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创作者养成、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暂别葡萄牙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6-07

创作者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训练自己成为一名多产的创作者呢?这周读到一篇关于「创作者技艺养成」的英文文章(链接

https://www.julian.com/blog/craftspeople?utm_source=pocket_mylist),简单总结一下:

- 创作者需要将自己看作手工艺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精益求精,注重质量而非产量,并在每一次创作时立下承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

- 幸福是一种可以自由地投入到磨炼技艺并享受整个过程的流动状态。创作者在不断打磨技艺的过程中,克服重重挑战,并实现自我潜能。

- 创作者需要将自己曝光在大众视野之下,通过收集市场的反馈,随之调整自己的策略,将技能和世界所需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 创作者的第一首歌,第一份稿子,第一部电影很可能像垃圾一样,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迭代产品,而不是受限于完美主义,让自己停滞不前。

- 创作者需要缩小创作范围,给大脑一个明确的指示,而不是空泛的想写一本书或者拍一部电影。刚开始创作时,最重要的是沿着你的兴趣点不断深耕,不要坐等灵感来袭,妄想一下子就能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是以生命为单位,在终其一生的创作的过程中完成迭代。

- 创作者需要构建一个可以支持创作的系统。首先从模仿开始,看看所属领域的排行榜(例如音乐排行榜或者推特热门转发推文),然后总结这些人之所以成功或者失败的共性。在下次创作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收集反馈。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

- 迭代的具体操作方式是重混不同的想法,像做试验一样将各个元素混合在一起然后拿到市场上去测试。一万小时定律更应该理解为一万小时的迭代过程,在不断重复、重混、实验的过程中磨练技艺。自我设限是迭代的最大敌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相信可以尝试一切。

- 世上很少有真正的原创,一切都是建立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之上。与其追求原创,不如从模仿开始,然后建立一套高频次运转的迭代系统,从而支持自己的创作过程。世上有一些亘古不变的真善美的主题,那就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也是可以打动观众的秘方。

- 从创作者奔向手工艺人的四要素:不惧怕第一稿有多垃圾相信迭代的力量,起初根据兴趣走然后缩小创作范围,设计维持创作过程的迭代系统,试验试验再试验并享受创作的过程。

Tim Ferriss Show最新一期播客采访了加拿大国宝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老太太幽默风趣精神抖擞,全程听下来我的心情都变得轻松愉悦,简单总结一下这期内容: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斩获无数大奖的电视连续剧《使女的故事》的作者,她出版了50多本小说、诗歌、散文和连环画。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45个国家出版。这期播客聚焦于她的创作过程和世界观,以及她发起的「实用乌托邦 Practical Utopias」的课程。


- 玛格丽特从小在森林中的木屋长大,下雨天的时候没事情做,她就读书、写作或者画画。从来没有人教过阿特伍德如何写作,她自己在7岁时就写了一篇关于蚂蚁的小说,后来既写诗歌又写散文。阿特伍德认为写诗需要灵感,需要在情感迸发的最高点抓住时机记录感受;但是写小说是一项长期需要毅力坚持的工作。诗人常常被认作是疯子,因为他们需要强烈且刺激的体验;而小说家则依靠细水长流般地积攒生活经验。


- 今年82岁的玛格丽特依然精力充沛,她表示自己的能量来源一方面来自父母遗传(长寿又充满好奇心),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星座。玛格丽特在上大学的时候接触了占星学,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艺术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占星术的符号,如果想要分析那时候的作品,必须要学会该领域的知识。如果你不了解塔罗牌的内涵,那也无法理解T.S.艾略特的《荒原》。


玛格丽特从小就很喜欢阅读,她还记得在青少年时期,正逢乔治·奥威尔出版了《1984》。那时候的平装版封面是一个有着巨大乳沟的女人,玛格丽特差点因为这是一本垃圾书而错过了阅读这本经典巨作。玛格丽特认为她小时候读的书,对之后的写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她一直想写一本偏向于《1984》风格的书,但是主角必须是女性。


- 玛格丽特的家庭很注重故事的重要性,大家在一起聚会时总会分享家族和个人的故事。玛格丽特之所以成为作家,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水平到底有多么烂,而周围也没有人告诉她,其实她写的很差劲,她只记得那时候每次写完文章都很开心,就这样写了16年,她的作品才逐渐被人认可,她也实现了可以依靠写作养活自己的梦想。


- 玛格丽特不喜欢别人给她贴上女性作家的标签,她认为自己远远大于这两项标签。我们当前的社会很喜欢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然后为了捍卫标签而互相攻击。我们的生活既广阔又充满多样性,人类不应该懒惰地把别人放在既定的框架中,而应该探索一切可能性,发现自己的无限潜能。


- 玛格丽特现在正在研究3D打印房屋,蘑菇制作的砖头和棺材,并将在不久发布NFT。让好奇心为自己领路,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活到老学到老。


1. 和CY Circle的小伙伴聊天,他问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文章是哪一篇?

第一反应是学习某足球大师曾经用过的伎俩,抖机灵地答「下一篇」。

三思之后,告诉他是「Flowism: My way of living」

https://mirror.xyz/camelliayang.eth/goEs88Y0eo6SuQ1fp8TCQLMFI7X7HICINBtS_zYiH2o   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篇做成NFT的文章,写清楚了我的处世哲学,以及「我」究竟是怎么成为了现在的我(自己意识到部分)。

之前推荐大家利用「龙虾教授」Jordan B. Peterson团队开发的self-authoring 书写自己的人生,具体执行方法在教授的新书中也有介绍,中文版马上就要出本啦!敬请期待!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活,知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2. 在葡萄牙时经常会发生如下对话:
同事:She works very well now!
我:Who?
同事:The printer.

酒吧员工: Isn't she pretty and taste good?
我:Who?
酒吧员工指着一瓶啤酒。

有阴阳区分的语言真是太有意思了!尤其是欧洲人讲英文的时候,会用he/she来代替那些阴阳名词,在我听来就是把器物拟人化,在使用它们的时候都多了一分尊重。此时想起日本收纳大师Marie Kondo说过的,她在整理东西叠衣服时都会小心翼翼并心怀感激,扔掉不用的东西时也会说一声「谢谢你」。器物如人,格物致知,也许简单地从轻拿轻放东西开始,也能培养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同理心吧。

3. 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残缺不全,但却形成了我们全部的世界观。
「我不知道」是比「我相信」更好的回答。


4.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但只能旁观不能改变,你还会选择回去吗?


5. 小小的阿威罗也像个联合国。这几天和来自哥伦比亚、意大利、立陶宛、塞尔维亚、阿根廷以及当地的葡萄牙朋友们送行趴体,还收到了他们亲手创作的礼物!葡萄牙待我不错,期待能早日再回来!

20

22

CY CIRCLE

想了解Web 3.0和未来趋势,但却不知从何入手?

想加入创作者经济潮流,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想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欢迎加入CY CIRCLE中文社群和我一起成长学习!

每月我会花费140+小时听/读中英文播客、书籍和文章,你将读到的内容是我总结和翻译的精华,聚焦未来生活方式、人生哲理、写作技巧和思维模型。

现已录入11万字,并且会每周更新。

一次性付费,终身阅读!

点击原文或者如下链接了解详情:

https://cycircle.crd.co/


P.S. Stripe现在支持银联和微信支付了!之前经常碰到读者朋友问能否可以用微信支付加入CY CIRCLE,现在问题解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