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第二届“律事通”法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圆满落下帷幕,比赛中,选手的表现让嘉宾充满意外,赛场上,评委的点评也让选手思考良多。比赛结束后,李道演律师针对法科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2017年4月16日下午,由浙江省法科院校学工联盟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和律事通承办的第二届“律事通”法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在我的母校浙江工商大学举行。我应邀作为嘉宾出席,观摩了十五位在校法科生的竞赛表现,并代表京衡律所现场接收获奖的二名法科生的实习之约。
正值大二或研一时期的十五名学生的表现,各有特点,也让我感触颇多。他们比当时的我更成熟稳重,更有梦想,也想得更远。他们心中理想的职业都是律师,并且有些早已明确了涉外、投融资、婚姻、刑辩等专业化方向。他们对律师职业十分憧憬,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通过现场简短的提问回答,我还是看到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些误区,所以有感而发,想对在校法科生们再聊聊职业规划的问题。
法科生,你真的了解律师吗?
十五名选手,虽然性别、学历、性格及临场表现各异,但都有一个律师梦。这的确与十五年前我在校时的氛围不同,那时的同学不是准备考研就是考公务员,律师这个职业很少被提及,有也只是备选。这要感谢这几年法治环境的变化,也要感谢一些正面宣传律师业的律政剧所带来的影响。
法科生想做律师的原因,都提到了性格外向、收入高、时间自由等因素,并且大多都依据职业性格测试的结果,来试图说服自己和评委:我就适合做律师。但是,法科生真的了解律师吗?中国律师的老朋友刘桂明先生早就说过:“律师是一个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烦,听起来很阔,做起来很难的职业。”
因此,“性格外向”不一定适合做律师,律师需要与社会各界打交道,不在于性格外向,而在于情商要高;“收入高”不一定是律师的标签,青年律师收入微薄压力大,早已是行业的通病,所谓三年潜伏也不是铁律,不意味着三年后就迈入高收入人群;“时间自由”也只是律师工作的相对自由,任何一个行业想要成功必然需要付出八小时工作外的时间努力,如果真要说自由,律师也只是人格上的相对自由,“进可匡扶正义,退可养家糊口”。
法科生,你真的定好律师专业化吗?
十五名选手的还有一个表现让我有些意外,他们不仅有志于做律师,更是想好了做哪一专业领域的律师。从好的方面看,说明他们认识到现代社会“万金油”律师不吃香;从不利的角度看,尚未迈出校园的他们现在定下专业化目标是否为时过早,有些草率。我不反对抱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人,我也赞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需要提醒的是:支撑你去实现理想和目标的能力是否充足?信念是否坚定?培育你专业化方向的兴趣爱好又是否能够持久?
我曾在“无讼阅读”上发表过一篇关于青年律师专业化选择的指引文章:
1、平台,选择专业化的开始;
2、时间,三年蛰伏期的试探;
3、态度,顺从你自己的内心;
4、性格,决定你专业的角色;
5、经历,一切皆是你的财富;
6、专长,让专业化更加坚定;
7、新业,抢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对照以上七点再来慎重考虑自己的律师专业化方向问题,而不仅仅依据自己的经历或兴趣、甚至一部律政剧来决定。
法科生,你做好应聘律师助理的准备了吗?
十五名选手面对评委和嘉宾的提问,大多做到了从容回答,但有些选手有些问题的答复不仅跑题,而且犯了大忌。这里有临场发挥紧张失常的原因,也有赛前准备不足的过错,值得法科生在今后应聘面试过程中吸取教训。在这里,我将部分问题做简要摘录并提供示范和建议。
1、律师,我这个官司能保证打赢吗?
这是律师在接待客户时经常被提到的问题,如你问答能,就是犯了律师执业的大忌;如你问答不能,你可能失去了这笔业务。类似问题其实不需要去正面回答,你可以说:法律不是1+1=2的数学问题,任何一名负责任的律师都不会给你承诺,我只能凭我的专业和经验告诉你,你的官司存在哪些胜诉可能及风险,我也会尽全力维护你的权益。
2、你对律师行业了解多少?
要踏入一个行业,你首先要清楚认识这个行业。这个问题会在很多律所面试中提及,包括问你对应聘律所的了解。这就需要法科生提前做好功课,了解整个律师业的宏观数据,了解你应聘律所的基本概况,做到心中有数,回答才能自信淡定。其次,在回答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全面深入,不能仅仅是大众眼里对律师的表面认知。
3、你觉得自己做律师有哪些优势?
首先,深入了解了律师这个行业,你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其次,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特长,空说兴趣是无用的;最后,突出自己的理论功底和从事法律相关的社会履历,要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短时间内要给考官留下好印象,就需要有从事律师的硬功底。
在校期间,参加各类法学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实习经历,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这也是法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举办意义之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