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孤独的先知能查明每一种毒物,但仍无法阻止美国人作死

化学加 2021-06-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ME科技故事 Author SME情报员

来源 | SME科技故事(ID:SMELab)

导读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普通药房竟能变成一个毒药的百宝盒但这就是20世纪初美国的真实现状。我们现在知道的致命化学物质,如大剂量的放射性镭、氰化物、铊、铅、砷等都潜伏在了各类日用品中。

跳转阅读→化学加网推出【重磅产品】专区,每家会员企业只可设定一个拳头产品进入,采购体验大大提升!



工业的创新发展,使谋杀者的作案工具成倍增加。

但揭穿和预防犯罪的科学,却远远落后于工业水平。


当时,投毒作案的成本是低廉的。

人们能在药房买到各类毒药作为谋杀的工具。



而光靠警察不但找不到投毒者,就连死者究竟是不是中毒身亡都无法确定。

只要投毒者花点小心思,都几乎能做逃脱法律的制裁。


此外,一些非自然死亡案件,都由验尸官作处理。

但当时验尸官又是一个门槛极低的活,油漆工、送奶员、乐手等都能任职。



更骇人听闻的是,当时验尸官的薪水还是“计件”的。

处理越多的尸体就能获得更多的酬劳,所以越快越好的马虎行事风格再常见不过。


而验尸官之间腐败更不必多说,只要给点钱想给死者安排什么死法都不成问题。

科学是什么?证据是什么?没有人在乎。

 

亚历山大·盖特勒(左)与从查理斯·诺里斯(右)


但这一切,都从一位富裕的费城公子哥查理斯·诺里斯和一位贫困的移民青年亚历山大·盖特勒的出现,开始发生转变。


查理斯·诺里斯,是纽约第一个聘用的受过科学训练的“验尸官”。

虽然顶着验尸官的名头,但他却极力呼吁政府废除现有的验尸官制度。


查理斯·诺里斯


经过多年的抗争,诺里斯终于在1918年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毒理学实验室


这是一个运用先进的鉴定,用科学证据说话的法医部门。

办公室就开在纽约贝尔维医院的停尸房旁边。

 


亚历山大·盖特勒,正是这个毒理学实验室雇佣的第一个法医化学家。

在同行的眼里,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美国毒理学之父“


在那个年代,仅凭过去的那点经验,根本无法支撑日常的毒物检测。

所以盖特勒在实验室内,总是不断开发新的检测方式。


只有自己做到开天辟地的程度,才能查明那些错综复杂的夺命谜案。

 

亚历山大·盖特勒


基本上,美国20世纪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都被盖特勒碰上了。


禁酒令的毒酒事件含铅汽油污染镭姑娘中毒事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悲剧了。

但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在背后揭晓谜底的正是盖特勒本人。


在美国FDA还未诞生之前,他都在支撑着公共卫生的科学证据与良心。

 


1928,一具已入土5年的女孩尸体被挖起,送到了盖特勒的实验室。


艾米丽生前曾在“美国镭公司”工作了四年,一丝不苟地给手表表盘涂上夜光颜料——放射性元素镭



那个年代,人们对镭这新鲜的玩意充满了虔诚的信仰。


从日化产品到吞进肚子里的酒水,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加点镭就必定能大卖。


能带来活力的镭裤


而专门给产品加镭的女工,也被称为“镭姑娘”

于是,她们也率先成了这种放射性元素的靶子,身体每况愈下。


在工作期间,艾米丽的体重一日不如一日,关节疼痛难忍,体重也迅速下降。


那时,她的下巴脆弱得不堪一击。

牙医只是轻轻动一下手指头,她的整个下颚就被移除了。



到最后一年,艾米丽更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不停地吐血。


1923年9月,她停止了呼吸,死相惨不忍睹。

但死亡报告上却轻描淡抹地写着:胃溃疡


而且,艾米丽还只是第一个受害者。

后面的镭女孩,也都逐渐表露出相似的症状,贫血、溃疡、肿瘤、骨质疏松...


