睡眠的情况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在贴吧上找了学长的真题解析,当中的一些经验,一些参考书目,一些题目精讲,都使我的复习更加对口,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复习方法。


文学类考试是大综合的考试,每一科的参考书目都很多,所以,我改变了以往的逐行抄写的记笔记的方式,而是采取列框架写关键点的方式,有结构性的大框架,也有题目式的小框架,同时自己也设计了几个符号来表示哪本书,标清页数,尤其是外国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这两门的复习,到后期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也很方便各个不同书目的交叉记忆。在这些科目中,最令我头疼的是西方文论,不能走神,但又很厚,很难背。所以,从7月份开始,这门课程的复习不在书桌前进行,每一天,我都拿出2小时的时间去发声读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有想法了就记下来,坚持了3个月,等到10月份再看书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大致的复述了。


2015年11-12月  考研心情:临近暴雨,气压极低 

主要任务:整合知识,狂背


时间过的飞快,近在咫尺的考研带来的是让人无法呼吸的感觉,每天7点开始背书,背专业课,背政治,补充笔记,完善自己脑海中的知识框架,尝试着自己做真题,找漏洞。这两个月是整个考研阶段最煎熬的时候,一方面,时间很紧张,走在路上,吃饭时,洗漱时都是学习的时间,那个时候,我就经常插个耳机,听李建中老师的讲演录,当然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享受。同时你会发现,越到最后,自己没有复习到的地方越多,当然这是个好现象,因为,越到最后你的线索越明析,所以才会觉得自己不会的还有很多。这段时间,你还会变得越来越困,困到回到宿舍坐在床上都能睡着,因为每天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你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因为专业课太多了,白天我不得不压缩学习英语的时间,只能晚上复习,所以,每天11点洗漱完后,我会拿出1-2个小时时间去走廊上背英语,看看屠屠老师更新的长难句等等,北方的冬天很冷,但也因此赶走了我的困意。


进入12月,时间过的更快,就像高考倒计时一样,当时间还有10天的时候,是最锻炼人意志的,当然这个时候适当的发泄一下是很有必要的,跟同学吐吐槽,跟父母发发牢骚,哭几场,心里都会好受很多,但是哭过之后还是要坚定信心,因为都走到了现在,也没有理由不走到最后。近几年的圣诞节都是考研的黄金时间,但是也因为这个巧合,一拿到考场安排之后就抓紧时间预订周边的酒店,拉着一行李箱的书,踏上了圆梦的考场。


2016年12月24-26日  考研心情:太阳雨   

主要任务:搬行李、答题、估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走上考场的前一天还很蒙,24号上午在学校背政治,24号下午到达酒店,收拾收拾行李,看看考场,然后开始看书。此刻的自己,不仅复习效率低下,而且复习过的东西也一片空白,面红而赤,越来越紧张,没办法只能出去缓解一下心情,吃过晚饭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情才进入复习。因为很累,晚上睡的很好。清晨早早就到了。


   第一科考试是政治,在走廊背书,直到老师让我们进去,拿到卷子之后,才释然,肖4、肖8有一些原题,自己也复习到了所有的知识点,还是比较满意的,下午的英语,果真和平时做英语的感觉一样,不知道好还是不好,看懂了一些,没看懂一些,稀里糊涂。第二天是专业课,也是让我最担心的一天,拿到卷子后先松了一口气,至少大多数题目还是有印象的,但是也有让我揪心的,因为有2道题完全没有思路。(武大分值很大,还是挺危险的)从头做起,你会发现,虽然很多知识点没有办法像书本上一样原封不动的写下来,但是关键点是有的,能想到的我就都写上了。真正考起试来还是很快的。整场考试下来,总体感觉并不是很好,尤其再和我闺蜜探讨之后发现错了一些内容,估分在340左右,与武大无缘,期待能够过国家分数线吧。考完研之后的感觉跟之前的想法不一样,就是不想再来第二年,那怕是调剂。


