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大咖齐聚论道 共探数智化未来 | 2021红杉中国CEO峰会精彩回顾(1)
近日,2021年红杉中国CEO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于上海圆满收官。峰会以“拔山超海 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新时代下的新征程、新探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各行业的多位大咖,共同开启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从宏观趋势聊到了底层技术需求,从组织文化聊到了企业服务,又与前沿独角兽探讨了创业启示,多维度、多层面地带来启发性思考。
十六年来,红杉中国贯穿创业者前行的轨迹,与各位一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把握变化、步履不停,愿在之后的漫漫长路上,一直携手同行。
思考效率与公平,实现高质量增长和发展
周逵 | 红杉中国合伙人
当下,特别是过去两年中,我们看到在医疗、教育、低碳环保、绿色金融等领域中有不少重大举措,皆源于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目标,以促进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面对新时代的需求,我们对创业投资的价值与科技创新的战略也有新的思考、新的理解和行动,这里也和各位CEO做个简单分享。
第一,我们是如何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的?
红杉作为创新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我们参与创新、创业和创造,我们的社会价值在发现与陪伴创业者和投后服务中去实现。在红杉的支持下,创新企业茁壮成长,其营收不断扩大,有效促进了社会就业和税收,对一次和二次分配作出应有贡献;在红杉的陪伴下,满怀梦想的创业者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一大批背景平凡的年轻人抓住时代机遇改变自身命运,实现精彩人生;红杉还专注于投资创新事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事业,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创造了社会增量价值并实现了高质量增长。最后一点,从长期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大的商业“成功”和“伟大”事业,源于真实的用户价值和巨大的社会价值。这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类机会时,知道如何做取舍。
第二,我们的核心投资策略是什么?
红杉中国16年来在投资上的核心策略一直没变,简而言之就是“Long China”“Long Tech”和“Long Term”。Long China就是做多中国,我们投资的96%以上数目的公司都是聚焦推动中国市场的发展;Long Tech就是看多新经济,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16年来我们走过几个阶段,从推动to C到to B应用创新,到推动构建新通讯、电商、物流等应用基础设施,到今天大力投入量子通讯、航天、GPU、数据库、基因技术等深科技发展;Long Term是说我们用长远眼光看待机会,以经久平和的心态看待组织成长,避免短视和投机。
在这个核心策略下,我们长期专注于科技和健康主题,持续构建组织的专业能力。
第三,我们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
我们一直希望能够积极服务于创新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因此在LP和创业者的支持下,我们一步步发展出了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成长期投资基金和并购等基金,形成了多产品线的组合。随着红杉中国的基金规模和组织规模变大,我们需要问自己,我们最重要的产品是什么?
我们合伙人讨论后的共识是,我们最重要的价值,是对早期尤其是种子期创新企业的支持,全面覆盖TMT、医疗健康、消费服务等领域。早期投资往往资金量不大,但需要更长时间去陪伴创业者,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乍一看这与投资机构不断追求规模增长和回报效率的目标相矛盾,但如果把视角放得足够长远,其实并不冲突。我们给红杉种子基金的定位是“投早、投小、半公益”——提“半公益”这个词,更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我们希望在做早期投资抱着向上和向善的心态,拥抱创新多于挑剔不足,重视长远多于谋求短利,敢担风险多于苛求稳健,发现价值多于细算回报……这既是我们对创业生态的承诺,也是给内部Seed团队的提示。
第四,除了投资,我们还可以为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我们希望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去追求高质量增长。这里我介绍几件红杉在做的事情:不久前,红杉中国宣布向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独家捐赠5亿元,设立“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用于表彰全球范围内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促进科技转化上作出开拓性贡献的研发人员和技术先锋;2016年,红杉发起了Hong Kong X科技创业平台,持续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年轻人创新创业力量发展,今天已经支持了一大批创业者;同年,红杉参与发起了未来科学论坛和赞助未来科学大奖永续基金,并发起和持续支持公益性质的未来启创基金运行。
