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种选择、三种方法与“三支笔”: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成功经验谈

石同学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 。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客服QQ/wechat↓

2275828991欢迎咨询


其实说到经验这个词儿,我还是有些诚惶诚恐的,能考上武汉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于我而言真的很幸运,不过正如在录取结果出来之前学长所说的那样,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经历。


因此,也想借这个机会,好好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时间,总结一下走过来的路,这条路是很个人化的,不过如果能对和当时的我一样迷茫的学妹学弟有一点点安慰和帮助,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文章开始之前,想列一下本文的梗概。之所以选择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方式构架这篇文章,是因为希望能给正在阅读的学弟学妹减轻一点阅读的负担,如果有遇到相似问题的话,可以择情选择版块阅读。


一、选择

  • 为什么选择文学专业

  • 为什么选择读研

  • 选择考研or保研?

  • 为什么选择武汉大学文学院?


二、在常态中保持新鲜感:生活部分

  • 作息时间安排的注意事项:个人化,保证充分的睡眠

  • 常态:我的作息时间

  • 新鲜感:保证恰当的休息时间

  • 特别事项:手机


三、在常态中保持新鲜感:学习部分

  • 常态:专业课、英语、政治的安排

  • 新鲜感:我的三种方法


   
      抉     择    


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   


这个词很大,不过或许对每一个考研人而言,这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本科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成绩还行,喜欢读书,同时又辅修了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但因为时间原因,所以在大三下备考中文系研究生时就放弃了这门辅修。


等到大三下时,发现身为选择障碍的自己被丢到了一个十分令人头大的选择问题——考研or保研上,那时候常百度的问题正如知乎里的问题概括所言:“保研线边缘人物如何保持良好心态继续努力奋斗?


由此可见,就我个人而言,考研路上最大的也是最难以决定的选择是选择考研还是保研。而且我自己又挺选择障碍的,还有拖延症这个大问题,因此对于这个选择我并没有能及时果断地做出决定。


反思而言,我这种犹犹豫豫的心态这是很不好的,这种犹豫一方面来源于对未知结果的奋斗的害怕与恐惧,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渴望在另一个学府里学习、在另一种平台上思考与交流的愿望。这种犹豫让我浪费了很多时间,也没能调整到最佳的备考状态,这种热锅上煎烤的咸鱼处境直到九月中旬保研结果尘埃落定后才得以结束。


但在这一不能落地的处境里,我也没有简单的去做时间上的等待。这一过程里,我虽然没有调整到考研的最佳状态,但也在努力地做好两手准备,因为无论是考研还是保研,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与思考,因此我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用来原地焦虑地打转,而是尽可能的多看一些作品与专业书籍,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难以决定所带来的焦虑,促使我更多的去多读书,在文学的想象和思考中让自己得以抽离。


之所以做这种处理,不仅仅是因为对“研究生”这一社会认可度逐渐发热发红的概念的追求,更是因为一种兴趣。而能够支撑我熬完这一段痛苦的选择之路的还有一个前提性的选择,就是我知道我喜欢文学,并希望能继续读下去、学下去。


因此在阅读陈思和老师的《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时,我真的很是感动,这种对文学是“生命的开花”的认同也让我摘录了陈思和教授的一段话在笔记本里。这段话很朴实,十分的真诚,每每感到迷茫时我就会看看这段话,现也摘录如下:


人生有许多选择,你为什么选择文学?我回答说,因为我喜欢文学,我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是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候,是想象力最活跃最放纵的时候。


读文学作品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首先是为了快乐,通过阅读我重温人性的美好与温馨,窥探人性的黑暗与深刻,同时也遐想、憧憬和寻找生活的勇气,人生所有不能达到的境界几乎都可以在文学里得到满足。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切身体会,无论遭遇了什么样的困境和绝望,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会使你平静下来,忘却身边烦恼,人需要最后的精神家园,而唯有文学能够给予。


前面的三大段话也算概括性的介绍了我的三个选择,也就是:

  • 为什么选择文学专业

  • 为什么选择读研

  • 选择考研or保研?

  • 为什么选择武汉大学文学院?


对于最后一个难题,我因为心里一直明确的对文学学硕的选择,所以放弃了本校学科语文专硕的保研。在我的“100天倒计时计划表”里,我新添了一个格子,里面写到“101天,放弃保研资格”,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开始真正接受考研的未来,并将自己调整为考研状态(并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准备考研)。


另外是学校选择问题。这个问题按时间线来说应该算第三个选择,我在五月份时就确定了如果考研想要尝试的学校。以前在上专业课时,有老师曾说武大的学习氛围很自由,富有创造性,从那时起我就很向往武大了。当然,“山水一程,三生有幸”,如此美丽的珞珈,又有谁人不向往呢?

