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树理:一个“文摊作家”的生命浮沉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3)

文小研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青年为保障会员的正当利益,落实“陪伴式指导”的服务宗旨,坚持通过会员制度为研友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考研咨询与指导服务。


文研青年会员群暑期现当代作家专题研讨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三次研讨关注现当代赵树理,主要围绕赵树理的创作及其评价史展开讨论与梳理


赵树理之一瞥


文摊作家

赵树理为了让农民摆脱封建思想和道德习俗的束缚,树立民主的革命的思想,宁愿不做“文坛文学家”而做“文摊文学家” 。他的写作,要“老百姓喜欢看”,还要“政治上起作用”。他是以一个有觉悟、有文化的农民的眼光关照农村、认识农村、评价农村、表现农村的,即他是站在农民一边的。


赵树理方向

赵树理在1940年代后期获得广泛赞誉,一度被标举为“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时间工农兵方向的一面旗帜。它是为了显示《讲话》后解放区的文学实绩进而为全国解放后实行文化规范所采取的一个策略。它肯定了民间文化正统论者赵树理与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及文学主张相适应的一面,忽略了二者的差异,从而伏下了建国后赵树理“危机”的因子。


“山药蛋”派

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代表作家作品有马烽的《三年早知道》,西戒的《赖大嫂》等。特点:①问题小说,注重把创作同农村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善写中间人物;②保持的山西浓都的地域特色;③运用话本、说书等本土资源,注重作品的通俗化和大众化;④不足在于多有讴歌现实、配合形势、服务中心的强烈的功用意识,多带有浅白直露的政治宣教色彩,虽有一些可读性和泥土气,但缺乏韵味。







01

考情分析



1:简述赵树理小说的独特风格。(复旦大学2001)

2:谈谈赵树理及其“山药蛋派”创作的历史贡献和时代局限。(浙江大学2011)

3:分析老舍,赵树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特点比较他们的异同。(南京师范大学2011)

4:赵树理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对鲁迅作品中农民形象有何种继承与发展。(复旦大学2006)

5:结合赵树理创作特色,论述建国后社会主义文学的走向和范式的确立。(北京大学2005)




考点分析:主要考察对赵树理整体创作风格的把握,兼顾赵树理与其他作家比较,或关注赵树理评价与社会文学思潮的关系。

复习建议:熟读重要作品,掌握赵树理整体创作风格,关注赵树理的评价史的变化,在熟悉文学史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著论文适当拓展即可。







02

赵树理专题中的重要议题




从鲁迅到赵树理,在描写农民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1)从20年代鲁迅和乡土作家,到30年代的叶紫、沙汀、艾芜、吴组缃、矛盾、萧红等,都曾出色地描写过乡土中国,且都以人道主义的或阶级的观念出发去发现农民,农民主要作为被同情和怜悯的对象。鲁迅的描写市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并毫不留情地揭露与批判,如《药》、《祝福》等。


(2)赵树理善于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作家相比体现出一些“新素质”和“新主题”。

①“时效性”和融入农民生活的程度:赵树理小说所描写的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生活中,他处在农村大变革的历史情景中深入地观察、把握农民的思想情感,他的小说总的来说具有了现实主义描写的艺术深度,这是以往任何位新文学作家都没有做到的。

②视角的变化: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学作品,都是以人道主义观点发现和同情农民,赵树理则进了一步,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劳动者在打破枷锁过程中所焕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精神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更多的同情、期待,赞美。

③翻身: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揭示农民的精神山的痛苦与创伤,以唤起人们的觉醒,赵树理则主要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翻身过程中所实现的思想上的翻身——农民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人的地位以及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长幼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并且从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④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风格的淳质朴、淳厚、诙谐、细密,真正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应结合具体作品谈) 



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怎么看待“赵树理方向”?

