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基有了PD-L1为何高价收购百济PD-1 | 第一现场

2017-07-08 肆壹伍期 研发客




撰文 | 施樱子

Shi.Yingzi@PharmaDJ.com

 

“百济和新基的这次交易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领域展示了一种与过往完全不同的合作和产品商业价值实现模式”,这是泰格医药高级副总裁陈文在研发客中国新药临床开发高峰论坛上对这桩交易的评价,也引发了业界头脑风暴式的激烈讨论。


百济神州近日宣布,将BGB-A317(PD-1抑制剂)在日本以及亚洲以外地区的实体肿瘤权益以2.63亿美元的首付款授权给新基,进行全球市场的后期临床开发,本次交易百济还获得了新基1.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新基承诺的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9.8亿美元。除此之外,新基还将其在中国已经上市的产品独家授权给百济进行市场销售,包括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瑞复美®(来那度胺)和VIDAZA®注射用阿扎胞苷。


各具优势且高度契合的产品线

这个交易前后洽谈的时间有1年之长,最终确定的模式对于双方的战略布局都比较有利。根据百济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梁恒的介绍,百济保留BGB-A317在亚洲的权利,是因为之前的临床研究已经看到该产品在中国的4大肿瘤——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上,患者对治疗药物都有不错的应答,此外,在亚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产品应用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我们的产品对比于国外的产品可能会有一些价格优势,所以我们选择这些区域今后继续自主开发。”梁恒说。


而对于新基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交易——通过这次交易获得了一个在产品设计上有一定优势以及差异性的PD-1分子。根据百济之前的介绍,BGB-A317对PD-1有很高的亲和性和特异性,同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在Fc区域进行的优化,可减少该分子与其他免疫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率,从而降低其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


分子阻断PD-1/PD-L1结合

 

新基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产品线布局非常丰富,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靶向药甚至细胞治疗药物都有涉及,但一直缺少PD-1药物,这次的交易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毕竟PD-1已上市产品在欧美市场获得的收益不可小觑。而且之前新基在和阿斯利康的合作中已经获得了一个PD-L1药物,主要开发的适应症是在血液瘤方面,因此这次获得实体瘤方面的适应症,也正好把适应症上的空缺补齐。


新基公司首席执行官安思铭(Mark Alles)即提到:“此次收购BGB-A317将显著加快新基在实体肿瘤领域开发T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步伐,此外,该项目还将成为新基正在开展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领域PD-L1 FUSION开发项目的一部分。


拓展阅读:新基公司CEO眼中的中国药政改革和创新机会

 

BGB-A317现在参与早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已经超过500人。在去年的癌症免疫治疗协会年会(SITC)会议上,百济公布了BGB-A317在澳洲的一项近100人参与的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入组的都是难治性的实体瘤病人且不包含传统对PD-1治疗敏感的肺癌以及黑色素瘤病人。梁恒认为这次试验的结果是不错的,其中6例膀胱癌病人中3例有效,胃癌4例病人中也有2例起效,其他一系列瘤种也观察到了响应,这样的数据帮助百济引来了合作。

 

“现在BGB-A317在中国已经有2个注册性临床研究在开展,分别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尿路上皮癌这两个适应症,未来也会开展更多的注册性临床试验,并公布更新试验结果。”梁恒补充说。

 

跳开单个产品而从产品联用的角度来看,百济和新基的合作就更有战略意义,两家公司的肿瘤产品线都是干货满满,百济除了PD-1抑制剂以外,还有PARP抑制剂和BTK抑制剂等针对多个靶点的原研新药,而且百济已经开展了三种不同药物联用的研究,包括两种内部药物组合,初步数据结果显示BGB-A317具有和其他药物联用的很好潜力。

 

在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2017年年会上,百济公布了PD-1 抗体BGB-A317联合PARP抑制剂BGB-290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剂量递增试验的初步数据,在29名入组的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患者中,最佳应答包括1例确证的完全缓解(CR),2例确证的部分缓解(PRs),5例未确证的部分缓解(PRs),7例疾病稳定(SD)。有研究猜测,具有DNA受损修复机制缺陷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可能对PARP抑制剂或PD-1检查点的阻断有更高的敏感性。而未来新基的产品线和百济产品线的用药组合研究还有无尽的可能等待挖掘。

 

梁恒说:“两家公司的产品管线都涉及血液瘤、实体瘤的治疗药物,同时两家公司都是创新药研发公司,利用数据证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用科学的方法与医生以及患者进行沟通,可以认为两家公司的战略出发点是高度契合的。”


一桩交易双丰收

两家公司的合作还有市场和财务方面的考虑。


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欧雷强(John V. Oyler)明确表示:“对百济神州而言,此次和新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是百济经营过程一次重要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向商业化公司转型,为将来在研产品的上市做好准备。”


到目前为止百济都还未有产品真正上市,但可以先利用新基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练手。新基新进中国市场,销售额约为每年几千万美元,根据梁恒介绍:“本次百济以一定的对价获得新基在中国市场的独家销售权,今后新基在中国的销售队伍也将直接由百济公司接管。”而且根据新基透露的消息还会在中国组建一个分支部门,关注中国市场长期战略,也为产品的销售主要是瑞复美(Revlimed)风险管理项目提供支持,这个过渡期百济应该能够顺利度过。此外,新基在国外上市的产品目前有7个,因此未来百济销售团队还有获得其他新基产品在中国销售权益的空间。

 

而新基对于用资金换市场这样的战略投资操作已经是相当娴熟,主要目的是实现公司在各个国家的经营理念与当地市场的情况更加契合。之前新基曾入股全球的多家公司,今年4月13日新基也入股了一家中国公司德琪医药,授权其产品在中国的开发,梁恒表示:“这次新基入股百济也有这方面的打算,百济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情况会更加了解,因此今后在市场拓展方面双方合作对比于一方单干也会更加顺利。”


拓展阅读:新基携手德琪探索新药开发新模式

 

“百济则从股权投资中获得了比一般市场融资更加优惠的资金,新基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还溢价35%收购百济5.9%的股份,这样就能减少公司股权的稀释,也为研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梁恒道出了百济在交易中的另一部分获益。有趣的是,新基在收购股权方面并不吃亏,消息发出以后市场反应十分积极,股价闻风上涨,新基意外获得了一笔投资回报。

 

该交易已获得新基公司和百济神州董事会批准,双方预计将于2017年第三季度完成本次交易。此外,百济神州和新基的合作可能还会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目前的报道还是仅限于双方产品和市场权益的授权,但交易中提到的新基的产品CC-122,是下一代创新型药物(CelMOD),用于治疗淋巴瘤与肝细胞癌,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百济获得了该产品的中国销售授权,但该产品在中国并未上市,因此双方有可能在中国合作开展新药的临床研究,或者加入全球多中心研究,这是未来可以期待的一个亮点,这方面的合作在中国加入ICH之后以及中国药审改革不断推进,可能又会有新的模式浮出水面。



责编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施樱子

Shi.Yingzi@PharmaDJ.com

研发客  记者



往期 第一现场 文章精彩阅读

CAR-T中国注册探路及产业化思考

监管走向科学,质量源自体系

中国递交有条件加入ICH申请,但我们准备好了吗

以病患为中心,新药研发与审评有哪些现实与挑战

创新药高峰论坛:中国追赶早期试验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研发客 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