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京西伯利亚露营说起, 俄罗斯人如何看中国 ?中俄未来地缘走向
西伯利亚露营和 野外生存体验
近些年由于露营火热的带动,西伯利亚也成为了众多荒野生存和野外露营者的选择目的地,在广袤的西伯利亚露营不仅可以感受到壮丽的自然风景,还可以切身感受到枯萎腐烂的衰败的城市和自然的丰饶冷峻。
谈到整个西伯利亚就要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扩张说起,而要深层次去理解俄罗斯的扩张逻辑,则就要理解俄罗斯几百年来,对温暖海岸线和港口的渴望有多深刻。
基因里继承了蒙古人统治下对土地的渴望征服, 如同双头鹰的标志一样对东西方的野望。在几百年间从很小的喀山汗国扩张到今天跨越亚欧大陆的极大国土,而西伯利亚自然绕不开这个扩张征服野望的过程。
看一看俄罗斯的地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近两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出海口和不冻港却寥寥无几,大面积的冻土占据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辽阔领土,境内几条大河基本上都自南向北流淌,沿途虽然地势平坦,但皆为废壤,长年累月的冰冻让俄国人有一种古老式的扩张野望,对国内地理分布的无奈,也使得俄罗斯人内心充满着自卑。
普京带着国防部长绍伊古,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休了为期三天的短假,期间两人还在林区扎帐篷露营了一宿。而绍伊古曾建议普京,俄罗斯应当迁都西伯利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和焦急的西伯利亚开发问题。
本就低迷的国家经济加上俄乌战争的爆发尤其西方的制裁不断,看来西伯利亚的开发只能联手某个南方大国,而在6月10日俄罗斯与中国宣布,两国首座跨国公路桥梁黑龙江大桥正式通车。也印证了西伯利亚开发的大门的逐渐的打开了。(毕竟某些历史原因,心理上俄可是一直提防某国人民及其经济影响力进入西伯利亚的)
征伐500年对温暖出海口的渴望
向三大洋寻找出海口
波罗的海到东方的海参崴
俄罗斯缺乏出海口,尤其是早期时期,虽然领土广大但是几乎等于被困在内陆,至于强大的海军更不用说了。而要开辟海外殖民地,就得必须拥有出海口。俄国人自然也深知这一点,因而早在伊凡四世时期,就盯上了最近的波罗的海出海口,与占据这里的瑞典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早期的瑞典也是欧洲一霸,科技先进军事强悍,俄国初期屡屡碰壁,伊凡四世一代雄主,也只得铩羽而归,含恨而终。后代的沙皇继承了他的遗志,终于在彼得一世时期。在大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中先败后胜,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圣彼得堡,甚至从莫斯科迁都于此。彼得一世也因这样的不世之功被称作“彼得大帝”。
尤其是在取得乌克兰地区部分统治权之后,在黑海地区的扩张欲望就越来越强烈,为了争夺黑海的控制权,俄国不惜与土耳其几百年内数十次交战,其中大部分战争均以俄罗斯胜利而告终,俄国凭借俄土战争的胜利,取得了黑海地区的出海口。
今天的圣彼得堡
而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对于俄来说还远远不够,彼得一世还有更远大的野望:开辟更多的出海口。更长远来看,还有印度洋和太平洋出海口。此时目光开始落向东方。
向东扩张征伐
侵占西伯利亚侵占远东海参崴
其目的就是寻找出海口和不冻港
沙俄向东扩张始于15世纪晚期,伊凡三世治下的俄国在驱赶蒙古人的同时,开始向北极和乌拉尔山脉挺进,占领了广袤且人烟稀少的森林地区。当蒙古人终于败走时,俄国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一路向东,首先占领北部的北冰洋沿线地区,再陆续向东挺进,征伐西伯利亚大片土地。
到了17世纪中叶,俄国人已经抵达白令海峡西岸和勘察加半岛,并于随后来到了阿穆尔河(黑龙江)。
俄国人扩张的步伐止于雅克萨之战,但是当时的清廷官员不熟悉外交准则,未能有效利用战果,致使俄国人在阿穆尔河一带继续安营扎寨(如同打游击战一样来来回回),为其两百年后卷土重来埋下了伏笔。到了19世纪中叶,沙俄沉寂两百年的“向东看”再度启航,借两次鸦片战争清廷战败之机,沙俄趁火打劫,威逼利诱,以非战争途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这一次,在哈巴罗夫的带领下,俄国人不仅拿到了黑龙江上重要的河道枢纽——伯力,还获得了其梦寐以求百年的东方出海口——庙街、海参崴,中国东北方通向北太平洋的河道由此被掐断。