在这一系列的公益行动的背后,都能看到共同的关键词——科学和创新。这和我们从事的投资创新创业的主业极其吻合。我们尊敬科学家,赞赏他们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我们希望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社会增量价值的创造,我们更希望“尊重事实、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看到我们所投资的企业、我们自己的员工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时,我们都为他们鼓掌并感到自豪。
在这个新时代,效率不再是简单的算术,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平衡。和过去16年来一样,红杉在未来也将自始至终做好一件事,就是服务好创业者,帮助他们的企业追求高质量的增长,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和贡献自己的价值。
从底层需求出发,盘活组织动力
吴茗 | 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
需求一直在那里。当人类的生活方式或者底层的科技基础改变后,如果产品却还在原地踏步,这中间的gap就会为创新产品带来强大的改革势能和生命力,所以重新定义产品的机会无处不在。
唐天广 | Fiture创始人
谈到组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领导者要先“自觉”。他要了解自己、了解公司,比如他的思维方式、方法论在解决哪些问题上是有优势的,哪些又是劣势。这个时候,就需要找到相应的人才,同时还要有一套合适的沟通框架,而且还需要不断地复盘来推动组织进步。总的来说,就是充分理解不同用户的底层特性,然后去设计和复盘,不断进化组织。
王雷 | EcoFlow创始人
对于我们来说,前期关于用户的需求是十分直观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底层逻辑去理解深层的需求,始终坚持通过产品创新给用户不断提供超出期望的产品体验和价值,从而驱动增长。但是随着产品、市场销售都走上更快速的轨道后,组织建设反而成为了我们头痛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既要把组织当成一个系统和生态来看,也要把它当成一个产品来对待。
温书豪 | 晶泰科技创始人
一致的价值观对于团队最为重要。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做正确的事情,足以将组织凝聚在一起。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产业,在持续高速增长。药物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相信生物医药产业会出现新的范式来引领行业革命,或许未来我们看到的药片不再是各种成分的集合,而是一堆信息的组合。新范式下的企业,一定会让数据流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高效流转。
知己知彼,谋定后动
——从甲方需求点燃产品火花
靳文戟 | 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
在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甲方和乙方一直有很大的gap。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怎么获取甲方的需求,把自己心仪的产品卖出去,一直是一个痛点,特别是在有变革,或者受到冲击的时候。可能新的模式会有更大的效力。
李磊 | 星巴克技术副总裁
作为甲方来说,方案的选取与否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否与公司的业务需求匹配?只有深入到需求的核心,甲方才能够被打动。第二,是否与公司现有的技术生态匹配?有的时候虽然产品贴切需求、团队对接顺利,但是可能会因为无法适配公司复杂的技术环境而失败,对于KA客户来说尤是。对于企业来说,执行在决策之后,而技术赋能业务的关键,一是让管理者可以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思考和决策上,二是可以让响应和执行更迅速。
戴志康 | 伙伴云CEO
如今企业的自助式服务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即客户企业成立相应的部门来学习如何使用低代码产品,而我们主要提供辅助与支持乃至新的顶层设计等服务,从而达到协作共赢的局面。而这样的方式,对于市场的播种也更有利,因为随着企业内部懂低代码产品的人员的流动,我们的产品也会逐渐被其他客户认识。
唐伽佳 | 未来智安CEO
大家现在提的最多的是PLG(产品驱动)和SLG(销售驱动),其实我觉得对于一些类型的产品这样的分类并不是那么清晰。以我们的产品为例,当客户有需求的时候,是可以绕过销售,直接下载产品使用的,所以我们的产品力既可以通过销售来体现,也可以通过产品来体现。所以,在“产品极致方便”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双管齐下地去运营。
下一站元宇宙
——未来10年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突破口
郑庆生 | 红杉中国合伙人
自然科学现在是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那么在技术的变局后面,必然是一系列的场景、模式、商业的变局。在元宇宙的方向上,我们不仅有兴趣研究相关的技术,例如人工智能、仿真、渲染、虚拟人和引擎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和前沿企业去探索新的人类互动模式和认知模式。
陈燕 | 次世文化CEO
在当下我把虚拟人简单地列为了次世认知的三个阶段:1.0阶段是虚拟IP,虚拟人应该伴随着场景化、智能化,让虚拟人建立起跟真实人类的关系;2.0阶段是大众用户的虚拟身份认知,在人类建立起跟虚拟人的关系以后,就可以通过数字时装等技术驱动自己的虚拟身份去做一些事情;3.0阶段是一个数字混生时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数字身份跟各种虚拟人在一个混生时代当中共存。
刘永升 | 超参数CEO
