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覃朝阳: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2017-04-17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为进一步宣传广东脱贫攻坚成绩,展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官风采,广东省扶贫办、南方杂志社共同启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全媒体报道计划,今天推出系列之二十《覃朝阳: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刘树强 李焱鑫


父亲患病,妻子课业繁忙,孩子面临高考……覃朝阳说:“家人需要我,但是唐基村的乡亲们同样需要我。”


4000多人的规模,32名贫困户,基础设施落后、空心化趋势严重,摆在“第一书记”面前的,是一道道棘手的难题。


“唐基村脱贫攻坚的任务确实很重。” 覃朝阳说,“可工作不难,要“第一书记”干什么?驻村第一天,我就横下一条心,不惧怕、不退缩,迎难而上。”


覃朝阳(中)和村里的老党员交流


覃朝阳(左)与村里五保户交流


唐基村缘何陷入困顿?这是覃朝阳始终思考的话题。


鉴古知今,思考变得更加精准。历史上,唐基村经济活跃,民国时期已有墟市,当时称为豆坡墟,随后发展成乡镇中心——中山墟,商铺近百家,成就了“一村成一墟”的美名。


“唐基村的落后原因,表面上看是‘硬件’不佳,说到底还是‘软件’出了问题。” 覃朝阳说。


事实上,唐基村原来的党支部班子软弱落后,客观存在“涣、散”等问题。任“第一书记”后,覃朝阳首先把党建工作“扛在肩上”:“脱贫攻坚,干部要带头。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为摘掉唐基村“软弱涣散落后基层党组织”的帽子,驻村伊始,覃朝阳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村委会建起了村民便民服务大厅和党员活动室,定下了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


“唐基村的精气神,就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 覃朝阳说。在工作中,他认真分析查找村支部软弱涣散落后的原因,规范工作程序,内在强化制度管理,外在树立新形象,同时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要求党员积极参与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


覃朝阳要求着村“两委”干部,首先更规范着自己。自2016年5月任“第一书记”以来,他把自己当做村里人,坚持每个星期待在村里不少于三天,并立下了“马上办”的承诺:只要发现问题,就召集会议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针对村里老党员、困难户的实际需求,覃朝阳提出建立“精准帮扶基金”,筹集13万元资金用于大病救助和贫困慰问。今年春节前夕,覃朝阳牵头争取来2万元善款,为村里22位困难党员、残疾人、低保户送去温暖。


通过整顿,唐基村村“两委”班子精神状态有了明显转变,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亦得到提升。2016年,唐基村被吴川市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一举摘掉了那顶并不好看的帽子。


唐基村建设中的排污管网


唐基村新建的净化、氧化塘


扶贫户孙瑜宏,是孤儿户,兄妹五人四个正在读书,靠大妹打工挣钱;五保户孙土有,是纯女户,女儿出嫁后,夫妻二人长年患病,居住的是危房,生活特别困难;五保户孙观兴,天生残病,靠拾破烂挣钱为生……


翻开覃朝阳的《工作日记》,唐基村的一切情况都在他的心里。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与扶贫工作队队员深入农户,记录下每一点生活的辛酸与苦痛。


用足迹访出了民情,更要用汗水和智慧纾解民困。驻村人和村“两委”干部多方筹集600万元资金,铺设7公里长的硬底化村道,建设饮用水配套工程,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难、行路难问题。村集体还划地出资,完成了5户精准扶贫户的危房改造,并筹建农民公寓,优先安排无房特困户入住。


为彻底斩断“穷根”,覃朝阳坚持“造血扶贫”思路,利用唐基村原有的集市基础,发动村民成立“唐基村经济合作社”,入股建设“商业街”。目前,这条街已新增60多家商店落户,租金收入大幅提升。


针对唐基村流转出的600多亩土地,覃朝阳牵头引进两家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种养。目前,唐基村200亩番薯种植项目已获成功,引入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也正迎来收获的季节。


“我们要打造不出村的‘打工经济’,让乡亲们不必背井离乡也能得到收入。”站在唐基村原生态农庄前,覃朝阳踌躇满志。目前,该项目已投入使用,保证了村里250名剩余劳动力每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


富起来,曾是唐基多年的期盼,如今已逐渐呈现眼前。数字显示,覃朝阳和扶贫工作队驻村一年来,唐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之前的10万元增到现在的1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6300元提高到如今的13000元。


“群众真正富起来,驻村工作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 覃朝阳说,“‘第一书记’究竟该做点什么?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建好支部、找准出路。”


唐基村建设污水处理池


唐基村原生态农庄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广东省扶贫办 南方杂志社 联合主办

统筹丨戎明迈 执行丨李焱鑫 运营丨刘树强

系列报道

李德刚:人到,任务到,心更要到

李军: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黄德山:走进深山,是为了走出贫困

钟汉宏:这个最美揭西人来自他乡

邓波群:唱好脱贫攻坚的客家新歌谣

林晓丹:一位80后母亲的驻村故事

邢华龙:整村搬迁,黄正村走进幸福时间

韩志勇:这个群主不简单

郑晓峰:金光大道上走出“村长伯伯”

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

梁音: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王培忠:饶平柘林的海风最提神

曾庆辉:带头吃苦才配得上这个头衔

陈光:从“白面书生”到“乡镇干部”

林炎勇:让几十年的“饮水难”终成历史

侯广勇:“三地分居”为“大家”

古新标:援非归来的驻村人

彭彬:我是一名“番薯哥”

郭朝明:妻子临产,我离开了家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特稿:南方杂志笔下的“最美第一书记”,省扶贫办主任为他点赞

致敬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


致敬第一书记!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多少位第一书记,就有多少座被改变的村庄,就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树起一面旗帜。欢迎各省直、地市组织部门提供先进人物报道线索,也欢迎各界人士推荐或者自荐。在这里,您可以针对穷根子开出药方,可以发布求助信息,可以充分阐述对脱贫难点的思考, 把您的心里话,和我们、和读者倾诉、分享。


联系邮箱:nfdysj@163.com,或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留言。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琳 影子

统筹︱戎明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