而中国东北方向出海口的丢失,直接锁住了中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到现在为止对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发展影响深远,向东看”从来不是新思想,俄罗斯历代的政治精英们都曾经“向东看”,并将其列为重要的地缘战略。
中国丢失的领土和争议领土
库页岛甚至外东北、外伊犁河谷、唐努乌梁海的丢失这一段太令人。。。,这里不再叙述,今天这里只谈资源和地缘战略价值。
根据俄罗斯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库页岛已探明石油储量达到了70亿吨,并且还储藏着超过2000吨的黄金资源,96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更是可以用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来形容,全球最大的大马哈鱼产区就在这,经济价值达到5000亿美元。
地缘战略价值更重要:美苏为首的二战后雅尔塔体系规定,库页岛属于苏联,而后俄罗斯接管库页岛,日本也对南库页岛心心念念,甚至每年还举行纪念活动,而此时出土的碑刻中国的文物还躺在海参崴博物馆里面,真是讽刺。
如果清末没有丢失库页岛,加以开发驻军,这就相当于在日本的头上悬了一把利剑,好比从青藏高原看山下的印度,那个压力可以想象有多大。
上为今日的海参崴
下为清朝秋海棠版图 最完美地缘战略版图
俄乌战争全球地缘动荡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向东看”策略、被赋予了更强的地缘政治含义。俄罗斯的双头鹰雄心一览无余,而西伯利亚的开发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也被提上日程,这里面也有着利益绑定关系,中俄经济绑定对抗美国的大趋势。
—
时间来到现在的西伯利亚,今日西伯利亚,破败的交通 消失的村庄生存,残破的道路废弃的工厂,是开放这是继续封闭,提防某个国家“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个问题。
19世纪末期,俄国也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为了发展经济和牢固控制西伯利亚,沙皇开始关注起西伯利亚地区。更重要的是英美日等列强正在远东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亚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
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 西伯利亚,并逐渐实施沙俄蚕食亚洲的“黄俄罗斯计划”,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这就是身为俄国熊脊梁的西伯利亚铁路。而今天中国高铁时速升级的同时,而西伯利亚铁路如同一个破旧逐渐落伍的象征。
上图: 为西伯利亚铁路路线图
下图:西伯利亚铁路沿线 贝加尔湖一段
当时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对于沙俄来说需要庞大的劳动力,然而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稀少,除了少数当地居民,大部分是流放犯人,士兵。夏季高温冬季温度达到零下50度,使得很多俄国工人纷纷逃亡。在这样的情况下,沙俄大量底薪廉价招募华工,据不完全统计,前后大约有20多万华工参与了西伯利亚铁路修建。
华工在修建过程中,大多数是从事凿石,铺轨挖土运输架桥等危险而繁重的事情,很多因为劳累疾病而死在西伯利亚的荒野里,清朝末年国内饥荒战乱频繁,参与修建也是个谋生的方式,殊不知更惨,只能说国家落后挨打,老百姓活的最惨。
铁路建成一段就立即投入使用,主干线终于于1916年全线通车运营,而西伯利亚铁路的完成对当时俄国的经济拉动是非常显著的。
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前,大片土地尤其远东是蛮荒之地,很少人居住更别说是居民区和经济发展,1861-1891年之间,沙俄移民到西伯利亚的人口不过数十万,而铁路建成后加上急需开发的政策支持,到1900年西伯利亚的人口已经比1858年增了一倍。当然了俄最惯用的手法也是占领驱赶tusha移民。
