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①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②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历史背景。
③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和影响。
【课本基础知识】
一、政治方面:“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金缕玉衣
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的这件金缕玉衣,共用2000多块玉片,金丝重700多克,其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反映出诸侯王生活骄奢淫逸。
诸侯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措施
①颁布“推恩令”。内容: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推恩令示意图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②建立刺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汉代13州部
刺史:职官,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加强皇权起着积极的作用。
3、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巩固封建统治。
二、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士人依附诸侯,四处游说,对抗朝廷。
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建议人:董仲舒
②目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③内容:排斥和抑制其他各家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④表现: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⑤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统治长达2000多年。
三、经济方面:盐铁专卖
1、背景: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2、措施:
①统一铸币—五铢钱
五铢钱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②盐铁官营。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平抑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抑制商贾势力。
3、影响: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拓展延伸】
1、“大一统”与“大统一”。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击儒家思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家思想。
“经”:儒家典籍
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提到:“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如何应对?
影响:阻碍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平抑物价,抑制商贾。或“重农抑商”
4、
问题:西汉初期地方封国实力雄厚,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统治。
措施:颁布推恩令。
【课堂小结】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