这位镭姑娘的下巴长了巨大的肿瘤

这位镭姑娘癌变的是膝盖


1925年,这些“镭公司”便被告上了法庭。


但是镭对姑娘们造成的伤害到底有多严重?又该如何证明呢?


努力工作的镭姑娘们


资本家的狡辩,都是基本操作了,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镭并非罪魁祸首!”“公司是出于好心,才会聘请这些身体不好的女孩,但现在竟遭反咬一口。”


所以已下葬五年的艾米丽才被开棺提尸,送往盖特勒的实验室。

利用当时对镭仅有的认识,盖特勒设计了一个实验,以便揪出这种致命的元素。



他先将遗骨处理过后,再将小块骨头放入暗房。

里层用黑纸包裹,外层用X射线感光底片盖住。


为了比较,另一组正常人的骸骨也被做了同样的处理。

静置于封闭的暗室里10天,就能到结果了。


如果骨灰具有放射性,那么γ和β射线就会穿透黑纸,让底片感光。



实验组照片里骨头的星星白点,便是最关键的证据。

如果死后5年尸骨上都具有放射性,那么还在世这位姑娘的骨头必然具有放射性。


铁证如山,雇主不得不向一些幸存者提供赔偿。

而此次案件也促成了《劳动法》的建立,“职业病”的概念从此被写入法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经历此事后人们也才对放射性元素的狂热消退。

镭也从日常生活中被赶尽杀绝,避免了更多悲剧发生。



但在那个年代,除了镭以外,仍有许多毒物潜伏在日常生活中。

而盖特勒等毒理学家,则像扫雷一样企图把这些毒物清理出来。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没有付出代价,就永远没人会意识到危险。

继镭之后——铅,则是第二个让美国人感到后怕的元素。

 


从1923年起,含铅汽油逐渐占领美国市场。

托马斯·米基利发现往汽油中添加低廉的四乙基铅,就能大大改善汽油的抗爆震性能。


通用和标准两家公司仿佛捡到了宝,赚得盘满钵满,还创办了“四乙基铅公司”全力生产。

 

“乙基”广告


只是才开工不久,就有五名工人因铅中毒死亡。

而随着含铅汽油越买越好,发疯的工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突然行事诡异,记忆力下降,性情易怒,出现各种奇怪的幻觉。

媒体顿时炸开了锅,一场舆论战在所不免。



然而汽油公司,也早已想好了对策。

他们声称这些工人会发狂,只是因为工作太拼命罢了,坚持认为四乙基铅是安全的。


当时托马斯·米基利,更是当着媒体的面猛吸了一分多钟的四乙基铅,以图证明这种添加剂非常安全。



托马斯·米基利事后也铅中毒晕死了过去,可以说是“好心办了坏事”


那么,就只能让科学发声了。

诺里斯和盖特勒,马上着手检查死亡工人的尸体。


铅作为一种古老的毒药,毒性是无需置疑的。

从四乙基铅出现往前推1700年,罗马就曾因轻视铅的危害,最后导致灭国。


而盖特勒现在需要证明,工人就是在工作中吸收了铅才导致发病的。

 


首先,盖特勒对死者的人脑组织进行了处理,把铅单独提取出来,置入透明的溶液中。

之后再加入一种试剂,铅遇到就会变成亮红色。


颜色越深,说明铅的浓度越高。

对比显示,死者的大脑布满了铅,其含量都超过手头上的所有参照样本。



这种被添加到汽油中的四乙基铅和传统的铅很不一样。

它是脂溶性的,皮肤接触到便能直接进入人体,并大量堆积。


用同样的处理办法,盖特勒还检查了这名死者的全身上下,铅几乎无处不在。

 


报告出来后世人震怒,美国各大洲陆续禁止含铅汽油的生产。

但是因为通用和标准两家巨头在背后搅局,铅并未能彻底禁绝。


后来,美国联邦政府甚至取消了所有对加铅汽油销售的限制。

工人只被要求戴上手套或面具等防护用具,含铅汽油就能顺利生产了。


到60年代,这种含铅汽油完全覆盖了90%之美国的车辆。



这大剂量的用铅,使整个美国都充满了铅污染。

更让人惧怕的是,人类的血铅含量竟达从前的625倍。


直到80年代,铅才在日常消费品中被彻底禁止使用。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那时靠个人力量诺里斯与盖特勒根本无法撼动权势。