人口的增长也就促进了耕地面积的扩大,进一步带动农业的发展,仅1901-1905年间西伯利亚的耕地面积就比俄国在欧洲的部分多了4倍,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亚生产的农作物已经占到俄国全部的17%,逐步成为俄重要的粮仓。甚至在后来赢得苏德战争胜利,源源不断的粮食各类资源从西伯利亚输送过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西伯利亚仅1911年产出的75%的煤炭资源全部供应西伯利亚工业建设,这也为后来苏联的重工业奠定了基础。
上一组图直观的感受下现在的西伯利亚:
位于萨哈林州 霍尔姆斯克一座废弃残破的铁路。
西伯利亚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北约 217 英里的 Podtyosovo 村,俄罗斯联邦舰队的废弃船只停放在叶尼塞河航运公司的维修作业基地 。
俄罗斯不是不想发展提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奈何财力物力人力国力有限啊
苏联解体后,国家经济一度面临崩溃边缘
苏联解体,被“西方忽悠瘸了之后”,恶性通胀、居民收入下降、生产力倒退。这更是加剧了卢布的不断贬值,从1992年的100卢布兑1美元左右,贬值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近6000卢布兑1美元。
先不说整个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乌拉尔山以西的地方了。就说远东地区……事实上是如今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甚至远东逐渐的真空化,并且这种情况目前来看已经不可逆,远东地区的人口越来越稀少,俄罗斯也是抓耳挠腮,已经尝试了一切可以去尝试的办法。
今天的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几个城市据点和远东稀稀落落的小港口,至于那些小城镇和村庄,则只能自生自灭!为区区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镇、村落架设电话线,修建水泥路、建发电厂不符合经济原则。建得起,用不起,用得起,修不起,修的起,拆不起!但如果不建造,则只有任其废弃……
甚至有个故事: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最新解密的数百万份档案中,有这样一份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在1980年代发回华盛顿的密报。报告描述了一个俄国人走进一家肉铺后的情景:顾客:“店里有肉卖吗?”店主:“我们店里没有鱼卖。没有肉卖的是街对过的那家店”。
当废弃城市的瓦砾被杂草和树木掩埋,当工厂爬满藤条,一切又回到300年前到初始的样子。西伯利亚铁路上的一小串城市,在NASA卫星图上闪着微弱的光,这情景多么像300年前的俄国兵匪深入西伯利亚和远东腹地的据点?只是不知若干年后,这些据点还有几个?
当年苏联时期的一片片人造城市,毕竟经不住岁月的检验,人们争先恐后的向富裕的西部涌去。当俄罗斯人涌向欧洲,当乌克兰共青团员和其他当年被征集、流放、鼓动到此地的波罗的海、高加索、中亚的移民返回西欧、北欧、高加索、中亚老家,一座座城市和乡村便慢慢变成了空巢。
残存的俄国人蜷缩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几个城市据点和远东稀稀落落的港口,至于那些小城镇和村庄,则只能自生自灭!为区区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镇、村落架设电话线,修建水泥路、建发电厂不符合经济原则。而中国近几年的扶贫修路工程,为了一个偏远山区几户人家可以直接修路通电到家门口。
位于北极圈上方的鬼城Alykel的一栋建筑 。
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Taymyrsky Dolgano-Nenetsky 区杜丁卡镇废弃的港口生锈的起重机。
废弃的雷达站。
西伯利亚被遗弃的工业建筑。
帕托加的教堂,沃洛格达州(前阿库洛沃村)。右边的木制教堂建于 1733 年,现在正在修复中。
日摩尔曼斯克 废弃的住宅区,五层板房。
Ugolny Ruchei 鬼城,前煤矿遗址,靠近诺里尔斯克。
—
衰落生锈的西伯利亚
俄罗斯怎么看
中国和中国人进入西伯利亚远东地区
时间来到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和发展,很多国人开始活跃于中俄边境贸易之间,尤其是轻工业贸易方面,这其中在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的中国人逐渐增多,租用耕种俄罗斯的土地。赚了钱后就回国。
到了二十世纪之后,去种地的中国人已经多的驱散不了(驱散是有驱散成本的),政策也明令禁止,但是效果甚微。在2000年之后,中国人甚至开始形成村落经济圈。中国人更愿意和中国商人合作,在远东地区经商的中国人也非常之多,现在的海参崴及远东地区的人口,除了俄罗斯人就是中国人、还有少量的韩国人。
