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速,影响几何?【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熊园 熊园观察 2022-11-06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事件:2022年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核心结论:对本次改革时点、背景、方向、节奏、影响的5点理解。
1、时点上,从“研究完善”到“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2、背景上,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已逐步理顺,但省与市、市与县仍问题多多,本轮疫情进一步凸显了省以下政府间的财政矛盾。
3、方向上,“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有4大聚焦:界定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收入关系,完善转移支付,规范财政管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隐性债务化解)。
4、节奏上,《意见》应是纲领性文件,鉴于各省财政差异性较大,各省应还会制定细化方案(多省已出台),预计“十四五”期间有望取得阶段性进展。
5、影响上,短期有助于保基层、保民生、提信心、调动基层积极性,中长期有助于推动建立县级财政长效保障机制,也是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大方向。

正文如下:


1时点上,从“研究完善”到“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有望加速推进。从时点看,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2021年财政预算报告》均提及“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今年2月财政部部长署名文章、3月《2022年财政预算报告》、3月《政府工作报告》等指出“2021年已研究完善”、“2022年要推进”;随着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具体的推进《意见》,预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将逐步推进落地。

2背景上,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已逐步理顺,但省与市、市与县仍问题多多,本轮疫情进一步凸显了省以下政府间的财政矛盾。2012年十八大以来,财政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地方,本次会议也指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逐步形成”。然而,近年来省与市、市与县的财政关系并未理顺,包括省与市县之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分配不均,市县财政自主权不足,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转移支付来源不稳定,债务管理能力薄弱、隐性债务高企等,再叠加2020年以来市县面临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基层运转等困难,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提升。

3方向上,“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有4大聚焦:界定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收入关系,完善转移支付,规范财政管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隐性债务化解)。
>界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主要还是延续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划分原则,规范省与市县分担方式,可能的方向包括:省、市不得将自身支出责任转嫁给县、乡;委托县、乡事务要足额拨款,不留缺口;共同事务划分要考虑各方受益程度及县、乡承受能力,减轻财政困难地区支出压力等。
>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由于省本级集中了过多的收入,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匹配,权责不一,导致越到基层,财政越困难,如2021年,宁夏、海南、贵州省本级收入占比高达40.8%、36.1%和31.5%,其支出占比分别为27.2%、32.6%和20.3%,对应缺口为13.7、3.5和11.2个百分点。因此,一方面,财权和事权相匹配,推动财力下沉,保障基层财力。另一方面,鉴于省内发展差异大,省本级需集中一定财力(后附各省省本级收支集中度),支持财力薄弱地区。此外,也需要强化激励,提高市县税收收入增量分成比例(或全部划归),进而激励市、县加快财源培育。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由于省向下转移支付由省级政府掌握分配权,额度分配存在随意性,对各地困难程度可能考虑不够,实际下达过程中还存在省本级截留、挪用、拨付不及时等问题。2020年疫情以来新设“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就是一个有效的制度突破,2021年起这一机制已经转为常态化实施。
>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机制,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尤其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债务化解。会议指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市场壁垒,健全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制度和标准体系”,这应是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压实地方各级政府风险防控责任,完善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从严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指向的是各地隐性债务高企的乱象。


4节奏上,《意见》应是纲领性文件,鉴于各省财政差异性较大,各省应还会制定细化方案,“十四五”期间有望取得阶段性进展。过往经验看,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文件,最快1-3个月印发出台。考虑到各省差异性,省以下财政改革并非“中央-地方”财政体制的简单复制,《意见》很可能大多为原则性条款,自主权很大可能仍在各省。实际看,近年来山东(2019年)、广东(2019年)、云南(2021年)等已出台了相关改革实施意见,多省也将其作为今年重点财政工作(后附详表)。随着本次《意见》审定通过,指向“十四五”期间相关改革有望阶段性进展。

5影响上,短期看有助于保基层、保民生、提信心、调动基层积极性,中长期有助于推动建立县级财政长效保障机制,也是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大方向。鉴于今年疫情反复,地方疫情管控压力加大、经济也受到明显冲击,叠加房地产景气严重下滑、土地成交大幅缩水,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难度加大,由此也看到,这两年中央层面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专项债规模也是直达县市。本次《意见》的审议通过,应有助于提高基层信心、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变化超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政策底再确认,哪些“绝招”可期?2022-3-30

[2]《一文看懂金融稳定保障基金2022-03-26

[3]《今年财政有4大特征—兼评1-2月财政》2022-03-18

[4]《务实的进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2022-02-27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4月20日发布的报告《“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速,影响几何?》,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