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或醒觉,或许也是心中所求。觉醒是一种极其非凡而特殊的状态吗?还是如路上偶遇的一朵野花一般平常无奇?我们也没有答案。为您推荐禅者阿迪亚香提关于觉醒的一篇文章,作为静修数载的一位诚恳的禅修者,或许他的文章能让所有的追寻者放松一些。想起大禅师们说过的话: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不要成为谁,哪里也不用去)或许,最后会意识到:没有一个桃花源,也不找什么救世主,不念过往,不念未来。放下追寻,只是全心全意安住在这里、现在。
当一个人真正觉醒时,
当一个人已经超越了二元性的帷幕时,
在其他人看来显得迥然不同、
互相分离的事物,在他眼中都一样的。
——阿迪亚香提
01
我们接触到的有关觉醒的大部分讯息,听上去就像是关于开悟的促销广告。在促销广告里,商人们只会告诉我们最积极的方面;他们甚至还会告诉我们一些虚假的信息。在觉醒的宣传广告里,人们告诉我们开悟意味着爱与狂喜、慈悲与合一,以及一大堆其他的正面体验。它经常被包裹在形形色色的神奇故事里,因此我们相信觉醒必定跟奇迹与神通有关。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广告是,开悟是一个充满喜乐的体验。结果人们就会想,“当我觉醒时,当我与神合一时,我就会进入持续的狂喜状态中。”当然,这是对觉醒很深的误解。觉醒或许会带来喜乐的感觉,因为它事实上是觉醒的副产品,但它并不是觉醒本身。只要我们还在追逐觉醒的副产品,就会错过真正的东西。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许多灵修法门都试图复制觉醒的副产品,却没有把人带向觉醒本身。对觉醒或开悟的另一个重大误解是,认为它是某种神秘体验。我们需要认识到,灵性觉醒与神秘体验有着很大的不同。神秘体验非常美妙。从许多方面来说,它们是“我”所能获得的最高、最快乐的体验。这个“我”总是在寻求合一。许多灵修法门事实上就是为了制造这种神秘体验,无论我们说的是与万物相融的体验、见到神祇,还是感觉我们的意识扩展遍布整个时空宇宙。在相对的世界里,神秘体验确实有某种价值。但是当我们谈到灵性觉醒时,我们所探讨的并不是个人体验。我们所探讨的是从“我”中觉醒过来。我们所探讨的是从一个存在模式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存在模式,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编注:当然,这也只是个比喻,你懂的)。所以,觉醒,不是喜乐,也不是“与神合一”。只有知道觉醒不是什么,才能逐渐体悟到祂的真相。发生真实的觉醒之后,我们的真实自性就变得非常清楚了。我们对它不再有任何疑问;它已成定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实觉醒的标志之一是你不再追寻了。你的内心中不再有推力与拉力。我们认清了追寻者这个身份,看到它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虚拟现实,因此它就这样消失了。在某种意义上,追寻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它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推动意识或灵性摆脱它与梦境状态的认同,帮助它回到自然的存在状态中。现在,如果它是持久的觉醒的话,那么追寻者与追寻就被彻底化解了。另一方面,如果觉醒是短暂的,那么追寻者与追寻或许只是处在被化解的过程中,还没有被完全化解掉。无论哪种情况,追寻者身份的化解都会使一个人的生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于我们这些走在修行之路上的人来说,我们的整个身份或许完全建立在追寻者之上。我们或许完全用灵性追寻、对神或合一或开悟的渴求来定义自己的生命。然后,突然之间,觉醒发生了。追寻者、追寻本身以及围绕着灵性追寻建立起来的整个自我结构,突然消失了。我们认清了这个身份的本来面目——它原本就毫无意义和价值——而它也随着这个认识烟消云散。无论觉醒的蜜月期持续一天还是一年,在某个时刻,一个人会开始环顾四周,意识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活中我们熟悉的那些东西不复存在了。我们原先紧抓着不放、用来界定自己的各种信念,现在变得空洞,毫无真实性可言。大部分自我动机已经消失了,而这会让头脑产生强烈的困惑感。正是在这个特定的时刻,人们开始认识到之前他们在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背后的动力几乎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当我们处在梦境状态中时,时时刻刻都在问这些问题:“我能够获得什么;谁会爱我;我能得到多少喜悦;我能得到多少快乐;我能避免多少不快乐;我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我能找到合适的爱人吗;我会开悟吗?”这些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因为其能量来自于自我意识状态。其次,这并不是不好或错误的;这只是事实真相而已。在梦境状态中,我们感知到分裂,我们以为自己是孤立的个体与存在。那个孤立的个体一直在寻求某样东西——爱、肯定、成功、金钱,甚至开悟。但是随着真正的觉醒降临在我们身上,这整个分裂的结构开始在我们脚下分崩离析了。还会有一个人存在,我们并不会就此烟消云散。就连我们的人格也依然完好无损。耶稣有一个人格,佛陀也有一个人格。走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人格。区别在于,一旦我们透过分裂的帷幕看到实相,我们与自己特定人格的认同感就会开始瓦解。