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您把我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这里,是一封封“华附家书”……

校媒体工作室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

总第 731 期图文,总第 1749 篇消息 ▎

今年第 43 期图文,第 82 篇消息 ▎



在这段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里

这一封封“华附家书”

这一份份温暖和祝福

愿你我一起分享


“我只想要您健健康康地回来”

“您把我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我们一定会安全胜利地回来”

“我们在后方全力支持你们”

“这是我们共同成长的课堂”




——    这里  ——

 是几封普普通通的华附人家书 


我只想要您健健康康地回来


妈妈:


这应该是我记事以来第一个未曾在您身旁的春节。


您出发前一天,我们一家人还在南昌,其乐融融,畅快地在自助餐厅大吃特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您的钱包里,估计已经放好了回程的车票吧。妈妈您提到过,在“非典”时节,因为怀中的我,您并没有被征召回一线,而这一次,是补了上一次的缺憾。


您出发那天,父亲四点起床,送您前去机场,我未能与您道别,因为第二天物理课程仍旧繁忙,等我起床已经八点了,我看向远方的太阳,在朦胧的晨雾中,一架飞机似乎正振翅翱翔……


您曾提起过,那日的送别,您与父亲并不像是夫妻,而像是战友一般。于默默无言中,互相用眼神赠予一份医者间的理解与支持,父亲目送着您登上即将远行的飞机。没有离别的泪水,没有感人的告别,只不过是两个明白对方职责所在的人,简简单单地,用目光说了声再见而已。回来之后,父亲也和我讲起此次的疫情,并用作家方方武汉日记里的话语最终感慨道:“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但所幸,有这么多和你妈妈一样的人扛着,天才没有塌下来。


母亲,您告诉过我,当您问及前线的护士是否害怕时候,她们中的一人回答道:“谁又会去想那么多呢,治病救人不是我们的职责么?既然选择了,那又为什么要怕呢?”其实,医院并没有点名要哪位医生必须到岗,可几乎所有人听到号召,都告别亲人们,订好车票,默默地到岗上班,就像春节没有到来一样。我说医生是伟大的,您告诉我:“不,医生们只是做好自己的职责,不奢求功名,只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应有的肯定医生也是凡人,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做贡献罢了。


不知怎的,“凡人”一词,此时竟然,比“英雄”更让人动容。


除夕,我没有心情看春晚,只是躺在床上,刷新着疫情的动态。头一次,国难,“战争”,疫情,这些遥远的词语如此清晰可见地,具象化在我的身旁。我头一次感到如此寝食难安,或许是父亲和您都是医生的缘故。五彩的春晚在南昌阴沉的天幕下失去了它的吸引力,我只是木然地刷着手机,祈祷疫情能够稍微缓和些。


在您年廿八从南昌返回广州后,我问过援藏归来的父亲,如果藏区有疫情发生,他是否需要马上回去。父亲则报以一个难以言喻的笑容——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年初二的那一趟航班名单上,已早早确定了父亲的名字。父亲那时站在阳台上抽烟,同时打着电话,声音模糊不清;我一个人在室内,忽然有些失落。虽然作为医生家庭的孩子,我应当对此有所心理准备,但是当一切发生的时候,仍然担心不止。


除夕夜深,您给我们发来一张自拍,那是穿着防护服在前线的您。虽然武装得很到位,但毕竟是大年三十的夜啊,见到您这样我还是很心疼。

可转念想及,此刻还有更多的人在大江南北镇守着一处处险要的关隘,阻击着蔓延的疫情,心中又升起了许多的慰藉。


母亲,您说自己并不伟大,也对的,我们本就是凡人,血肉之躯承担不起“伟大”重量。然而当我将视线投向广袤的夜空,我看见了,在那里,有人为了节日璀璨开放的礼炮而坚守于寂静之中;那群人,让我们有了信心,让我们哪怕前方是长夜漫漫,但是仍然有走下去的勇气。我们知道,总有一些人在暗处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哪里有什么以一人之力普度众生的救世主,不过是一群普通的人,在艰难的年岁里仍然恪守着自己的职责罢了但也正是这一份份凡人的担当凝聚在一起,便拥有了擎天撼地,比肩神明的力量。中国的脊梁永远不会是少数的“精英”,永远都是饱经磨难却仍然热情地拥抱这个世界的万千人民。我也坚定不移地相信,这样伟大的人民,将会在这样一片伟大的土地上,创立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母亲,我不愿在此时将您歌颂成济世安民的英雄,我只想要您健健康康地回来