   

我记得在考研准备初期翻阅文研青年真题解析书的时候,看到前面的复习方法指导中说最简单的事其实有时候也最难,譬如保持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坚持着日复一日的的学习生活。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在我自己的复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和自己的惰性心理的战斗。


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和我一样,患有拖延症、懒症、手机中毒等多项病症,那你或许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给自己找的方法就是力图在常态生活中保持新鲜感,从而让自己在适应一个较为固定的作息时间的同时,也不至于麻木于规律的学习轨迹之中,还能让自己的思维尽量的活跃,保持一定的锐性。所以,在这一部分里,我想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说我自己的生活、学习的常态与新鲜感。


         生 活 部 分        


在 常 态 中 保 持 新 鲜 感


或许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已经听过、看过太多的此类新闻,就是某某大学的考研生早上五、六点就已经到了图书馆,而且有些同学甚至学到凌晨。在看到这些新闻时,我是很有压力的。


因此我很同意前几篇经验文章中Vera同学的看法,“当你在考研期间真正享受到自己学习的乐趣并充满成就感的时候,你不会把考研这段时间当成很痛苦的记忆,不需要违背生理规律去往死里学,只需要每天坚持、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我觉得这样就能成功!”(《“我愿作为反面教材给你警醒”:2018武汉大学比较文学第一名考研经验谈》


1. 作息时间安排的注意事项:

在我自己明确了前述的选择以后,我愿意为此对我的作息时间做出改变。而这种作息时间也是很个人化的,例如我很不喜欢熬夜,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在十二点以后睡觉,如果作业等时间卡得比较紧的话,我宁愿选择早上三点起床赶。但是另外一些同学的情况可能就相反。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较于高考备考,我更喜欢研究生备考,因为这段备考时间安排是由我自己决定的,这种自由来自于自律。在后期备考时我在政治这一块跟随的任燕翔老师也强调了这个问题,即作息时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来,但是也一定要保证每天最少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 常态:我的作息时间。

在备考阶段中,我的大致生活轨迹是每天620起床,8:00——11:20学习,中午会在寝室午休半小时左右,接下来是下午2:00——5:206:00——9:40的学习时间,晚上则尽量在十二点以前入睡。而在这些时间段的碎片时间里,除休息外我会选择尽量利用它们来记忆单词和相关的文学文本。


在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点起床的问题。早起或许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很令人头痛,但是在一个规定时间里起床又是必要的,往往早起的成功与否直接关联到一整天的心情。


因为我的寝室里只有我一人考研,所以互相督促和定高分贝闹钟的方法就不可能实现了。而在起床这段时间左右也是我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在无数次挣扎以后,我最后采取的方法是直接买了一个小米手环每天戴在手上,在规定的时候震动提醒我,同时辅之以手机放在床下书桌上的方法,一般我会让小米手环在我自己规定的起床时间前五分钟震动,如果我不想打扰室友的话就必须在手机开始震动之前爬下床。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我是很管用的。不过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一定要和室友沟通好,同时尽量放轻自己的行动,一个良好的寝室氛围无论何时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如果没能早起,也千万别自暴自弃,在认识到早起失败后就尽量调整心情尽快早起,把握住剩下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3.新鲜感:保证恰当的休息时间

可是另一方面,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息时间总会让人疲倦,一根紧绷的弦是无法奏出完美的音色的。在习惯已成为常态的作息时间后,我总会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到疲倦,正如我自己在2017.12.1的小杂感中所说的“从昨天起就进入了一个小疲倦期,虽说老是蔫儿吧吧的是不对的,但是较之低效率地呆坐在位子上‘兀若枯木’,还不如休息一下恢复精力再次以高效率的状态投入?”。


为了尽可能地让我自己不麻木于三点一线中,我也想了很多法子。例如我会保证一周中给自己半天的时间放松。我一般选择星期五下午和晚上作为我的放松时间,原因有二,一是周五我校图书馆闭馆半日,另外则是研究生考试一般设在周六周日,这种时间安排也算是让自己提前习惯考试的时间。同时,在平时,我也会利用一些碎片时间(例如饭前饭后)刷一下手机,在神游其外中放松神经。