而后俄罗斯不得不承认,中国人进入远东已经是既成事实。于是……总理梅德韦杰夫和总体普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其他国家的公民可以租赁俄罗斯土地,最长期限为49年。
于是引发了中国农民开垦西伯利亚的狂潮,但不乐观的是,种植大户的中国的农民几乎都不放弃自己的国籍,哪怕他们已经在西伯利亚耕种土地超过10年!他们依然把种植所得寄回家去!有的农民种植十余年赚了钱,就把农场交给下一个来种植土地的中国人,自己回家去了。
08年统计的数据。中国人在远东地区种植蔬菜粮食,已经达到远东总产量的60%以上。而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90%左右。也就是说,俄罗斯远东的种植业……已经属于中国人了。而如衣物,如食品一类的商业活动几乎也是中国商人在做。
俄乌战争西方全面制裁俄罗斯,这种背景下,西方汽车品牌纷纷撤离俄罗斯,而后多达15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拓展市场,而轻工业小商品方面更是有着巨大的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农产品最大的买家,也是俄罗斯第二大巧克力和糖果的进口国。
普京更是在今年4月发出动员呼声:" 中国是我们的最大的贸易经济伙伴,贸易额度超过1000亿美金,俄罗斯已经在航天、天然气石油、北极开发、机械制造、核能等多个行业和中国开展了合作",他又动员希望全俄罗斯中小企业行动起来,参与到中俄的合作中去,无论是哪一方都可以。
早前的俄罗斯人的压力巨大,俄罗斯滨海边疆地区甚至出现了中国农民取代俄罗斯农民的说法,莫斯科地区甚至以极度强烈的态度抗议中国的软侵略。
俄罗斯人甚至偏激派甚至认为,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是在出卖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从充满戒备心到此刻全面开放合作,究其原因:战争是一个因素,俄罗斯经济需要快速发展一个因素,另外一点就是资源出口型也刚好和中国庞大的需求互补,北极航道和西伯利亚的开发也迫在眉睫。
对于中国的看法。可以看看获得高赞的俄罗斯人是如何评价的: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中国是个非常危险的敌人,中国是非常有耐心和小心的,准格尔曾经是俄罗斯的领土,中国绝对不是一个盟友,而是只有自己的利益,” 这个俄罗斯网友大概脑子不太清楚,不太了解历史上沙俄是如何侵占中国的领土的,至于利益一说国与国的合作哪个又不是利益呢,现在的中俄只是利益互取罢了,难道西伯利亚库页岛的油气还能送给中国?库页岛到底是谁的?“
“我穿着中国生产的裤子坐在中国产的椅子上,喝着中国茶,在中文键盘上打字,看着中文显示屏,然后我恍然大悟了原来中国已经占领了全世界。“
“中国人非常多,一旦每个人在嘲笑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说“看看谁能笑到最后“,事实证明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轮到他们嘲笑我们了,我们的现在是他们的石器时代。”
“全世界不可否认中国人是桥梁设计架桥专家,看了取得了这样的成就之后,在中国人眼里的格罗斯又是怎样的呢?- “耻辱”
“你是对的,因为俄罗斯和中国不再是老大哥的关系,普京会将西伯利亚的土地送给中国,这片土地比乌克兰还大,中国正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夺取俄罗斯的其他土地。”很显然这个获得高赞的网友也是脑子不太清楚对历史不太清楚,到底谁占了谁的土地。
“ 2周前我从北京到上海只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1250公里的高铁非常的舒适,速度达到了350公里/小时,而此时俄罗斯的铁路正在休息。”
“ 好吧!如果这在欧洲建造这样的道路需要50年的时间,那么按照我们国家的腐败和盗窃,充其量也需要1000年。”
—
世界动荡中美对抗加剧的大背景下
中俄背靠背战略互信 利益互取
远东、西伯利亚 北极航道的开发和未来
6月10日,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黑龙江大桥)正式通车,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开辟出一条新的国际运输通道。这则新闻其实就是一个信号,俄乌战争还未结束,西方制裁加码还不会结束,那么基于俄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和长久以来的远东西伯利亚的开发问题,此类合作只会更多。
