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故事、未来工作模式和自我接纳
继续接着上周的「人生审计」专题,谈谈如何讲好自己的人生故事?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找到改变了你生活的重要时刻。
- 自我意识到的改变时刻
- 痛苦的时刻
- 胜利/失败的时刻
看看哪些记忆是一直在脑海中游荡的:是否总让你感到不安?是否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将这样的记忆转化为故事,也会引起他人的共鸣。
确定印象深刻的记忆后,接下来是书写或者讲述自己的故事,以下五条定律可以帮你创造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1. 符合英雄之旅模式。
2. 为故事设置悬念,为主人公设置目标和障碍。
3. 描绘一个让人意想不到或者意义深刻的胜利时刻。
4. 主人公从中学到了哪些经验教训,得到了哪些启迪。
5. 期间穿插着主人公的情感波折。
故事素材就是你的生活经历和留存下来的记忆,你的任务是合理加工,看看保留哪些信息,在什么时机抛出下一个信息。关键是在开头时提出问题或者来一段大胆的叙述,从而吸引听众的兴趣。讲故事的时候也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多样化。下次和亲朋好友聚餐时,可以练习并测试自己讲故事的技巧,但千万不要给同一个人多次讲同一个故事。
最后,每当讲故事时都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是兴奋快乐的,听众和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这份能量!
重新推荐一下来自a16z的一期关于未来工作模式的播客。
Andressen Horowitz对其投资的公司进行了未来工作模式的调研,是重返办公室?还是远程办公?调查结果显示:
- 25% 的公司采取完全远程办公的模式
- 67% 的公司采取混合制(如一周1-2天来办公室工作)
- 89%的公司计划继续雇用远程员工
- 86%的高管倾向于采用混合或远程模式召开董事会会议
- 63%的员工相信混合/远程办公可以有同样的创造力
受疫情影响,大多数的公司都将适应混合或者远程办公模式。应运而生的远程通信工具加速了这场数字化转型。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答:
- 如何确定适合企业的混合或者远程办公模式?
- 你怎么知道员工没有身兼数职?没有摸鱼?(我身边已经有很多身兼数职的例子了,我自己不也是嘛)
- 如何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兼顾员工的职业发展?
- 管理层如何更好地适应这场数字化运动?
远程办公的普及将促使人才更多地考虑所处地的生活成本问题,而公司则需要推出有效的激励制度,以及解决远程办公薪资问题,从而吸引或者挽留人才。
远程办公也会淡化同事间原本在办公室会产生的共生关系,对于有社交需求的雇员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兆头。远程办公之后的「团建」意义更为重大,能确保雇员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为日后的工作协调和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远程办公将重新定义生产力,公司不应该再用固定的办公时间来衡量员工的表现力。
物理世界中的「硅谷」将继续没落,但是网络世界的「硅谷」将重新崛起。
======
我近两年一直采取远程办公的模式,或者也可以称为跨时区异步工作。其中最宝贵的经验便是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体系,支持自己按时完成工作,同时不会过劳或者过闲。
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活可以有固定的日常惯例,但很多远程办公的人们都是「数字游民」,或者是需要经常跨国跨时区旅行。这时候很容易因为时间和精力问题,而影响了工作质量和进度。
当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你需要能够快速识别工作系统的「故障」,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工作流程?「日常惯例」中哪些领域可以妥协,哪些又完全不能妥协?对我来说,我在旅行工作的过程中「间歇性断食」和「运动」是完全不可以妥协的,毕竟健康是我最看重的元素,那就在保持这两项时间的情况下,适当将其他杂项的时间分配给探索新城市或者结交当地新朋友。不断根据环境的改变优化自己的工作系统,也要适当放宽心,允许旅行工作期间突发的偶然和混乱。
上世纪有「大萧条」,我们现在有「辞职潮」。
NPR的报告显示,四月份美国有四百万人辞职,而我身边今年辞职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
Balaji预测了未来招聘不看学历看推特,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猎头看到我的社交媒体内容后主动找上门来。
未来我招聘时肯定也会走这个路子,学历完全无法量化你的能力,给我看看你到底真正做了什么项目?以及你公开发表的想法和价值观!(有读者朋友们毛遂自荐吗?欢迎给我发邮件ymedianz@gmail.com做下自我介绍,并附上你的作品或者社交网络页面
Tim Ferriss最近采访了我很喜欢的作家Anne Lamott。Anne的《Bird by Bird》也是我经常会推荐给想写作朋友的书。Anne在播客里坦率又不失幽默的分享了克服酒/毒上瘾和焦虑症、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和找到人生信仰等故事,当她勇敢地揭开过往的伤疤,并将痛苦的经历转化为故事与世人分享时,一切豁然开朗。
此时想起《Drive to Survive》中汉密尔顿说得一段话,正是童年的贫苦和遭受的种族歧视,激励着他成为赛车场上一头凶猛的野兽。
化悲愤为力量,化痛苦为能量,相信生命中所经历和承受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礼物!
总结过去的行为模式,发现自己是个「冲刺型孤注一掷选手」,比如说连续几个月疯狂工作,然后几个月尽情享受,重复;三天三夜不睡觉在死线前突击论文和项目;在酒场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事情有恶化的苗头那就火上浇油;设定屏幕时间每天低于四小时,如果不幸超了一分钟那不如一下子搞到六小时;参加竞技比赛为了赢把自己搞伤都在所不辞;经常性的my way or the highway…
想起Lady Gaga在纪录片《五尺二寸》提到过的,既然当时不能直接拒绝演艺圈对女性外表的刻板要求,索性走个极端,通过奇装异服来对抗体制。而我也经常喜欢用极端方式处事,比如说对抗山东奇葩的酒场规矩,就是吹瓶或者直接三杯白酒全干,用行动吓倒「对手」。
好像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玩好可持续发展游戏的人,我的复利系统就是冲刺期间孤注一掷,然后休息期间倒退几步,下次再冲刺的时候期待可以比之前能进步一点点(下图)。
虽然有一套温吞如水的日常惯例可以支撑着我面对平淡如水的生活,但性格使然,没过多久就感觉整个无聊透顶,无法忍受一直「没什么事儿」的日常。
也许注定无法达到禅师们的平稳状态,与其内耗抗争,不如接受自己的本性,就像Kurt Cobain曾说过的,「I'd rather be hated for who I am, than loved for who I am not」!
一起来玩游戏呀!之前我用一本书作为初始交换物品,每一次换一个值钱稍微更高的东西(不局限于金钱价值),第二轮换到了「宝丽来相机」,第三轮换到了「陶瓷饺子」,以此类推,看看12月31日前能否换取到价值翻番1000倍的东西。
想拿别的东西交换「陶瓷饺子」的朋友们欢迎私信和我联系,讲讲交换物品背后的故事然后附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