4. 特别事项:手机

针对手机这个问题,或许还需要一点版块。手机在备考过程中有利有弊,关键看怎么用。而我的意志力算不上强韧,特别是在学习一段时候后,总想着玩玩手机放松一下,而这一放松往往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所以在卸载手机上的游戏等软件的同时,我会在学习时间内将手机锁在阅览室外的储物柜里(开飞行模式或关机),在触手不可及之后也就习惯了没有手机的学习生活,而同时,这种做法也让我的学习不至于如同网络信息一样碎片化,让我得以在一个完整的时间里完成一整块的学习。


          学习 部 分        


在 常 态 中 保 持 新 鲜 感


和大部分备考文学的同学一样,在备考过程中我确实没感到什么痛苦,每天浸入式的阅读文学是一件很令人愉悦的事情。阅读文学、思考问题让我们快乐,这也是我们大家选择文学专业的原因。


1. 常态:专业课、英语、政治的安排

在参考书方面,我主要是根据文研青年的推文。确定了参考教材后,则就开始着手作品、教材、专著的阅读了。由前可见,我的学习时间大体可以分为三块,具体来说,一般情况下上午我会看现当代、古代文学、古代文论方面的书,晚上会看外国文学、西方文论的书,下午则看政治和英语。


我的个人情况前面也有相关介绍,因为我的个人情况的特殊性,直到十月一日我还没有看政治和英语真题(但英语单词从六月份起一直坚持记忆),同时,虽然我本专业汉语言文学,也在暑期参与了文研青年的暑期班,但我还是选择花大量时间在专业课上。


老实说,不着急是不可能的,但急也无甚用处,所以我尽量的稳定情绪,保持自己的学习常态,老老实实的进行着我的一轮复习,而直到10.11我才正式的为我的一轮复习画上句号。


在这里我必须要反思自己的备考时间规划问题,因为犹豫不决让我错失了一大把好时光,因此,若屏幕前的你正在看这篇文章,希望你一定要尽早做决定,并老老实实的跟着学习时间规划走,但如果实在没有完成,也不要就此放弃,在保持自己的学习常态的同时也要尽量地加快速度。


同时,在时间规划上,除了匀配大量的时间给专业课以外,我也在尽力高效地学习,这个方法也挺简单的,在前几篇经验稿中也曾多次提到,例如Sound同学在《我自沙湖逐梦来,梦向东湖水穷处:2018级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回顾》中提到的“全身心浸透式体验”,就我的切身体会来说,当我真正全身心地专注于学习的时候,效率自然会提上去。


不过在那一段时间里我也狂灌了不少咖啡,基本上从十一月开始是一天一杯,同时又因为不注意身体锻炼,在考研那段时间里身体素质也下降了不少。因此若是时间条件允许,锻炼也是得坚持下去的。


而在政治和英语方面,我的经验实在寥寥,因为时间紧迫,最后我直接报名了文都的政治英语大班,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调侃说我们是全宇宙最晚的备考班。不过大家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是建议自己学习,但是对当时的我而言,这种选择也是迫不得已了。


英语这一块,我的基础还行,因此选择把英语和政治安排在每天下午集中突破,具体而言,真题主要做的张剑的黄皮书,阅读方法学习了何凯文的kk三步法,最后的作文写作参照何凯文的方法背诵了自己写的三篇文章,单词记忆方面我习惯于手机上的单词软件的记忆方法(多次反复以保证熟悉),前后一共用了三个软件:百词斩、墨墨、知米。


政治方面在听了文都一系列老师的课后,后期我选择主要跟任燕翔老师(微博、一直播上后期的免费课程),正如任老师自己说的,在选择老师这一块儿也要看脾气投不投。我之所以选择任老师是因为我的记忆方法和他的记忆方法是同类的,同时他也很“懒”,宁要高质量的懒惰也不要低质量的勤奋。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也无法再给政治过多的时间,所以也就选择了秉持着以最少的时间学习政治,从而让政治不拉后腿观念的任老师。所以在考前我虽然做了肖八肖四,但记忆方面主要还是背的任燕翔老师的《主观题应试宝典》。最后考研的成绩英语和政治分别是7268,虽然都不算很好,但至少也没有给我的成绩拉后腿。


2.新鲜感:我的三种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越该看专业书籍的时候就越想看作品,越到考试前夕就越不想看书?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所以在备考的时候我也毫不意外的发现了这一点。为了让自己不会厌烦于常态的学习,我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尽量给自己找一点小乐子,让自己的思维在新鲜感的刺激下保持活跃的状态。