2000年的时候,中国组建劳务公司,批量的输送农民进入俄罗斯地区务农。务农的群体越来越多,姐夫和大帝对这个问题已经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架势,但无奈的是,俄罗斯经济又越来越困难,驱逐成本高涨,加之俄罗斯基层基本都是要钱不要命的节奏,所以上面政策基本是没啥人执行的,除非……大帝能没事儿就让莫斯科特勤跑一趟。不然,当地的官员们基本是不尿大帝的节奏。
当然,莫斯科的大爷们则更自信,表示只要俄罗斯的核武器在手里,俄罗斯一寸土地都不会丢!这种想法在俄罗斯,那是普遍存在的,上到市长下到普通人都迷恋武力。
而事实上,人口真空形成之后导致邻国的多余人口溢流到本国是无法用武力解决任何问题的。清末远东库页岛丢失其中一部分因素就是这样的,人口太少无法发展边疆军垦囤田,边疆又禁止汉族进去开发。最后自然就便宜了外族。
远东地区的楚科奇州的小城共青城(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尽管看起来房屋还很完整 街道也还在,但是在整个区域内包含城市没有一户居民,如死城一样的安静。
位于俄罗斯北极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小城奴姆基,该城曾经是北极探险基地,也在2000年被废弃,空无人烟。
曾经是俄罗斯战略核潜艇基地的,摩尔曼斯克州的海港城市格列米哈,昔日这个城市有着3万多人的人口,但今天已经是风雨飘摇,卫星城已经废弃了,主城区也在废弃边缘徘徊。
上下图 堪察加半岛的很荒凉也很美
图为废弃的 "里海怪物MD-160"
废弃后一度存在被复活的可能性,
MD-160是苏联冷战时代的产物,全长74米,展翼44米,拥有8台库兹涅佐夫NK87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可以在距离海面10米左右的位置以每小时450公里的速度巡航,最大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50公里。加上2马赫的反舰导弹,一度成为美军航母杀手,而如今它被遗弃后被拖到博物馆,恰似诉说着帝国曾经的辉煌。军工的厉害程度令人震惊,而废弃后也令人唏嘘。
冬季冰冻期的贝加尔湖
-
俄罗斯人对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问题上,
是极其敏感怀揣戒备心的,
毕竟某些事情眼下的合作互利,
并不代表会轻易忘记,
自然在心理上戒备防备心很重。
中俄合作在某一些俄罗斯偏激派看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是在出卖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利益。事实恰恰相反,是远东的俄罗斯人自己在抛弃这自己的土地,每年离开远东的人数众多,俄罗斯政府出台的 " 一公顷土地居住远东奖励人民土地计划”也不见成效微乎其微。甚至这一计划,近年扩展到俄罗斯全国范围内。
俄罗斯人为何抛弃远东土地?
原因有几点: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青壮年们更喜欢城市生活,俄罗斯人更喜欢温暖的地方,到欧洲及中国的就不在少数,而不是在远东尤其漫长冬季的这个地方呆着。所以年轻人的快速流失和东欧集中化,加上持续的低生育率问题,导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进一步的衰退。而远东地区的人口已经开始老龄化,所以俄罗斯人口真空在远东已经开始了至少十年。
而新的国际关系背景下,中俄战略背靠背互信也好,合作开发西伯利亚也好,也需要俄罗斯释放一些诚意和放下极其强烈的戒备心,6月10号黑龙江大桥通车,今年新增油气管道的铺设增产,普京点头后,中吉乌铁路中亚地区接轨中国新疆中欧班列铁路,就是个信号。
而未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融化,西伯利亚和北冰洋的开发也需要中俄合作,这也是俄罗斯"新机会",也是中国的战略新航道,可以绕开印度洋马六甲的能源通道围堵。世界进入动荡周期,西方彻底把俄罗斯推向中国,让早前对美英心存幻想的俄罗斯彻底和中国绑定在一起。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和变化进入一个新局面,俄罗斯需要西伯利亚的" 巨大能量战略价值",而西伯利亚这个自然资源丰饶的地方开发总比让其腐烂的好,搭上北极航道的快车。如果某国还不能放下戒心,共赢共同开发,那么中国有一句古话,如何得到就如何失去!历史就这么轮回的过来,只不过很多时候角色在互换罢了~。
近期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