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老大爷管你叫姐姐?莫慌…

上流君 网易上流 2020-11-15


作者 | 高欣

编辑 | 大锤

论起说话带劲,自然是没什么人敢跟“京油子”和“卫嘴子”一争高下的。

 

京津两地离得近,嘴也都很贫。但北京人的嘴皮子有点“油”,见多识广会忽悠,侃上几个小时用词儿都不带重样的;而天津人则是碎嘴子,平时说话都跟说相声似的絮絮叨叨、妙语频出。


如果一个天津人和一个北京人被困在孤岛上,大概他们会过得风生水起,惺惺相惜吧(也有可能会打起来)。

 


至于京津两大高手之间谁更胜一筹,我们是不敢评判的,怕被淹没在两地人民的吐沫星子里……


但天津也有天津独有的特色,比如在待人接物的称谓上,一声“姐姐”(结界),就道尽了京津两地的不同。


▲天津话发音指导


可能初到天津的人都会感到困惑,天津人为嘛就那么爱管人叫姐姐。


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叫小姑娘叫姐姐也就算了,可偏偏五六十岁的老大爷也爱管人家小姑娘叫姐姐,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如果你在天津待久了,你会发现这些叫法其实是天津卫独有的智慧。

 

Part.1

【叫声“结界”,你好我好大家好】

 

越长大越发现在称呼人这件事情上犯了难。小时候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随便叫,但等到自己二十来岁的时候再管人家小姑娘叫姐姐,有时候就比较尴尬,因为人家可能比你还小……

 

 

直到近几年“小姐姐”的称谓流行了起来,才算是解了尴尬。可现在连“小姐姐”这个称谓也越来越不好用了。

 

 

完蛋,别说社交了,现在搞不好一段姻缘直接先死称谓上了……


然而天津人民就没为这种事儿犯过愁。无论双方年龄多大,陌生男性已成为大哥(达各),女性一律称呼为姐姐(结界)。


▲请跟我一起正确发音

 

在天津一直习惯称呼女士为姐姐,因为天津人认为这样称呼是对女士的一种尊重,有礼下于人的意思。

 

在天津待久了你才会懂得,一句“结界”是他们待人处事智慧的象征。

 

见到陌生女性同胞不用担心叫大姐被翻白眼,叫小姐被打,一句“结界”,礼貌又不失天津人的幽默。


而这些姐姐之前还是有区分的,天津人称呼妙龄少女时会加个“小”字叫成“小姐姐”,上了岁数的则加个“老”字叫成“老姐姐”。但现在没这么麻烦了,通常是一句“结界”就全搞定。



对于老天津卫们来说,其实叫的是“结界”,讨得却是生活。老天津卫是最早的一批工业城市,讲究的是跑码头讨生活,这对天津方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界”的称谓来源与此也脱不了干系。

 

在没有广告、推广的年代,跑码头做生意,第一讲究的就是嘴甜。


嘴甜了,把顾客哄高兴了,人才能买你的东西不是?而嘴甜的第一点就在于叫人上,不能上来就“喂,买点萝卜青菜不?”,谁理你呀!


走街串巷的小商贩遇到的最多的就是操持柴米油盐的女性顾客。对于女性顾客的称呼又有大讲究。


要看对方结没结婚,比如“嫂子”、“大婶”、“大妈”、“大娘’之类表示已婚的称谓,使用的时候就要特别慎重。要是看走了眼对一位未出阁的姑娘叫“大嫂”,不仅东西不出去,估计还得吃一顿白眼,“谁是你大嫂”!


▲天津买卖人讲究,叫人更讲究

 

所以,在对陌生女性婚姻状况不明的情况下,“姐姐”这个词就成了最保险的称谓,您出了阁是姐姐,没出阁的也是姐姐,怎么叫都不犯忌。


称呼不犯忌,生意就好做,生意做得下去,才能讨得了生活。

 


除此之外,这种叫法也是天津方言亲属称谓的一大特点。


天津方言的亲属称谓除了表示称呼亲属关系外,还附加了许多不同的感情、文化、社会习俗色彩。而“结界”这一称谓,就是其特点之一。

 

一些长辈或者年岁比较大的人称呼小辈儿或年纪小的女性为“结界”,多是“从儿称”,用天津话叫“指着孩子叫的”,即降低自己的辈分以孩子的辈分去称呼。比如当你走进天津的公园,可能会听到有人说:

“我们爷爷我们奶奶我们姥姥我们姥爷都好极了!” 

但是你以为说话者说的是他或者她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吗?不!

