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ACS:Ti催化仲、叔烷基氯对Michael受体的自由基烷基化

广州萃英化学 化学加 2021-06-12

以上小程序非苹果手机可保存到手机桌面

导读


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林松课题组在J. Am. Chem. Soc.报道了Ti(III)催化的2°和3°烷基氯与Michael受体之间的自由基偶联反应(DOI: 10.1021/jacs.8b08605)。

跳转阅读→化学史上最火微信小程序来袭?上线一周超过5万人关注!

图源:J. Am. Chem. Soc.

烷基氯是有机化学中的常见官能团,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有机合成中间体中,可由烯烃、醇、酮、环氧化物和烷烃制备得到。然而,未活化的烷基氯在过渡金属催化的C-C键行程中难以应用。作者受自由基反应启发,设想了活化2°和3°烷基氯的三种策略(Scheme 1a)。作者对第三种策略更感兴趣,并认为Ti(III)是适合这一方法的催化剂(Scheme 1b),因为它是常见官能团还原活化的常用催化剂。

 图源:J. Am. Chem. Soc.

作者最初尝试用Nugent-RajanBabu试剂(Cp2TiCl2)或其衍生物Cp*2TiCl2实现自由基活化但未能成功,推测可能是茂配体和3°烷基的空间位阻导致的(Scheme 2)。作者通过对N-酰基氮丙啶的[3+2]环加成反应确定了这一影响,并最终决定使用去掉一个Cp*配体的Cp*TiCl3作为催化剂。

图源:J. Am. Chem. Soc.

作者初步尝试了3°烷基1和丙烯酸酯2Cp*TiCl3为催化剂、Zn为还原剂、Et3N·HCl为质子原在甲苯中反应一小时,以70%的产率得到目标偶联产物3Table 1)。未经取代的CpTiCl3和带有两个茂基配体的Cp(*)2TiCl2的催化性能较差(entry 2-4),而反应时间延长至12小时可促进从13的定量转化(entry 5)。将反应时间增加至一小时后对其他条件进行验证,发现Ti催化剂和Zn或Et3N·HCl是必要的(entry 6-7),且用Mn替代Zn作还原剂是不可行的,过程中没有观察到从红色(TiIV)到绿色(TiIII))的颜色变化(entry 9),但用Col·HCl代替Et3N·HCl作为质子原是可行的(entry 8)。非极性的或配位性差的溶剂如DCM、乙酸乙酯等与反应体系是兼容的(entry 10-11),而在乙腈和THF则难以得到3entry 12)。

图源:J. Am. Chem. Soc.

在确定了最佳条件后,作者研究了底物范围(Table 2)。结构多样的丙烯酸酯(entry 1-8)都能顺利转化得到目标产物。该反应对取代基兼容性很好,除了常见的三氟甲基(4)和叔胺(12)外,该条件与芳基溴化物(14)和芳基硼酸酯(16)也可兼容,而它们在之前类似反应的报道中兼容性不良。另外,6中的烷基氯不会受到影响,可能是因为其对应的自由基稳定性不如烷基氯。其他类型的Michael受体也可以较高的产率转化(entry 9-13),取代双环丁烷也可转化得到二取代环丁烯(entry 14-15)。

 图源:J. Am. Chem. Soc.

同时,作者研究了烷基氯的适用范围(Table 3)。除了正常的3°烷基氯entry 1-11)外,2°烷基氯也被证明是合适的反应底物(entry 12-18)。然而,欲实现2°烷基氯的高转化率,需要更大量的Zn、Et3N·HCl或Ti催化剂,并延长催化剂预活化的时间。作者也研究了苄基氯和烷基氯的反应,其中1-氯乙基苯主要得到自由基二聚产物,3-氯丙基苯仅得到少量烷基化产物,而烷基氯仅在文献中有适用于金属催化的C-C键形成的记载。

图源:J. Am. Chem. Soc.

