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 ——尼采 |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爱默生就属于这些我颇愿结识一番的哲学家之列。
我对爱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图上,我早已标出那个康科德小镇的方位。尼采常常提到他。如果我所喜欢的某位朋友常常情不自禁地向我提起他所喜欢的一位朋友,我知道我也准能喜欢他的这位朋友。
作为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和杰出的散文大师,爱默生已名垂史册。作为—名哲学家,他却似乎进不了哲学的“正史”。他是一位长于灵感而拙于体系的哲学家。他的“体系”,所谓超验主义,如今在美国恐怕也没有人认真看待了。如果我试图对他的体系作一番条分缕析的解说,就未免太迂腐了。我只想受他的灵感的启发,随手写下我的感触。超验主义死了,但爱默生的智慧永存。
也许没有一个哲学家不是在实际上试图建立某种体系,赋予自己最得意的思想以普遍性形式。声称反对体系的哲学家也不例外。但是,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的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它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
爱默生相信,人心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所以每个人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这就是他的超验主义,有点像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学。人心与宇宙之间究竟有没有对应关系,这是永远无法在理论上证实或驳倒的。一种形而上学不过是一种信仰,其作用只是用来支持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宁可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而不去追究它背后的形而上学信仰。于是我看到,爱默生想要表达的是他对人性完美发展的可能性的期望和信心,他的哲学是一首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个性解放的赞美诗。
▼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by 爱黙生
浮躁的人们轻视理论,就好像空洞的理论是幼稚可笑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事物的存在是有它自己的理由的。造物主不会向大自然的威力屈服,让那些可有可无的事物存在。事物有它神圣性的一面。我们必须尊重和信任自然的规律,否则只会伤害到我们自己。
人天生是相信自然的。但是人并不是为了奔波受累而生活的,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安详和宁静。只要人们始终是积极向上的,只要人们抛弃了自怨自艾,不再沉溺于过去,就会信任自然的规律和力量。
人类的文化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影响,它教我们不要轻易地怀疑那些具体存在的现象:如热量、水量、气体等。它教我们把精神看成是一种存在,也可以把自然看成是一种结果。
如果本能地把自然看做是一种绝对的存在,那么就是一种陈腐的认识。思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打破这种感官主宰一切的局面。理念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界。在这种更高层的东西介入之前,眼睛仅仅凭借观察,就可以非常精确地看见事物之间鲜明的界限和五颜六色的世界。而一旦运用了理念的力量,这些界限和界面就会又多了一层优雅,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加丰富,这些都是思考的功劳。
如果人们积极地审视世界,事物的界限也就会变得透明了。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缘由和精神的存在。生命中最美的时刻大概莫过于此了。
大自然注定要和精神结合在一起来解放我们的思想。自然界某些微小的变化都能够让我们感到一种相对性的存在。当我们从行驶的船上或是从空中观看大海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即使是视角最微小的改变也会使整个世界变得美丽如画。
理想主义就是要把世界以自己最希望的形式精确地表现出来。这其实就是理念所看见的世界,不管这理念是推测的还是确实存在的,也不管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或者只是一种虚幻而已。因为在思想看来,世界永远都只是现象。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世界的本质。
在理想主义看来,大千世界里的人和物,行为和事件,国家和宗教,都不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而是一幅画,一幅让心灵去冥想感悟的画。因此,心灵不愿意对宇宙做过于琐碎、细微地探究。心灵重视的是目的,但同时也重视过程。它对人和奇迹没有什么兴趣,对历史记载也毫不在意。它喜欢随遇而安,面对人生的好运厄运,别人的支持或者反对,都漠然置之。它会坦然地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把它们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大自然给予人类无穷无尽的活动空间,使人们都忠实于自己的思想。自然永远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就像是一团火,就像是我们头上的太阳。
精神往往存在于粗糙的物质状态之中,或者是存在于互不相干的现象之中,语言和思维都无法描述和定义它。本质的东西是无法记录下来的,但是当人们崇拜它时,自然最崇高的使命就会出现。通过本质,人类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那些普遍的精神。在它的感召下,人类又回归了精神的境界。
那些令人生畏的普遍而真实的东西,既不是智慧,也不是爱;既不是美丽,也不是力量;而是一种整体和部分都能够充分揭示事物本质的精神。精神并不是让自然围绕在我们的周围,而是让自然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末。它就像是永不干涸的甘泉滋润着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力量。
谨慎并不只是感官上的,而是内在生活的外在表现。它把思想当做公正的上帝,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来认识和推动事物。它总是按照自身的身体状况,运用适合的方式来增强身体的健康,根据自己智力的高低,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增进自己心灵的健康。
按照社会准则生活的人,踏踏实实,认真生活,他们因此而得到人们的称赞。如果只有敏感的内心,充沛的感情,只是追求感官上的刺激,而不顾及社会的法则,随便放纵自己,那么这就是一种悲哀。如果一个天才人物,一个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人,毫不顾及社会的准则,而为所欲为,那么他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为众人所不齿的圈外人。他自己也就会变得牢骚满腹,愤世嫉俗。
拥有善良品性的人一定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一定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人。而那些无视真理、信口雌黄的人则无异于是在自杀,即使是对于健康的社会而言,也是一种谋杀行为。诺言有时是有利可图的,但是事情的发展难免会使他遭到打击。德高以诚,为人以信,坦率的人会吸引更加坦率的人,即使是公务关系也可能会发展成为诚挚的友谊。只要把双方的利益放在一个共同点上,就会更加让人信服。相信别人,别人也会更加相信你,对你也就会更坦诚。高尚地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表现得更加高尚。
对于生活中所出现的不愉快的事,或者是难以处理的事情,当遇到一些很难对付的人时,生活的严谨并不是一味地回避,更不是逃避主义,而是要表现出生活的勇气,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人与人相处时不应该带着敌意和怨恨。也许你与他人的观点格格不入,甚至是针锋相对。但是不应该只盯着差别,而是要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思想,尽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差异走向共同和共通,也会增进相互的理解,达成共识。即使是在争论中,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用适当、对路的方式来表现能力,而不是蓄意地攻击和憎恨。从本质上来说,表面上的差别虽然依然存在,甚至是相差甚远,但是灵魂却是相同的,对于智慧与爱的追求都是一样的。
真诚坦率,处处都表现出勇气、爱和谦逊的人,就是在严谨生活的人,他们掌握了幸福生活的艺术。我不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是否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所组成的,但是这个信奉礼仪和崇尚行动的社会是由一种材料组成的,那就是生活的严谨。谨慎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品格,只要我们信奉这一信条,相信过不了多久,它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end
选自:爱黙生《用心聆听世界》
何佑洁 译
朗读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民悦读全国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ID:tyreader
周国平公众号联合吴晓波频道·思想食堂推出“周国平哲学私房课”,帮你开启思考。周老师用50多年的研究和积累,完整梳理哲学的主脉络,为我们总结出20堂哲学课,从哲学绪论、幸福论、道德论、生死论四个模块,给你一整套的哲学系统思维。人生的大问题想明白了,小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周国平哲学私房课(视频)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①整个系列20节课视频课,每节课10—15分钟,还有两场各一小时的人生诊断会(直播课程)。
②课程每周四更新一次。
③目前已经上线第一、第二课,第三课下周四更新。
④购买后,在公众号爱智书院课堂(ID:aizhiketang)观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