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路梁平,忆一段赤牛城下籍籍无名的山河岁月

子渔 江石子渔 2020-01-01


记得去年在大巴山里看彩叶摸夜路的时候,偶遇梁平上来的邹哥老两口热情相助,便有听他们说起过梁平滑石寨的前世今生,但因为已经开发所以一直不以为意。不过这次因为寻城路过,终于还是来了——想起大巴山里的夜色朦胧,本是陌生之人却又一见如故,便想找老哥出来聊聊或者吃个便饭,但是微信里一直未有回复。我这人呢太宅,平时也不喜欢与人联络,无论亲疏远近,无论电话还是网络,一直都是坚持四字原则:“无事莫扰”,所以亦不知老哥近况。看他朋友圈三月份就已经停更,不知何故?年近古稀,不敢多想,惟愿他安好,好人好报!


▲ 图片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寻路到梁平,纯属无心插柳,因为此前一直不知道这里有个赤牛城。而是在网络上搜罗开州附近抗元遗址时,无意间点到的链接,一看图片风景还不错,然后恰好因为此前开州那个遗址忘了作记,后来再怎么也搜索不到,所以赤牛城就成了不二之选。


▲ 图片来自网络,上图作者不详,下图作者邓志刚。


看网上图片,赤牛城风景美得不要不要的,到了才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一张好照片,时间、天气、甚至视角缺一不可,运气和人品真的很重要!呵呵。



赤牛城(牛头寨)就坐落在梁平西郊,距离高铁站和机场都很近,不过让人有些郁闷的是,自万州机场通航以后,梁平机场这边明明都养蚊子了,附近却依然禁飞无人机,所以不能航拍。确定这不是在搞笑?



赤牛城,亦称牛头寨,位于重庆市梁平区双桂街道牛头村1组。


赤牛山上赤牛城,因为“山赤而牛形”(【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故得名。史书记载“赤牛城有石刻,淳祐二年(1242年)上元落成,周三百六十步,敌楼百四十三座,四门各有废刻”(【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赤牛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川渝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蒙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了火车,在高铁站附近打了个摩的,闲谈得知摩的师傅舅舅家就在牛头寨内,所以一脚油门直刹到他老表①家门口。然后老表站崖上指挥,他在前面带路,找着最近的前寨门简直不要太容易。



公路和小道边,断断续续,不时露出一段城墙。自宋以降到明清……黄土埋故人,新墙压旧墙,光阴不足一千岁,但也无疑是活成了一种岁月洪荒。



前寨门门洞前有半截摩崖碑残存,其上字迹全无,早被风雨侵蚀或者人为磨平,倒是还能看出几笔涂鸦笔划,估计也是几十年前的顽童手笔,当不得真。



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来正好遇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队在此考古,今年10月份才开始的工作,却是把城门城墙清理得干干净净,所以可以轻松地一览无余。


从城门洞就能明显看出的新墙压着旧墙,这区区二三米的厚度,便是浓缩了将近八百年的时光。



门洞前和周围各处都有看到这样的一张纸,上面符号非卦非圆的,不知何意?估计多半是考古队定位测量之用,不明觉历!



这拉上警戒线的考古现场还真挺像那么回事,我一个文盲非专业人士站在上面也感觉有些飘,好像突然就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枚砖家了,真的在做田野考查了,嘿嘿。


赤牛城淳祐即成,然后移梁山县②和梁山军③至此,梁平人真的就从此被“逼上梁山”了。



城门之巅,悬崖路上,两老表忆及往昔峥嵘岁月也是谈笑风生还有不胜唏嘘。城里城外,明明如此亲近,却也是多年不曾走动,当真是重庆话说的:“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啊!


看他们家长里短的闲聊,我心下悄悄说:“你们是不是该感谢我先?”



记忆有年,赤牛城里早已遗迹全无,只能从路边院旁的残砖碎瓦里揣摩想象当年军民人等立营成寨、设庙开街、耕读有序是何其熙攘和繁华?


