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7—8课时背诵手册

初中历史 2023-02-13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课程标准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3.态度:清政府对其态度经历了“剿灭”→“招抚”→“剿灭”的转变。

4.口号:“扶清灭洋”。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一方面促进了义和团的发展,使其控制了京津地区,但反映出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5.斗争

(1)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迫其撤回天津。

(2)与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3)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炮轰紫竹林租界。

6.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2.过程

(1)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英、俄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在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3)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1)内容

①经济:清政府赔款白银4.5 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③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影响

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1895年,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4.1895年10月,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孙中山逐渐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4.同盟会成立

(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刊物: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4)意义: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5.三民主义

(1)内涵: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意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END--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时知识背诵手册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4—6课时知识背诵手册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9—11课时知识背诵手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