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儿童日特辑|三十六时辰之《哈利·波特》

七茗 新公民计划 2022-08-02

在三天的时间里,不断有人从北京各地赶到这个位于东北三环外的老小区。从深夜到白天,从白天到深夜,152人在72小时内接力朗读完了7部《哈利·波特》其中的5部。随着时间的耗尽,朗读停在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第22章,“虽然早已过了午夜…… ”

“微澜三十六时辰”是微澜图书馆在“99公益日”期间发起的一项筹款活动,希望以此倡导阅读、引起公众对到城市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关注,并为这家公益图书馆筹得宝贵的运行资金。
动吸引到了阅读推广人、资深的公益人、热情的哈迷组织、明星后援团、企业员工……有父母带着小朋友来朗读,也有父母陪着孩子来,亦有朗读志愿者从平谷、昌平、门头沟、香河赶来,只为能参与这场为儿童发声的公益朗读活动……
阅读推广人,原央视主持人宸冰在为孩子们朗读
对这家资金并不充裕的公益组织来说,一场叫好不叫座的筹款活动未能根本解决其运营难题。但借此机会,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流动儿童们的困境。
1
9月8日22时许,“十三”(化名)赶到了位于霄云路附近的老小区。这里的某间公寓,即是新公民计划的办公室,也是这场不间断朗读马拉松活动的直播间。
微澜图书馆是新公民计划的一个公益图书馆项目,在北京、广州的多所流动儿童就读的中小学设有分馆,为孩子们营造阅读环境,提供图书借阅,弥补他们所缺少的阅读机会。
99公益日里,工作人员们专门为了这次活动重新布置了办公室。公寓的客厅中,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铺着一块桌布,是工作人员从家里带来的被单。
被单上面摆满了图书馆小读者们的创作。有画、有手绘的卡片、还有孩子们的作文,以及《孩子的权利》的手抄报。
一块蓝色的KT板上,印着“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 行动带来微小的改变”“关注流动儿童,支持微澜图书馆” 等标语。
偶尔会有来朗读的志愿者,把这两块KT板举在胸前合影。
客厅的墙上贴着几张巨大的海报。每张海报上挤着无数张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是这两年里志愿者在图书馆值班时拍摄的,从微澜图书馆进驻前的图书馆、到志愿者们在对图书室进行整理,孩子们在图书馆阅读和借阅,孩子们作品,还有图书馆内一排排书架,还有图书馆的藏书,照片质量不一。
为了减缓密集的照片带来的压迫感,海报中间点缀着红气球,“公益是一门社会实践的学问”,“社会的痛点是公益的起点。” 这两行粉字很引人注意,也镶嵌其间。
海报两边有两个来自《哈利·波特》的咒语,靠左的是荧光闪烁,靠右的是恢复如初。新公民计划的传播主管廖细雄说,选用这两个咒语是有寓意的,希望微澜图书馆也像一道光可以指引方向,而从微澜图书馆走出的孩子,在心灵上,可以如新生儿一样恢复如初。
客厅的另一面墙下,还有一个图书馆体验区,朗读者志愿者可以在这里办理图书卡,借还图书,体验图书管理员日常工作。
通往直播间墙上是一张留言海报,印着活动招募期间每个报名者的留言:
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爱了哈利波特和魔法世界很多年,很希望自己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希望自己可以为孩子们带去一丝快乐……
爱公益,爱孩子,也爱哈利波特;
认为阅读对一个人很重要,且喜欢哈利波特;
我们一家三口参加,孩子非常喜欢阅读,喜欢哈利波特,我也是微澜的志愿者,孩子爸爸也全力支持;
希望把魔法的力量传播给更多孩子们……
2
活动正在进行。留言墙隔壁的一间小卧室,就是“微澜三十六时辰”的直播间。当“十三”举着手机对着客厅里的展品拍vlog时,一个小朋友正对着镜头略有磕巴的读着书,她本来是陪着妈妈来,最后觉得活动有意思,也决定参与,正在预习。
朗读者们来自北京各地,还有些从平谷、昌平、门头沟、香河远道赶来,还有一些朗读完就要赶火车飞机出差,甚至参加完活动就出国留学……
活动有20多位志愿者报名,她们还带来了自己的亲友;还有20多位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来参加朗读。也有许多是第一次听说微澜图书馆的网友,也有长期关注儿童教育的公益人。
活动也吸引到了“圈外”的群体。
有多个哈利·波特社团的十几名哈迷,他们穿着各个学院的服饰、举着魔法杖。和保卫学校时相似,格兰芬多的学生最多,斯莱特林最少。
也有男团歌手焉栩嘉全球后援团的粉丝们,
每名朗读者都需要在直播间坐上至少40分钟——20分钟候补,听前一个朗读者朗读,导播提示后,后一个朗读者声音不间隔的接上上一个朗读者,接着朗读20分钟,这样一个接一个……
直播间的背景是一面巨大的白色书架,上边的书多关乎儿童教育、城市化、流动儿童,以及乡土的中国。最引人眼球的是一块标语牌,“每个少年时代都应该有一个图书馆”。
每天最难熬的是凌晨,能在这个时段朗读的志愿者并不多。为此,每晚都有几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干脆睡在办公室,互相支持、每个人需要进行多次朗读把活动撑下去。作为活动的核心内容,有152名志愿朗读者在72小时内经过224次接力,不间断朗读到《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第22章,“虽然早已过了午夜…… ”
3
“99公益日”开始3周前,微澜就开始了活动的策划。“99公益日”是腾讯公益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每年9月7日-9月9日期间,参与活动的公益机构可以发起公众筹款,腾讯也会根据筹款额有相应的“配捐”。
因筹款和配捐额度很大,每年的“99公益日”都会吸引不少公益组织参加。但近年来,随着参与机构快速增多,配捐比例逐年较少,且参与筹款非常消耗人力,一些公益组织已不再参加这一活动。
不过,微澜是从去年才开始正式参加“99公益日”。微澜图书馆项目的工作人员岳毅桦告诉我,因为微澜的传播和筹款能力比较弱,恰好可以借此机会锻炼,所以去年决定参加筹款活动。
因缺乏经验,微澜去年参加“99公益日”时,筹款主要靠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发起“一起捐”,用岳毅桦的话说,就是“割自己朋友圈的韭菜”。
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一些质疑。有志愿者表示,自己很愿意承担图书馆运营等工作,“我自己愿意奉献,甚至我自己捐点也行,但是你还让我发我朋友圈,这就有点过界了”。“我们很理解,所以完全自愿。”岳毅桦表示,虽然很想以各个分馆的名义发起筹款,但为防止出现矛盾,完全不敢强调各个分馆间筹款的竞争氛围。