首先,我会在在教材之外阅读大量的作品和专著,这种思维的转化过程会带来思考的乐趣,缓解同一类书籍阅读过程中所带来的疲倦感。这些方面相关的参考书籍可以参看文研青年真题解析第一本前面的内容,里面的书籍介绍十分详尽,我也就不赘述了。


另外,有很多专著是很难直接列出来的,因此在这一过程里我会去溯源一些知名教材、论文等的参考资料,或者翻看学术界众所周知的大牛的文章、书籍。


同时,还介绍一个小方法,Colin学长也称之为“图书馆散步法”,在备考期间,图书馆书架附近常常会有很多考研er游荡的身影,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学习累了的时候,不妨在书架边多走走,看看各种书籍的名字,或许你就会找到某一本书恰好能解开你思路上的结,或许能翻到某一本书激发出你更多的思考。


回忆我自己的备考时光,我并没有将时间过多的花费在教材阅读上,反而花了不少时间翻阅图书馆里的相关专著。

(书桌上的一些书)

其次,我的新鲜感的保持也来源于我的笔记体系。正如不少学长学姐强调的那样,要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因此,在我自己做笔记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我自己的特点,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笔记系统。


我的笔记的新鲜感主要来自于颜色的使用上,因为时间有限,我实际上手写笔记的部分不多,大部分都通过颜色笔勾画到了教材和自己买的专著上一定不要在图书馆的借阅书籍上写写画画啊!在图书馆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批注本”的时候都很头疼)。


对于我而言,相较于直线、波浪线,颜色会更有冲击力一些,而在写、看颜色笔记的时候心情也会很好。因此我用了几种颜色笔,采用不同的颜色在句子下画横线的方式来完成我的笔记。(俗称“三支笔法”,COLIN学长在中文复习导引课中有重点讲述)


具体的话,这种颜色勾画的思路来源与对文章、教材的论点、论据的提炼。例如蓝色笔则主要标注大论点,黄色笔标注分论点,如果在分论点下还有更细的论述的话,则会用直线、波浪线以示区分,绿色笔标注作者、作品、名句等内容,紫色笔用来标注比较、引申的部分。


我的这种方法也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这种颜色体系的形成来源于我前期的树状笔记,因此在后期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也就选择用颜色标注来完成我的树状思路的整理。


同时,在二轮、三轮的专题整理过程中,我也将这种方法用在了手写笔记中。在这一过程里我会尽量根据教材做发散性的思考,通过阅读专著扩展、丰富自己的专题内容,同时,在整理笔记过程中,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抄书”,要时刻回到作品、教材、专著中去,因此我的笔记或许更类似于一种整理过后的内容索引。


颜色笔记除了在看的时候心情愉悦以外,在后期还有一个好处,也就是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择重点以观看。例如相对来说不太重要的章节我就可以选择只看蓝色线标注的部分,若是要寻找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的比较的内容我就可以重点关注紫色线标注的部分。


在这样的树状思路和颜色笔记的结合过程中,除了记忆文学原本以外,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记忆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默读、理解知识的逻辑连接与体系构建上。


最后,其实保持新鲜感还有一个小方法,那就是保持对自己的反思,并可以时不时地跳出学习思维,自己来一点小创作。在我的备考过程中,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精神的疲惫期,除了适当的休息以外,我也会暂时停下手头的学习任务,抽一点时间写写小杂感,有时候突然来了一点灵感,也会随手在笔记上写一些自己的例如诗歌等的小创作。


同时,遇到好的文学片段,也可以适当的摘录下来。除了手写的杂感之外,我还会在微信或QQ上写一些仅自己可见的说说,在备考阶段里的各种小情绪、小想法都得以得到释放。


石同学:2018年文研青年会员群成员,2018文研青年培训班学员,本科就读于老牌师范。因喜爱文学,在大一上学期时从原专业转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此次考研也是因对文学的热爱所做出的第二次自我挑战。



文研青年专注于为广大中文考研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料和课程。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文研青年又长大了一岁!文研青年和文小研一同在成长,希望能够给更多的同学提供优质的考研信息。文研青年淘宝店铺为“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店铺”,专业提供中文专业考研资料,笔记和课程。如果想更多地了解文小研的话,欢迎看往期文小研的精彩文章,也欢迎添家我们的客服小姐姐哟~



文研青年精彩回顾▼

年度总结 

录取通知书

求学经验合辑

 考研沙龙回顾

总结公开课回顾

   中国新诗专题研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