儿子万骁扬

2020年1月


万骁扬,华南师大附中高二级学生,妈妈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生,爸爸是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中组部援藏医疗队成员。1月21日,身为医生的父母被紧急通知要做好抗疫准备,那时一家人正在南昌老家准备过年。母亲二话没说打包行李,第二天让父亲送她到机场直奔广州;而后,西藏地区发现疑似病例,刚结束援藏工作回到内地准备过年的父亲也披星戴月,赶着1月27日凌晨四点的飞机远赴西藏。



 ▲万妈妈读到信后给老师的回复






 ▲万爸爸重返西藏,目前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支援

------------


您把我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亲爱的爸爸:


最近怎么样?一定会很累很忙吧。前一阵来的寒潮虽然过去了,但还是要注意保暖,千万千万不要感冒了。


实话实说,我根本没想过您也会被选去武汉支援。专业不对口,虽然重症病人确实需要补充营养,但也应该轮不到您去。所以当元宵节那天晚上,您把我叫醒,说您要去武汉时,我完完全全觉得这是在做梦。直到早上醒来,发现家里少了行李箱,看见您发的朋友圈,我才确信昨晚的记忆属实。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我当然会担心!


2003年“非典”时期,我出生在传染隔离病房的隔壁。“非典”有多可怕,“非典”肆虐的时候人们有多慌张,而您当时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医生有多忙,被感染的可能性又有多高,我是完全不知道的。我记忆中的“非典”,都是“听说”的,来自于大人们已经被时间冲淡了的记忆。


在这十七年里,爸爸您好像亲身示范了何为“忙”。早上我去上学了,您没有起床;傍晚我回家了,您还在单位,甚至十点多我要睡觉了,您还是没回来。是不是感觉像在发牢骚?对,没错,我确实有点意见但是,我又记着每当我生病的时候,您问完状况就脱口而出吃什么药,然后把药送到我身边,我的病也就很快好了。从健康饮食、营养搭配到坚持运动、体质锻炼,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您都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我。在我心目中,您就是一个好医生,也是一个好父亲。也正是因为您,我一直对医生这个职业,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敬畏和向往。我想,此时此刻,我真的有点想您了


2020年的春节,和往年很不一样。除夕当晚,您所在医院派出一支队伍去武汉支援,而您虽然在家,也是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微信信息也忙着一条条回复。但这次,在疫情的阴霾下,我没有抱怨,我理解您为什么放假还会这么忙碌。所以,我尽力地乖乖扮演好一个女儿的角色。毕竟这时,您还在广州。


然而,元宵当晚,您出发去了武汉。开始的几天,我真的好担心好担心。也许正是因为您是医生,从疫情爆发以来,家中一直没有什么恐慌压抑的情绪。慢慢地,我也没有那么担忧了,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只是睡前多了一通电话,也许是视频,也许只是语音,用最简单的词汇,说着些最普通的事情。今天气温怎样,今天的盒饭好不好吃,今天在病房里看到了什么。只要能听到您熟悉的声音,抑或是看到您新剃的光头时,我总是有一种心安的感觉。每当这时,都会突然觉得其实没什么好怕的,也会坚信:疫情总会过去,您也总会平安归来。


“没有人想家人是英雄,但终有人须负重前行。”这次您去武汉支援,大概就是作为一名医生,肩上所要扛的责任的体现。我要说,其实,我为此感到很自豪!在为患者的健康努力,在接收物资、调派人员的人中,有我的爸爸这临危受命,救死扶伤的事,够我记一辈子的了。爸爸,我觉得您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防护服上要写名字以方便认人,而实际上就凭您露出来的那双眯着的眼睛,我都可以一眼确定您,就像您能在班级合照中一眼看到我一样。然而,在从武汉发过来的照片里,我却看见您把我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感动?激动?心中汹涌着一时间说不清楚的感觉啊,我只知道,原来我们都在牵挂着对方,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其中的深刻含义:抗疫我也有责任,支持您就是我的责任!爸爸,虽然我身在广州,不在您的身边,可是,我已经把您的名字刻在了心里!您做的,我都能看到;您说的,我都能听到;您的一切,我都记着呢。


