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底再确认,哪些“绝招”可期?【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核心结论:政策底已现,经济底、市场底则尚需时日;“绝招”还是“放水、放地产、放基建”,但最关键的是避免房地产“硬着陆”,需求端(居民)和供给端(房企)进一步松动可期,包括:下调房贷利率,更多一二线松绑限购限售限贷,适度放松“三条红线”,设立房企救助机制,“新市民”配套政策,新发展模式转型等等;此外,4月再次降准降息仍可能。
1、对疫情、俄乌冲突更担心,并首提“制定今年宏观政策时,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已有前瞻考虑”,指向“两会”定的政策方向和目标已通盘考虑。
2、“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预示5.5%左右的目标仍是今年的硬要求;继续提示:预计当前疫情拖累一季度GDP约1个百分点,意味着经济1-2月“高开”后,3-4月大概率“低走”。
3、“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再叠加3.16金融委会议,进一步指向:我国政策底已现,经济底、市场底有望陆续形成、但尚需时日。
4、当前稳增长效果未现,后续还有哪些“绝招”?一方面,当务之急是推动各方“积极作为”,确保已有政策尽快落地;另一方面,没出的政策“早出快出”,核心手段还是“放水、放地产、放基建”,短期看,最关键的是如何避免房地产“硬着陆”。
>“放水”—降准降息仍可期(4月初可能降准,4月中旬可能降MLF、LPR),会进一步扩信贷;宽财政也会加速发力;专项债可能会拓宽使用范围。
>“放地产”—3月房地产销售和拿地进一步恶化,后续最关键的是避免房地产“硬着陆”,需求端(居民)和供给端(房企)进一步松动可期。
>“放基建”—扩基建会迟到不会缺席,基建增速可能达到8%左右甚至更高;国常会提及“今年水利投资可完成约8000亿元”,较去年7576亿元的规模增长5.6%。
>此外,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增。
1、对疫情、俄乌冲突更担心,首提“制定今年宏观政策时,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已有前瞻考虑”。3.29国常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Q1例会指出“当前国外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并继续强调“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指出的是,本次国常会首次指出“制定今年宏观政策时,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已有前瞻考虑”,据此看,今年“两会”确定的政策方向和目标,应已综合考虑了俄乌冲突、疫情等因素。
2、“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预示5.5%左右仍是今年的硬要求;继续提示:当前疫情冲击经济明显,预计拖累一季度GDP约1个百分点,意味着经济1-2月“高开”后,3-4月大概率“低走”。3.29国常会明确指出“坚定信心,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指向尽管有疫情冲击,5.5%左右的目标仍是努力实现。维持此前判断:近期国内疫情高增,参考2021年疫情,基于高/中/低三种情形测算,本轮疫情对3月消费冲击约3个百分点,对一季度GDP冲击约1个百分点。
3、再次确认政策底。3.29国常会指出“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此前,3.21国常会指出“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和纠正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3.16金融委会议提出“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央行Q1例会延续金融委会议提出的“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并新增“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据此看,继续提示:我国政策底已现,经济底、市场底也有望陆续形成、但尚需时日,这也是目前市场较为一致的预期。
4、当前稳增长效果未现,后续还有哪些“绝招”?
一方面,当务之急是推动各方“积极作为”,确保已有政策尽快落地。客观看,12.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出台的各类刺激政策已经不少,包括降准降息、财政前置(1-2月专项债发行在全年近25%等)、地方政府各类项目的规划金额和规划进度均远超往年等等,但实际看均没有落地。由此也看到,3.5“两会”、3.14国常会、3.16金融委会议和3.29国常会等一再强调“要抓紧落实;各方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要充分发挥积极性”等等。
另一方面,没出的政策“早出快出”,核心手段还是“放水、放地产、放基建”,短期看,最关键的是如何避免房地产“硬着陆”。
>“放水”—降准降息仍可期,进一步扩信贷,宽财政加速发力。货币端:央行Q1例会延续指出“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预示后续降准降息的窗口仍未关上,快的话预计4月初可能降准,4月中旬可能降MLF和LPR;此外,“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预示后续扩信贷也应是政策必选项;财政端,3.29国常会进一步要求“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是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预示后续专项债可能会拓宽使用范围。
>“放地产”—最关键的是避免房地产“硬着陆”,需求端(居民)和供给端(房企)进一步松动可期。最新数据显示,3月30城房地产销售增速和百城土地成交面积再度下滑,不少房企违约概率加大,指向地产“硬着陆”风险加大。继续提示:各地有望陆续实质性松动调控,可能的政策有:下调房贷利率,更多一二线松绑限购限售限贷,适度放松“三条红线”,设立房企救助机制,“新市民”配套政策等。
>“放基建”—扩基建会迟到不会缺席,基建增速可能达到8%左右甚至更高。3.29国常会提出“再开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水利项目;全年水利投资可完成约8000亿元”,较去年7576亿元规模增长5.6%。继续提示,重点关注水利工程、轨道交通、能源基地、数据中心、城市更新(管网等)。
>此外,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增。今年两会报告指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当前疫情对经济冲击几何?》2022-03-24
[2]《政策底已现,经济底和市场底呢?》2022-03-20
[3]《形势比人强—对3.16金融委会议的理解》2022-03-16
[4]《对经济大超预期的几点理解》2022-03-15
[5]《务实的进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2022-03-05
[6]《实质性放松开始,地产能否全面回升?》2022-02-27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3月30日发布的报告《政策底再确认,哪些“绝招”可期?—最新国常会和央行Q1例会的信号》,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