 


秉承着“指着孩子叫”这种称呼方式,发言者说的“我们爷爷”可能是她的公公,“我们奶奶”可能是她的婆婆,“我们姥姥”可能是他的岳母,而“我们姥爷”很可能是他的岳父……


即,说话者以自己儿子或者女儿的角度称呼自己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

 

除此之外,“我们爷爷我们奶奶我们姥姥我们姥爷”还有可能是他的亲家。即,说话者以自己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的角度称呼自己的亲家。


是不是已经晕掉了?没事,多捯饬几遍就明白了……

 

Part.2

【叫姐姐行,其他瞎叫可小心挨打】

 

虽然“结界”、“达各”在天津可以不顾年龄辈分随意称呼,但并不是所有亲属间的称谓都可以随便乱喊的,比如“二姨夫”就曾是一个雷区。

 

之前天津人一般不当众称呼二姨的丈夫为“二姨夫”,即使在家庭内部也使用不多,要称呼时略掉“二”,直接叫“姨夫”。外地人可能会纳闷,叫个二姨夫怎么啦?二姨的丈夫可不就是二姨夫吗?

 


“二姨夫”之类的词汇其实是天津方言中典型的语言现象,也是天津话幽默诙谐的原因。

 

在上世纪70年代末,二姨夫只是个普通的亲属间的称谓。但是伴随着天津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不正之风》的横空出世、家喻户晓。“二姨夫”变成了“甩货”的意思,意为“没人要的,要扔掉的”。


▲《不正之风》中的高英培和范振钰

 

之前在滨江道商街,一个卖服装小摊儿打出横幅:“本店今天全部二姨夫!”天津顾客看了就明白:这个店要贱卖甩货了。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旧时天津的社会交往中,一般尊称成年陌生男子为二哥,却讳称大哥。例如天津小贩在兜售时,爱说:“二哥吃菜瓜,酸甜的。”究其原因,又与“娃娃大哥”有关。

 

因为旧时婚姻观念讲究早成家早生子,但旧时医疗卫生条件很落后,生下男孩并平安健康地长大不是件易事。于是很多家庭就会到娘娘宫去烧香祈祷,请回一个泥娃娃,当作自己的儿子。


家中有了这个“娃娃大哥”作为长子,于是“招弟”“连弟”“续弟”……弟弟们就接二连三地呼噜噜跟着来了。


▲网剧《河神》中经常出现的“娃娃大哥”


▲小神婆叫郭得友“郭二哥”,而郭家大哥正是那个泥娃娃

 

老天津卫居民几乎家里都有“娃娃大哥”。这样一来,出生的头胎男孩,“排行”则成了“老二”。所以,旧时在天津大街上,两位素不相识的男士初次见面,拱手行礼,必以“二哥”相称。

 

而到了今天,似乎在称谓上的禁忌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说道。但是作为去天津玩儿的外来人还是谨慎点儿好,万一人家再挑了理。所以爱谁谁一律哥哥姐姐就完事儿。

 

Part.3

【生活在天津,乐呵乐呵就得了】

 

外地人一到天津,首先体会到的不是天津城的“九河下梢”的独特韵味,也不是狗不理、大麻花的美食诱惑。而是天津人特有的幽默、直爽,以及天津话带来的乐趣。


当然还有那一句“结界”的哭笑不得……


▲天津味儿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

 

天津话有趣就有趣在与普通话接近,语法与普通话也基本相同,其差异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而且天津人说话不如北京人吞音吞的厉害,所以外地人听起来既可以轻松听懂,又能够感受到天津方言的独特幽默。


初到天津,随便找个相声茶馆一坐,嬉笑怒骂几个包袱甩过来保管您笑得腮帮子疼,什么烦恼都忘了。


 

不想去茶馆消磨时光也没问题。路上偶遇几个天津本地人,聊上两句,也能把您逗乐。

 

天津人贫且爱打擦(cǎ)也就是逗闷子,在相声窝子长大的天津人似乎天生就会抖包袱。如果您身边有一个天津人,那您可得好好珍惜,保管您每天乐开花儿。


在天津生活的乐趣不仅在于相声的魅力,更在于天津是一个生活气息极浓的地方。

 


天津人热爱吃喝玩乐,生活永远热气腾腾,充满市井气。


也许你会认为天津人小富即安,安土重迁,人们眼里似乎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能想出“结界”这种让人挑不出理称谓的天津人,胸中可是有着大智慧的。

 

就像我们现在,尽管嘴上都吐槽着天津人的“碎嘴子”和“叫姐姐”这件事,但其实已经无形中被这些天津人圈了粉。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不但自己平时乐乐呵呵不给你添堵,还能没事儿给你贫嘴抖包袱逗你开心。这样的人,又有谁不喜欢呢~


最后上流君有一个问题很好奇诶:



[1]谭汝为.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J].文化学刊,2014(01):68-81.

[2]袁玉梅.北方说唱艺术与地域文化特征研究——以天津相声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09):76-78.

[3]谭汝为.天津方言与地域文化[J].社会科学论坛,2010(10):120-132.

[4]周运明.天津方言的亲属称谓[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02):46-53.

[5]新浪天津: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一句“姐姐”藏学问


点击图片,可查看以往的文章:

PS:动动手指戳下广告呗,上流君的鸡腿全靠大家啦!


戳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