身在广州,心却和您一样在征途。


冬将尽,春可期。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愿您尽早平安归来!祝身体健康


女儿 卞悠然

2020年2月


卞悠然,华南师大附中高二级学生,爸爸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于2月8日(元宵节当天)随队前往武汉,目前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支援。


当老师们把这封信转交给悠然爸爸时,没想到悠然爸爸很快就写了回信——


我们一定会安全胜利地回来


亲爱的女儿:


忙碌的工作停下来,半夜给你写这封信,就是想你了,也想家了。妈妈、姥姥、姥爷陪你过了一个只能留在家里的史上最长的寒假,长到你可以选择农历生日还是公历生日,总之两个日期都可以用到了!


首先爸爸得向你道歉!半夜叫醒你只简单地同你说,接到医院的通知,爸爸需要明天出差。忍不住吻了一下你的额头,却没敢同你说,爸爸这次出差可能会时间很长,回程未定。只能辛苦妈妈陪你!相信你会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


从元宵你生日的第二天到达武汉,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和接管病区,我们的医疗工作有序地推进中。在武汉听到第一声春雷,迎来的却是一场大雪。寒冷并不是南方人不可克服的困难,2020年2月17日,经过5天的治疗,病区有了第一例治愈出院的患者,也是同济光谷院区接收重症患者开始的第一例出院患者。爸爸这次的工作,一方面要负责患者的营养治疗,还要负责对外联络,保障队员的生活交通等工作,虽然千头万绪很忙很累,但积极性仍然很高,一步一步地顺利推进工作,步入正轨。


当天晚上回到驻地,学校李老师把你填写的学校调查表截图发给我,并附上了一句话:悠然同学在调查表上写着爸爸支援武汉同济光谷院区,写得多自豪!我突然就忍不住眼泪了。

突然的告别,没有让你埋怨爸爸,真的要谢谢你能理解爸爸的工作,没有反对爸爸作为医生的那份执念,治疗疾病是没有条件之分的!有时我也想,你是否应该表现出一种担忧的神情,更能让我感觉你在想我呢:这个连衣服都叠不整齐的爸爸,出门时间长了会不会照顾不好自己?


爸爸平时很少同你谈心,主要是不想让我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你,影响你对今后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而给你太多压力。爸爸也知道你想成为一名医生,这意味着你今后需要学习的时间更长,今后工作压力较大,要值夜班、要抢救病人以致不能按时下班,或者需要随叫随到等等。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当医生,还可能会面临在未知风险下去抢救病人的事情,就如2003年的“非典”和现在的冠状肺炎,而这也在无形中要求你要更透彻地了解医生的职责爸爸支持你的选择,也希望成为你心目中医者的榜样,在大疫面前没有退缩,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击退疾病。


进入隔离病区前,可以在防护服写上自己想写的内容,我很自然地写上了你的名字(希望妈妈不要生气),你要管理好自己,多听妈妈的话。老师已经给你们上课了,认真学习啊!


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武汉一切都在变好!我们一定会安全胜利地回到广州!


勿念!


爸爸

2020年2月22日





 ▲悠然对医疗行业的理解,曾经让爸爸非常欣慰


驰援于抗疫前线的华附学生家长群体

又何止是他们


 初一级 曹煜坤的妈妈 

曹煜坤同学这样说:


庚子新春的晚上,趁着空档我打开微信看朋友圈,不断实时上涨的确诊人数,令我惊慌不已。这时,母亲的手机突然响了。作为社区医生的她刚刚接到任务,要随时待命,需要立即前往新世界大酒店,对从湖北武汉出境回国的旅游团进行健康监测和医学观察。听到消息后的我瞬间呆住,这可是要去从武汉出来的高危人群中工作,这可是极有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工作啊!


我多想让母亲拒绝这次任务,可是,当我再次把目光投向手机上的新闻时,看到八十四岁钟南山校友呼吁大家能不要去武汉就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依然逆向而行,奔波于一线;看到了那些在团圆之夜离乡为国的医生、护士们……我不再想劝阻母亲,只想紧紧抱住她以表达我的心愿:平平安安出家门,平平安安回到家!我抬头,望见母亲正和蔼地看着我,眼神坚定。我的心中,顿时感觉一切难关皆可破,多少险阻都会过!