接下来,作者在合成规模上验证了这一还原性烷基化反应的可行性(Scheme 3)。作者使用常用合成手段制备了四种烷基氯,并将所得中间体在1 mmol的规模上进行反应,均以较高产率得到目标产物。同时,作者串联了文献中的烯烃氯化反应和还原性烷基化,在27克规模上获得了较高的转化率(68%)。

图源:J. Am. Chem. Soc.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种官能团对反应的影响,作者研究了1当量添加物对1转化为3这一反应的影响(Table 4)。加入苯并呋喃,N-甲基吲哚,4-苯基丁烯等物质对反应没有影响并可在反应后回收,脂肪酮74对反应稍有抑制,但苯酚,醇,环氧化物或吡啶会使产率严重下降,推测可能与金属中心发生竞争性配位。

图源:J. Am. Chem. Soc.

随后,作者使用DMPO和CHD验证反应机理,得到捕获自由基的产物80和HAT反应产物82,确定了碳自由基中间体机理(Scheme 4)。另一种可能的非自由基机理是Zn与烷基氯原位形成烷基锌,再进行Ti催化的Michael加成,但化学计量比的Ti催化剂排除了这一可能性。此外,存在Ti通过转金属化催化烷基锌形成的可能性,但这一机理不能解释在CHD存在下观察到的加氢脱卤作用。

 图源:J. Am. Chem. Soc.

此外,从Table 1entry 9得知,Mn和Zn的反应性显著不同,这表明它们的作用不仅是还原剂。如前所述,Mn不能将Cp*TiCl3还原成Ti(III),因此Mn不能还原反应介质中的预催化剂。鉴于Mn比Zn具有更大的负电位,作者推断Zn2+在Ti催化剂活化中起到关键作用。于是,作者在用Mn作还原剂的同时加入了Zn(OTf)2,反应性大大增强(Table 5)。同时,其他Lewis酸如Sc(OTf)3和AlCl3也可促进该反应。

图源:J. Am. Chem. Soc.

UV-Vis实验数据表明,强Lewis酸确实可以加速Mn对Cp*TiCl3的还原,在10当量AlCl3存在下可以加速到15分钟内完成(Figure 1)。1H NMR实验表明,在AlCl3存在下出现了新的Ti配合物,甲苯-d8Cp*TiCl3体现出两种CH3共振(2.12和1.95 ppm),可能来自其单体和Cl-桥连的二聚体。加入AlCl3后,两种供着变化为1.93 ppm的单一信号,可能来自Cl-桥连的异金属中心二聚体,其组成为[Cp*TiCl3][ AlCl3],由此解释了强Lewis酸Al3+促进Ti还原的机理。

图源:J. Am. Chem. Soc.

作者也使用了DFT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i(III)活化C-Cl键的机理。循环伏安法数据表明,还原1所需的电位比Cp*TiCl3至少低了1.1 VFigure 2),因此从Ti(III)到1的电子转移是几乎不可能的。而由于Ti(IV)-Cl键的解离能比C-Cl键的高,Ti(III)攫取内层Cl原子的能垒仅为6 kcal/mol。这为活化单电子转移惰性的强键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源:J. Am. Chem. Soc.

综合以上实验,作者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循环(Scheme 5Cp*TiCl3首先与Lewis酸结合得到I,通过其辅助的电子转移生成Cp*Ti(IIICl2。该配合物与烷基氯结合,夺取其Cl原子以提供R,同时Cp*Ti(IIICl2复原为Cp*TiCl3。R与Michael受体结合得到II,II通过Ti的还原得到产物。II还可能夺取Ti催化剂的Cl原子,再还原得到产物,但这一机理在热力学上不现实。

图源:J. Am. Chem. Soc.

总结:康奈尔大学林松课题组报道了未活化的2°和3°烷基氯与Michael受体之间的Ti催化自由基烷基化。该方法提供了通过碳自由基中间体构建C-C的新思路,与现有的诸多方法互补。未来作者将继续研究活性Ti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在活化强化学键中的作用,以及将这类烷基氯的自由基反应扩展到更多反应中。

撰稿人:吴强 

▼ 入驻化学加网快速通道,将与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注册)

投稿分享 | 转载联系  | 广告推广 | 商务合作 

联系化学加编辑部 :18676881059(手机/微信)

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

拓展阅读


更多精彩,关注本号后,点击菜单栏或回复字母查看

回复 V:Nature/Science    回复 W:有机化学

回复 T:科研动态    回复 i:美丽化学

回复 P:化工应用    回复 L:科普知识

回复 C:漫画化学    回复 D:化学趣史

回复 F:化学视频    回复 Z:科技名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