“我们机构的人有个特点,特别不愿意强制任何人。” 廖细雄表示,微澜发起公众筹款的一大原因,是希望减少来自资方的压力,“我们可以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尽量自由的深耕”。
然而,去年的“99公益日”微澜并未筹到太多捐款,且大多都是工作人员在割自己朋友的“韭菜”。
“我们对筹款的期待远远不是这样。”岳毅桦坦言。“其实我们很期待,不要再薅自己的韭菜,而是把筹款变成一种对机构专业能力的呈现。”
在岳毅桦看来,微澜图书馆所做的工作值得打上90分,但仅能对外呈现出30分。“真的,我就希望至少能呈现到60分,也别差太远。”她说。
9日,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自愿留了下来,一直到活动结束
4
时间很快来到了今年的“99公益日”公益日,微澜图书馆的十余名工作人员再次聚在一起开脑洞。活动名字很快定下,来自当时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
有人提出做“三天不打烊”——图书馆连续开馆72小时。但显然,“你愿意过来,学校也不会答应你,”岳毅桦笑言。也有同事提出,要在设有分馆的学校门口摆摊。微澜图书馆所服务的群体,正是流动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没准家长是对我们认可,就算不筹总金额,筹个人数也是对过去的一种突破。”
岳毅桦解释,鲜有公益机构敢于尝试向自己服务的群体筹款,但在她看来,即使1人捐1块钱,也能让大家知道在学校里有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在服务,可以当作一次传播的机会。但没有足够的信心,这个方案也被否决。经过讨论,大家选择了接力朗读的活动,可以通过这个活动,让很多“圈外”的人走进来,微澜自己也走出去。
对于这家并不充裕的公益组织来说,99公益日的筹款金额固然重要,但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次重要的传播活动,会让更多人了解微澜图书馆在做的事情。
“还有,主要是听起来很酷。”毅桦补充道。
5
选择读什么书,很快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各自形成三个派别。
一种想法是,所阅读的书目应该有观点,应该表达一种态度。为此,有人提出要朗读《宪法》和《义务教育法》。但显然,2部法律的字数并不足以支撑72小时的阅读量——至少100万字。
另一种想法是,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人认为基于当时的时事背景,朗读《战争与和平》很合适。也有人提议朗读《尤利西斯》,但书中超多的注释和晦涩难懂的内容,一般朗读者难以接受,而且,对于想参与的孩子并不十分合适。
第三种想法认为,应阅读与儿童有关的书籍。恰巧去年年底出版了一本《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这本书暂时调和了各种观点:至少和图书馆相关、阅读优秀的童书也能有所收获。
然而真把这本200多元,比词典还厚的书买回来,大家发现“读起来太没意思了”。事实上,这本书相当于是1001本童书的故事介绍和书评,既不适合朗读,字数也不够。
“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我们就僵住了。”廖细雄告诉我,当时大家都在坚持自己的选择,既没有争论也没有定论。但当有人提出阅读《哈利·波特》时,所有人都迅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之前吵的人一下子全部都无语了,就好像没有什么可比性。”岳毅桦回忆道。在她看来,《哈利·波特》不仅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本身也有一定的态度。因为哈利·波特代表着勇气和力量,也符合我们机构的一些态度
而在廖细雄看来,《哈利·波特》是可以兼顾儿童和成人,可以兼顾所有维度的朗读者。
结果证明,《哈利·波特》的选择很成功,吸引来了很多“圈外”的粉丝。岳毅桦告诉我,她甚至没有担心活动可能召集不到100多名朗读者,岳毅桦再次强调,“我觉得这事还是挺酷的”。
6
哈迷刘俏(化名)也被活动吸引来了。一天她正刷手机时,她所在的哈迷粉丝群,突然有人扔进了活动的招募链接。她很快报名参加活动。
在此之前,她从未听说过微澜图书馆。在一段自我科普后,她发现,“组织比我想象的要厉害很多,时间比我想的要长,影响力比我想象的要大。”8号晚上,她穿着格兰芬多的校服,拿着赫敏的魔杖来到了微澜的办公室。她和十三都是第一次正式参加微澜的线下活动;但十三和微澜结识较早,2017年微澜图书馆项目开始没多久,他就已经是图书馆的小额捐款人。
十三读大学时曾经去台湾做了半年交换生,当时他和同学参加了陆委会主办的一些公益活动,这对他后来的择业产生了影响。毕业后,在朋友的引荐下,十三加入了位于厦门的一家NGO,负责民间机构扶持等工作。
2017年,十三工作调动来到了北京,当时找房子比较着急,就先租了个隔断住着。在十三看来,也正是在那个冬天,他的命运跟住在五环外的劳工和孩子们结成了命运共同体。他正好在这时候注意到新公民计划。
促使十三关注阅读与教育公平议题,与他童年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在十三眼中,他是一名普通的“小镇青年”,不是特别优秀,但也还说得过去。工作后,随着与新同事、新朋友的接触,十三渐渐发现,城乡的教育差距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地方,例如,乡村的儿童常常无法享受到艺术教育等。
“另外大家在在乡村、在小镇、在城市所能够有的机会也是不一样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他补充道。
十三告诉我,他小时候好奇心非常重,但他所在的地区并没有资源让他读到那么多的课外书。“如果你想学一点新东西,或是你对什么东西非常好奇的时候,你很难找到这样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我小时候最想要的就是一套大百科全书,”十三表示,他小时候获取课本以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我那本词典都翻烂了。”
当天的其他朗读者也有很多有着和十三相仿的经历。一位在某教育APP工作的志愿者也告诉我,他出生的城市里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些卖教辅书的书店,完全满足不了他的阅读需求。