 ▲曹妈妈整装待发,准备前往抗疫一线。


----------


 初一级 刘洋睿的爸爸 

刘洋睿的爸爸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放射科科室主任。虽然岳父因脑梗刚做完手术还在医院,但他主动放弃休假、靠前指挥、亲自上阵指挥战“疫”。他说:“我们都是战士,是战士就要一往无前,无论生死。共产党员先上,我带头!


儿童院区的床边仪器设备陈旧笨重、操作不便,很难完成疑似隔离病例的检查。刘洋睿爸爸便积极应对,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请示,并紧急联系发货商进行征调使用增城院区的新床边机。


针对疫情期间运输困难等现状,这个素来好脾气的人却第一次发了火:“这个时候不要讲什么困难,抬也要把它抬过来!”在他的统筹协调下,新床边机顺利进场,并只用半天时间完成装机工作,半天时间完成应用培训并投入使用。为有效防控疫情争分夺秒,他始终与感染病区主任、护长保持联系,制定隔离病人床边照片的标准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以达到工作效率、医患防护最优化。




刘洋睿爸爸还到社区做抗疫义工 ▲

----------


 初一级 郭伊芃的爸爸 

作为华附校友会的负责人之一,郭爸爸在此次全球华附校友接力的防疫物资捐赠活动中,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郭爸爸(左4)和其他华附校友一起与时间赛跑,把从以色列千辛万苦采购得来的防疫物资送到医院



至此

谨向所有在抗疫一线奔波忙碌的华附家长致敬!

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

您们都是大家心中的英雄!




——    这里  ——

 是两封来自华附大家庭的“家书” 


2月初,在学校工会的倡议下,华南师大附中已制订了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在抗击疫情中开展“助学暖心”志愿服务活动的方案,对如何更好地关心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启动了落实“精准施策”的若干做法。




----------


致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华附学生家长)

的慰问信


尊敬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华附学生家长):


你们辛苦了!自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你们舍小家、为大家,不顾安危、冲锋在前,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你们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你们逆向而行,用生命守护生命!与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你们既是医务人员,又是华南师大附中的学生家长,还是自己家庭的中坚力量。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此疫中,你们尽责任,有担当;你们夜以继日,救死扶伤;你们宽厚有爱,不惧病毒无情你们是孩子们的榜样,是华附的骄傲,是广东精神的集中缩影。尊敬的医护人员,请你们相信,你们身在一线战场,并不孤独,我们在后方全力支持你们!接下来,华南师大附中将组织动员广大教职工,开展“助学暖心”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你们解除后顾之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华南师大附中工会已经行动起来,拟通过以下方面为奋战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办好事做实事,以表达我们的慰问之情:


一、收集把握本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就读信息建立台帐,以便后续跟进关怀。


二、以本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就读班级的班主任、年级组长、心理辅导老师为基础,发动广大教职工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及时了解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学习需求,对有需要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各学科辅导服务,解惑答疑,跟进督促指导,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三、安排心理指导教师对本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进行“一对一”心灵抚慰和有效情绪管理,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四、发动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就读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相互帮助的暖心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友谊的美好,也让他们理解疫情防控重大意义以及一线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


疫无情,师有爱!同抗疫,共担责!

我们齐心协力,必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


华附致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

的一封信


亲爱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孩子们(华附学生):


岁晚律回,春意初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体老师在这里,给你们送上深切的关心和真挚的祝福!身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子女,你们是华附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同龄人多肩负了一份责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中国14亿人共同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和寒假。随着疫情蔓延,全国31个省份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省包一市”凝聚中华磅礴之力;“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医学界四大“王炸天团”会师武汉……在或驰援他乡疫区、或留守本地医疗的队伍里,正有你父母的身影!他们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放弃和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前,不分昼夜,奋战在防控一线,他们的“逆行”身影和出色表现令人感动。华附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慰问!


