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创新药研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探秘 | 2021红杉中国CEO峰会精彩回顾(3)
近日,2021年红杉中国CEO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于上海圆满收官。峰会以“拔山超海 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新时代下的新征程、新探索。在医疗分会场中,科学家、企业家与投资人各抒己见,围绕合成生物学、mRNA等当前最新的前沿热点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展开了讨论。
接下来,让我们带大家回顾一下大咖们的精彩观点。
合成生物学背景下的药物研发:
从被动筛选到主动创造
邓子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随着从自然筛选到代谢工程的改进,尤其是伴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重大质变的关口。体现在生物药物研发方面,则是从发现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演变,生物药物研发也从被动筛选走向主动创造之路。
首先看发现驱动的研发路径。我们知道流行病始终是对人类健康非常重大的威胁,而人类早期在应对这些疾病时,普遍是从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一些方法。比如人类通过对天然微生物的研究发现了青霉素,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巨大帮助,也带动了微生物药物产业的第一次腾飞。在青霉素发现的后续30年中,人类又陆续发现了四环素、万古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等。人类在对植物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像青蒿素、紫杉醇这样的抗癌药物。
丰富的生物资源给人类征服疾病提供了锐利的武器,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通过此类发现而进行的药物研发难度以及成本越来越高,新药发现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我们对于疾病防治的需求。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进入到创新驱动的研发路径,以及合成生物学的研发视角中。
合成生物学可以理解成一个从理解到设计再到创造的生命科学的系统集成,是一个以用途为导向、对生命过程进行全视角多维度研究的过程。与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如出一辙,合成生物学也是一个工程化体系的高度集成,只不过一个是宏观世界,一个是微观世界。通过合成生物学,我们可以人为的在细胞中表达各种不同的化学结构,这种由人工构建的非天然的生物系统,有时甚至可能比天然生物系统还要高效。
生命科学当前已进入到一个急剧式发展的阶段,这是今天人类追求健康生活一个非常大的动力和归宿。除了健康领域,其实还有食品安全、粮食安全、环境环保、能源不足等问题,都可以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来解决。
mRNA技术近两年发展速度犹如火箭
李航文
斯微生物CEO
经过几十年技术的沉淀与积累,加之新冠疫情的催化,mRNA技术在近两年呈现出火箭般爆发的发展速度。首先是时间上创造的爆发,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够生产出几千万人或上亿人使用的疫苗;随之在销售上也带来了爆发,今年mRNA产品市场预计将超500亿美元。
不容小觑的市场背后,是mRNA的三个优势所带来的支撑。
第一,mRNA所代表的并不只有mRNA疫苗,它所蕴含的是一个技术平台体系。理论上所有蛋白质层面的疾病均可使用mRNA的方法进行替代治疗,那么这个技术平台体系通过整合,在未来也将源源不断地催生出新的产品。在mRNA技术平台基础上,可将“机体细胞”变成高度特异性的“疫苗/药物加工厂”,把传统的“生物制品类疫苗”升级为“化学类疫苗”。
第二,mRNA在有效性方面优势显著,这是由于它的作用机制具有先天优势。mRNA疫苗既可以激活MHC I抗原提呈途径,有效激起细胞免疫,也可以将mRNA编码的蛋白分泌到胞外后,激活MHC II抗原提呈途径,有效激起体液免疫。
第三,mRNA在产业化方面也具备极大优势。以mRNA疫苗为例,它采用酶反应化学合成工艺,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大规模发酵,具有稳定性好,一致性高,容易放大等优势。此外,mRNA产品的生产制备周期也较短,4~5天即可完成一个批次的生产,4~6周可实现更新换代。由于mRNA产品不进入细胞核,产品无保护剂、无抗生素、无佐剂、无动物源性,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优势。
对话:护航创新药研发,
CRO3.0时代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曾荣
安渡生物创始人
对于竞争,我们一直秉承的还是一个良性的、合作的态度。我们在技术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特别是企业最初阶段承接的一些项目可能都是“难啃的骨头”,但我们也要把它做好,这是在创造品牌。另外我们在合作方面也很开放,比如说我们专注在临床药理,那动物实验部分我们可以找合作伙伴来共同完成,一起来把创新的生态打造好。
段继峰
澎立生物CEO
要防止行业“内卷”发生,可能需要在两方面做出工作。一方面还是要强调创新。企业需要有前瞻性的布局和创新的研发意识,能够配合整个创新药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还是需要在质量和品牌方面进一步夯实,做大家信得过的品牌。企业需要寻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不管是在效率上,还是在品质上、资源上,需要具备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当然,这也是一个路漫漫的长期过程。
邢金松
熙华检测CEO
怎么能把握住行业的脉搏,怎么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领先,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公司是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当时我们很快就拿了一大堆订单,但我们在最红火的时候开始转型做创新药,从小分子到抗体药,也很快转向核酸药物和AAV载体。同时我们也在做国际化,现在公司在国内400多人,在美国也接近200人,并且会继续拓展团队。我们在国内会专注于技术难度比较大、不好攻克的领域。
王雷
都创医药CEO
争取客户的核心要点还是要服务好客户,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和客户的交流,要特别明确客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我们来满足这种需求。我们的客户现在在都创的平台上,从早期药物发现到药物研究,再到后期以及工艺转化,甚至商业化生产环节,整个流程都是很顺的。
我们作为一家规模还不大的公司,会更侧重于把每一个小的项目做好。当一个个小项目都完成得很好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顺利的就可以争取到大的项目,合伙伙伴也愿意把我们推荐给别的项目组。
刘寒松
Novotech中国区负责人
实际上行业的变化对于CRO公司的发展也是一个挑战。十几年前的医药研发格局和当前就完全不一样。对于一些曾经的全球大厂,过去那种全球大规模运营实验室的模式可能当前就不一定很好的适用,所以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存在,但核心是你要针对性的知道你的客户需求,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推荐阅读
壹
贰
叁
肆
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