在我看来,元宇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更多人对未来技术的走向、商业的走向有一个广泛的思考,而且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它的边界会随着我们的讨论与探索逐渐清晰。特别是在一些新技术加持下,比如web3.0,它一定是提升体验、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我们希望在虚拟世界里面,打造出有生命的AI,从而给用户在虚拟世界里面提供更多样化的体验——这些由AI驱动的个体,不仅仅是自己有个性,还能够创建自我的社会,并且人类可以融入进去。
王希 | 不鸣科技CEO
支撑元宇宙需要很多底层架构技术的升级与革命,这也是未来五年的一个关键性任务。对待元宇宙一是我们要有耐心,元宇宙的最终呈现将会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是慢慢累积而成的;二是要认识到它的开放性与变革性,可能在元宇宙真正建立后,其中的社会、经济体系等,和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在未来10年,元宇宙会产生大量的市场机会。对于企业,我的建议是去做关键性的构件,构筑足够深的壁垒。
张昊 | 莉莉丝COO
此时此刻,我认为元宇宙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通过数字孪生,我们能够降低现实世界的运行成本,把现实世界逐渐地虚拟化、线上化,大家可以在这个世界中通过低成本来满足现实世界中一些无法实现或者成本很高的需求。组建元宇宙可能是一个不亚于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甚至构建未来火星城这种复杂工程的事情,它是由大大小小各类技术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驶向未来
——Here is a car, more than a car
项晓骁 | 红杉中国副总裁
去年年初,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5%;到今天,已经达到了20%,而且还在高速成长。这个数据,从1%到5%用了接近6年的时间,从5%到20%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现在很明显已经从最初的政策驱动变成了市场驱动。
顾宏地 | 小鹏汽车总裁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真正关注到了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接受程度和市场产品丰富度猛增,再加上政策的鼓励、基础充电设施的完善,从长远来说,这个快速增长的势头还会保持下去。目前的供应链问题,紧缺是常态。但我觉得只要有足够的需求,市场是会找到解决方案的,比如现在电芯紧缺,好多家都开始拓产能、拓线,有很多国外的企业到国内来布线,国内的一些初创企业也在大量融资等。所以从长远来说,我对找到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是相对乐观的。
阮晨杰 | 南芯半导体CEO
新能源汽车企业第一点是很开放,技术导入的速度非常快,非常乐意尝试新的东西;第二点我感觉新能源车企更像是大型的硬件制造厂商或者智能硬件制造厂商,它们的供应链和研发思路更成体系,所以转化非常快。关于供应链瓶颈现状,从半导体制造角度来看,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而且还保持着较大的增速,在几年的时间内对于国内半导体制造传统的供应链来说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朱江明 | 零跑汽车CEO
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我觉得新能源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的速度,就会像手机支付代替现金支付、微信代替短消息、智能手机代替传统手机一样,十分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从驾乘体验、使用成本、智能化交互、未来人机共架等方面来看,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是直观的,所以它的转变与发展一定是加速的。关于供应链瓶颈现状,从芯片供应来看,智能电动车使用的芯片数量是传统燃油车的5到6倍,再加上如今对于高端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未来3到5年之内,芯片的供应都是非常紧张的。
赵卫军 | 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
市场消费观念的转变驱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加速发展,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已经从“为什么要买新能源汽车”变成了“选择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入场,市场逐渐成熟,人才等储备也更加到位。
电池供应链现状是上游材料紧张、成本翻倍上升,而且市场依然缺少优质的电池产能,因此目前这种供应紧张的局面在未来几年中都会持续。同时必须看到,动力电池产业是能耗巨大的行业,随着国内和全球碳中和政策加快落地,碳成本将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的零碳化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花絮
互动送好礼
你认为当下,CEO在产品对接客户需求、统一组织心智等方面还有哪些策略可以尝试?此次峰会中谁的发言对你最有触动?为什么?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我们将从中选出5位读者,在圣诞将至之际,送出红杉中国定制冬日暖心保温杯1个。
注:时间截至12月20日24:00,获奖用户请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
推荐阅读
壹
贰
叁
肆
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