7
从短期看,微澜的这次活动无疑是成功的。有位不爱读书的8岁小朋友,陪朋友来参加活动,最后也参与进来,与妈妈一起完成了朗读。她很开心,说原来读书也不是很难,也很有趣。“也许通过这次朗读,孩子对阅读文字的偏见会去除,会爱上读书。”廖细雄说。
活动吸引不少人关注流动儿童问题,多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都曾向我表示,以前从未注意到孩子们的阅读困境。
活动结束后,新的志愿者陆续加入,也有参与活动志愿者开始帮微澜牵线各种资源。
不过,一场叫好不叫座的公益活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微澜面临的各种困境,活动基本上没能实现筹款目标。
廖细雄告诉我,从长期看,微澜仍面临着生存的问题,如何找到资金让项目生存下来;如何将实践和经验传播出去,都是他们正在努力尝试和学习的。
微澜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他们仍在努力,希望可以联合教育以及儿童成长的各个专业领域,通过微澜图书馆这个平台,对流动儿童实现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本文采访撰写:七茗
本文编辑:廖细雄
图片和视频由新公民计划提供


如果你想及时的了解更多
新公民计划和微澜图书馆动态
可以
添加微信:xingongmin2007
或者
微博 @新公民计划 
关注我们

新公民计划温馨提示:

微澜图书馆正在招聘全职人员,点击《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了解具体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去听一听最近实地探访5所微澜图书馆的公众如何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