时下牛头寨原有四个生产队,后来合并为两个生产组,如果只以人口计,我觉得这面积并不算太大的一座小山城,人户不多,合成一组其实也可以,呵呵。



有老表在前面带路,一颗烟的功夫便径直走到了关子门。


关子门如今藏在一块菜地里,从山上往下看,不注意还真瞧不出来。当地人真是寸土必争啊,连城墙垛子都被改成了土地,城中片瓦难寻便再正常不过了。



据说当年赤牛城上有前寨门、新寨门、后寨门、关子门、卡门、一场门、赶场门,还有一个当年未完工的半吊子工程―――垮门,共九门。无论新旧,如今多已不存,保存完好的只有前寨门、关子门、赶场门。门上俱都无字无匾,是以到底哪个门是哪个门,其实当地人也不见得就能说得准确,所以我只好根据网上图文资料胡乱猜测名之,有心人见怪莫怪咯。



我以为这才是关子门也就是顾名思意,因为这门洞里三四米见方的“瓮城”可算一关,然后又因为人多就近取巧,从方位上来看,赶场门应该是“牛头”上近城方向才对,所以剩下最先看到的那座城门自然就是前寨门了,不知是也不是?盼有心人指证。



关子门和前寨门无异,门前的悬崖壁上一看就是该有摩崖石刻的却遍寻不着,估计不是风化磨平就是人为损毁了,小儿涂鸦那种当然不算数。据说城上原来诸多石刻碑文,悉数毁于文革,有且仅有的剩了两块也是一个字都看不出来,所以无论怎么追问,老表就是不带路,说路不好走也完全没必要,呵呵。


然后大中午的,摩的师傅急于下山,我想城门也都差不多,无字无碑的,如果非要坚持留下寻完再腿下山去,估计没有三四个小时收不了工,只好悻悻作罢,跟师傅原路返回。



下山再回眸,遥想当年城上岁月,从蒙古骑兵到白莲教和摇黄土匪,斯城斯地也算是命运多舛……可惜偏师一隅,小城不记,史料难寻更多赤牛城相关记载。只依稀确认抗元之役,赤牛城前后经历大小战斗数次:


宋淳祐元年(1241年),元军攻夔州路,过梁山军,烧杀抢掠,满目疮痍。


宋宝祐五年(1257年),元军再次进攻梁山,云梯箭矢,血雨腥风,但赤牛城岿然不动。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春三月,(杨)文安④率军屯小宁……拔高阳、夔、巫等寨……以断宋兵往来之路。宋兵来争,战却之。还攻牛头城,以火箭焚其官舍民居。”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杨)文安乃移兵攻万州之牛头城,杀守将何威,迁其民,进围万州”。


如是我闻,哪来那么多的一夫当关便定能立于不败之地?更多的其实就是英勇牺牲和前赴后继……再联想到附近梁平机场之于抗战胜利的莫大牺牲和功勋卓越,我只能由衷感叹:“热血梁山,中国有幸!”


心有戚戚焉,念及无数忠魂身与名俱灭,我惟有低头不语……默默离开。



① 四川方言里的老表和江西老表不同,四川老表就指表哥、表弟。

② 梁平旧称梁山,直到1952年因与山东梁山县重名,便取“高梁山下一平坝”之意更名梁平。

③ 宋朝开宝三年(970年),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梁山军,亦名高粱郡,隶夔州路(治今奉节),领梁山县,军治今梁山镇。元右元年(1086年),隶万州。

④ 南宋降元叛将杨大渊之侄,时任元骠骑卫上将军,兼宣抚使。





  蜀  抗  元  名  城  系  列


南川龙岩城  遵义海龙囤  渝北多功城  泸州神臂城  万州天生城  合川钓鱼城  广安大良城  渠县礼义城  忠县皇华城  涪陵龟陵城  平昌小宁城  通江得汉城  巴中平梁城  蓬安运山城  南充青居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