这也是他们一直以来的遗憾。

明明已经预知后果,却无法改变历史,眼睁睁地看着它被带入阴沟。

 


那个混乱的年代,遗憾总不会只有一个。

1917年美国颁布的禁酒令,则是另一个失控的深渊。


习惯了饮酒的美国人,一时间被断了酒水来源。

那么,他们便会选择其他替代品——不是可乐也不是雪碧,而是私酒



但是失去了监管,私酒的品质却令人堪忧,中毒事件频发。


酿制私酒的过程十分简单,蒸馏木材便可以得到甲醇。

所以甲醇的别名也叫”木精“,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工业酒精。


当甲醇进入身体,便会代谢得到甲醛,进而产生甲酸。

这会造成视神经的损毁,最后致盲或致死。

 


在禁酒令颁布以后,盖特勒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私酒当中。

从一开始,他就想阻止这种毒药的传播。


当时,他还设计出了一种非常简便的测试法,让公务人员在街上就可以测出甲醇,方便执法。


当滚烫的铜,遇上大量甲醇,就会释放出刺鼻的甲醛味道。



但这种方法,还是无法阻止人们为了喝酒而赴死。


越来越多人因饮用了剧毒酒水而中毒身亡,整个纽约街头随处可见昏迷的酒鬼。


1920这一年里,死亡人数为1064人,到1925年,这个数字就飙升到4154人。



而为了阻止大家喝这种毒酒,1926年政府竟还加大了这些工业酒精的毒性,将有毒成分加倍添加。


从这批毒酒中,盖特勒鉴别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毒物,甲醇、汽油、苯、镉、碘、乙醚和甲醛等。


结果呢?人们并没有因畏惧而停止喝私酒。

政府的失误决策,反而导致了规模更大的群体性中毒事件。


死亡的人数在这之后飙升,这一年就约有10000人因饮酒过度丧命,是十年前的10倍。



而围绕着盖特勒的检测结果,一场全国性的反对禁酒令运动开始了。


盖特勒每日为送来的死者作尸检,而诺里斯则对外进行宣讲游说,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战斗中。

只有禁酒令废除,这些人才能获救。


这场战争维持了多年,才终于在1933年得到废除。

那时举国一片欢腾,喝着安全的酒庆祝,而盖特勒也松了一口气。



盖特勒的一生,经手的尸体就多达10万具,数量惊人。


这每一具中毒死亡的尸体,都是他珍惜的样本,促他写成各类开创性的毒理学论文,氰化物、一氧化碳、铊、镭、砷、乙醇、氯仿、乙醚...


例如大家熟知的剧毒氰化物,到现在盖特勒的论文仍是最全面的著作之一。



就如同行所评价,他是当之无愧的美国毒理学之父。


在他之前,法庭的陪审团几乎不会相信“法医”的报告。

但经过他一生的奋斗,人们才终于开始相信这些客观的科学证据。



按照盖特勒一生经手的大大小小案件,就足够拍无数部惊心动魄的侦探小说。

然而,盖特勒本人却总奋斗在法医学的第一线,直到75岁才退休。


他一点时间也没有留给自己,也未曾停下为自己设计一个小说形象。

就连是基于他工作改编的一些影视作品,都被他统统拒绝了。


在盖特勒看来,他最重要的遗产都记载在每个案件中,在每篇毒理学著作里...


*参考资料

Deborah Blum.The Poisoner's Handbook.2010

纪录片.毒理学破案手册.2014.01.07



▼ 注册入驻化学加网快速通道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注册)

欢迎广大读者分享赐稿或者有偿投稿

编辑手机/微信/QQ :18676881059 

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

拓展阅读


更多精彩,关注本号后,点击菜单栏或回复字母查看

回复 V:Nature/Science    回复 W:有机化学

回复 T:科研动态    回复 i:美丽化学

回复 P:化工应用    回复 L:科普知识

回复 C:漫画化学    回复 D:化学趣史

回复 F:化学视频    回复 Z:科技名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