2017年1-2月   考研心情:雨后彩虹       

主要任务:等待,调剂


这个年过的应该是惊心动魄,跟过山车一样,大年初五的时候,一些学校的初试成绩就已经出来了,越在后面这种煎熬就越深。武大的作风一向就是我不着急,待到大多数院校的成绩都已经出来之后,武大的成绩终于将要在2月19号下午公布了。考试不可怕,可怕的是出分的前一刻。中午饭都不知道吃到哪里去了,心里七上八下的,不断地刷着手机,真的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好在结果比我预期的要好,382分,可以过国家线了,至少保证我可以有学上。任务还没有中断,接下来就是等待分数线,在武大的考研群里看到很多大神晒成绩,尤其是语言文字学的400+的有好多,感觉考武大无望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就开始专心地忙调剂,在正式调剂还没有开始前多方面去打听消息。


如果让我说,考研最难的是什么,我想不是备考也不是复试,而是中间等待阶段让人模棱两可的人生安排,最可怕的是调剂阶段别人对自己一味的否定和拒绝。我去过河大,给首师大打过电话,咨询过一系列看起来并不怎样的普通学校,结果就像学姐之前说过的,没有希望。不然就是说没有时间,要不就是等通知,再有就是说今年我们院校考的好的好多,虽然你有380多,但是毕竟本科一般,更难听的话我也听过。在我满心伤感的时候,好在武大的分数线终于出来了,375,我竟然过线了。看到信息的那一刻,抓紧时间往回赶,没有来得及责怪自己浪费了大量复习的时间,而是既然已经如此,那剩下的时间一定要利用好,不让自己后悔。


2017年3-4月   考研心情:多云转晴,很晴       

主要任务:复试,拟录取


3月23日上午来到武大报道,那时候我眼里的武大特别美,而且是那种近在咫尺但需要奋力一跃才能到达的地方,更让我觉得神秘而充满魅力。踏进武大的那一刻,开始有点患得患失,动力很大,但也害怕因此次失利而前功尽弃。下午笔试,都是专业题,在李建中老师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演录》中发现了好多原题,西方文论部分的考察也都很基础。第二天早上的英语面试,虽然担心满满,但老师无非让我做了自我介绍,问我喜欢看什么书(除了参考书),喜欢武大的哪个老师。不过有一个教训想要分享给大家的是,不要说自己不擅长的,考后分析自己得分低的原因,应该是因为老师问我喜欢那个老师,我说文艺学的老师我都喜欢,然后把名字都说了一遍,结果老师接着问我,你们李老师最近研究的关键词,你喜欢吗,简单介绍一下吧。虽然我能说出来“key words”,但是像键闭等一些类文论术语我在表达的时候就显得很小儿科了。所以,最佳的答案应该是回答老师,“因为老师都太优秀了,所以不知道怎么选择。”切记不要给自己挖坑。    


下午是专业课的面试,你会看到你未来的老师以及导师,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老师们都很风趣,也喜欢互相调侃,从而使气氛变得好一些。但是并不是不难,坐在老师们的中间,瞬间感觉智商被碾压,记忆力被碾压,原来自己学的很不到家。专业课面试应该是最紧张的,但却是最能考验人的临场反应能力的。记得要保持微笑,不骄不躁,不懂的不瞎说,没读过的不胡扯,用你的真诚来打动老师


虽然自己发挥的不是很好,但最后还是迎来了拟录取的好消息,很兴奋,很激动,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还是足够幸运能够进来这样一所真正的大学,我也期待自己的未来能够学有所获。


考研,就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虽然很艰苦,但是回味却很甘甜。勇往直前,下一个幸运儿或许就会是你,加油!


作者简介


涛哥,本科为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考研初试总分382分,从二本院校逆袭到985院校,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在西方文论和文学理论方面深度阅读了多本专业书籍,从基础到课外拓展,循序渐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框架体系,现为文研青年文艺理论与中西文论方向讲师。



文研青年简介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总策划:Colin

排版:见素

内容:涛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经验漫谈】Vol.01 || 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2. 【经验漫谈】Vol.02 || 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3. 【经验漫谈】Vol.03 || 武汉大学2017年文艺学初试复试经验浅谈,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4. 【经验漫谈】Vol.04 || 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5. 【经验漫谈】Vol.06 || 2015年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6. 【经验漫谈】Vol.07 ||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7. 【经验漫谈】Vol.08 || 守得云开见月明,文研青年学员调剂经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