赵树理在1940年代后期获得广泛赞誉,一度被标举为“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时间工农兵方向的一面旗帜。它是为了显示《讲话》后解放区的文学实绩进而为全国解放后实行文化规范所采取的一个策略。它肯定了民间文化正统论者赵树理与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及文学主张相适应的一面,忽略了二者的差异,从而伏下了建国后赵树理“危机”的因子。


(1)以解放区的特定历史环境为前提,赵树理的创作的确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新文学作家的新的历史特点。这突出表现为大众化与农民化。

①“文摊作家”:赵树理追求的大众化是可以与农民对话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忠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并真正为农民所接受。

②问题小说:赵树理自觉地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统一起来,以农民代言人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写农村变革以及相应方针政策对农民的命运、心理、情绪的影响,追求创作与现实生活的配合。融入了对农民的挚爱,也融入了历史考察的理智。


(2)我们注意到其创作的历史特点,也应该注意到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

①过分强调中国民间文化传统,对“五四”开创的新文化传统认识不足,隔绝了外国文学的影响,视野也难免比较窄小。很难更为深入地表现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很难在一定的篇幅里展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宏大场面;

②其笔下的人物往往缺乏深度,如三仙姑缺乏自己的主体性;

③“问题小说”问题提的过分局狭,与实际工作贴得太近,导致小说注重得是问题得形成、展开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物塑造,如李有才。


(3)“赵树理方向”是依照《讲座》精神想象的结果,首先是一种文艺政策性的引导,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关键是顺应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在解放区,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民众在推翻了封建统治之后获得了初步的经济和政治的翻身,随即要求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较通俗而又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文化艺术,呼唤贴近他们生活的能与他们气息相通的作家。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周扬当年关于赵树理是“新人”的解释,实际上是要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面向大众的革命文学树一个榜样,一种努力的前景。


应从特定时代的要求来看这个问题,肯定其历史的合理性与特色,同时也应看到其有得有失,不能轻易否定。


赵树理的评价史及相关思考

如何看待这种推崇与批判的位置置换?


看起来难以置信,但是,如何政治和文艺的“革命”是“不断”的,向着未来的更为“纯粹”的目标行进,那么,“革命每前进一步,斗争目标都发生变化,关于“未来”的景观亦随之移易,根据“未来”对历史的整理和叙述也面临调整。”基于这种逻辑,这种“革命”与“反动”,“进步”与“倒退”、“香花”与“毒草”在历史过程中的移位,也不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赵树理的小说成就

赵树理是解放区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创作农民小说而著称,为新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密切了新文学与农民的关系,填补了五四以来新文学在某些方面的空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见前分析)


(2)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适应我们民族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欣赏习惯。他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探索,创造了适宜农民接受而又雅俗共赏的新通俗文体。(见《现代文学三十年》相应论述)


(3)浓郁的地方色彩。赵树理小说描写新的天地新的人群,都以晋东南农村为背景,其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那山西味道晋阳气息中所渗透的文化内涵,是构成他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方面。他是把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景物”、一种社会精神附着物。对他的小说而言,写民俗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文化的政治的环境,表现人物在社会变革中的精神变迁,同时也为了加强小说的故事性。


(4)赵树理小说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成功。他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一般叙述的描写上,都是口语化的,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的特色,而且吸收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能琅琅上口,具有可朗读性。在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赵树理小说的风格,适合农民大众,却又是非常个人化的。


赵树理有意将小说作为通俗故事来写的,他对小说叙事结构和语言的探索,获得了突出成就,实现了艺术性和大众性比较完美的结合。自觉地追求创作对现实生活的紧密配合的宣传鼓动作用与指导作用,不滞留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困境,融入对农民的挚爱情感和历史考察的理智。这正是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并由此决定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04

延伸思考



1:为什么赵树理被批评,赵树理落后在哪里?比较《三里湾》和《创业史》。

2:试述赵树理4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内在矛盾。

3:试论赵树理的小说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书目(以下书目以最新版本为主):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国恩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程光炜等著,《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赵树理:《关于“赵树理方向”的再认识》,《上海文艺》1989年第2期。






END


往期回顾


暑期福利,会员独享:400分高分学姐带你披荆斩棘,深度研讨现当代文学10个作家专题!


茅盾: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人格”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研习(01)


曹禺:从郁热走向沉静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2)

“现当代作家”研习活动火热进行中!听得不过瘾?备考困惑未解?复习策略想改进?你的一切不解都能在会员群内破解!点击下图查看会员策略详解,点击“阅读原文”查阅会员权益


(文研青年会员服务体系)



学姐学长寄语

因为走过 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 所以陪伴


这一年 从定下目标到走上考场

文研青年将始终与你同行

为未来再奋力拼搏一次

在考卷上 书写一份无悔的青春!


加入文研青年会员

你的考研之路不再迷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