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宇宙共鸣、物理诺奖和自信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6-07

形态形成场(morphogenetic field)是目前我能找到的解释身边诸多巧合问题的最好理论了。


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和研究员鲁伯特·谢多雷克提出了记忆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的生态系统可以从所有以往同类事物中继承集体记忆」。换句话说,物种之间会产生心灵感应式的相互联系。


证实这个理论的几大著名试验包括:

- 观众猜画实验:在A国电视节目上播放附带答案的谜题,B国没有看过电视节目的人的答案正确率提高。

- 老鼠迷宫实验:将老鼠关在A地迷宫中,A地老鼠找到出口后,它们的下一代以及B地的老鼠找到出口的时间越来越短。


还有身体的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为什么它们会在特定的地方发展出特定的形态?为什么宠物可以预感到主人回家而在门口等待?你甚至不用回头看,就知道哪个方向的哪个人在盯着你看...


一半的科学家认为,这种场域理论可以解释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很多现象,人的心灵感应、本能和方向感等很多现象。但另一半则认为他的理论是异端邪说。


谢多雷克博士认为记忆并非存在于人类大脑之中,而是存在于一个形态场中,并通过共振的方式形成个体和集体记忆。我对此说法的理解是:记忆不是USB,需要插入电脑主机才可以读取,而更像是蓝牙设备,可以无线输入甚至共享。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蜘蛛生下来就会结网,鸟类本能地认出同类,然后一起迁徙。


这个生物化学理论与现在的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势(quantum potential)不谋而合,同时也可以链接到荣格在心理学上提到的集体潜意识概念。最为奇妙的是,这也与我最近一直研究的佛学观点也颇为相似:「物我不二,自他无别」,世间万物彼此相连,真相整体显现,意识遍于一切。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曾用一首诗描绘了自己的开悟感受: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李叔同翻译为:「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当我总是用理性大脑去反抗和强迫事情的发生轨迹时,感性(灵性)的那一面总能找到办法提醒我应该多多听信自己的直觉,感受宇宙发出的信号。


想想这几年无论是工作,感情还是绿卡,都是不费吹灰之力顺其自然得来的,而那些强求的东西要不然就是求之不得十分痛苦,要不然就是费尽心思得到却发现不是自己当初想要的。当你不去控制了,当你完全放松了,宇宙自然而然就把你带到真正对你好的地方。


不再惧怕那些难以用当前科学解释的事件,如水一般随遇而安,宇宙为你安排的计划远比自己短浅目光设想的计划好太多了,那就放心大胆地去体验生活,臣服于宇宙的力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延伸阅读:

- #379 Modern Wisdom Podcast with Rupert Sheldrake

Morphic Resonance and Morphic Fields Introduction

https://www.sheldrake.org/research/morphic-resonance/introduction

A New Theory Indicates Physical Reality is Just Quantum Mirrors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a-new-theory-indicates-our-physical-reality-may-be-nothing-but-quantum-mirrors 


我的网友物理博士和教授布莱恩·基廷(Brian Keating)这个月出书啦!《进入未知:像诺贝尔奖得主一样思考Into the Impossible: Think Like a Nobel Prize Winner》,同名播客Into the Impossible也更新了,简单总结一下:


- 基廷博士认为他此生的使命就是把物理学这门复杂的学科普及为人人都能理解的知识。学术界不应该脱离群众基础,而科学家更是有责任「说人话」让公众明白你的研究。科学是属于所有人的。


- 基廷博士的播客主要聚焦采访诺贝尔奖得主,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对话来普及科学知识。他发现所有诺奖得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贪得无厌的好奇心,对了解已知和探索未知的强烈愿望。



- 我们正处于一个格外需要科学的时代,无论是处理全球变暖、疫苗研究等课题,还是评估真理和假新闻,利用归纳和演绎推理获取知识等等,当科学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才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 不要以为科学家就是神人,诺奖获得者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冒名顶替综合症」,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我们无法摆脱这一症状,但可以通过了解和接受自我,而不是与他人比较来减轻症状。


- 基廷博士的新书是为大众而写,他希望通过与诺奖得主的对话,向读者解构科学家们的心理状态,分享他们内在的智慧。其中,科学家们展现了三大特质:好奇心、聆听批评者的意见、追求看似没用的目标。


- 我们为什么要向物理学家学习?

因为他们是毫无偏见的现实世界观察者;他们是掌握艺术、数学和哲学的通才;他们的目标是解决人类在宇宙中何去何从的问题。

1. 这周跟着写作导师DP学了一个词「知识导游Intellectual Tour Guide」:表示人们可以通过你而开启知识的大门,探索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和我们常说的「宝藏男/女孩」有异曲同工之妙


2. Lando Norris功亏一篑错失F1俄罗斯大奖赛冠军头衔那撕心裂肺的感觉我深有共鸣… 不过年轻的时候多体会点「人生的无常性」还是很好的,就像在年轻的时候也要过点苦日子,以后的日子里你就有足够的勇气说,「咳,多大点事儿啊,之前再难的生活我都挺过来了」。时常感谢20来岁的自己没有因为挫折而放弃甚至一蹶不振,才能让我有机会成为了现在的自己,过着想要的生活。


运动员其实在我生命中扮演着蛮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像贝克汉姆(98红牌被全国人骂后来完成救赎)、塞纳(雨中赛车的胆识和能力)、阿圭罗(9320奇迹)、C罗(怎么有这么自律的人)等等… (还有David Goggins这个大神!)
竞技体育精神真可谓是人类的宝藏,而我因为身体局限,也只能借着笔头抒发下对他们的致敬,以及下次HIIT再努力多做一组吧…


3. 我们终其一生只不过在实现长途跋涉的返璞归真。


4. 通过阅读名人自传以及和欣赏的推特大咖交流,那些拥有迷之自信的人都实现了自己一开始都没料到的成就。


香奈儿起初只想卖个帽子,却成就了时尚帝国;拉里·艾利森本想做个好一点的软件,却打造出甲骨文公司;DP写作的初衷是找到可以交流的朋友,现在发展出有上千的学员因为他的写作课程而终身受益...


没有人完全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并在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疑惑和问题,但超强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战胜了内心的魔鬼,这不是幸存者偏差,而更像一种现实扭曲力,推荐看看Marsha Shandur的一则视频Taming the Beast(油管有)。这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5. 最后附上这周的小岛生活:

大西洋潮落潮起,
鲜花节风光迤逦。
在夕阳下干一杯尼基塔,
和你呼吸同一个国家的空气。

想第一时间了解科技和未来趋势,但却不知从何入手?

想加入创作者经济潮流,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想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欢迎和我一起成长学习!

每月我会花费140+小时阅读中英文书籍和文章,以及90+小时听看英文播客和视频。

你将读到的10万字内容是我总结和翻译的精华,内容聚焦财富自由、人生哲理、写作技巧和思维模型。

每周固定更新,一次性付费,终身受益!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社群!

https://camelliayang.ck.page/products/cycircle 

Chiwi Circl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