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未来工作、女性艺术家和周遭环境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6-07

硅谷已不复当年之勇,现在的问题是:

- 「新硅谷」会在世界哪个角落崛起?
- 最有才华和野心的人将涌向何方?
- 正在建设未来的人都混迹在哪些社群?

正如Balaji反复提到的「云端先行,土地次之」的「创业城市 Startup City」雏形,大量的企业家和远程工作者们已经开始在线上集合成小团体,并以数字游民的方式在线下体验目的地然后分享彼此的经验。

数字游民们一般会选择有较高生活标准且可负担的城市作为目的地,过去清迈和巴厘岛是数字游民的首选目的地。新加坡、迪拜和整个爱沙尼亚也打响了作为初创城市的品牌名声,现在里斯本、墨西哥城和第比利斯则成为后起之秀。这一切都可以在Pieter Levels创办的Nomad List网站上找到答案。

虽然旅游业开始复苏,人们对于旅游的概念却因为远程工作的普及而发生了变化。以往去著名景点罗马、伦敦、巴黎、拉斯维加斯、纽约打卡式的短期旅行,已经逐渐被不如直接搬到当地住上几个月边玩边工作所代替。

Pieter Levels认为,基于休闲兴趣和社区活动的目的地才是旅游业的未来:「如果一个人喜欢动漫,可以选择居住在东京;如果一个热衷于乡村音乐,可能会喜欢住在纳什维尔;如果喜欢瑜伽和冥想,住在巴厘岛可能最适合你」。

正如以往是大企业大公司一统天下,现在则是小众的创作者的天下;现在中小型城市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来和大城市争夺人才。诺维奇打造「文学之城」的名声,波特兰致力于消灭塑料成为「环保之城」,这些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正靠着互联网的宣传和吸引来的人才,帮他们在地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城市可以开始打造利基市场的名声,通过搭建特定学科的基础设施和福利,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

Pieter Levels预测到2035年数字游民的人数将达到10亿人,而疫情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各大公司的远程办公政策,美国盛行的「Zoom Town」和欧洲崛起的「数字游民村」,未来最耀眼的城市将是围绕远程经济建设的城市,同时也不会忽略平衡当地原住民和数字游民的关系,毕竟「以人为本」是一切发展的核心。

上20世纪80年代开始,超级富豪们可以通过「投资入籍」获得在全球流动性。现在,中产阶级知识工作者们正在通过数字游民签证获得相同的权利。数字游民们引领的是一种分享全球化成果的新生活方式:一个自由、分散的和无边界的未来。是不是想想就令人激动呢!


再推荐下最近的「精神食粮」Pieter Levels!他是:


- 远程工作/数字游民前辈

- 经历超级旺盛同时创办/搭建数十个项目


上周他发布了「2021年数字游民数据统计」「2021年远程工作数据统计」报告,揭示了数字游民的普遍特征和喜好:


- 男女数字游民都视咖啡为救命良药

- 男数游一般是夜猫子+健身狂人;女数游则是早鸟+关注灵性成长

- 平均年龄集中在30岁左右(大脑前额叶刚发展好了终于意识到「若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了)

- 男数游最常见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创业者和网站开发;女数游最常见的工作是创意、市场和创业者

- 数字游民美国人最多,其次是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德国


猜猜看薪水最高还有最吃香的远程工作有哪些呢


详情查看:

Remote Work Statistics 2021

https://remoteok.io/remote-work-statistics 

Digital Nomad Statistics 2021

https://nomadlist.com/digital-nomad-statistics 


我超爱的小说家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和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公开互换书信了!


埃琳娜对玛丽娜说,30多年来,她只以书面作品的形式出现;但是玛丽娜却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勇敢的用自己身体表达艺术。埃琳娜开始反思「创作者本身和作品」的一致性与割裂性。


玛丽娜回复说,她很享受可以找到一种使人与人联系起来的元素,写作和长时间持续性的表演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她很有名的「The Artist is Present」表演中,她撤掉了与观众之间的桌子,因为桌子阻碍了和他人的能量交换,尤其是在不用言语进行交流的情况下。


通过这场行为艺术,玛丽娜意识到公众其实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观众。玛丽娜认为她的作品必须需要从「自我」开始,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的身体是一切的开始。


埃琳娜在答复玛丽娜关于她为什么选择不以真实身份写作时回答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就对一切感到羞耻,尤其对想要写作的这个想法感到羞耻。对她来说,写作仿佛是在宣称自己身上包含了整个世界,是一种傲娇的体现,于是她训练自己作为一个胆小的人去生活,这样可以将自我与作家身份剥离开来,这两者的间隙越大,她就感到越自由。


埃琳娜认为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暴露了自己,那自己本身也会作为一个公众眼中的角色,一个大家赋予你的虚构角色,而这种暴露将会制约自己的虚构写作。埃琳娜又问玛丽娜是否理解自己所述的这种剥离感,是否隐藏起来的真实自我往往会比暴露在公众下的自我更有活力?因为历史原因,男女之间往往有一种不可避免的暴力和冲突,女性的创造力是否需要在没有孩子的制约下才可以爆发?女性如果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一个人的艺术中,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倾注到工作中,会不会产生一种荒废生命和无常的痛苦?