作为医务人员的子女,你们父母最欣慰的地方,应该是你们从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和理解父母、共度时艰的优秀品质,这也是老师们最佩服你们的地方。“自古少年当自强”,这样的褒扬用在诸位医务人员子女身上最合适了。如果说你们的父母是这场抗击疫情的英雄,那么你们就是英雄的儿女——心中以父母为荣,满怀自豪之情;同时又因他们要面对凶险疫情,揪心难安。


身为华附学子,你们在这段蜗居家中、停课学习的特殊日子里,也正在经历之前没有过的困难:或许正为疫疠围城、举国戒备而心绪牵动;或许正为信息纷纭而迷惑不解,因冗杂着谣言、戾气、煽情的网络而身心俱疲;或许正为开学迟延、节律打乱焦急难耐;更可能正为“最美逆行”感动泪目,为父母平安、国泰民安祈福祝愿。是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必须入耳入心。时代宏大,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亲爱的同学们,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但是,生活即教育,要读好这本“无字之书”,这是我们面对考验,共同成长的课堂


华附一直是一个有“大爱”的家园。55届钟南山校友(点击查看)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奋战在一线,奔波于广州、武汉、北京之间,眼含热泪、心系百姓;华附校友们为从国外运回大批抗疫物资,与时间赛跑(点击查看)99届黄林洁校友(点击查看)驰援汉口医院、86届季波校友(点击查看)驰援火神山药房、81届谭杰校友(点击查看)88届陈振光校友(点击查看)驰援武汉协和(西院)重症医疗区、曾打过非典时期小汤山硬战的95届黎健勇校友(点击查看)驰援荆州,医疗战线的许许多多华附校友正夜以继日、全力以赴;高三老师们放弃假期(点击查看),短短几天已经拍摄了近60节教学视频,并全部对社会免费开放,首日开课半天(点击查看)便收获超过15万点击率……“附中人”担当志远、求真致知、敢为人先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


我们深知,你们的父母不仅是“抗疫勇士”,也是爸爸妈妈,也时刻牵挂着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健康成长。因此,老师们愿意担当起教育教学的责任,充分发挥网络课堂功能,积极用好网络互动手段,及时为你们提供优质的网络视频课程,全面精准的在线答疑辅导,确保“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同时,老师们还愿意做你们的倾听者。当遇到学习的、生活的,或者身心健康的困难时,请敞开心扉,勇敢地向老师们求助。我们将用充盈的爱给你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请让老师们和你们一起,用善良感恩面对成长,用坚强无畏战胜难关


“少年强则国强”,希望亲爱的同学们能照顾好自己,关照好家人,用实际行动支持父母;能认真学习,科学作息,锻炼身体,以强悍的身心素质和过硬的知识素养,为将来建设国家做准备;能以父母为榜样,胸怀天下、笃定人生志向,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扛起未来中国脊梁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和优秀成绩作为给父母的崇高献礼和丰厚回报。


九州一心,春风已至。

向“最美逆行”的白衣天使致敬!

向所有默默为抗疫斗争无私奉献的人们致敬!

向一切平凡中的伟大致敬!


----------



一封封字句温和,但有力量的“家书”。

一个个忙碌平常,可爱可敬的身影。

我们当然歌颂伟大,仰望崇高。

我们也愿直面平凡,理解琐碎的生活。


只是点点星光,期盼着汇聚滴滴温暖;只是微小行动,期望着为一线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为本次抗疫行动贡献一点点力量。


最后,让我们用华南师大附中高二级彭芊韵同学的文字作为结束语


 比起准备媒体对自己的采访,

医生更重视的是安顿好眼前的病人;

比起感谢社会力量的支持,

病人们首先希望自己能熬过这艰难的一关;

比起在网上对他人喊着加油,

我们首要应该保护好自己,安排好生活。

纵使每一刻都有人流泪,

但更多的人还是要攒足力气应对每一刻的生活。


社会中平凡的一员如我,以最普通的视角在最特殊的时刻领会着“众生”。它仿佛事物的两面,一面是面临真实黑暗的恐惧,一面却是更加真实的、普通人奋力挣扎的身影。无论是否直面这黑暗,认真地继续自己未知的人生,才是每个人不曾改变的使命。 


又想起了南方周末1998年新年献词的经典文段,二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深深坚信: 

“……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



- End -



▌说明:所有的学生文字均来自“抗疫感想”活动

▌鸣谢:华南师大附中学生处、团委会、工会,陈妤老师、林春鸿老师、刘颖仪老师

▌编辑:李芸  卫嘉瑜


相关链接:




征集聚清故事 | 欢迎亲们赐稿

信箱:hf_tougao@163.com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