就算我们对实相的洞见非常深刻、我们的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基本的人格结构还会继续存在。但是,过去为我们的人格提供能量的要素、旧有的指导原则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要么已经消失,要么正在消失。在我个人的例子中,我在25岁那年第一次瞥见了帷幕背后的实相。那是一次短暂的觉醒,而非永久的觉醒。尽管如此,那次觉醒所带来的某些东西却从未离开过我。在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我一直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我是永恒的,没有出生,没有死亡,不经创造而存在。我明白我的本质不受我的人格结构或我看似寓居其中的身体的限制或禁锢。我过去所熟知的世界以及我过去所熟知的自己彻底瓦解了。事实上,走在这个世界上,心中却不再有之前充斥着我生命的种种动机,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我依然有某种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与心理能量。但是自我以及源自于自我的基本心理能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土崩瓦解了。我四处走动,对自己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为什么要做那件事?我其实不再有动力做这件事或那件事了。”我以前喜欢做的那些事情,现在已经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并不是我抗拒它们或不喜欢它们,而是以前促使我对这些事情感兴趣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能量,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当这个消亡的过程发生时,你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觉醒本身可能非常令人困惑。你曾经信以为真的每一件事情,而现在你却看到它们并不是真的。你曾经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现在你看到自己并不是那个人。这种体验本身可能带来极乐,让你觉得如释重负,但与此同时它也可能非常令人困惑。“现在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生活的动力来自哪里?”当然,如果一个人完全觉醒的话,就不会再问这些问题了。但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觉醒之后会有进一步的化解过程。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问题会继续存在。没有哪个灵性导师能给你明确的答案,因为自我会把任何答案变成另一个目标。有用的做法是,理解这种困惑感是觉醒过程中的一部分:产生困惑感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都是全新的。你是全新的,你的知见是全新的,你对万事万物以及每一个人的看法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之所以会出现困惑感,是因为头脑试图在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方位。这就像你从飞机上掉了下来。如果你只是让自己往下掉,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你开始在空中乱抓,试图找到自己的方位,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你意识到自己不知道哪个方向是上、哪个方向是下。因此,困惑感并不是觉醒的视野中所固有的;它源自于头脑试图找到方位。觉醒的视野的一个关键是,不存在方位,实相也不需要方位。如果说存在某种方位的话,这种方位就是一种深沉的放松感,允许万事万物以它们本来的样子存在。你通过不再试图寻找自己的方位,而找到自己的方位。你通过彻底放手,找到自己的方向感。在某个阶段,我们会彻底放手,而我们的意识中并不会立即出现一股新的能量,来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动力。当然,这股能量一直存在,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上运作,它是空性的能量。它直接来自于源头,不受任何扭曲。作者:阿迪亚香提(Adyashanti),阿迪亚香提出生于1962年,现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他作为西方人的身份未能隐藏他内在的东方品质(学习禅宗),被人称为后禅宗的导师。19岁时开始了对“开悟”以及“真理”的探索,二十几岁时就有了第一次开悟的体验,对自己的真实本性有了一个瞥见。而他没有停止向内探索的脚步。在15年密集的禅修之后,他经验到了最终的开悟,进入了完全无我的自由境界。1996年,他经历了一系列灵性觉醒的蜕变,在跟随禅修老师学习了14年之久后,阿迪亚香提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并出版了《真正的修行》《空性之舞》《觉醒之后》《活在恩典中》等有关灵修与开悟的著作。本文摘自书籍《觉醒之后》,文章略有删减调整,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感谢。
咨询电话:186-1257-6320 / 138-112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