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七上历史《都江堰运作原理》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1 、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渠首三大主体工程:
鱼嘴: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灌溉。
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开凿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是分水堤坝和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堤坝,用于洪水期排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4、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5、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也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
6、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我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放水节是都江堰一年春耕的开始,也是都江堰一年黄金旅游季的开始。2006年,放水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放水节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
材料二
材料三 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
(1)如果我们要一睹材料一中说到的“都江堰放水节”的风采,应该去什么地方?为什么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宝地呢?
(2)你知道材料二中所示水利工程建于什么时期吗?从“都江堰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作为水利工程的它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你知道是什么吗?
(3)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怎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2. 阅读材料后判断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成都平原与岷江水害斗争的经验而筑成的都江堰。岷江沿途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每年夏秋,水量骤增,灌县以下常泛滥成灾。相传在李冰主持下,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将岷江分为内江(郫江)和外江(检江),分散了岷江的水流,既免除了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以下观点或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B”;是以上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C”。
(1)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
(2)都江堰的设计较为科学。
(3)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都江堰的修建便利了灌溉和运输,促进了经济发展。
(5)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
1.(1)四川成都。因为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战国。防洪和灌溉。
(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1)B(2)A(3)C(4)A(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