玛丽娜在回信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被要求选择一本儿童读物绘制插图,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丑小鸭》,因为她认为自己从小就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极度的不快乐,而且穿着打扮也十分丑陋。但是当她第一次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表现自我之时,她感到了自己的转变,那种破茧而出的感觉让整个世界都变得光亮起来。


玛丽娜需要来自公众的关注和能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恐惧、脆弱和痛苦搬上舞台,让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玛丽娜在私下其实也很搞笑,还喜欢和朋友一起讲政治不正确的笑话,这与她在表演时的严肃状态截然不同。她确实为了艺术做出了牺牲,比如说为了全神贯注的表演而牺牲了母性和亲密关系。总得来说,玛丽娜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独,而她也好奇埃琳娜是否也是如此。


埃琳娜答道,自己曾经非常孤独,后来则用忙碌充实着生活,现在则把时间全部投入到写作当中,而写作是一项在绝对的孤独中进行的工作,尤其是她选择不用真实身份出版,更是把自己隔离在公众之外,体验这种分外强烈的孤独之感。


埃琳娜一直很欣赏玛丽娜的作品,她对于玛丽娜可以自豪地享用艺术家这个头衔而感到震惊,而她自己则对作家之名毫无感觉,甚至觉得有些过头,毕竟这一身份限制了真实的自己。她很好奇玛丽娜为什么可以为了艺术而暴露自己,甚至将生命都交给艺术。


埃琳娜认为我们现在仍然处于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里,由男性来定义审美标准,无论是女性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我们离自主地表达自我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如何才能逃离这男性定义的传统和强大的牢笼?


玛丽娜对于她和埃琳娜之间的差异非常着迷,她认为艺术家是社会的仆人,如果你有创造的天赋,就有责任去分享它,因为这个天赋不仅仅属于你,而是属于整个世界。而在分享的过程中,并没有男性和女性的特殊性,只有好艺术和坏艺术之分。


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男性诞生于女性身体当中。如果女性最终把太多的权利交付给男人,那我们本身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玛丽娜举了路易斯·布尔乔亚的例子,这个当代最杰出的女性艺术家是在丈夫去世后才开始完全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和事业,我们总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成为真正的勇士并且改变世界。


埃琳娜则认为女性不应该停止奋斗和抗争,这样就不会再有其他的女性同胞要等到丈夫死去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她并不认为女性应该取代男性,或者用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来玩这场游戏。相反,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方式改变现状,不再浪费女性的创造力和智慧


玛丽娜说自己只是一个不完美的普通人,她依靠公众的能量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去表演,但是平常生活中,她并不能持续的拥有在艺术表演中的耐力和勇气。她在艺术创作中接受不确定性,行为表演艺术中没有什么是事先规划好的,这完全取决于当天的观众参与。她接受一切可能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时刻。


埃琳娜在书信的最后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她从不相信一个作家可以详细的描述创作思路,根据她的经验来看,创作是一个故事碎片在大脑闪烁碰撞的过程,有一些只留下了苍白的痕迹,而有一些则互相交织在一起,推进了故事的发展。她曾经放弃了很多创作作品,因为无法驾驭这些琐碎的灵感,她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或者等待他人来完成她的作品。


详情查看:https://www.ft.com/content/009042c7-efac-4003-a3b1-5945a0cf9270




  • 很多人的社交驱动力就是为了能发一个微博or IG Story。 


  • 现在让你得到及时满足感但之后会让你感到无聊的东西,都是分心的事情,别掉入这个陷阱。


  • 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是周围一切人和事物集合的作用。当你试图去改变周遭的人和环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否定自我。我可以通过改变僵化的物理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最好连丝毫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经说过,人与人打交道难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把一块熄灭的煤放在另一块燃烧的煤旁边,要么它俩一起熄灭,要么一起燃烧。如果你常和一个满身污垢的人在一起,你也很难出淤泥而不染。


我们往往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变得像周围人一样,如果你的朋友恶迹斑斑,你早晚也会变成一个混蛋。我们天真的以为自己足够强大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可以不被潜规则或者坏文化所影响,但是变化都是渐进的,如温水煮蛙一般缓慢,等你突然意识到变化时,为时已晚。

你需要时刻反思自己周遭的环境,仔细看看你和谁一起度过漫长的时间,他们是否诚实可靠?他们是在帮助你还是拖你后腿?他们是否是你想要成为的人?如果不是,就要尽快切断联系。与那些你不想成为的人保持距离,主动去接触你想成为的人


  • 最后附上这一周在小岛的数字游民生活掠影,请在落日的余晖下尽情把爱唤醒吧!

感谢@王逅逅 牵线,让我和煽风点火的主播@艾莉森王Allison 在葡萄牙的马德拉岛相遇了!并面朝大西洋,晒着暖阳,录下了这期播客!我们一起聊了聊:

- 我们的数字游民生活。
- 为什么在20岁末期都会经历脱胎换骨的痛苦觉醒?
- 实现了世俗所谓的成功,为什么反而更加痛苦?
- 自我觉醒的四个层面。
- 谈谈佛学、道家、庄子和苏轼
- 如何找到灵魂伴侣?如何治愈当代人普遍的孤独感?

收听方式:
小宇宙、苹果、Spotify等各大播客平台/app搜索「Chiwi Journal」进行收听。
(播客在海边录制的有杂音且是英文的,不喜勿听,别BB)

Chiwi Journal Podcas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